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哥哥不是吹牛皮 > |
八十一 |
|
※記錄完整的中國 在「96年中國報導攝影交流會」開幕前一晚,陝西的侯登科打來長途電話:「安哥,他媽見你們一面這麼難,自己要掏800多塊錢買機票,還得熬通宵準備片子。」我說:「活該!誰讓你平時沒有弄好呀!你今晚帶上濕片子在飛機上睡覺吧。大家都來了,等你呢!」我們是老朋友了,說話不用講客氣。 臺灣的攝影教育家吳嘉寶和香港藝術中心課程部主任王和璧在開幕前匆匆趕到廣州。第二天參加交流活動並放了自己的幻燈作品,下午4點又趕回香港乘飛機去日本參加他們主持的一個影展的開幕式。 遼寧的李元奇,陝西的邱曉明,山東的李百軍等著名攝影家沒有收到通知,他們是聞訊後立即帶上自己的畫冊趕來的。羅小韻和臺灣《大地》雜誌總編輯石先生在我們的交流會結束後,又組織了編稿的會議,這可說是交流活動的延續。 每天晚上,羊城晚報招待所的20多個房間門口大開,大家串門敘友情,討論問題。侯登科、胡武功把他們新拍的《四方城》的片子輔在床上,請張海兒、葉清芳、餘偉健來幫助篩選、編排;有的房間還爭論得吵翻了天,羅小韻的嗓門最大……在唯一的一次全體聚會上,我剛一一介紹完內地和港臺的攝影家沒有多會兒,大家已經吵成了一鍋粥了,嗓門都大過羅小韻。 這次交流會是我看到最多中國報導攝影師的好照片的一次,是眼睛的大會餐,大家相見恨晚。這是一次小小的寫實攝影節。自由、激情和執著的理想,處處可以感覺到。 唯一使我心理不平衡的是:那些佔領了中國攝影器材市場的大公司,沒有帶眼識珠,對我們給予支持。否則,我們再搞個聯展,印個場刊,就真是個地地道道的攝影藝術節了。 這次交流會上,展示的作品題材很豐富。 先有曾璜談了關於專題攝影與紀實攝影的區別,並放了他的《離家的孩子》,黃文(人未到)的《學京劇的孩子》、《女員警》,接著是賀延光的《深圳長高了》及《河南拾煤人》,然後是臺灣張金日的《生產》,香港王和璧的《登高》,臺灣吳嘉寶講解《視覺心理學》大綱。 開始時引起轟動效應的是浙江盧廣的《賣淫者》、《吸毒者》和《同性戀者》等。 深圳W圖片社成員的作品由張新民主講,作品有:張新民的《深圳股災》、《重慶「棒棒軍」》、《蛇口調琴師》、《力丫小學》;陳遠忠的《髮廊妹》等;楊延康的《山地天主教民》;余海波的《深圳老街》;王凡的《工地印象》; 深圳法制報的張真鋼放了《深圳8·5大爆炸》及《深圳一日》影集作品;曹紅的《美容——毀容》; 深圳商報的吳峻的《體育攝影》和《舞臺攝影》; 香港餘偉健的《香港世態》; 香港理工大學攝影系副教授馮漢紀用電腦製作的創意攝影作品《九七年》; 香港高志強的《邁向九七》; 香港陳木南的《美國問題少年》; 香港冼偉強的《波黑戰區掠影》; 北京TOPIC圖片社成員:袁冬平的《精神病院》和於東姝(人未到)的《畫家村》、山東孫京濤的《幸福路的上訪者》; 上海陸元敏的《蘇州河》; 大連王大斌的《學車》及《針灸》等; 河北黑明的《知青眾生相》; 河南于德水的《知青回「家」》和《山村醫生》; 江蘇于惠通的《盜墓者》和《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廣州張海兒的《巴黎時裝》、《壞女孩》及《火車》; 彭振戈(安哥)的《開放百態續編》及《大合影》; 宋布軍的《與蛇共枕》及《廣州兒童福利院》; 方迎忠的《摩托車「太子党」》; 肖全(人未到)的《當代藝術家肖像集》; 臺灣葉清芳的《飛機遊戲》; 北京羅小韻的《美國印象》等; 雲南的徐晉燕的《彝族豹舞》、《昆明花市》; 雲南的歐燕生的《白族婚禮》等; 四川陳錦的《茶鋪》; 北京杜殿文的《新疆風光》; 陝西侯登科的《麥客》和雲南吳家林(人未到)的《山裡人》因來不及製成幻燈片,就把照片攤開在檯面展示; 法國「洗衣坊攝影空間」的林海月聞訊從臺灣趕來,展示了《臺灣攝影季刊》雜誌。 交流會之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攝影專業的教授蕭緒珊也來了廣州,我們談到整理中國攝影史的問題。她告訴我說:「現在,只有吳群寫的《廣東攝影簡史》和胡志川寫的一些文章可以稱作攝影史的著作。可惜他們都已過世了,我很擔心他們收集的大量資料會散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