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淩力 > 清宮懸案 | 上頁 下頁
五十九


  這三年,也是福臨生命之花開得最絢麗的三年。

  經歷了那許多波折和障礙,有情人終成眷屬,董鄂氏終於來到他身旁,一對癡男怨女終於如願以償,其樂何如?

  被自己深愛的人所愛,是愛情生活的至境,福臨自幼缺少的溫暖得到補償,福臨豐富的感情有了歸宿。所以,婚姻不但沒有成為愛情的墳墓,反而使愛情之火越燃越旺、越來越明亮。

  董鄂妃美麗、聰慧、溫柔如水、善解人意,尤為難得的是她知書達禮,甚至已讀過四書和易經,又工詞翰,好書法,有相當深的漢文漢語水平,在當時入關之初的滿洲世家女中,真可謂是寥若晨星、亮若晨星的女才子。努力推行漢化的福臨,在宮裡宮外、皇族世家的無數滿蒙貴婦中,忽然見到她,就如滿園綠樹中忽睹一朵耀眼的紅花,熱天遠路上突見一股清泉,苦苦歌唱的啼血杜鵑得到了知音。難怪他們倆朝夕相伴,形影不離,竟等同於民間的小夫妻。

  自從她來到宮中,福臨的心變得寧帖而飽滿,充滿了幸福感。

  每當福臨下朝回宮,董鄂妃一定倚宮門迎候,問寒問暖。若發現福臨稍有不樂表情,便立刻安慰說:「陛下今日回宮晚,是不是身體勞倦了?」並趕緊令人準備福臨最喜愛的奶茶和點心菜肴。飲食送到,董鄂妃也總是親自奉進給福臨後,安靜地站在餐桌邊侍候,勸勉皇上多加餐飯。

  如果遇到慶典宴會,福臨必須多量飲酒時,她就一定會頻頻告誡隨侍太監,要好好服侍皇上安寢,寢室裡千萬不可太熱,防止皇上酒力得不到發散。為此她總是放心不下,深恐太監不足恃,往往半夜三更,又親自跑到福臨的寢所整夜地看護侍候,一定到福臨酒勁過去,安眠如常,她才松一口氣。

  福臨生性好動,尤其愛好騎射狩獵,她對此很是擔心,每每勸諫說:「陛下藉祖宗鴻業,講武事,安不忘戰,是好事,但馬足安可恃?以萬邦仰庇之身輕於馳騁,叫我提心吊膽,實在為陛下感到危險啊!」所以她常伴隨福臨出獵馳馬,大有以守護人自居的意思,可是福臨的馬偶然一絆一蹶,她都會驚得臉色大變,冷汗滿面。

  被人真誠而親切地關懷,受人無微不至的愛護,幼時備嘗孤苦的福臨心裡會是什麼滋味?

  福臨看到她總為自己忙進忙出,很不過意,邀她與自己共餐,她卻和悅地反問一句:「陛下厚待我是我之幸,何不與諸大臣共食,使之得奉皇上笑顏而沾寵惠呢?」福臨的新政常常受阻,他又脾氣急躁,與大臣們關係有時很緊張。聽了她的勸告,福臨果真頻頻召諸大臣與自己共同進膳,大大緩和了君臣間的氣氛。

  朝廷裡的大臣們新舊交替、派系林立,也常使福臨氣惱發火。她得知其故後,勸福臨說:「這事本不是我該干預的,但以妾愚意測度,諸大臣即使有過錯,也都還是為了國事,並非為自身謀利,陛下何不息怒,平心靜氣地詳細考察,以服其心呢?不然,諸大臣都不能心服,又何以服天下之心?」

  「紅袖添香夜讀書」,是中原文士嚮往的佳境;對此認同的福臨卻有另一種相似的境界:紅袖添香夜批本。不管奏本數量有多少,不管福臨批本批到多晚,她總是陪伴在側,為福臨披衣倒茶、撚燈添香,從無懈怠。有時奏本過多,福臨看得不耐煩,草草一翻就擱置一旁。她就會輕聲問:「這些不是朝廷機務嗎?陛下怎麼就隨意擱置了呢?」福臨答道:「不用看,都是循舊例的老一套。」她便進一步勸說道:「這雖然是奉行成法,安知沒有因時期不同需要更張,或有其他緣故應該洞察的內容呢?陛下怎麼能忽略呢?祖宗付于陛下的大業至關重要,即使身體勞累,恐怕也不應該草草了事吧?」

  福臨聽勸,自然格外勤政。有時乾脆命董鄂妃同自己一起批閱文章,她就趕緊起身敬謝,固辭不可,說:「妾聞婦無外事,豈敢以女子幹國政。惟陛下裁察!」

  每當福臨聽日講官講課的日子,回宮後,她總要福臨為她複述當天學到的經史章句大義。說得流暢完全,她就很高興;要是有所遺忘,她就有些生氣,帶著責備的語調說:「妾聞聖賢之道備於載籍,陛下讀懂學好默記於心,才能於朝廷政治有所裨益,否則,講書學習還有什麼用處呢?」

  可見,小夫妻間並不只是卿卿我我、恩恩愛愛,董鄂妃對福臨也不是一味迎合、奉承。她不但是他的愛侶,也是他的知己,能對他的治國理政加以督促和鼓勵,這不是宮中任何別的人能夠做得到的。她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無人可以代替。

  董鄂妃還具有許多福臨非常欣賞的美德。

  一天,順治帝連夜審閱一批上報斬首的罪犯案卷,心中不忍,手提朱筆,猶豫難下。董鄂妃見狀,起身問道:「是什麼奏疏,使陛下痛心難決到這種程度?」

  順治帝告訴她:「是秋決疏。其中十多人,只等朕報可,就置於法了。」

  董鄂妃一聽,潸然淚下,說:「這些罪犯大多愚昧無知,又不是陛下一一親審的。妾度陛下之心,即使親審也還惟恐不得真情,何況刑司審問,豈能全無冤屈?陛下還是應謹慎從事,在其中儘量尋求可矜宥者全其性命,以稱上天好生之仁。」

  順治帝聽從她的意見,一再詳覽完畢,她還要勉勵福臨再閱,並說:「民命至重,一死不可複生。陛下千萬留意參詳稽察,不然,他們還能指望誰呢?」她還常常對福臨說:「這樣的有關民命的生死大事,與其失入,毋寧失出。」

  這樣的仁愛之心,非常符合福臨從儒家學說中學到的仁政王道,是他十分看重的長處。

  董鄂妃生性節儉,衣飾簡樸,不尚華彩,即使簪釵耳環也不用金玉,而以骨、角等物代替,與廢後的豪華奢侈形成鮮明對照。

  董鄂妃識大體顧大局,謙遜寬和從不恃寵而驕,也不以皇貴妃身份自矜,宮闈眷屬,一視同仁,年長者呼之為媼,年少者稱之為姊,就是對福臨的乳娘保姆也以禮相待,從無怠慢。就連宮女太監得罪招致福臨發怒時,她也出面為這些奴僕拜求,請福臨看在他們往昔勤勞效力之處,原諒他們並息怒寬懷。

  皇貴妃原有副後之稱,董鄂妃才幹超群,彌補了小皇后的少不更事。後宮的各種事務,在她的調理下井井有條,各得其所,使福臨終於擺脫了內事叢集、關係複雜、矛盾百出的纏繞,得以舒懷寬心,專意綜理朝政。她確實是這位少年皇帝的賢內助。

  最讓福臨感慨不已的是,董鄂妃從無絲毫嫉妒,這是和他的第一位皇后形成鮮明對照的又一個德性。其他妃嬪有優長處,她總是最先向福臨稟奏稱道;而有了過錯她又替她們遮掩,不使福臨知道。但事情就是這樣奇怪,她越是不嫉妒、越是向福臨推薦其他妃嬪,福臨反倒越是對她一往情深,用情專一,使她處於寵冠後宮的特殊地位,並把後宮的所有事務都委託給她。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侍奉皇太后。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