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鐵凝 > 笨花 | 上頁 下頁 | |
七 | |
|
|
04 公元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日本發動對中國不宣而戰的甲午之戰,中方失利。皇帝召見曾參與黃海之戰的德國軍事顧問漢納根,諮詢甲午之戰失利之原因。漢納根向皇帝坦陳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大清失利,乃缺乏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能征善戰的新軍。該新軍應以「洋人西械加練」「新軍應在十萬」。光緒重視漢納根的建議,他本人亦早就注意到原有八旗子弟,以及李鴻章、張之洞的湘、淮兩軍①均已不再能戰,即決定採用漢納根之諫,並鼓勵朝內各路諸侯為演練新軍獻計獻策。 有河南項城人袁世凱②者,甲午時曾隨駐朝鮮大使吳長慶在朝鮮任通商事宜專員,現在北京督辦軍務處差委。此人在朝鮮任職時,曾對海戰雙方有所觀察,並憑著過人的聰慧暗自悟出些用兵的道理,便上書光緒皇帝,奏本上除明確提出時下操練新軍之必要,還以超前的意識,務實之精神,提出更加具體的招募新兵之標準,以及演練之法,即著名的「練兵十三條」。光緒非常賞識袁世凱的「練兵十三條」,著即命朝中研究實施。原來自康熙、乾隆時,皇帝們已經明察八旗子弟進關後不能再戰之弊端,根本是兵員的腐敗、惰慢所致,故光緒尤其注意袁世凱在十三條中所提出的兵員素質一項。這十三條中第五條關於兵員素質規定:兵員出身、三代及住址必須清楚。身高應在四尺八寸以上,每時行走在二十裡以外,力大限平舉一百斤以外者為合格兵員。素吸食洋煙者不收;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五官不全、手足軟弱者不收。預備升任軍官者還應粗通文字。 十三條很快被光緒帝奏准,並令付諸實施。光緒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督辦軍務處親王奕會同軍機大臣李鴻藻、翁同和等聯名奏請變通兵制,並保薦袁世凱編練新軍。奏疏中言:「中國自粵、撚削平以後,極沿舊法,習氣漸深,百弊從生,多難得力。現欲講求自強之道,固必首重練兵,而欲迅期兵力之強,勢必更革舊制……臣等公同商酌,查有軍務處差委浙江溫處道袁世凱,樸實勇敢,曉暢戎機,前駐朝鮮,頗有聲望;因命詳擬改練洋隊辦法。旋據擬呈請洋員合同及新建陸軍營制餉章,臣等複加詳核,甚屬周妥……」是年袁世凱正式接任,當即赴小站籌辦練兵事宜。他先將原定武軍加以改編,又擴招新兵數千,計七千三百人定為「新編陸軍」。光緒二十八年,袁世凱再奏擴招新軍,光緒准奏,並派陸軍部右侍郎直隸正定人王士珍③及二鎮統制王英楷再赴直隸招募新員。直隸人王士珍隨即將自己的家鄉正定,鄰縣兆州,以及大名、廣平作為新兵的招募地,且親自赴各縣自驗兵員。 不久,直隸正定等縣即廣貼告示,以昭天下。 向喜是在石橋鎮上看到招兵告示的。這天正是臘月二十五日,石橋鎮年前最後一個大集。這石橋鎮因有橫跨孝河以上的千年單孔古橋而得名,這裡的集市平日就熱鬧非凡,年前的大集更勝過以往。今天石橋上下擺的盡是這一方人過年的年貨。向喜這天也不再賣豆腐腦,他肩上挑的是早為這個大集插制下的佛堂。他先在橋上徘徊一陣,又沿河坡走下河床。原來這古橋以下並無河水,那河床是一條亮了底的幹河床。逢五排十大集時,橋下因地面寬闊,比橋上還要熱鬧。這裡平時是花市、牲口市,現在擺滿了鞭炮,奇火,燈方,年畫這些應時玩藝兒,佛堂自然也要歸入這些玩藝兒中。向喜賣佛堂是遠近聞名的,三裡五鄉的顧客早就等候向喜的到來了。當向喜把佛堂擺上河床,買主便圍了過來,過年時他們都要更換家裡的舊佛堂。向喜插制的佛堂便分出等級。有華麗繁瑣、半人高的大「殿堂」,也有簡單樸素的「小廟」。向喜對此是有研究的,他根據各路神仙的品位和顧主的購買能力,把佛堂儘量插制得合情合理。有賣主挑選講價時,他先問清供主家裡供奉的是哪路神仙。供主要說三皇姑,向喜就挑出一個華麗多彩的說:「買這個吧,這個彩畫得鮮氣,三皇姑是個女的。」如果供主供的是玄天大帝,向喜再挑出一個說:「就這個吧,玄天大帝威風,住處也不宜太花哨。」火神、水神的堂舍最簡單,只用「四梁八柱」作支架,再拿莛稈起個脊,脊上也不起瓦棱,糊上藍紙、黑紙,也不彩畫,價格最便宜,和二升紅高粱的價錢差不多,倒也暢銷。 這天,向喜插制了一個冬天的佛堂,刹那間就銷售一空了。他收起扁擔,把收入的大錢小錢們放進錢褡,便蹬著河坡向上走。就在青石橋頭一幢石碑上,貼有一張告示,一群人正在圍住觀看。那告示上的糨糊還未幹,被臘月的寒風吹得凍著冰茬兒。有人認字,有人不認字,人們互相打問著告示的內容。向喜在人後止住腳步讀起告示,原來這是一張招兵告示。告示上寫道: 初,我朝定鼎中原,僅靠八旗勁旅便無敵於天下。然,日月輾轉,時局錯綜,至甲午及日日本之役時,練兵、練勇均不足恃。今,皇帝有道,特下詔招募新軍,即於直隸招募新丁六千,凡年在二十至二十五歲,三代及住址清楚,身高不下四尺八寸,行走時越二十裡,能舉百斤者為合格之丁。粗識文字者更為優先。合格者三日內於縣署望漢台前報名應試。試成,家中即享恤優焉。 石橋鎮有個叫葛俊的人,在橋頭開一飯館,賣些炒餅、燴餅、糊湯,與向喜素有交往。向喜也常到葛俊店中喝水,打尖。現在葛俊見向喜一字不落地細讀眼前的告示,便走過來說:「喜哥,天都晌午了,到店裡坐坐吧,一年最後一集,再見面就到明年啦。」向喜看看太陽,正午已近,說:「也是,日子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年。」說著就跟葛俊擠出人群來到店裡。向喜把手中的扁擔靠到門後,看個板凳坐下。一個店小二殷勤地給他倒上茶水,葛俊則來到灶前親自為向喜炒餅。地道的炒餅配菜要用綠豆芽,兆州冬天沒有綠豆芽,菜底只配些白菜絲、豆腐丁、碎粉條。少時,一份素炒餅便擺在向喜眼前。向喜也不推讓,低頭吃起來。葛俊看著向喜吃炒餅,想起告示上的事,他對向喜說:「聽說來招兵的頭領叫王士珍,北邊正定府人,現時就住在縣城。你說王士珍怎麼就看上了咱兆州人?」向喜說:「王士珍自有眼力,看的是咱兆州人的實著。再說,兆州歷來是風氣剛勁之地,符合告示條款的人就多。古書上說過,招兵的先找這種地方。」葛俊說:「要說符合條款,我看喜哥就最符合。你說身高、相貌,你說家世……要講粗識文字,咱比粗識文字的人不知高多少。」葛俊有意無意地試探向喜,向喜卻只顧吃餅並不答話。向喜越不答話,葛俊便越拿告示的標準去衡量向喜。很早葛俊就覺得,向喜雖然也穿著紫花布大襖,和他一樣只做些小本生意,可向喜自有與人不同之處: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說話有分寸,待人也厚道。加之他識文斷字,通讀過《四書》,就越發叫葛俊覺出這人定有出人頭地之時。於是葛俊又一次拿話試探起向喜。向喜就含糊其詞地說:「兄弟呀,咱們都是莊稼人,我上有老人,家裡又有剛過門的女人,哪能拔腳就走?再說,當兵可不比做生意,是要拿命作抵押的。」葛俊眼見著還是看不出向喜的動向,反倒認准橋頭上的告示就是下給向喜的,他估摸著,早晚向喜得被那告示打動就開始十拿九穩地用話頭給向喜打起埋伏。他說:「喜哥,眼下咱兄弟雖說還沒有拜金蘭譜,我至死也是你的兄弟。哥哥萬一今後有所升發,可別忘記石橋的兄弟葛俊呀。讓我再給你做碗糊湯吧!」向喜說:「你看你說到哪兒去了,眼下可還不是說這話的時候,人家要咱舉起一百斤呢,我整天舉的是佛堂,一個佛堂才幾斤重,一個秫秸稈插制的物件。」誰知葛俊正是從向喜這番話裡悟出了究竟,他咕咚一聲跪倒在地說:「喜哥,你必得先受小弟一拜了。」向喜說:「你這是做什麼?」葛俊說:「你一拿秫秸稈比方重量,我就明白你的心思了。快讓我到城裡大有齋買本金蘭譜吧,事已至此。」向喜扶葛俊起來說:「告示上的事,要說我一點也不動心那是我騙兄弟,現時烽火四起,能人輩出,我就不信咱這一方人只能頂著高粱花子賣豆腐腦。張良和劉備不是也賣過草鞋麼,他王士珍不也是咱這一方水土養大的麼。」葛俊從向喜這番話裡到底聽出了門道,興奮起來,說:「看,總算猜對你的心思了。」向喜說:「我說的是這個理兒。我吃飽了,喝足了,給你留下幾個大子兒吧。」葛俊說:「哪兒的話,你讓我日後有何臉面見你。」向喜掂量著手中幾文大錢說:「算了吧,大年下的,高興為貴。」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