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五雜俎 | 上頁 下頁 |
一〇八 |
|
祀先燕客,無不殺牲之理,即受地獄之報,吾亦甘之。且世之藉口不殺者,直是慳耳,何曾知惜物命耶? 佛教,吾儒之所辟,然有不必辟者,戒殺是也。但佛家戒殺,為輪回計,吾之戒殺,則不忍其死於非命而已。至於牛,則有功於人甚大,殺之與殺良將何異?三代之際,天子無故不殺牛,諸侯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此戒殺之說非始釋氏也。今之羊豕無故而殺者多矣。至於牛以天子之所禁,而庶人日殺之,可乎?力未能盡去,去其甚者可矣。 古人之戒殺,仁也;釋氏之戒殺,懼也;今人之戒殺,慳也;己不殺而食人之殺者,又可笑也。 地獄之說,所以警愚民也,今晉紳士君子亦談之矣,然談之者多,而知避之者何少也?國家設律,原以防民,今匹夫盜一鈈,以上吏執而問之,貪官苞苴千萬捆載以歸,而人不問也。故懼法者皆愚民,而犯法者皆君子也。但不知陰中之法,亦如陽間綱漏吞舟否耳? 人之才氣,須及時用之,過時而不用則衰矣。如蘇長公少時多少聰明,文章議論,縱橫飛動,意不可一世,屢經摧折,貶竄下獄,流離困苦,至不能自保其身;故其暮年議論,慈悲可憐,如竹虱雞卵,亦稱佛子,食數蛤蟹,即便懺悔,向來勃勃英氣,消磨安在?須知人要腳跟牢踐實地,則生死之念,不入其胸中。此公學力地位視韓、歐二公尚不無少遜耶?蓋韓、歐入門,從吾儒來;而蘇公入門,從諸子百家來也。 陰德必有報,此自世人俗語。然為報而後行陰德,其為德淺矣。昔人謂陰德如耳鳴,人不知而己獨知之,謂陰德。余謂亦非必全活物命,而後謂之陰德,即行一善事,出一善言,皆是也,亦皆有報。《書》曰:「惠迪吉,從逆凶。」如李廣殺降不侯,自是道理上不該殺于定國,全活人多,大其門閭,自是應得全活。不然,縱賊為民害,亦可謂陰德乎?大凡有利於人,及理所當為者,孳孳為之,皆德也,不必計較人之知否,亦不必望後之有報否也。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然有生必有死。生何足喜,死何足懼?即死而有報應,不過善惡兩途。善自可為,惡自不可為,何必計較報應?譬如奸盜詐偽,即律所不禁,良民不為也。懼死而修生,惑矣;懼來生而修今生,益惑矣。 使今世之富貴貧賤皆由前生之修否乎?則富貴而驕侈淫虐,怙權亂政者,比比而是,前生之修,何遽墮落至是也?貧賤之士,修身,立名,不朽於後世者,多矣。其所得與一時富貴孰多?前生不修,能致是乎?夫士貴自立,即今生之富貴貧賤,不必論也。而況又追求之前生,又希望來生之富貴,其志識卑陋,亦可哀矣! 屠儀部隆苦談前生之說,一日,集余吳山署中,與黃白仲辯論往復,遂至夜分。然二君皆非真有見解者,不過死生念重,懼來生之墮落,姑妄言以欺人耳。然惑之既久,遂至自欺矣。夫前生既不能記憶,後生又不可預期,姑就今生百年之中,能修得到無人非、無鬼責地位亦足矣。二君定識既淺,愛根甚重,一切貪嗔、邪淫、妄語等禁,彼皆犯之,今生已不勝罪過矣,何論前後世哉! 嘗愛趙子昂有題圓澤三生公案詩,雲:「川上清風非有著,松間明月本無塵。不知二子緣何事,苦戀前身與後身?」此千古以來第一議論也,惜不為屠、黃二君誦之。 老氏三寶,不過退一步法,《易》經曰:「日中則昃,月中則虧;聖人處世,亦是退一步法。至釋氏則色想愛識,一切不留,此雖不言來生,而已隱然為後來地矣。譬之樹果,今歲結實太盛,明歲必無生;譬之日用,今日太飽,明日必傷食。此理之常,無足怪者。盈虛消息之理,即天地不能違也,而況於人乎? 人有死而為閻羅王者,如韓擒虎、蔡襄、范仲淹、韓琦等,皆屢見傳記。而近日如海瑞、趙用賢、林俊,皆有人於冥間見之。人鬼一理,或不誣之。劉聰為遮須國王,寇准為浮提王,亦此類耳。 《太平廣記》載:「貞元中,江陵少尹裴君有子,為狐所魅,延術士治之。有高氏子為之醫治。居數日,又有王生至,見高曰:『此亦狐也。』少選,又有道士來,見二人曰:『此皆狐也。』閉戶相毆擊,垂死,則道士亦狐也。裴皆殺之,而子差。」,此寓言耳。今人有一事,而言者指之為私;俄有救者,又指言者為私;而旁觀者,又謂言者救者之皆私;及事定局結,則旁觀者亦私也。近來三五年間,此弊為最多也。 唐文宗有言:「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夫朋黨之分,若果一正一邪,易辨也,亦易去也,如宋元、紹聖之黨是也。正之中有邪,邪之中有正,其初起於意見之不同,而其勢成於羽翼之相激,各有是非,各有君子小人,難辨也,亦難去也,如唐牛、李之黨是也。李誠勝牛,然李不純君子,而李之党不盡君子;牛不純小人,而牛之黨不盡小人。此其辨別去取,上聖猶或難之,而況唐之庸主乎?然則調停之說是與?曰真知其中之各是各非,而去取之可也;漫無可否,而兩存之,適足以滋亂耳,是子莫之執中也。 執中無權,此語切中今人調停之病。夫使黨而果一正一邪,則明別黑白,若愛牛羊而逐豺狼,不害其為中也。使黨各有邪正,不能盡用一偏,亦當酌而察之,如烏喙參木,擇其輕重,而適其所宜。若徒調停執中,一半參,一半烏喙,有不殺人者乎?噫,謀國者不宜愛中立不倚之虛名,而受首鼠兩端之實禍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