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唐浩明 > 張之洞·中 | 上頁 下頁 | |
四九 | |
|
|
「老弟,你不要因我這句話而不高興。」吳秋衣笑起來了,說,「我不是說你有嘩眾取寵的意思,我是想你穎悟過人,精通經史,這些年又出任封疆大吏,頭腦應很明白,你沒有想到洋人的那套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嗎 ?」 「我不是要把洋人的一切都搬到中國來,我只想學他們建廠修鐵路辦學堂練兵這些東西,有什麼行不通的?你有何高見,我倒要好好聽你說說。」 吳秋農連連搖頭說:「老弟,不是我說你,你是書生氣太重了,你其實不懂今日情勢。今日中國,處處都顯露出末世的景象,就跟前明崇禎朝相差無幾,朝廷能多保幾年的命就是好事了,何暇來談富國強兵!還不如安心做你的太平總督為好,不要存什麼勵精圖治之志。」 國家弊病很多,這點,張之洞豈能不知,但決不是末世,怎麼能拿大清跟前明崇禎朝相比呢?崇禎被李自成給翻掉了,洪秀全鬧騰十多年,到頭來還不是讓朝廷給平定了嗎 ?太后聖明,比無術多疑剛愎自用的崇禎強多了。張之洞素來對太后懷著感恩情懷,倘若說這話的不是一個老朋友,他早就要將他抓起來當反叛者處置了。這時,他壓下心中的不快說:「秋衣兄,你這話說得過頭了,我受太后皇上恩澤深厚,自當與朝廷休戚與共。太后皇上為國家宵衣旰食,我怎能不勵精圖治 ?」 吳秋衣斂容說:「你受皇家恩德,願盡忠報效,此心誠然可貴,但可悲也在於此。你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此話怎講?」張之洞神情肅然起來。 「老弟,你想過沒有,你辦洋務,都靠什麼人來辦?還不是靠官場的這批人。今天中國的官場,已經爛得差不多了,清廉的官,實心辦事的官,十個之中難得一個。這些年來,四川也新辦了不少局廠,每辦一個局廠,就增加一個衙門,培植一批官吏,徒為百姓增添負擔,辦成了什麼事 ?老弟,你是官場上的人,不怕你見怪的話,我冷眼觀察中國官場幾十年,是越看越失望,越看越心寒。我的看法與你不同,今日中國的積貧積弱,不是沒有洋務,而是中國有這樣一個腐敗貪婪懶散推諉又盤根錯節官官相 護的官場,這是中國的萬惡之源,貧弱之本。古人早就知道橘遷淮北而為枳。好端端的橘,為什麼變為枳了呢?就是因為水土不好的緣故。今日中國就好比淮北的水土,外國好比淮南的水土,洋務這東西在外國是可口的橘,一到中國來就變成酸澀的枳了。腐敗的官場,就是中國成為淮北水土的根本原因。而這,你一個張香濤是無力改變的。所以,你縱有天大的才幹,也成不了事。」 吳秋衣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但他太誇大其辭了。官場雖不好,但一則還是有好官,二來也可以整頓,其它省且不管,兩湖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我難道就不能憑藉朝廷付予我的權力,整頓出一個清廉的官場來 ?難道就不能利用這官場辦一番轟轟烈烈的洋務事業來?他冷笑著說:「事在人為,兩湖就不能是淮南水土嗎?何以就料定他必為枳呢?」 吳秋衣哈哈大笑,說:「好,老弟,我不和你爭辯了。我們可以在這歸元寺,在佛祖的面前打個賭,十年二十年後我們再見分曉吧!時間不早了,明天還得去龜山看地,吹燈睡覺吧!」 第二天一早,趁著氣溫還不太高的時候,虛舟帶著張之洞一行連同知客僧、吳秋衣等來到龜山。 龜山古稱翼際山,又名大別山,坐落在漢水與長江的會合之處。山不高,形狀方方圓圓的,從高處看來,猶如一隻巨大的石黿伏在江漢兩水之間,因此俗稱龜山。 知客僧是歸元寺裡的才子,能說會道,登上龜山頂,便興致勃勃地一一指點遠近風光,把它介紹給即將與歸元寺做成一樁絕大買賣的貴賓們。 「諸位大人老爺們,站在龜山上,武漢三鎮風物盡收眼底。就在龜山前後左右,便有大家所熟知的名勝。諸位向東看,那一座直沖長江形如船頭的大石塊,就是有名的禹功磯。」 大家的眼睛都順著知客僧的手勢望去,果然在前面三四十丈遠的江邊,一塊龐大的嶙峋怪石兀然矗立在水中,像一根拴船的石礎,又像一段阻水的石堤,滾滾的江水在這裡被激成飛濺的浪花。使人不由得想起蘇東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名句來。 吳秋衣對張之洞說:「昨天我得的碑文就出自那裡。湖北百姓為紀念大禹治水,在這禹功磯上建了一座禹王祠。還有一棵千年古柏,相傳是大禹親手種植的,另有元代建的禹王廟。此外還有一塊很好的碑,名叫岣嶁碑,據說是大名士毛會建將衡陽岣嶁峰上的碑文,拓後再刻碑立於此處。」 張之洞問:「岣嶁碑文你拓下沒有。」 「拓了。回歸元寺後我拿給你看。」 「諸位請看,禹功磯上有一座亭閣。這座亭閣叫什麼名字,貧僧一說出來,諸位大人老爺一定早已知道。」知客僧就像一個訓練有素的導遊似的,吊起大家的胃口。「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晴川閣。」 「晴川閣!」眾人不約而同地驚叫起來。有人已輕輕地背誦崔灝的詩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對,它就是唐才子崔灝詩中所說的晴川閣。」知客僧很懂得遊客的心理,補充說,「鸚鵡洲在晴川閣的下游,已被水淹了。」 如同故友重逢似的,張之洞將那座童年時代便記於心中的亭閣,佇看了很久。 「諸位再向南看,有一片竹林,竹林裡有一座墓,墓主就是那位幫孔明草船借箭的東吳謀士魯肅。」 魯肅墓!眾人又是一聲驚歎,一齊向南看去。只見臨近山腳邊,果然有一片清清幽幽的竹林,團團圍在一起,墓塚、墓碑都看不見。 張之洞心想:魯肅在世並未為東吳建立大功,只是以忠厚誠信出名,死了一千多年,人們還記得他,墓旁能長年有這一片翠竹陪伴,也足以自慰了。 「諸位再向左邊看,那裡有一座三層六面石塔,名叫石榴花塔,為何叫這個名字,這裡有個來由。」知客僧面對著大家關注的目光,說出一個悲慟的故事來:「宋代時,漢陽有一個年輕的寡婦,雖丈夫死去多年,一直謹守婦道,對婆婆盡心盡孝。有一天,寡婦殺雞給婆婆吃,婆婆吃後第二天便死了。各種謠言紛起,都說寡婦有意毒死婆母,婆婆的女兒向官府告狀。官府判寡婦死刑。寡婦受此天大的冤屈不能表明心跡,臨刑前,她摘石榴花一支,插于石縫中。對著石頭說,若婆婆真是我害死的,石榴花枯萎於死;若是冤枉,則石榴花開放茂盛。行刑的劊子手冷笑說,花插在石縫裡,必死無疑,哪有茂盛的,你莫不是瘋了!誰知寡婦死後,插在石縫裡的石榴花果然開得茂盛燦爛,第二年春天還在石縫邊的土裡生出一棵小石榴樹來。這棵小石榴樹長大後,年年滿樹花果。大家憐憫這位蒙受奇冤的寡婦,於是為她建了這座塔,取名為石榴花塔。八百年來,一直香火不斷。」 眾人聽了,都感歎唏噓。 虛舟法師說:「寡婦的冤枉,是龜山的石頭給她洗刷的,可見龜山是一座神山,一座靈山。在龜山辦事,是會得到神靈保佑的。」 大根一向信神信菩薩,聽了虛舟的話忙說:「法師說得有道理,若不是神靈保佑,石頭縫裡的石榴花哪有不枯死的道理!龜山這地方確實通靈性。」 「龜山靈傑之處還多哩!」仿佛龜山是知客僧的家園似的,帶著自豪的神氣,他又指著遠遠的地方說:「那裡就是古琴台,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地方。」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