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酌中志 | 上頁 下頁
內臣佩服紀略(4)


  直身,制與道袍相同,惟有擺在外,綴本等補。聖上有大紅直身袍。凡印公公若過司房,或秉筆私自下直房,始穿此。凡見尊長則不穿。其色止有天青、黑綠、元青,不敢做大紅者。或亦開擺如襯衣而束本等帶者。

  ***

  道袍,如外廷道袍之制,惟加子領耳。間有綴補,然逆賢時,其袖有大至二尺七八寸者,可笑莫此為甚。

  ***

  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曰氅也。彩素不拘。

  ***

  大褶,前後或三十六、三十八不等,間有綴本等補。

  ***

  順褶,如貼裡之制。而褶之上不穿細紋,俗為「馬牙褶」,如外廷之〈衤旋〉褶也。間有綴本等補。世人所穿〈衤旋〉子,如女裙之制者,神廟亦間尚之,曰襯褶袍。想即古人下裳之義也。

  ***

  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帶,皆戎服也。有織就金甲者,有純繡、纚繡、透風紗不等。

  ***

  束髮冠,其制加戲子所戴者,用金累絲造,上嵌睛綠珠石。每一座,值數百金,或千余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龍,在上蟠繞。下加額子一件,亦如戲子所戴,左右插長雉羽焉。凡遇出外遊幸,先帝聖駕尚此冠,則自王體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束玉帶,佩茄袋、刀帨,如唱「咬臍郎打圍」故事。惟塗文輔、高永壽年少相稱,其年老如裴升、史賓等戴之,便不雅觀。

  ***

  唐朝帽,此古制,如畫上綿羊太子所戴者。貂鼠皮為之,凡冬月隨駕出獵帶之,耳不寒。

  ***

  煙墩帽,亦古制也。冬則天鵝絨或紵縐紗,夏則馬尾所結成者。上綴金蟒珠石,其式如大帽,真簷而頂稍細。

  ***

  二色衣,近禦之人所穿之衣。自外第一層謂之蓋面,如曳撒貼裡、圓領之類;第二層謂之襯道袍,第三層曰裰領道袍。其白領以漿布為之,如玉環在項,而缺其前,稍油垢即換之,非入過皇城者不敢綴也。自此三層之內,或褂或襖,俱不許露白色袖口,凡脖領亦不許外露,亦不得綴鈕扣,只宮人脖領則綴鈕扣,是以切避忌之。凡外廷講幄召對之臣,不可不曉二色衣之妙處者。如夏則以葛布為上身,以深藍或玉色紗作下褶,並接兩袖各數寸,又緣子領寸許。一則露白色,一則省費惜福,以便拆浣。此從古制也。自逆賢專政,凡近禦之人,概得穿白色生紗、生羅、葛布,及白綾、絲綢,領袖襟縫公然顯露,不忌憚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