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旱碼頭 | 上頁 下頁 |
一三九 |
|
這樣的簡報不看也罷,倒是有幾封來信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封是建設銀行的一名搞電腦的工作人員寫來的,說自己是前年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學生,經過全省統一考試錄用到路山地區分行,但兩年多時間了,本來他們是省管單位,在地方上履行了手續,但這個手續一直過不了地區人事局,主辦人員說這個事情要上會,不知道他們的會是不是幾年都不開一次?信中最後說,據他瞭解,地區人事局的工作人員是雁過拔毛,即使換個正常手續、蓋個公章,如果不請吃飯、不送兩三千塊就休想辦成。另一封信是幾個從廣州過來準備開4S店的賣車老闆寫來的,信中說,在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勁吹下,他們看好路山經濟發展比較快、私家車銷售市場好的優勢,兩個多月前決定在路山投資近千萬元,建設第一個銷售、保養、維修和供應專用配件一體化的4S店,但在辦理手續過程中,遇到了層層刁難,這些刁難者的目的就是為了吃拿卡要。在工商分局辦理註冊手續時,分局的副局長拿出好多的檔,說是路山地區限制汽車銷售店的審批。隨後又暗示,只要給他一輛家用車,他可以幫忙擺平這些事情。 作為投資者,為了辦理其它的手續已經投資了數萬元,所以他們正在猶豫是否該給這位分局長送一輛小轎車。後來他們有機會認識了路山的一位在政府機關裡工作的朋友,朋友聽說後感到不可思議,他查閱大量的相關檔後發現,這位分局長拿出來的檔,竟然是在我國入世前早已作廢的。這幾個南方的投資者雖然看好路山的市場,但面對如此惡劣的投資環境,他們傷心至極,當然不敢在這裡投資,悄悄地離開了路山。最近他們從網上看到路山地區正在搞轟轟烈烈的機關作風整頓,所以把材料寫來,希望能清除這些幹部隊伍裡的害群之馬。郝智很高興地看到最近《華夏報》配合整頓的相關報導還真的不錯,頻繁出現在網上了。他決定到這兩個單位看看。 走進行署機關大樓,樓道裡來來往往的人倒不少,但都急匆匆的還真沒邁閒步的。進門時,郝智看到路牌上指示人事局在三樓,就逕自走上去,照著牌子推門而入,看到十幾個人的一個大辦公室裡工作人員有條不紊,有的在埋頭整理材料,有的在電腦上搜尋著什麼。見是郝智進來,這些人都本能地站立起來,緊張得也不知道說什麼是好。郝智擺了手,看到一個桌子前圍了三四個像是辦事的人,就走了過去。見有一個學生模樣的後生拿著一疊材料,幾乎是趴在桌子上向一個30多歲的人滿臉堆笑說著什麼。郝智從後生手裡拿過那疊材料看,見是一份錄用檔和人事檔案,就詢問起來。後生說自己是通過省裡組織的公務員考試錄用到永川縣地方稅務局的,但現在上班都半年了,地區的手續換不過來,到現在都領不到工資。他就問那人是咋回事。顯然那人已經被突然走到面前的地委書記給嚇傻了,結巴著說不出所以然來。正在此時,人事局長匆匆進來,臉上還滲著汗水。 郝智到工商分局,看到辦證大廳裡空空蕩蕩的,若無其事的工作人員看到他,馬上換上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工商局長也馬上趕來,陪著他視察。他問近年來登記註冊戶數多嗎?分局長回答說基本呈穩定狀態。郝智就說,十六大把發展私有經濟都寫進了黨章,加上路山這幾年經濟發展很快,無論怎麼說企業註冊也該呈上升的趨勢呀!局長支支吾吾詞不達意地說了幾句。 這樣一跑開,郝智產生了許多的想法,索性準備多跑幾個單位,搞些社會調查。與其走到哪裡大家都認識而無法暗訪下去,還不如公開行動的好。於是他叫辦公室安排,到那些有典型意義的部門和單位走走。 當天下午他到地區農業局,先是參觀機關作風整頓成果,各個科室、單位都是窗明几淨,白淨的牆上大紅字是標語口號,還有圍了花邊的學習專欄。隨意看了幾份,寫得都挺深刻,再看多了,感覺這些人的體會十分雷同。仔細看時,卻發現有一份每頁的下面隱約地有「新浪」字樣,原來是從網上下載的!每個人的桌子上,也都擺放著一大摞政治學習書籍,果然是整頓取得了成效。郝智隨便問了幾個人平時他們都幹什麼工作,回答都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郝智就和農業局長商量,找些有代表性的同志來開個座談會。一會兒就召集來二十來名職工。局長一一介紹說,這個是農業專家,搞過穀子良種培育;那個曾經引進過小麥種子,獲得過省農業推廣一等獎;還有這位是昆蟲學家,他在路山捕捉過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昆蟲,為此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國務院頒佈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見有如此多的專家在場,開會前,郝智站了起來,誠懇地說:「我到路山五年了,但還沒有和大家相識,沒有看望過大家,在這裡我給大家道歉。」說著,他就恭敬地鞠了個躬。他們這些人可能從來也沒有和地委書記這麼大的官坐在一起開過會,起先都顯得十分拘謹,見郝書記一開場就是鞠躬,馬上報以熱烈的掌聲。接著,會場的氣氛就活躍起來,大家紛紛搶著發言。 那位搞昆蟲的專家說,現在我們還是講奉獻精神,但說句實話,現在別說是奉獻了,就是叫誰在農村基層認真住上一兩個星期,也沒有幾個人願意。二三十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全區大概就只有我們兩三個人是搞病蟲害防治的,大家雖說是辛苦一點,但把工作搞得還是比較圓滿的,比如1970年遭受到那樣大的蝗蟲災害,我們不也是把災害控制住了?全區的土地面積不會增加,退耕還林後農作物種植大幅度減少,許多土地還出現了撂荒。農業耕種面積少了,可我們農業病蟲害研究所卻發展到一百多人,整天無所事事的,大家能幹什麼? 地區土肥站站長說:「實在不好意思,現在農民素質提高了,科學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農村普遍大量使用化肥,該怎麼做農民有時候比我們還會因地制宜。加上各縣都有相應的單位,可以這樣說,我們站自從成立以來就基本沒啥事情可做,也沒有得到一分錢的事業經費。三年前,看到百十號人每天來單位還要消耗電、開水什麼的,就只留了幾個領導值班,索性給大家放了假。最近,地區開始機關作風整頓,又把同志們找了回來。大家對重返單位的熱情很高,因為長時間呆在家裡都已經快悶死了,到單位裡還能和同事們說說話。當然對單位而言,上班就意味著多增加水呀、電呀和其它日常生活的負擔,何況大家又都沒有事情可幹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