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苦婚 | 上頁 下頁 |
七三 |
|
記者在村中調查時發現,這裡門庭較去年上半年孤單冷清。連村內惟一的一家歌舞廳的生意也大不如前。記者曾在此村進行過長達60天的隱性採訪,採訪過15位「二奶」。如今這15位「二奶」中有半數以上都參加了工作。有的去關外打工,悄然搬走,留下一大堆東西抵充租金。有的應徵去桑拿中心當侍應女工或是酒樓的諮客。另外一半已回老家自食其力。 一位元叫阿紅的女子告訴記者:「現在坐在家中等香港人養的人,都是很幸運的。命不好的就要自己打工。你要是開口要得太多,香港人拔腳就走,不會回頭。」記者還瞭解到,一年前月租價格在三五千元(人民幣,下同)的小姐們,全都縮水減半,月租費用均價在一兩千元不等。阿春為了補貼家用,選擇了自食其力,在酒樓推銷啤酒,月入近千元,加上香港人給的1500元,每月收入2500元。她很知足,並沒有什麼不悅。她認為,經濟不好,這已是最好的結局。 轉型之二:「終身制」改為「分段制」 一位被港人先後包養過4次的「二奶」小石告訴記者,如今港人包養「二奶」已經沒有「良心」了,因為經濟不景氣,他們不再考慮「二奶」的未來,只顧眼前快樂,大都打破了「終身制」,改為「月租制」或是「半月制」。 港人以前包養「二奶」的程式大多如下:經人介紹後,第一步:與「二奶」在酒樓或是茶樓見面。第二步:租房。第三步:買傢俱和家用電器。如今,純粹倚靠港人包養的「二奶」已不受青睞,在一些工廠當小文員或在服務性行業打工而且租有房子的女子最受歡迎。港人已全然打破包養「二奶」的基本程式,改為不再租房,隻身上門,每月扔下一兩千元。據悉,這麼一來,不用租房,不用買電器與傢俱,不用每月提供一定數額的生活費用,節約了一大筆錢。 轉型之三:「金屋藏嬌」變成「打邊爐」 原先一看上某位女子便租房「金屋藏嬌」的港人幾乎已絕跡,由於經濟原因,他們選擇了三五好友,合租三室一廳、兩室一廳,或者乾脆合租一室一廳,這樣一來,每月可節省一大筆費用。 阿蘭與阿珍是同鄉兼同窗。阿蘭比阿珍大1歲,也早她一年來深圳。她原先在一家茶樓當部長,後被港人包養。為了能讓同窗好友阿珍也能來深圳見見世面,有福同享,她通過自己包養的男人、一位香港貨櫃車司機出面,將阿珍介紹給了男人的好友、另一個貨櫃車司機做妾。為替男人省錢,兩女人合租一室一廳,每月房租費僅900元人民幣,每人只需450元。傢俱電器除了空調之外,彩電冰箱洗衣機都可以共用。為了多賺些錢,阿珍和阿蘭一同去打工,在一家洗腳中心當服務生。阿蘭的男人來深圳的時候,阿珍就主動要求加班,將房間騰出來讓給阿蘭。阿珍的男人來時,阿蘭也如法炮製。當然,像阿蘭阿珍這樣的同鄉死黨並不少,為港人包養「二奶」「打邊爐」提供了種種可能。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有3位同鄉合租了三室一廳的房間,純粹就是為了省錢。3名包養的港人每次同來深圳約會,他們每人每月交房租只需花費400元左右,加上給「二奶」的生活費用,絕不會超過1500元。 轉型之四:陪吃陪睡雙料保姆浮出水面 一部分回流港人在深圳購置了房產,前些年,他們將自己的房產租給別人,收取租金。為了包養「二奶」,他們喜歡另擇它處藏嬌。如今,為了節省費用,他們大多收回了自己出租的房產,為了掩人耳目,躲避香港大婆的追蹤,改為雇用雙料保姆,專為自己提供性服務。據悉,雙料保姆不僅要為「主人」煮飯、洗衣服,還要提供按摩、陪吃、陪睡等類服務。一個月來4次,費用約600元人民幣。據悉,港人轉包雙料保姆,絕大多數是圖省心省錢。 這篇報導,較早地捕捉到港人在深圳「包二奶」在形式上的變化和變通以及經濟不景氣對港人濫情行為的影響和制約,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轉載、轉摘者眾,因而被香港《文匯報》評為當年的年度與季度好稿。 因為工作關係,我常到香港去。離開香港,每回從羅湖或者皇崗口岸進入深圳市區,卻與眾多的港客同時入境。有時候,剛剛過境,看見我身邊的香港男士突然加速,與在口岸接客的某一位年輕女子迅速相擁、雀躍,我就壞壞地想,這就是香港男人與在深圳「二奶」的鵲橋相會。有一次入境,望著閘外接客的男女老少,突然間,我好像看見阿金正抱著她的女娃娃,等候她死鬼「老公」的到來。也就在這時候,我想,可以對港人在深圳的非婚生子女展開調查。這批孩子的現在及其未來,對深港兩地社會與家庭穩定的影響,絕不能等閒視之。正在我抽不出時間的時候,記者部來了一員生猛大將,實習記者鄭海龍先生。我在佈置新聞採訪任務的時候,把「二奶」子女的選題計畫及其要點告訴了他,請他去完成。大約一個星期後,2003年10月5日,香港《文匯報》在A2版整版刊發了鄭海龍的兩篇文章,一是《港人另類子女滯深邊緣化》的長文,副題是《被拋棄二奶所生 無錢無戶籍求學成問題》,全文如下: 香港近年經濟持續不景氣,也連累到一些深圳的「黑戶」家庭,有原本在深圳包養「二奶」的港客乾脆玩起失蹤。這使得一些已在學齡的孩子家庭,生活變得日益艱難,這群由港客與「二奶」非婚所生的孩子並不擁有深圳的戶籍,需要付出較高的費用,才能讓孩子就讀當地正規學校。 怕歧視紮堆上學 據瞭解,經過深圳教育部門審批的港人子弟學校共有3所,另外一所麗中普通小學是以招收港人子弟為主的小學。估計學生總共有2000人左右。有知情者透露,在這些學校就讀的「港人子弟」,有相當一部分為港客與「二奶」所生,並無戶籍。記者瞭解到一所僅有300余學生的港人子弟小學,就有248人為港人子女,有297名學生的父母為深圳臨時戶口,其中港人「黑戶」子弟,至少有100餘人,占學生總數的1/3。 每學期學費8000元 然而,這些孩子還是較其他同樣身世的孩子幸運得多。畢竟不是所有港客「黑戶」子女都能夠交納得起每學期8000多元的高額學費。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整個深圳在學齡但沒有上學的港人「黑戶」子女,保守估計應在5000人左右,他們的生活十分貧苦,有的甚至識字不到200個,許多孩子最後不得不同母親回到偏僻的老家,飽受親友的白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