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唐浩明 > 張之洞·下 | 上頁 下頁
一三


  回到廣州後,他結識了從四川來到廣州的經學大師廖平。廖平接續龔自珍、魏源的學業,治的是今文經學。康有為為廖平的學說所折服,轉而潛心于今文經學的研究,他終於從冷落千餘年的今文經學中找到改革變法的理論根據。從此,他以今文經學中的通三經、張三世為基礎,演繹出自己的一套維新理論。在他所親手創辦的萬木草堂中,他一邊教學傳道,一邊發憤著作,將他的研究和思考寫進《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兩本書中。前書將祖祖輩輩士人尊奉的古文經學,宣佈為劉歆所偽造的學說,後書把夏商周三代歷史稱之為孔子為改制所擬托的理想,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孔子的托古改制。這種驚世駭俗的說法,無異於給死水一潭的中國學界和政界投入一顆驚天動地的炸彈,引來無數士紳官員們的憤恨抗議,直欲把康有為食肉寢皮而後快。《新學偽經考》一書因此而不得不毀版停印。《孔子改制考》也因此而未能付梓,只是以手抄本在民間流傳。但康有為的學說,卻贏得了他的萬木草堂的學生梁啟超、陳千秋、徐勤等人的五體投地的崇拜,也獲得了海內無以計數的有志之士的敬重。

  前年,他終於中了舉。中國軍隊徹底敗於日本的慘痛事實,使得全國上下稍有頭腦的人都意識到非變革不可,不變革真有亡國滅種之禍,從而對具有先知先覺的康有為更表尊敬。今年春上,當康有為振臂一呼,幾乎所有應試的舉子全都予以熱情響應,「公車上書」便以亙古未有之先例載人史冊。同時,也使得康有為成為變法維新的當然精神領袖。會試發榜,康有為中了進士,分發工部任主事。

  康有為借這股士氣,在京師創辦《萬國公報》。這是中國有史以來在京師出現的第一張報紙,以介紹世界各國情況作為其主要內容,間或也發表一些康有為及其弟子梁啟超等人所寫的政論文章。《萬國公報》的發行,在北京引起的反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接著,康有為又創辦強學會,以強大中國作為該會的宗旨,借此以團結同志壯大力量。強學會得到了北京不少開明中下級官員的支持,紛紛入會,連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的袁世凱也積極人會,並捐銀五千兩。翁同龢、李鴻藻、孫家鼐等京中大老都對強學會予以支持。李鴻章也表示願意人會。但強學會將李鴻章視為漢奸禍國殃民者之流,拒絕他人會的申請,甚至連他捐的兩千兩銀子也不收。

  但朝廷中也有不少王公大臣對這些事大為不滿。他們認為在京師結會辦報,其居心難以測度,宜嚴加監視防範。一批庸員俗吏也對此看不順眼,攻擊指責聲時時不斷。有人擔心節外生枝,勸康有為離開京師,暫避風頭。康有為也意識到京師阻力太大,又一時難以成事,而中外交通的重要碼頭上海,其環境相對來說較寬鬆些。於是康有為以創辦強學會上海分會為由,離開北京南下。

  上海是兩江所轄之地,署理江督張之洞,正以興辦洋務實業的巨大成就,隱然取代李鴻章成為天下督撫的首領,深受慈禧、光緒賞識。康有為也看中了張之洞。他想:若是取得張之洞的支持,不僅對在上海辦強學會有好處,而且對今後的維新事業也都大有好處。不過,康有為聽不少人說張之洞不好打交道,架子大脾氣乖張,又自視甚高瞧不起人。說不定他根本就拒絕接見,

  即便是勉強接見了,也可能以一種居高臨下盛氣淩人的態度,或是斥責,或是奚落,就像他對待許多有所干求的謁見者那樣。同樣心高氣傲的康有為,最為忍受不了別人的輕蔑。猶豫了好幾天,康有為以大丈夫能伸能屈為勉勵,丟開一切顧慮,毅然又從上海北上來到江寧。

  到了江寧城後,他沒有向總督衙門投書求見,而是先去拜訪官場士林中的朋友,從那裡得知仁梃落水身亡及張之洞近來心情鬱悶的信息。他暗思這次來的真不是時候,打算再住兩三天便回上海去,過了冬天後再說。前天下午,他去拜訪名翰林鐘山書院主講蒯光典,恰逢陳衍也在座,三人洽談甚歡。蒯光典和陳衍賞識康有為的才華,同情他的維新變法主張,表示遇有機會,一定將他引見給張之洞。康有為於山窮水盡中看到了柳暗花明,頗為欣慰。

  今天一早起來,康有為覺得心情頓時輕鬆起來,便對隨侍來江甯的學生徐勤說:「我去莫愁湖逛逛,你今天不要出去,就等在客棧,若書院方面有消息,你到莫愁湖找我。」

  這時康有為正信步向湖畔的一座古建築走去。這是一座二層五間的樓房,來到近處,院牆正門頂額上的三個大字迎面撲來:勝棋樓。在正門與樓房之間的庭院裡,有一張方形石桌,桌面鐫刻著一幅棋盤,方桌四周有四個石凳。康有為走進樓房的一樓正廳,對面的牆上高懸著一幅人物畫像。此人面容威嚴,身軀壯偉,身穿團花金粉王袍,頭上戴一頂黑色烏紗帽,帽子左右有兩個向外延伸的附加物,酷似蜻蜓的翅膀。畫像右上角有一行字:大明中山王徐達。這裡有著一個廣為人知的著名故事。

  徐達與朱元璋本是從小要好的窮苦放牛娃,後來一同投軍。徐達英勇善戰,又對朱元璋忠心耿耿,終於輔佐朱元璋做了大明王朝的天子,他自己也成了開國元勳,拜丞相封魏國公。有一次,朱元璋和徐達一道來到莫愁湖遊玩。遊覽途中,在湖畔一座宋代傳下來的樓房邊稍事休息。朱、徐都酷愛下棋。小時作牧童時,便常在山坡田頭下著玩,以一捆柴或一個雀蛋做賭注。朱元璋一時興起,邀徐達下棋,徐達問以何物作賭注。朱元璋說,以這座樓房,誰贏歸誰。徐達笑道,到底是做了皇帝,口氣大了,這座樓房不知可以換多少個雀蛋。朱元璋不以為忤,哈哈大笑。

  一局下來,朱元璋輸了,這座樓房便歸徐達所有。徐達死後追封為中山王,徐氏後人便以此地為中山王的祭祀之地,將此樓改名為勝棋樓,以紀念當初君臣相得的這段佳話。

  康有為久久地凝視著徐達的畫像,想像著五百年前那場莫愁湖畔的君臣博弈的歡樂情景。志在天下的維新派領袖完全陶醉于其間了。他多麼希望今上就是明太祖,而自己就是那輔佐帝業的中山王啊!到大功告成的時候,君臣之間也來個圍棋賭墅,留一段美談長留後世子孫!

  正在凝神遐想之際,徐勤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老師,鐘山書院的陳先生打發人來說,下午一點去督署見張制台,十二點正,他派轎子來客棧接你。現在已十點半了,趕快回去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