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哥哥不是吹牛皮 > |
九十七 |
|
從廣州到柏林——一個更自信的中國 在策展中,有朋友提出:「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曾有一個大型的攝影展覽——《人類一家》。我們現在還搞這樣的大型的、綜合的影展,不突出個人體驗、不突出個人風格的影展,還有意義嗎?」我說:「當然有意義。攝影不僅僅是玩兒形式。我們和《人類一家》講的內容不同,表現方法也不同。我們講的是我們中國人的故事、中國的社會歷史。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和50年前的《人類一家》不可同日而語。」 2004年初,《中國人本》在上海美術館展出,6月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在上海展出期間,正好有個德國的博物館、美術館的館長考察團來中國,他們在上海看到《中國人本》影展以後非常興奮,立刻追到廣東美術館來談判,要把它引進到德國展出。經過周密的籌備,終於在2006年5月在德國世界盃開幕之前一個月,影展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國家美術館正式開幕,展期三個月。它將在德國五個城市巡展兩年。王璜生館長和胡武功參加了在法蘭克福美術館的開幕式。據他們介紹,開幕式非常隆重,法蘭克福美術館館長在發言中熱情洋溢地說:「以前我們所看到的中國都是西方攝影記者拍攝的中國,而今天我們看到的相片是中國老百姓自己拍攝的中國……在西方,我們曾以為世界經濟正從以實體經濟為主走向以虛擬經濟為主,藝術也應該走向虛擬的世界。於是我們以為:紀實攝影已經走向沒落,它過時了。但是,今天我們看到:我們的生活還是離不開物質的生產,實體經濟仍然是最重要的,紀實攝影也並沒有過時。今天,中國的攝影家們為我們展現了紀實攝影在今天的魅力。《中國人本》紀實攝影展是成功的……」他還號召德國人向中國人學習,也重新拿起相機去拍攝自己的生活。 2007年5月,我參加了在柏林攝影博物館舉行的《中國人本》影展的開幕式,據攝影博物館館長統計,來了900多名觀眾。柏林博物館總館長、法蘭克福美術館館長、柏林圖書館館長和柏林攝影博物館館長輪流上臺作了熱情洋溢的演講。 柏林博物館的總館長問我:「你看過50年代在美國的《人類一家》影展嗎?」我說:「我看過,它是500張,我們是601張。」他贊許地向我伸出大拇指。他還送給我一本很厚的柏林博物館的畫冊,在扉頁上他在題詞的後面還畫了一個大鼻子的自畫像。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公使銜參贊董先生也參加了開幕式。他告訴我:2004年,為了促進中德文化交流,他們邀請了這批德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的館長到中國考察,當時他們並不是很積極,對中國的文化也談不上熱情。但是他們來了以後,在上海美術館看到《中國人本》影展就興奮不已,立刻決定到廣州與廣東美術館談判。最後敲定,他們德國的五個城市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把《中國人本》借去巡展兩年,於是《中國人本》影展也成為中國文化部的中德文化交流的政府項目。他認為,《中國人本》影展相對真實地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而且這些作品也不回避矛盾。他們從中看出:在中國,無論民間還是政府,已經能夠面對複雜的現實,不回避矛盾。他們認為這是中國政府越來越有信心的表現。 除此之外,《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的畫冊,不僅在國內銷售得很好,在港澳臺以及法國、德國都銷售得很好。《中國人本》影展在德國的巡展結束以後,2008年7月又將到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展出兩個多月,王璜生館長告訴我:2009年還將去美國展出。 哥哥不是吹牛皮,作為策展人,我們策展的影展能有這麼多國家級的、國際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借展是很值得自豪的。作為攝影家,我們的作品被國家級的廣東美術館收藏,並在這麼多國家級的、國際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巡展更是值得自豪的。再過100年,它們還可能成為「國寶」呢! 開幕式上當「脫星」 雖然我在這次影展的研討會上沒有作一個主旨理論性的發言,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我其實用行為藝術的方式,用行動作了發言。這裡我講一講發生於2003年12月12日下午,在廣東美術館大堂我們的影展開幕式上,關於「脫」的故事。 在和王館長討論開幕式方式時,我們想,既然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影展,我們就在開幕式的形式上也做一些變更。我們沒有請領導和名人來剪綵或講話,而是由郭曉彥策劃請南京的當代藝術家宋冬作一次行為藝術的展示。 宋冬用他慣用的手法雇請了大批民工,在美術館的大廳搭起了竹制的階梯架,並給每個工人發了一個小相機。開幕式的時候,宋冬架好了相機,他自己首先脫下上衣,然後讓民工全部把上衣脫掉……但是當時是12月,天比較冷,工人遲遲沒有脫衣服。於是他拿起喇叭說:「已經跟大家說好了,每人30元工錢是要脫去上衣的……」其實以我的理解,宋冬的這個作品也是對我們攝影師提出了一個有關攝影權利的問題。於是我帶頭爬上階梯架,把上衣脫掉,拿起相機和工人們互相拍照。我還向記者和來賓們做出展示肌肉的健美動作,引來一片閃光燈和笑聲。開幕式立刻熱鬧起來,扭轉了剛開始時的尷尬局面。 然後我又向台下的各位攝影師朋友示意,叫大家也都上來脫衣服,可惜他們都害羞,沒有人跟著我上來。我所引起的騷動使我成為主角兒,第二天《羊城晚報》的頭版,登出了我的「健美照」。 當天晚上開幕式結束以後沒有酒會,攝影師們和來賓們與民工們一起在大堂吃盒飯。 我認為這個開幕式很有意義,實際上我是和宋冬用行為藝術討論了拍攝者和被拍攝者的權利關係問題。是平等的關係還是「居高臨下」的關係。在此後三天的研討會上,有不少學者都在發言中批評了宋冬的作品。研討會結束後,我們三個策展人帶頭和全體與會的參展攝影師共三十多人一起脫去上衣,重新爬上竹階梯拍了個大合影。 其實,我們討論的是一個老問題,這問題是美國著名評論家蘇珊·桑塔格在她的名著《論攝影》中曾經探討過的問題。我認為,在我們250名作者的601張圖片裡,大部分是以平民的視角,用相機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們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其實也是我們《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影展的特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