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彥 > 主角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二十四 1978年農曆六月初六那天,劇團院子裡,突然曬出了幾十箱稀奇古怪的衣裳。夥管裘存義說:那就是老戲服裝。 那天,裘存義格外活躍。一早起來,就喊叫易青娥、宋師、廖師幫忙給前後院子拉繩子,繃鐵絲。說是六月六,要曬黴呢。奇怪的是,連門房老漢也積極地到處扶梯子、遞板凳地忙活起來。並且還一個勁地讓把繩子、鐵絲都繃高些,說要不然,服裝就拖到地上了。繩子、鐵絲繃好後,裘夥管又叫了好幾個年齡大些的男學生,到伙房保管室的樓上,用繩子放下十幾口灰土土的箱子來。然後,都抬到了院子裡。門衛老漢就用抹布,一一抹起了箱子上的灰塵。裘夥管說:「六四年底封的箱。十三年了。」門衛老漢說:「可不是咋的。」然後,他們就開箱了。 箱子一打開,當一件件易青娥從來沒見過的戲服,被裘夥管和門房老漢抖開,搭在繩子、鐵絲上時,她驚呆了。那些抬箱子的學生也驚呆了。廖師老喜歡抄在圍裙裡的手,也抽出來,拉著一件件衣服,細翻細看著說:「這老戲服,還就是做工精到。你看看這金繡,看看這蟠繡,今天人,只怕打死也是繡不出來了。」易青娥知道廖師是裁縫出身,所以對針線活兒特別上眼。宋師問:「老戲又讓演了?不是說是牛鬼蛇神嗎?」廖師急忙接話說:「你看過幾出老戲,還牛鬼蛇神呢,相公小姐也是牛鬼蛇神?包公、寇准也是牛鬼蛇神?岳武穆、楊家將也是牛鬼蛇神?宋師,你還是麻利燒火去,讓娥兒在這兒,給裘夥管幫一會兒忙。早上吃酸豆角臊子面,還得弄點油潑辣子。沒辣子,這一夥挨球的,吃了還是嘟嘟囔囔地嫌不受活。油潑辣子一會兒我來掌做,你把辣面子弄好,放在老碗裡就對了。」宋師就去了。 這天早上,劇團滿院子都掛得花枝招展、琳琅滿目的。不一會兒,一院子人就都出來了。大家把這件戲服摸摸,把那件戲服撩開看一看,忙得裘夥管和老門衛前後院子喊叫:只許看,不許摸。千萬不敢亂摸。說這些戲服,十幾年本來就放荒脫了,再用汗手摸摸、拽拽,立馬就朽齧了。他們一邊趕著人,一邊用手動噴霧器,給每件戲服都翻邊噴著酒精。 大家無法知道,這些戲服都是什麼人穿的。不僅盤龍繡鳳、金鳥銀雀,而且幾乎每件都是彩帶飄飄的。官服肚子上要弄個圈圈,說是叫「玉帶」。那上面果然是綴著方圓不等的玉片的。尤其是有一種叫「大靠」的戲服,說是古代將軍打仗穿的,背上還要背出四杆彩旗來。有人就問裘夥管,這樣穿著多麻煩,打仗不是自己給自己找抽嗎? 裘夥管說:「這你們就不懂了,穿上這個,才叫唱大戲,才叫藝術呢。戲服是幾百年演變下來的好東西,每件都是有大門道的。」 有人抬杠說:「那現代戲服裝,就不是藝術了?」 裘夥管說:「現代戲才多長時間,撐死,也就是四十幾年的事情。不定將來演一演,也會演變出跟生活不一樣的戲服呢。但現在,穿上起碼沒有這些真正的戲服好看。」 「扯淡吧你,讓現代人,穿上這大紅大綠的袍子演戲,還不把人笑死了。」有人說。 這時,老門衛插話了:「娃呀,你是沒見過,穿上這些衣服,演戲才像演戲,演的戲才叫耐看呢。」 黃主任這時也到院子裡來了,問是誰讓曬這些東西的。裘夥管說,他自己要曬的。黃主任問:「為啥要曬這些東西?」裘夥管說,他從廣播裡聽見,有些地方已經在演老戲了。黃主任又追問:「哪些地方?」裘夥管說:「川劇年初都演折子戲了,我在四川有個師兄來信說的。還說中央大領導讓演的。並且領導就是在四川看的。」黃主任就不說話了。 在這以後的日子裡,劇團慢慢變得讓所有人幾乎都不敢相認起來。尤其是進入當年秋季後,大家都明顯感到,黃主任說話漸漸不靈了。他喊叫開會,總是有人遲到早退。他在會上批評人,有人竟敢當面頂駁說:「都啥時代了,還捨不得『四人幫』那一套。」黃主任開會就慢慢少了。 這期間,劇團最大的變化是,有幾個人突然跟變戲法一樣,從旮旯拐角裡鑽了出來。並且還逐漸演變成院子的大紅人了。 第一個就是裘夥管。 誰都知道,裘存義就是個管夥的。並且摳斤索兩,一院子人也都亂給他起著外號。後來易青娥懂事了,才知道「球咬蛋」「球咬腿」,都是罵人的狠話。反正劇團的伙食一直辦得不好,群眾就老有意見。據說有幾年,內部貼大字報,「炮擊」得最多的就是裘夥管。有時,還有人給他名字上打著紅叉。說他是世界上頭號貪污犯,把灶上的好東西,都貪污了自己吃,讓群眾恓惶得只能舔碗沿子。說歸說,罵歸罵,反正也沒搜出啥貪污的證據。並且裘存義這個人,吃飯每次都是最後去。打的飯菜,一定要拿到人多的地方吃。菜裡肉片子金貴,他就讓不要給他打。糊湯、米飯鍋巴稀罕,他也從來都不去吃一口的。因此,就一直還能把管夥的權掌著。中間,據說也讓他靠邊站過。結果弄上來個人,才管了三個月,大家反映還不如「球咬腿」,就又讓他「官復原職」了。直到六月六曬黴以後,易青娥才知道,十三年前的裘存義,其實不在伙房,而是劇團管「大衣箱」的。易青娥也是後來才弄懂,「大衣箱」,是裝蟒袍、官衣、道袍,還有女褶子之類服裝的。因用途廣,工作量大,且伺候主演多,在服裝管理行就顯得地位特別突出。而武將穿的靠、箭衣、短打,包括跑龍套的服裝,都歸「二衣箱」管。還有「三衣箱」,是管彩褲(演員都要穿的彩色褲子)、胖襖(有身份的人物穿在裡面撐衣服架子的棉背心),再有靴子、襪子啥的。還有專管頭帽、鬍子的,就叫「頭帽箱」。再就是管化妝的了。管「大衣箱」的裘存義,據說早先也是演員,唱「紅生」的。後來「倒倉」,嗓子塌火了,就管了「大衣箱」。「文革」那幾年,「二衣箱」「三衣箱」和頭帽、鬍子,都讓燒得差不多了。而他把「大衣箱」弄得東藏一下,西藏一下的,倒是基本保留了下來。直到六月六曬黴,大家才知道,寧州團的老底子還厚著呢。 第二個變戲法一樣的人,就是門房老漢了。 他叫苟存忠。多數人平常就招呼他「嗨,老頭兒」,也有人叫他苟師的。易青娥沒聽清,還以為叫「狗屎」,是罵人呢。因為大家都不太喜歡這個老頭,說他死精死精的,眼睛見天睜不睜、閉不閉的,看門就跟看守監獄一樣。有時還愛給領導打小報告。背地裡也有稱他「死老漢」「死老頭兒」的。就在六月六曬黴後,大家才慢慢傳開,說苟存忠在老戲紅火的時候,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還是當年「存字派」的大名角兒呢。他能唱小旦、小花旦、閨閣旦,還能演武旦、刀馬旦,是「文武不擋的大男旦」呢。在附近二十幾個區縣,他十幾歲唱戲就「搖鈴了」。當了十三年門衛,他一直弄一件已經說不清是啥顏色的棉大衣裹著。有人開玩笑說,「死老頭兒」的大衣,都有「包漿」了,灰不灰、黑不黑的,算是個「老鼠皮色」吧。大衣的邊邊角角,棉花都掉出來了,他也懶得縫,就那樣豁豁牙一樣掉拉著。自六月六曬黴後,「死老頭兒」突然慢慢講究起來。夏天也不拿蒲扇,拉開大褲衩子朝裡亂扇風了。秋天,竟然還穿起了跟中央領導一樣的「四個兜」灰色中山裝。並且風紀扣嚴整,領口、袖口,還能看見乾乾淨淨的白襯衣。腳上也是蹬了擦得亮晃晃的皮鞋。尤其是頭髮梳得那個光啊,有人糟蹋說,蠅子拄拐棍都是爬不上去的。一早,就見苟存忠端一杯釅茶,一隻手搭在耳朵上,是「咦咦咦,呀呀呀」地吊起了嗓子。還真是女聲,細溜得有點朝出擠的感覺。 第三個突然復活的怪人,是前邊劇場看大門的周師。 後來大家才知道,他叫周存仁。跟苟存忠、裘存義都是一個戲班子裡長大的。平常不演出,劇場鐵門老是緊閉著。也不知周存仁在裡邊都弄些啥,反正神神秘秘的。據說老漢愛練武,時不時會聽到裡邊有棍棒聲,是被揮舞得「呼呼」亂響的。可你一旦爬到劇場的院牆上朝裡窺探,又見他端坐在木凳上,雙目如炬地朝你盯著。你再不下去,他就操起棍,在手中一捋,一個旋轉,「日」的一聲,就端直紮在你腦袋旁邊的瓦棱上了。棍是絕對傷不了你的,但棍的落點,一定離你不會超過三兩寸遠。偷看的人嚇得撲通一下,就跌落在院牆外的土路上了。周存仁也是六月六曬黴後,開始到院子來走動的。往來的沒別人,就是苟存忠和裘存義。他們在一起,一咕叨就是半夜。說是在「鬥戲」,就是把沒本子的老戲,一點點朝起拼對著。戲詞都在他們肚子裡,是存放了好些年的老陳貨。 再後來,又來了第四個怪人,叫古存孝。 同樣是「存字派」的。據說當年他們「存字派」,有三十好幾個師兄師弟呢。師父給「存」字後邊,都叫的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還有「孝、悌、節、恕、勇」,「忠、厚、尚、勤、敬」這些字。好多都已不在人世了,但「忠孝仁義」四個字,倒是還能拼湊出一個意思來。他們就把古存孝給鼓搗來了。這個古存孝,來時是穿了一件黃軍大衣的。大衣顏色黃得很正,很新,裡邊還有羊毛。照說他來時,才剛打霜,天氣也不是很冷,可古存孝偏就是穿了這件大衣來的。說穿,也不確切,他基本是披著的。並且還動不動就愛把雙肩朝後一篩,讓大衣跌落到他的跟班手上。古存孝來時,身後是帶著一個跟班的。說是他侄子,一個叫「四團兒」的小夥子,平常就管著古存孝的衣食住行。都說古存孝是「存字派」的頂門武生,也能唱文戲,關鍵是還能「說戲」。「說戲」在今天就是導演的意思。據裘存義說,古存孝肚子裡,大概存有三百多本戲。現在是到處被人挖、被人請,難請得很著呢。他之所以來這個團,就是因為這裡有他的兄弟苟存忠、周存仁、裘存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