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哥哥不是吹牛皮 > |
九十三 |
|
⒕ 曝光不能不足——《中國人本》 攝影師的作品誰來收藏? 第二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結束以後,我們有幾個小朋友要去陝西去玩兒,順便想去西安看望得了重病的侯登科。我給老侯寫了問候的條子,托他們帶去。那幾個小朋友回到廣州以後,告訴我:「老侯得的是肝癌,他拖著病體還熱情地招呼我們到飯館去吃飯,真是過意不去。」我立刻給老侯打了電話道謝。老侯說:「那沒說的,是你的朋友,我當然要招呼。」 之後不久,由於老侯在全國各地的攝影朋友們的呼籲,《南方週末》和一些攝影媒體刊登了以「攝影師的作品誰來收藏?」為主題的文章。這時,廣東美術館的館長王璜生讓蔡濤帶他來到我家。王館長委託我打電話給侯登科,轉達他願意馬上乘飛機去西安與侯登科面談收藏作品的事。侯登科當時正在去醫院的路上,他邊咳邊告訴我:「我的許多底片和作品還沒有整理,人家都沒法知道這些底片是什麼時候、在哪兒拍的、拍的是什麼。人家怎麼收藏?」他還告訴我,當時李媚和于得水正幫他整理作品和底片…… 給侯登科打完電話,王館長和蔡濤還向我諮詢了關於收藏級攝影作品的製作工藝,並且參觀了我的工作室兼暗房和我製作的攝影作品,我還把自己的書送給了他們。那一次,是我與王館長第一次面對面深入的交談。他是中國各大美術館中第一位學美術史論專業出身的館長,此前的館長都是由行政官員或是美術家擔任的。王璜生約四十出頭,出身於廣東汕頭的國畫世家。他留著像張飛那樣漂亮的連鬢鬍子,但臉上正面的鬍子卻刮得乾乾淨淨,穿西裝、打領帶,顯得粗獷而又彬彬有禮。蔡濤是典型的奶油小生的樣子,溫文爾雅。他們告訴我:近年國外的著名美術館都開始大量收藏攝影作品了,還都成立了攝影部。我們廣東美術館希望在國內率先收藏攝影藝術作品。 才過了兩個月,就傳來了侯登科去世的噩耗。他是在2003年的年初三去世的。終年52歲。他是我的老朋友,比我小4歲。在80年代中,他和胡武功、石寶秀、潘科等人領軍的紀實攝影「陝西群體」在攝影界就很有名氣。1989年,他出版的《侯登科攝影作品集》大概是我們這一代中最早出版的精美個人影集。1996年,他和胡武功、邱曉明出版了《四方城》畫冊。1999年他撰寫和拍攝的畫冊《麥客》出版了。侯登科長著一副「苦大仇深」的老農民相,鬍子拉碴的臉上總是眉頭緊鎖著。他幹的活兒很地道,從那手工精緻的照片中,你可以讀出他對於命運、歷史、情感和人生的苦苦思索。 剛過完年,王璜生就約我到他的辦公室,開門見山地和我商量策劃一個大型的攝影展覽,全部的作品都由廣東美術館收藏。聽到這麼好的事兒我當然很開心,但是我希望有fotoe圖片庫參與,因為具體操作起來很複雜,文案、財務、底片的保管和收發,攝影作品的製作和裝裱等等都要有機構統一管理。王館長立刻答應與fotoe圖片庫面談。當我把少秋和區進引見給王館長的時候,還帶去了我們剛剛編輯出版的一套由12位元攝影師的個人作品組成的《時代映射》系列叢書和其他圖文書籍。雙方很快一拍即合。於是由少秋執筆,我們就開始做策展方案和預算,我們當時初定的影展題目是《曝光不足》。在美術館審批的過程中,雙方討論關於美術館付給每幅攝影作品的收藏費問題最傷腦筋,因為沒有國內的先例,只好參考法國文化部付給國內攝影師的收藏費,還有美術館付給版畫家的收藏費,並考慮到這次影展的題中之意——這次的參展作品要麼是未出名的攝影師的作品,要麼是出名攝影師的非代表作,美術館最終還要考慮它的「承受能力」。最後,每張作品的收藏費定為500元人民幣。這次展覽由廣東美術館主辦,由fotoe.com承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