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狂歡 | 上頁 下頁 |
八四 |
|
118.策劃會上的素素 又過春節,在馮彪的感受中,這是一個有江林的春節,在放假的七天裡,除了陪陪父母,就是和他待在一起了,自然,還有劉明明。他們的太晚的「夜生活」他仍然是拒絕介入的,他以為北京的天空中忽然掉下一個莎麗就是他潔身自好的回報…… 過完這個年江林便飛回日本去了,馮彪一上班便碰上了從內蒙老家剛剛回來的陳衛國,陳一見到馮彪便神情緊張地將他拉到二樓的一個茶秀裡,向其陳述他剛剛面見老闆之後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文化生活》新年1期的發行情況已經回饋回來了,一下子掉了不少,目前只有十二萬多了。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非常明顯的,隨嘴就可以說出好幾條:首先,發行人換了,從全省最牛B的個體發行商換成了從沒幹過發行的金老闆的那個「瘦老三」——這娘們兒就知道坐在辦公桌前打電話,打電話時還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氣——這種非常原始十分被動的發行辦法對於《豆蔻》這種「名刊」還可行,對於《文化生活》這種發展中的雜誌則完全不靈,所以發行這個環節實力上的大大削弱是最為致命的;其次,雜誌在內容上受到了人為干預的極大限制,去年的《文化生活》是一本很典型的娛樂雜誌(人稱「小《豆蔻》」也不為過),而今年的《文化生活》則變成了一本具有時尚色彩的文學雜誌——這一屬性上的根本改變,使潛在的讀者群的人數大大縮水了……雖說造成目前這一下滑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在上面,在決策層,但最大的壓力卻看似理所當然地落在了編輯部,而最主要的責任自然該由主編承擔,陳衛國能不著急上火嗎? 陳心裡清楚:現在當務之急是要儘快將雜誌的發行量搞上去。 在接下來的兩天中,陳、馮二人幾番在茶秀中「密謀」的成果是:要搞一些大型的具有轟動效應的行動策劃出來,借此提高雜誌自身的知名度和它的社會影響,等雜誌徹底變成了「名刊」,發行量就不愁上不去。 為此,編輯部全體還被一輛IVEKE拉著,開車的正是那個去年夏天在陝北翻過車的傻司機(他終於沒被開掉),專門跑到位於楊陵縣的農業大學招待所開了一天策劃會——這也是陳主編的做事風格,喜歡拉開架勢來做,做在人前,目的是為了做給老闆看:不管最終的效果如何,我們很努力不是? 那次會議是由策劃馮彪主持的,先請主編陳衛國通告了一下當前形勢和雜誌目前的發行情況之後,就請大家針對具體的策劃案來出謀劃策。 無人主動發言,馮彪遂挨個兒點名。 最先點到的是和他關係最鐵的劉明明,劉明明還是說他關注的體育,說《文化生活》的記者應該更多地介入到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的報導中去,「就算奧運會、世界盃我們去不了,全運會、甲A聯賽總可以派人去吧?」 他的發言當即得到了會議主持者馮彪的首肯,但顯然這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救急之策。 第二個被點到的是馬小寶,作為美編本應將他放在最後一個說——這個程式馮彪是懂的,但考慮到與之關係較熟,早叫也不會讓對方理解成是找麻煩,就叫了,馬小寶談了一整套美術設計上的想法,成熟得叫人吃驚,時尚得叫人大跌眼鏡,馮彪在心裡感歎道:真是士別一載,當刮目相看。 剩下三位女將,馮彪依次點了丁麗麗、龍小媛……兩人倒是說了一大堆,但均屬泛泛之論,乏善可陳。 最後只剩下那個新來的素素了,點其芳名馮彪是有壓力的,這個陌生的女孩自打來到這個新的集體中後,就沒見她與人正常地說過一句話,和男的不說,和女的也不說,跟個啞巴似的,形單影隻,獨來獨往,叫人難以捉摸,此刻馮彪有點心虛甚至滿懷歉意地張開了口:「素……素素,你有什麼想法?」 換來的是沉默,一秒鐘、兩秒鐘、三秒鐘…… 素素終於開口說話:「我沒什麼想法。」 回答得乾脆俐落,差點沒把馮彪噎死! 尷尬不已的馮彪趕緊以個人身份發言,掩飾自己的慌亂。 會開了一天,後半天主要是陳衛國和馮彪輪番在講,陳調侃說:「咱倆像在說相聲。」然後,在那個招待所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吃了一頓當地著名的小吃涎水面,然後去周圍的景點去玩,秦地隨處都有名勝古跡——那個吊死過楊貴妃的馬嵬坡距此地不遠。 這是一個早春時節陰雨綿綿的上午,在馬嵬坡紀念館裡轉的時候,馮彪脫了團隊,獨自看著,走進一個小展室,正盯著吊死鬼楊美人的蠟像看時,驀然回頭,發現素素就站在自個兒身後,她也是一個人(她總是一個人),他沖她禮貌性地點了一下頭,正欲離開時她卻開了口: 「可以搞一個最差作家的評選活動。」 哦,聰明的姑娘!說的是「最差」而非「最佳」——若是「最佳」,這個策劃將一錢不值!在這個燈光幽暗的小展室裡,馮彪頓時感到眼前一亮! 119.春去內蒙 當時,還沒有離開馬嵬坡這個鬼氣森森的地方,馮彪就將這個得自於素素的絕妙策劃告訴了陳衛國,陳主編聽罷興奮不已,大呼:「《文化生活》這下有救啦!《文化生活》這下有救啦!」當天下午回去之後便以編輯部的名義連夜親自起草了一則評選啟事,第二天讓馮彪掃了一眼就插到即將開印的3期雜誌中去了…… 春節過後——也就到了去年國慶日雜誌社開始運作的那套定名為「都市愛情系列」的長篇小說的最後收稿時間,這件事交給已經賦閑的《豆蔻》的那位前任主編去做了,一個由她擔任主編的新部門也隨之宣告成立,名叫「系列出版物編輯部」。新官上任,她首先給去年參加過驪山筆會的所有作者(包括本社的)都聯繫了一遍,最終落實了:此前已經收到的六部書稿也就是最後能夠收到的了,其他人壓根兒就沒有動筆開寫,而在此六部書稿的六位作者之中,也只有馮彪一人是出自本社,其他均為外面的作者——得知這一「慘狀」,這一策劃的發起人金老闆很不高興,說了句:「平時老說我不給你們出書的機會,給了機會你們都不會利用!」完了又說:「六部也夠出了,就出這六部!」下一步的事情便是在本市聘請了三位知名評論家(其中一位還是「茅盾文學獎」的評委),一人兩部地對此六部書稿進行審讀,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之後便準備將這六位作者召集到內蒙的呼和浩特,開上一個改稿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