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穿越·宮闈 > 紅塵盡處 | 上頁 下頁
四四


  康熙的上兩位皇后都是明理人兒,加上太皇太后、太后知道皇帝的難處,所以都逼著妃嬪們節儉度日,裁減宮人、停選秀女,賞賜也是些小物事,不像前明動輒賜物萬段、賜銀千兩;三藩亂起的幾年,後宮每年只能花三萬兩,一個親王一年也有一萬八千兩俸祿,三萬多兩要養後宮,實在也是捉襟見肘;就是到了現在略為富足了,後宮每年的開銷,也都壓在五萬兩白銀以下。

  「朕真是個窮皇帝……」康熙看著經過的幾個破舊殿宇說,肩輿悄沒聲地穿過東六宮地,走過茶庫、南果房,甯壽宮裡早已接到康熙要來的消息,都點起了燈來迎接。宮道上,石刻的燈座裡燃著橘紅的火光,將轎夫們的影子投射在紅色的宮牆上,宛如鬼魅。

  肩輿停在蒼震門邊,康熙怕驚擾了太后,一向都在甯壽宮偏門的蒼震門就下來,步行進去請安。

  人們看見康熙進來,正要通報,被康熙制止,他輕輕走進,聽見皇五子胤祺的聲音,正在背誦文章,挑簾一看,太后歪在炕上,翻看著窗課本子,胤祺站在太後身前,背著一大段滿文文章。太后聽見聲音,抬頭一看,笑著說:「皇帝來得正好,快來看看五阿哥的功課,今兒師傅誇他,說他在兄弟裡說國語說得最好呢!」

  「給母后帶大的,哪能有不出尖的呢?」康熙賠笑著說。

  「阿瑪姬祥。」

  胤祺打了個千兒,康熙吩咐他免禮,拿了他的幾本窗課本子一看,幾乎都是滿文、蒙文的文章,只有半本是漢文。康熙心知這是太后的意願所致,太后在公開場合絕不說滿漢分際,但是在私下裡卻嚴守滿漢大防,不是太后親養的皇子,太后不管,但胤祺是太后帶大的,從小就教滿蒙語,只讓他粗識漢文而已。康熙自然明白這是要阻礙孩子發展的,只是他更明白這是太后對滿漢大防的堅持。若是反對,必使太后傷心,與其如此,倒不如讓胤祺順著太后的意願長大,橫豎胤祺本就不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但是他心地淳樸,若是能保留著祖宗們的生活方式與態度,也未必不是好事,所以康熙並沒有干涉太后的教育。

  「你的國語學得不錯啊!流暢通順,不枉你皇媽媽教你疼你。」康熙和藹地說。

  君子抱孫不抱子,只有太子因為自幼失依的緣故,才多照顧些。其餘的兒子,康熙都一視同仁,胤祺很少在他跟前,一年說不上幾句話,因此康熙此回顯得十分可親。

  胤祺眨了眨眼睛,謝了父親的誇讚,要硬裝著謙遜,可是掩不住開心的神情。康熙微笑了一下,拈起旁邊的一顆梨:「拿去讓人削給你吃吧!」

  「謝阿瑪的賞。」胤祺又打了個千兒,雙手接過梨,正要走開,又跑回來對太后說,「媽媽,這梨能不能給英英吃?」

  媽媽,就是滿語中的祖母,也有人叫太太,不過進關之後,太太便成一種對貴婦人的稱呼,大多是下對上,或者自稱「我老太太」如何如何。康熙早先生的孩子們,因為制度還不嚴謹,所以對於父母、祖母的稱呼都跟一般滿人沒什麼兩樣,後來的孩子們則受了比較多拘束,對於天倫之情,也就淡薄許多。

  「英英體熱,梨子性涼,吃不得。」太后笑著說,英英是康熙的第十二個女兒,德妃烏雅氏所出,是四阿哥的同母妹,也養在太后宮裡。

  「你這做哥哥要讓梨?」康熙讚賞地看了胤祺一眼。皇室中,手足之間常常你爭我奪,作為父親,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情形。胤祺捧著那顆梨子點點頭,康熙又拿了一個桃子,「拿去給小十二吃。」

  「謝阿瑪的賞。」

  胤祺歡天喜地地去了,太后欣慰地看著這父子二人:「皇帝,我看著你們父子和樂,心裡熨帖,你在孩子面前,總是板著臉,把孩子調教成了臣、不是子。」

  「母后……兒子何嘗不想抱抱孩子們,可是,不成啊……」康熙長歎了一聲。

  「怎麼?還有人擋著你?」

  康熙搖頭,翻看著窗課本子,上面是五阿哥練習寫的奏摺格式,「臣,胤祺跪陳……」他的手指劃過那個臣字:「因為他們都註定要是臣,兒子太疼他們,沒得讓他們和他們的娘上頭上臉,太子這沒娘孩子就要吃虧……母后,不讓太子委屈,將來登基就不會找兄弟們算帳,兒子這也是要保全他們哪!」

  太后收了窗課本子,握著他的手,長長一歎:「你……多難呀……」

  第十三章 暢春園 康熙二十八年夏

  剛南巡迴來,安排了安親王的喪事,因為太后身體不適,康熙怕是紫禁城太悶,親自護送太后前往京外的暢春園,月底再接太后回宮;隨即馬不停蹄前往順治皇帝、孝莊太皇太后與兩位皇后的陵寢謁陵,前後五日,才又回到紫禁城;回宮後,他開始將各級中高階將領升遷、移防,將全國軍力秘密集中往古北口、喜峰口等中原通往蒙古的必經之地。

  此時,西北、東北都有了微妙的變化,西方的喀爾喀蒙古因糧食缺乏而求援;在喀爾喀的更西邊,屯兵在額魯特蒙古的噶爾丹蠢蠢欲動,幾次試探清廷的深淺;而東北的尼布潮正在簽訂清與顎羅斯的國界協定,由大學士索額圖親自帶人去談判,要把國界確定下來、給點好處,免得顎羅斯與噶爾丹勾結。

  在國內,直隸、山東、河南等省大旱,康熙出正殿、居偏殿,每天只進兩餐素粥,向上天表示自己德行有虧、自我反省,以求降雨解救百姓;時節交替之際,許多京官的家鄉父母死亡,就連尚書、經筵講官等皇帝近臣也都紛紛丁憂守制;滿洲龍興之地的奉天,則因為遊手好閒的滿人太多、治安敗壞,而牽扯出有關旗務整頓的問題。

  康熙忙得無法落座,每日巳時去給太后請安,也是匆匆來、匆匆去,等到六月大局底定,才稍微清閒了點。太后便想回到暢春園閒居,康熙對自己一手建設的暢春園,本就存著比紫禁城更深的感情,很快就吩咐眾人,搬回暢春園居住。

  暢春園在北京西北角一片平原上,這裡的地勢柔和,平原西邊是綿延的玉泉山、西山與香山,一條清河在暢春園上方蜿蜒流過,支流萬泉河則往下注入北京城中,沃野平疇、澄波遠岫。這柔美平順的地形從風水上看來,正是興隆昌盛的表徵。皇家的園林,在建築前就不知請多少風水堪輿大家看過,就連園裡堆砌的大小太湖石、亭臺樓閣,也沒有一處不是好風水。

  康熙二十二年那次往古北口避暑後,隔年,首次南巡,回京時同時帶回一批江南園林的圖樣,選定了明代的清華園原址,在上面建築暢春園。

  在建築的過程中,康熙破格拔擢了一位年輕工匠雷金玉。在暢春園正殿三經九事殿上樑時,康熙親臨觀禮,但是楠木大樑卻因為尺寸不合,裝不進卡榫,康熙越看越不耐煩,臉色也越發沉重。此時,打下手的雷金玉自告奮勇帶著斧頭爬到梁上,相了相,砍了幾斧,尺寸對上,大樑安穩地落進卡榫中。

  康熙很欣賞這小工匠的膽量,親自召見垂詢,並將帶回來的圖樣拿給雷金玉看,發現他除了工藝純熟外,還具有獨到的眼光與美感,便賞了他七品官,封工部營造所長班,也就是所有皇家工程的總建築師。

  雷金玉長在南京,對於江南園林特色比北方工匠更清楚,他沒有辜負康熙的厚望,將暢春園融入了江南的圓潤秀美與北方的樸實簡潔,更得康熙喜歡,人稱「雷長班」,因此民間有句話說:「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紫微照命,金殿封官」,後來掌管了樣式房,人稱「樣式雷」。雷氏一門八代全都替皇家效命,後來的避暑山莊、圓明園、頤和園、東陵、西陵……等不計其數的皇室建築都出自雷氏之手,這是後話不提。

  康熙這回在南京逛了幾圈,等到再見暢春園,覺得更加可愛,南巡迴來那一陣忙得翻天,沒空細細觀賞自己的這處別苑,這次來到暢春園閒居,吃飽了飯,讓人叫了雷金玉來給他說說最近蓋的幾處小院。

  雷金玉匆匆趕到康熙的住處清溪書屋,見康熙背手望著不遠處的湖泊,連忙請了個雙腿跪安:「奴才雷金玉,恭請主子聖安。」

  「良生啊……」康熙很親切地喊他的字,微笑著叫他起身,「你領朕去看看新蓋的太樸軒。」

  「奴才遵旨。」雷金玉領著康熙走過一段段遊廊,這些遊廊沒有雕欄畫棟,樸素地呈現了木材本身的色澤,他問康熙,「主子,前些日子,太子爺問這些遊廊是不是要加點彩飾,奴才想,這樣看起來也確實太素了,您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