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五雜俎 | 上頁 下頁
一四


  蕭丘有寒焰。洱海有陰火,又江寧縣寺有晉時長明燈,火色青而不熱,天地間有溫泉,必有寒火,未可以夏蟲之見論也。

  五行惟金生水,頗不可解說者。曰:「金為氣母,在天為星,在地為石。雲自石生,雨從星降,故星動搖而占風雨,石礎潤而占雨水,故謂金生水也。」予謂金體至堅,而有時融液,是亦生水之義也。至周興嗣千文,謂「金生麗水」,則水反生金矣。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又不依相生之序,以氣之先後論也。其受形也,水最微,火次之,木次之,金又次之,至土而最重大。其滅形也,水最速,火次之,木次之,金又次之,至土而永不耗。自微而著,自少而老,陰陽之義備矣。

  六十甲子之有納音也,蓋本於六十律旋相為宮隔八相生之說。古人作律,原與曆相通也。至姓氏之納音則近誣矣。姓者,非受之於天地也,非秉陰陽之氣生而有之也,或因望而為氏,或分封而賜姓,或避難而改易,或無稽而杜撰,一家之人,分支別族,一人之身,朝更夕改,安知陶朱即范氏之宗,而束皙為疏氏之胄乎?又安知嬴呂牛馬之暗易,而嗣源鴻漸之無祖乎?五行納音,安所適從?至於談祿命者,推其所安之宮,談相術者,觀其所稟之形,遷就苟合,猶之可也。帝王歷數,自有天命,而必強而合之,以某德王,或取相生,或取相勝,蓋自鄒衍、劉向發端,已不勝枘鑿矣。後之學者,未能窺天地之藩籬,識陰陽之形似,而但隨聲附和,亦何益之有哉?

  稱日者,晝夜以百刻,而每時止於八刻,則是九十六刻也。今銅漏中增初初、正初、二刻,每時十刻,則是百二十刻也。其於百刻之數,俱不合矣。不知每時之加初初、正初、二刻,雖合之得二十四刻,而實四刻之晷所分也,計其度數,每六刻方抵一刻耳。此說,餘少時見之一書,今亦不復記也。

  西僧利瑪竇有自鳴鐘,中設機關,每遇一時輒鳴,如是經歲無頃刻差訛也,亦神矣,今占候家時多不正,至於選擇吉時,作事臨期,但以臆斷耳。烈日中尚有圭表可測,陰夜之時所憑者漏也,而漏已不正矣,況於山村中無漏可考哉?故知興作及推祿命者,十九不得其真也。余于辛亥春,得一子,夜半,大風雪中,禁漏無聲,行人斷絕,安能定其為何時?餘固不信祿命者,付之而已。

  俗謂得吉日不如得吉時,如巳、午、未等時,固可見矣,而曆所謂日出日入時者,乃以出海入地論,非掛詹際時也。余嘗登泰山觀日出矣,下至半山而猶昏黑也。在黃山,入夜,飯罷出門,仰視天都峰頂,日色照耀,如火中蓮花。此皆九月事,正曆所載,日出卯入酉者也,而參差乃爾,益信世之憒憒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