學達書庫 > 張承志 > 聾子的耳朵 | 上頁 下頁
一八


  可以推測《曼丹葉合》大約在清代初期傳入中國,全經用阿拉伯語寫成,作者佚名。其後一半的篇幅使用較少,民間稱為「大了」,用於大規模的儀式。其中包括浸透蘇非思想的、一系列祈願祝福辭句。

  它的前半分為十六大段,每段以首詞為題。每個大段之中,又分為「拉維」、「白提」、「者瓦蔔」三部。抄寫的規則是:「拉維」之首詞寫紅字,「白提」雙句排列,「者瓦蔔」第一次出現時書紅、重複時用朱筆記號示意。

  吟誦讚美詩《曼丹葉合》的儀式,是穆斯林文化傳統之精華。誦經(爾麥裡)如莊嚴的多聲部合唱。聲部依次而起,第一如同歌劇的領唱,由一個人用溪流般的快調,獨誦段落開始的一節散文,是為「拉維」(r鈝i),意思是傳述。

  在散文的講述結束之際,「白提」(bayti)即詩句疊壓而起。每一聯詩,都是雙句。白提即雙句詩,乃是《曼丹葉合》的主調。

  在詩句將盡時,第三部齊聲應和。這種眾人的應答詞,一般內容比較簡單,多是贊主的句子,名為「者瓦蔔」(應答,jaw鈈)。它是重複的副歌。

  在詩句與應答的此起彼伏之間,聲浪回環,壯懷激烈。一浪高過一浪的讚頌聲,抑揚頓挫,強烈地撫慰著人心。在彌漫的肅穆氣氛中,望想和祈求被滿足了。

  把兩位已逝長者的遺著——馬金鵬教授的譯文,和王耀成阿訇的墨蹟合印為一冊,是做晚輩的一個發想。這樣做了,心中忐忑,我們不知是否合適,不知他們遠在天堂的盧罕,是否會感到欣慰。

  世事的違悖人心﹑尤其是神聖領域裡的藏汙納垢,常使人懷疑真的信仰。會有人不以為然,譏諷馬金鵬和王耀成,說他們不過是善良的弱者。

  但這一部《曼丹葉合》,會給他們以有力的支撐。

  他們生前並不認識。不僅不與世爭,不單罕言寡語——他們完全是慣於吃虧﹑拙於言辭﹑不會表白的一類人。所以,若沒有人說出他們的貴重之處,或許他們會真的湮沒。但是,我們想,當他們站在一起、互作解釋的時候,他們會變得強大和雄辯。

  在編輯和印製馬金鵬譯、王耀成書《曼丹葉合》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想像著——逝者在天堂裡合作的情景。我們想,若是盧罕攜起手來,堅貞的伊瑪尼便不會孤獨。

  ——眺望茫茫的大地,在每一個誦經的儀式結束之際,當《古蘭經》和《曼丹葉合》被輕輕合閉、一雙雙祈求的手向著真主舉起的時候,我想,兩位逝者也會得到真摯的祝福。

  真主與他們同在。

  2005年舍爾巴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