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城 > 閒話閑說 | 上頁 下頁
二十一


  52

  《紅樓夢》將詩的意識帶入世俗小說,成為中國世俗小說的一響晨鐘,雖是晨鐘,上午來得也實在太慢。

  《紅樓夢》氣長且綿,多少後人臨此帖,只有氣短、濫和酸。

  《紅樓夢》造成了古典世俗小說的高峰,卻不是暮鼓,清代世俗小說依世俗的需要,層出不窮。到了清末,混雜著繼續下來的優秀古典世俗小說,中國近現代的世俗小說開始興起,鼎盛。

  清末有一冊《老殘遊記》不妨看重,劉鄂信筆寫來,有一種很特殊的誠懇在裡面。

  我們做小說,都有小說「腔」在,《老殘遊記》沒有小說腔。讀它的疑惑也就在此,你用盡古典小說批評,它可能不是小說,可它不是小說是什麼呢?

  《老殘遊記》的樣貌正是後現代批評的一個垘本,行話稱「文本」,俗說叫「作品」,可後現代批評怎麼消解它的那份世俗誠懇呢?

  不過後現代批評也形成了「腔」,於是有諸多投「腔」而來的後現代小說,《老殘遊記》無此嫌疑,是一塊新鮮肉,以後若有時間不妨來聊聊它。

  53

  晚清一直到一九四九年前的小說,「鴛鴦蝴蝶派」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的一大流派。

  像我這樣的人,幾乎不瞭解「鴛鴦蝴蝶派」。我是個一九四九年以後在中國內地長大的人,知道中國近現代的文學上有過「鴛鴦蝴蝶派」,是因為看魯迅的雜文裡提到,語稍譏諷,想來是幾個無聊文人在大時代裡做無聊事吧。

  又見過文學史裡略提到「鴛鴦蝴蝶派」,比如鄭振鐸諸先生,都斥它為「逆流」。我因為好奇這逆流,倒特別去尋看。一九六四年以前,北京的舊書店裡還常常可以翻檢到「鴛鴦蝴蝶派」的東西。

  「鴛鴦蝴蝶派」據文學史說興起於一九零八年左右。為什麼這時會世俗小說成為主流,我猜與一九零五年清廷正式廢除科舉制度有關聯。

  此前元代的不准漢人科舉做官,造成漢族讀書人轉而去寫戲曲,結果元雜劇元曲奇盛。

  清末廢科舉,難免讀過書的人轉而寫寫小說。

  另一個原因我想是西方的機器印刷術傳進來,有點像宋時世俗間有條件大量使用紙。

  五十多年間「鴛鴦蝴蝶派」大約有五百多個作者,我一提你們就知道的有周瘦鵑,包天笑,張恨水等等。當時幾乎所有的刊物或報紙的副刊,例如《小說月報》、《申報》的「自由談」等等,都是「鴛鴦蝴蝶派」的天下。「五四」之前,包括像戴望舒、葉聖陶、老舍、劉半農、施蜇存這些後來成為新文學作家的大家,都在「鴛鴦蝴蝶派」的領地寫過東西。

  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六的十年間,亦是寫小說的人無數,亦是讀過書的人業餘無事可做,於是寫寫小說吧,倒不一定與熱愛文學有關。精力總要有地方釋放。

  你們只要想想有數百家文學刊物,其他報刊還備有文學專欄,光是每個月填滿這些空兒,就要發出多少文字量!更不要說還有數倍於此的退稿。粗估估,這十年的小說文字量相當於十年文化大革命寫交代檢查和揭發聲討的文字量。

  八四年後,世俗間自為的餘地漸漸出現,私人做生意就好像官家恢復科舉,有能力的人當然要去試一試。寫小說的人少了,正是自為的世俗空間開始出現,從世俗的角度看就是中國開始移向正常。

  反而前面提到的那十年那麼多人要搞那麼多「純」小說,很是不祥。我自己的看法是純小說,先鋒小說,處於三五知音小眾文化生態比較正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