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韓少功 > 暗示 | 上頁 下頁 | |
傳說 | |
|
|
大頭是知青中有名的懶漢,居然當上了光榮的勞動模範,讓人不可思議。有一天他吃了我的烤魚,鑽到我的被子裡,偷偷傳授騙取名譽的訣竅:是這樣的,你記住,平時可以不幹,或者少幹,一干就要幹它個驚天動地,下田首先把自己搞得一身泥水,臉上和頭上最好也貼幾塊泥巴,讓誰見了都嚇一跳。算是必要的化妝吧。然後呢,你就要搶重活,搶險活,人家挑一百,你就要挑一百五;人家挑著走,你就要挑著跑。挑斷兩根扁擔最好。咬住牙關也要扛住,最好還要大喊大叫,罵三罵四,誰跑不動就在誰的屁股上踢一腳,總之要像個大惡霸,在氣勢上壓倒所有的人。記住了吧? 他還說,如果手上被什麼割出血了,那也是天賜良機,千萬不要把血跡抹掉呵,一定要留著,讓別人都看見,傷口結痂了就要揭掉痂皮以便鮮血又流動起來,就更有視覺效果了。有了這一切,你就給他人強烈的印象,就會造成傳說,造成新聞,遠近的人都會說下鄉知青中出了一個幹活不要命的拼命三郎。熟悉你的人可能會不服氣,會知道你實際上偷閒躲懶,第一怕苦第二怕死,毫不利人專門利己,一上地就躲著睡覺和一送糧就捂著胸口裝病。但那都不要緊,權當放屁。他們最終也會屈服於輿論。輿論呵,輿論是不由分說的。他們最終也會人云亦云地讚頌你,會覺得你得到獎賞乃至其它特權理所當然。這就是農民說的:"總結你的成績就上北京,揭發你的問題就判徒刑。"事情就看一張嘴怎麼說了,對不對? 大頭果然是個聰明人,明白口碑形成的秘密。多少年後想起他這一席話,我覺得他是個無師自通的心理學家,一眼就看准了傳說從來都是信息的簡化,是描述的"主要特徵化"。人們不可能傳達相關事物的全部信息,甚至不可能獲取這個全部,因此任何感覺都必有取捨,都會篩選和固定事物的主要特徵,比如鮮血淋淋的腳杆和折斷了的扁擔,而捨棄那些給人印象不夠強烈、不夠鮮明、不夠特別、不夠新異的東西,略掉那些不構成刺激的尋常瑣事。這就是俗話說的"一醜遮百俊"或者"一俊遮百醜"。 大概就是基於這一規律,印度人的大多數並沒有吹著笛子引導眼鏡蛇跳舞的本事,但傳說中的印度人就是這個樣子,而且長久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定見,以至他們到了印度以後一旦沒有見到眼鏡蛇便會懷疑自己來錯了地方。英國人的大多數也並不是裝備著文明棍、燕尾服以及高禮帽,但傳說中的英國人就是這個樣子,並且長久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定見,以至他們到了英國以後一旦沒有見到文明棍也會懷疑自己來錯了地方。反過來說,中國人在很多外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一定與女人的小腳、男人的長辮子聯繫在一起,與他們在諸多唐人街見到的金元寶、財神爺、八卦圖、繡花鞋、骨質如意、漱盂或拂塵等聯繫在一起——那裡古舊得連電器商店都幾無容身之地,與現代的臺灣和香港不沾邊,與現代的中國內地也不沾邊,說是唐人街,更像做一台道場,演一台古裝戲,而且是幾百年前南洋某個漁村生意人的手筆。這當然使很多外國遊客一見北京和上海的高樓大廈就困惑和不滿——旅遊公司怎麼拿這麼一個假中國來胡弄他們? 傳說從來都難免誤說。傳說並不關心事物實際上是什麼樣的,只是關心事物如何被描述,如何描述得有意思,如何讓聽者關注以方便人們的感知和記憶。也就是說,傳說並不一定對事物的真相負責,即使在最"客觀求實"的情況下,也必須受制於聽者的主觀願望,必須對聽者的美學準備和知識準備負責,對他們好新、好奇、好強烈的感官欲求負責,因此常常止於舍百而求一。這樣,作為一種口口相傳的接力,傳說可能在每個環節都被傳說者下意識地增減,事物的主要特徵在多次增減過程中逐漸極端化,在層層疊加的失實誇張中最終指向神話,指向一種高濃度和高強度的傳說——既然懶得半個月可以不洗臉的大頭可以因傳說而成為勞動模範,可以在公社的領獎臺上披紅戴彩,那麼一些人物在傳說中飛起來、死不了、剪紙為將、撒豆成兵、頭上有光環、口中吐蓮花、呼風喚雨或者移山填海,便不是不可理喻的事情。鄉下的事情,筆載較少而口傳較多,神話也就多。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