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五雜俎 | 上頁 下頁 |
一九 |
|
洞庭西山出太湖石,黑質白理,高逾尋丈,峰巒窟穴,剩有天然之致,不脛而走四方,其價佳者百金,劣亦不下十數金,園池中必不可無此物。而吾閩中尤艱得之,蓋阻于山嶺,非海運不能致耳。昆山石類刻玉,然不過二三尺,而止案頭物也。靈璧石,扣之有聲,而佳者愈不可得。宋葉少林自言過靈璧得石四尺許,以八百金市之,其貴亦甚矣!今時靈璧無有高四尺者亦無有八百金之石也。 滇中大理石,白黑分明,大者七八尺,作屏風,價有值百余金者。然大理之貴亦以其處遐荒,至中原甚費力耳。彭城山上有花斑石,紋如竹葉,甚佳,而土人不知貴,若取以為幾,殊不俗也。 吾閩玉華洞石似昆山而精瑩過之,小者如拳,大者二三尺許。然多止一二面,而其背蝕土者殊粗。若得四面如一,無粗石皮傅之,其價亦不貲也。 永安溪中出石多如懸崖倒覆之狀,土人就其勢,少加斫削,置之庭前,亦自奇絕,高者五六尺許,但色枯而不吸水,故不能生苔,作綠沉色,以此減價耳。 閩中白沙溪北有溫泉焉,地名湯院,山上出石,脆而易琢,粗而滋水,窟宅峰蠻鬼之奇,不可名狀。閩人園中常以此代太湖。然太湖終見石質,而湯院歲久,苔滋草生,薈蔚其上,竟可作小山矣。 嶺南英石出英德縣,峰巒聳秀,岩竇分明,無斧鑿痕,有金石聲,置之齋中,亦一奇品,但高大者不可易致。 金陵鳳凰臺上有奇石,丈許,相傳李太白物。好事者,又刻太白鳳凰台詩于上,蓋亦宋人墨蹟也。楚陳玉叔官金陵,舁以歸,舟至採石,大風浪作,舟竟覆,石沉焉。豈謫仙之英魂不欲此石落他人之手耶?亦異矣。 李德裕雲:「以吾平泉一草一石與人者,非子孫也。」余謂富貴之家,修飾園沼,必竭其物力,招致四方之奇樹怪石,窮極志願而後已,其得之也既難,則其臨終之時,必然留連眷戀,而懼子孫之不能守也。豈知子孫之賢不肖,志趣迥別,即千言萬語,安能禁其不與人哉?況富貴權力一旦屬之他人,有欲不與人而不可得者,其為惑滋甚矣。余治小圃,不費難得之物,每每山行,遇道旁石有姿態者,即覓人舁歸,錯置卉竹間,久而雜遝,亦覺有郊間趣。蓋不惟無財可辦,亦使他日易於敕斷,不作愛想也。 趙南仲愛靈璧一石,而命五百卒舁至臨安。鄭得象江六怪石,而以六十萬錢輦歸榮陽。勞民傷財,至於此極。何怪艮岳、石綱終貽北狩也。以此為雅,不敢謂然。 山中石,掘置池畔草間,自與世間傳玩諸石氣色不同,蓋深山之中,受霧露、日月之精,不為耳目之娛,每至樹木茂密,煙靄凝浮,一種賞心,非富貴俗子所可與也。 《酉陽雜組》載:「利州臨江寺石,得之水中,初才如拳。置佛殿中,石遂長不已,經年重四十斤。」太凡石在土中水中者,皆能長,但無如是之速耳。餘在閩山中,見一石,竇穴數尺,中空,有宋時人題詩,上半截猶可讀,下半截已為外面所障。其石一片而生,非嵌就者,故知石能長,無疑也。 嶺南有海石如羊肚,大者七八尺,然無色澤,不足貴。閩有浮石,亦類羊肚,內敗絮其中,置之水中則浮。以語它鄉人,未必信也。 零陵石燕,相傳能飛,飛即風雨。唐詩「石燕拂雲晴亦雨」是也。然是石質,斷無能飛之理。謝鴻雲:「向在鄉中山寺為學,見高岩上石有如燕狀者,因以筆記之。石為烈日所暴,忽有驟雨過,石即沖起,往往墜地。蓋寒熱相激而迸落,非真能飛也。」此言足破千古之疑矣。山東有陽起石,煆為粉,著紙上,日中暴熱,便能飛起。蓋此石為陽精相感之理,固宜爾也。其石入藥,能壯陽道。 《管子》曰:「齊之水道躁而複,故其民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賊。越之水重濁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滯而雜,故其民貪戾罔而好事。晉之水枯旱而運,淤滯而雜,故其民諂諛而葆詐,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沉滯而雜,故其民愚戇而好貞,輕疾而易死。宋之水輕勁而清,故其民簡易而好正。」校之於今,亦不甚然矣。大抵江北之水,迅激而濁,故其人重而悍;江南之水,委紆而冽,故其人緩而巧;至於五方之變,亦不能有盡符者,人不受命於物也。 輕水之人,多禿與癭;重水之人,多腫與躄;甘水之人,多好與美;辛水之人,多疽與瘞;苦水之人,多與僂。余行天下,見溪水之人多清,咸水之人多戇,險水之人多癭,苦水之人多痞,甘水之人多壽。滕嶧、南陽、易州之人,飲山水者,無不患癭,惟自鑿井飲則無患。山東東、兗沿海諸州縣,井泉皆苦,其地多堿,飲之久則患痞,惟不食面及飲河水則無患,此不可不知也。 餘在東郡久。東郡近郭諸泉皆苦,衙齋中至無一草一木,即折楊柳種之,亦皆不活,所謂不毛之地也。每雨過日,曬土花矗起如白鹽者無數,市上面餅皆苦水所發,食之即飲井泉,無不生痞矣。彼中嬰兒殤于此者,十常五六。而南方人尤不慣此,動罹其禍,不可救藥也。 易州、湖州之鏡,阿井之膠,成都之錦,青州之白丸子,皆以水勝耳。至於婦人女子,尤關於水,蓋天地之陰氣所凝結也。燕趙、江漢之女,若耶、洛浦之姝,古稱絕色,必配之以水。豈其性固亦有相宜?不聞山中之產佳麗也。吾閩建安一派溪源,自武夷九曲來,一瀉千里,清可以鑒,而建陽士女莫不白皙輕盈,即輿佁下賤,無有蠢濁肥黑者,得非山水之故耶? 劉伯芻之論水,以揚子、中冷為第一,次之慧山、虎丘、丹陽、大明、淞江、淮水為七。陸竟陵之品泉,則以康王穀為第一,次之濂水、慧山、蘭溪以至於雪水,凡二十,而揚子、中冷屈居第七矣。此果銖稱尺量不易之論耶?而所品之外,天下又果無泉可以勝此者耶?吾以為二子之論,但據生平耳目之所及者而品第之耳。天下中川一百三十有五,小川一千二百五十有一,水泉三億三萬三千五百一十有九,而遐荒絕域者不與焉。今以一人之聞見意識,遂欲遍第天下之水,何異井蛙管豹之見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