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葉廣芩 > 狀元媒 | 上頁 下頁


  窮人家吃飯的碗都是有數的,居家過日子盤碗常常破裂,裂了、破了,只要能對上,一般都不扔,等著鋦盆鋦碗的過來修補。鋦盆鋦碗的挑著擔子過來,被主家叫住,拿出破碗來看,鋦盆鋦碗的根據盤碗破損情況,估計要釘幾個鋦子,跟主家談好價錢再開工。鋦盆鋦碗的自帶小馬紮,坐下後拿塊布將腿蓋了,將破碗拼好,取根細繩把碗捆緊,用腿把碗緊緊夾住就開始了關鍵性的操作。

  鋦碗的拿出一張小弓,弓弦上纏繞著一個軸,軸的下端嵌著金剛鑽,拉胡琴一樣地扯那弓,在裂縫的兩邊鑽出對稱的兩排細孔,然後用大小合適的銅鋦子將裂縫鉚上,抹一層白瓷膏就算齊活了。修好的碗跟新的一樣,照樣滴水不漏,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敢攬瓷器活」,就是說的這行手藝。鋦過的碗上大蜈蚣一樣地爬著一排鋦子,肯定不如新的美觀,但那一排閃亮的銅鋦子會給人一種陳舊的滄桑感,人們見到這樣的碗常常會說,「是使熟了的老物件了」。

  鋦碗丁是個孝子,他家裡人口簡單,除了媳婦就是媽,鋦碗丁孝順的具體表現是幫著他媽打媳婦。打媳婦似乎是舊社會底層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那時候沒有婦聯,媳婦挨打就得忍著,人說「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意思極為簡單,整治媳婦就要像揉面一樣,反復再反復,方方面面都治理到家,讓媳婦徹底服輸,使起來才順手。「多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一個「熬」字,貫穿了做兒媳婦的始終。壓抑的媳婦發展為變態的婆婆,難保對自己的兒媳婦不再變本加厲,沒有為什麼,什麼也不為,舊社會就是這麼一個規矩。南營房地界,打媳婦是普遍現象,如果誰家的媳婦進門沒挨過揍,意味無非兩層,一個是婆婆沒權威,二個是爺們窩囊。

  北京的井水苦澀,能飲用的有限,偶有甜水井便為稀罕,人們都到水井那兒挑水,你來我往甚是熱鬧,公眾的水井被叫做「井窩子」。民國年間北京安了自來水,但也不能通到各家各戶,多是幾個胡同共用一個水站,專門有送水的,推著獨輪車,裝兩個扁木桶,往人家裡送水。送水的並不收現錢,用粉筆在用戶門口的牆上畫記號,小雞爪子一樣,五個一組,到年終結算。南營房各家都是缺錢不缺人的,使水自己到水窩子去挑,沒誰肯花送水的冤枉錢。每天,只要水窩子的水閘一開,就排滿了大大小小的桶,一個接滿了頂上另一個,挨個往前挪,稱得上是井然有序。

  母親挑不動一擔水,就得等她的兄弟陳錫元放了學,一塊兒去抬。姐弟倆一大一小,一高一矮,抬著水晃晃悠悠地回來,那桶自然是靠近母親這頭的,母親心疼她的兄弟,怕把前頭的小嫩肩膀壓壞了。據說陳錫元到了十五六,長成高大排場的小夥子,也沒自己挑過水,依舊跟他的姐姐共抬一桶水回家,姐弟倆一高一矮,桶依舊靠近高的一頭,不同的是這頭換作了陳錫元。

  母親在水窩子每天要碰見的人就是碟兒,母親有她的兄弟幫忙,碟兒就是一個人,一個人挑兩大桶水。後來人們傳說碟兒用的水桶底兒是尖的,為的是不能在半道上停歇,母親說這都是杜撰,碟兒用的水桶跟大夥的一樣,洋鐵皮的,也不比誰的大,不大的水桶讓碟兒一個人挑,可就有點兒吃力了。碟兒是小腳,粽子一樣的腳要撐起兩桶水來,那顫顫巍巍的模樣誰看了誰都為她捏一把汗。

  沒人敢幫碟兒,尤其是男人們,大夥都知道碟兒婆婆的厲害,不大的事兒,她那個一臉橫肉的婆婆,操著外地口音,能把一條胡同罵翻了。說她是母老虎便宜了她,準確說得叫「母夜叉」,紅嘴藍臉,會吃人的夜叉。母親年齡與碟兒相近,在情感上對碟兒就多了些關注。母親每每送過去親切的目光,碟兒都閃過臉去不接。有時母親有意將碟兒的桶讓在前面,碟兒都執著地退著,不肯接受母親的好意。看水窩子的老肖說,別讓了,她在這兒排著還能消消停停歇會兒,回去指不定什麼等著呢!

  母親不再謙讓,她從碟兒胳膊上的青紫猜得出小媳婦在家受的罪孽,那不是人過的日子。有一回碟兒來擔水,牙床都被打破了,滿嘴是血,不住地往地上吐血水。本來水窩子的街坊們還有說有笑,一見了碟兒這模樣,誰也不言語了。碟兒排在母親身後,母親止不住低聲說,你們家老太太怎把你打成這樣?

  碟兒不說話,眼裡有淚光在閃。

  母親說,找你的娘家人來跟他們論理,告訴我地方,我替你去叫。

  碟兒搖搖頭。

  母親說,實在受不了就跑吧!

  碟兒說,我往哪兒跑哇?姐姐!

  碟兒的一聲「姐姐」,母親就以為自己真是人家的姐姐了,最直接的表現是送了碟兒一副棉袖筒,棉袖筒是兩個棉筒,接在棉襖袖口處,以遮擋手背,也可以把手指頭縮進去,實際是襖袖的延長,方便又實惠。舊時的孩子們沒戴過棉袖筒的幾乎沒有,袖筒就像母親的手,在冷天,時時地給孩子捂著。母親說,那年冬天太冷,滴水成冰,西北風一刮,刀子似的,水窩子周圍凍成了大冰溜子,站都站不穩。碟兒來擔水,小腳在冰上幾乎站立不住,母親便過去幫忙,替碟兒把桶從冰上提出來,把桶用鐵鉤子鉤好,將扁擔移到碟兒的肩上,看著碟兒一步三晃地往家走。老肖說,這個碟兒啊,她活不長了。

  母親挑不動一擔水,就得等她的兄弟陳錫元放了學,一塊兒去抬。姐弟倆一大一小,一高一矮,抬著水晃晃悠悠地回來,那桶自然是靠近母親這頭的,母親心疼她的兄弟,怕把前頭的小嫩肩膀壓壞了。據說陳錫元到了十五六,長成高大排場的小夥子,也沒自己挑過水,依舊跟他的姐姐共抬一桶水回家,姐弟倆一高一矮,桶依舊靠近高的一頭,不同的是這頭換作了陳錫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