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楊絳 > 走到人生邊上 | 上頁 下頁 |
有關人的問題(1) |
|
從孔子、孟子的理論裡,我們可以看到,人類不僅有良知良能,而且超越禽獸,還有良心。良心就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等仁義之心。人性中天生有仁義禮智等道德心,稱良心。如果不能保住良心,隨它消失,就和禽獸一樣了。(荀子認為人性本惡,這裡暫且不談,留待下文。) 西方人把「良知良能」稱「本能」或「本性」或「天性」,而「良心」亦稱「道德心」。就是說,每個人天生懂得是非、善惡等道德價值或標準,而在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地追求真理,追求完善,努力按照良心上的道德標準為人行事。假如該做的不做,或做了不該做的事,就受到良心的譴責,內疚負愧(參見西方辭典上instinct和conscience條)。我嫌這一堆解釋太囉嗦,試圖用一個融合中外而明白易曉的詞兒,概括以上一大堆解釋。禽獸都有良知良能。人的良知良能與禽獸不同而超越禽獸,我就稱為「靈性、良心」。「靈性」,是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標準的本能;「良心」是鼓動並督促為人行事都遵守上述道德標準的道德心。「靈性良心」是並存的,結合「知」與「行」兩者。 下文我就使用「靈性良心」來代表人的良知良能了,並且也不用引號了。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凡是人,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性良心。貧賤的人,道德品質絕不輸富貴的人。愚笨的人也不輸聰明人,他們同樣識得是非,懂得好歹。我認識好幾個一介不取於人而對錢財十分淡漠的人,他們都是極貧極賤,毫無學識的人。昧了良心,為名為利而為非作歹的,聰明人倒比愚人多。務農的人往往比經商的老實。據農村的人說,山裡人最渾樸善良。鄉里人和山裡人,並未受到特殊的教育,只是本性未受汙損。他們認為人愈奸,心愈黑,愈得意發財。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但不分貧賤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性良心是肯定的。我不妨從親身經歷中,拈出一兩個實例。 我家曾收留過弱智低能的一男一女,都和我家門房同鄉,都沒有名字。我媽媽為男的取名阿福,我們姊妹為女的取名阿靈。阿福大約十四五歲,模樣只像八九歲的兒童。他得了好的東西都要留給他娘,我媽媽總說阿福有良心。門房有一整套小型木匠用具。阿福並沒人教,卻會找些木板,鋸呀、刨呀,把木板製成各式匣子,比猴子靈得多。後來他攢了錢被人騙走,離了我家,後悔不及,得了神經病,正也證明他是有靈性良心的。阿靈比阿福笨得多,數數只能數到二。她睡覺壓死了自己的頭胎兒子,氣得她的公婆、丈夫見了她就毒打。她自己覺得挨打是活該,毫無怨尤。家務事她啥也不會,我家女傭們一件件教她,她乖乖地學,漸漸能從二數到五、六、七,家務事也學會不少。一兩年後,她丈夫來接她回去,她歡天喜地,跟著回家了。如果是畜類,看見毒打它的人,不會歡天喜地。她是有靈性良心的。 阿福、阿靈都是下愚中的下愚,但畢竟是人,不是畜類。這兩個實例,只說明下愚的下愚,也有人性。阿靈比阿福笨,已接近畜類,比聰明的貓狗還不如,但他們畢竟是人。有很多聰明的父母,會生下全無智力的癡呆兒女;很聰明的姊妹兄弟間,會夾雜一個癡呆。這是父母最揪心的事。我認識好幾個有癡呆子女的媽媽。社會上有專收養癡呆的機構。有一個生了癡呆兒子的媽媽告訴我:「送他到那裡去,他也依依不捨地挨著我,不願離開媽媽。可是他會把自己的大便送進嘴裡吃,我實在看不過,只好硬硬心把他送走。」另一個生了癡呆兒子的媽媽,不忍把癡呆兒子送入專管癡呆的地方,只把他寄養在鄉間親戚家,也有留在家裡的。這種孩子一般只能活到八歲或十一歲左右,便夭折了。父母看他們活著也傷心,死也傷心,因為畢竟是自己生的兒女啊。但他們雖具人形,卻是沒有長成的人,相當於未成品,不能指望他們有靈性了。其中也有長大成人的,我曾見過兩人,但不是朝夕相處,不熟悉。看來他們和阿福、阿靈相似,都善良,和家人親善,對外人也無惡意,也有或多或少的智力。在人與畜類的分界線上,得容許有些許混淆不分處吧? 我們也常說貓狗等畜類有靈性、有良心。但畜類的靈性,總和它本性相屬,也受它本性的限制。我見過一隻特靈的狗,是我上大學時期一位教師的伴侶。它只要聽到主人一聲口哨,立即奔向主人。一次這位教師和同事十來個人一起出差,剛離開蘇州,就得急病死了。這只狗當夜長嚎,淒厲如哭。大家說這是狗哭呀,會死人的。當時這位教師去世的消息還沒傳到呢。狗連夜哭,滴水不入口,沒幾天就餓死了。大家詫異說:這狗是不是知道主人死了呢?這狗真忠心呀!但忠於主人是狗的本性,俗稱「犬馬之忠」。犬馬救主的傳說不少,某地還有一座「義犬塚」呢,筆記小說上都有記載。但是為狗立塚的是人,不是狗;稱揚「犬馬之忠」的也是人,不是狗。狗嗅覺靈敏遠勝於人,能做人類所不能的事,但狗只是人所豢養、人所使用的牲畜。 我們會詫異某人毫無良心,說:「這傢伙的良心給狼吃了!」小時候,媽媽會責駡我們孩子「沒靈性!青肚皮猢猻!」這都說明,有靈性有良心是人所特有而且普遍共有的本性。凡是人,除了未成人的癡呆,雖屬下愚,也都有這點本性。 3 每個人具有雙重本性 人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靈與肉各有各的本性。「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靈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這兩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看到這兩種不相容的本性。 初生的嬰兒只要吃足奶,拉了屎,撒了尿,換上乾淨的尿布,就很滿足地躺在床鋪上,啃著自己的拳頭或腳趾,自說自講,或和旁邊的親人有說有講,儘管說的話誰也不懂,嬰兒純是一團和愛。初生的嬰兒還不會笑,但夢裡會笑,法國人稱「天使的微笑」,做媽媽的多半見過,是無法形容的寧靜甜美。以後嬰兒能笑了,但不能笑出「天使的微笑」了。不過嬰兒的笑總是可愛又令人快樂的。嬰兒漸漸長大,能聽懂大人的贊許,也會劃手劃腳表示歡欣;假如聽到大人責駡,也會哭,或忍住不哭,嘴巴癟呀癟地表示委屈或無奈。一歲左右,都懂事了,不會說也會嗯嗯地比著指著示意。會說話了,會叫爸爸媽媽等親人了,這時什麼都懂,什麼都學。小娃娃最令人感到他有靈性良心。他知好歹,識是非,要好。他們還沒有代表個人意識的「自我」(self)。小娃娃都不會自稱「我」。大人怎麼稱呼他,如「寶寶」、「娃娃」、「毛毛」、「臭臭」之類,他們知道指的就是他們,就自稱「寶寶」、「娃娃」、「毛毛」、「臭臭」,還要加上一個「乖」;儘管「乖」字還不會說,咬著舌子也要自稱「乖」。 我認識親友家不知多少「乖寶寶」或「乖毛毛」等娃娃呢。有人說,要好不是天性,是媽媽教的。小娃娃怎麼教呀?無非說:孩子要乖啊,要聽話啊。他們覺得這就是好。小娃娃都要求好,長大了才懂得強,長大了才有逆反心理呢。天真未鑿的嬰兒,是所謂「赤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的「赤子」。嬰兒都是善良的。有兇惡的嬰兒嗎?只有愛哭愛鬧而惹人煩心的娃娃。那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嬰兒沒有兇惡的。但嬰兒期很短,赤子之心很快就會消失。 小孩子漸漸成長,漸漸不乖,隨著身體的發育,個性也增強,食欲也增強。孩子到了能吃糕餅的時期,就嘴饞,愛吃的東西吃個沒完。個性和善的,還肯聽大人的勸阻,倔強的,會哭哭鬧鬧爭食。父母出於愛憐,往往縱容。孩子吃傷了,肚子疼了,就得吃苦藥。生病吃藥都是苦惱的,聰明孩子或乖孩子會記住,就肯聽話克制自己。食欲強而任性的孩子,就得大人把好吃的東西藏起來。一般孩子,越大越貪吃,越大越自私,甚至只要自己吃,不讓別人吃。但兩歲三歲,還是孩子最可愛的時期,四歲五歲就開始討厭了。我們家鄉有幾句老話:「三克氣(可愛),四有趣,五討厭,六滯氣(可厭),七歲八歲饒兩年——或七歲八歲,貓也討厭,狗也討厭。」說的是虛歲。每個地方,都有類似的老話,因為這是普遍的情況,孩子越大越討厭。為什麼呢? 孩子的身體漸漸發育,雖然遠未成熟,已能獨立行動,能跑、能跳、能奔、能蹦。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冒出來了。孩子開始不乖的時候,還覺得自己應該乖;人家說他不乖,還覺得沒趣或心虛。可是剛冒出頭的「我」,自我感覺良好,一心只想突出自己。「人來瘋」不就是要招人注意嗎? 孩子好爭強,愛賣弄,會吹牛,會撒謊。孩子貪吃爭食,還會搶,還會偷,還會打罵吵架,欺負弱小。 孩子五六歲,早熟的,性欲也在覺醒。欲念愈多,身體的獸性愈強。西方人說,人有七大罪惡:驕傲、貪婪、淫邪、憤怒、貪食、嫉妒、懶惰。這七種罪惡,也包含了佛家所謂貪、嗔、癡。這種種罪惡,都植根於人的血肉之軀。孩子開始有「我」,各種罪惡都漸漸露出苗頭來。 自高自大,爭強好勝,就導致驕傲。要這要那,不論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就是貪婪。淫邪也就是佛家所謂「六欲」,指容色、體態的嬌美,巧言嬌笑的姿媚,以及皮膚細膩柔滑等所挑逗的情欲。傳說小和尚隨老和尚第一次下山,看見了女人,問這是什麼東西。老和尚說,這是老虎,要吃人的。但小和尚上山後,別的不想,只想老虎。「沙彌思老虎」就是現成的例子。欲望受阻,不就激發惱怒或憤恨嗎?貪吃不用說,哪個健康的孩子不貪吃呢?嫉妒也是常情,我不如人,我就嫉妒他。懶惰也是天生的,勤快需自己努力,一放鬆就懶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