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五雜俎 | 上頁 下頁
一一


  九日作糕,自是古制。今江、浙以北尚沿之,閩人乃以是日作粽,與端午同,不知何取也。

  菊有黃華;桃華于仲春,桐華于季春,皆不言有,而菊獨言有者,殞霜肅殺,萬木黃落,而菊獨有華也。菊色不一,而專言黃者,秋令屬金,金以黃為正色也。

  呂公忌曰:「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其登高亦必由此,《續齊諧》所傳,不足信也。

  十月謂之陽月,先儒以為純陰之月,嫌于無陽,故曰陽月,此臆說也。天地之氣,有純陽必有純陰,豈能諱之?而使有如女國諱,其無男而改名男國,庸有益乎?大凡天地之氣,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當純陰純陽用事之日,而陰陽之潛伏者已駸駸萌蘖矣,故四月有亢龍之戒,而十月有陽月之稱。即天地之氣,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華者,俗謂之小陽春,則陽月之義斷可見矣。

  四月麥熟,陽中之陰也。十月桃李花,陰中之陽也。

  《道經》以正月望為上元,七月望為中元,十月望為下元,遂有三元、三官大帝之稱,此俗妄之甚也。天地以金、木、水、火、土為五府,猶人之有五官也。春木,夏火,秋金,冬水,而土寄王焉。火官主於行火,俗所避忌,而土官又不可得見,故遂以春為天官,秋為地官,冬為水官,其實木、金、水三位也。四時五氣合而成歲,缺一不可,何獨祀其三而遺其二乎?至於火之功用尤钜,古人四時鑽燧改火,而今乃擯之,不得與三官之列,亦不幸矣。

  宋初中元下元。皆張燈。如上元之例。至淳化間。始罷之。

  日當南至,晝漏極短,而晷影極長。日當北至,晝漏極長,而晷影極短。以其極也,故謂之至。然南至為北陸,北至為南陸者,何也?以其影之在地者言也。然極居天中,日之北至,不能逾極而北也,故書南至而不書北至也。

  今人冬至多用書雲事,《左傳》:「春王正月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台以望而書禮也。」按《周禮》,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豐荒之注二至二分觀雲氣,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則不獨冬至也,但雲氣倏變,一歲四占,倘吉凶互異,當何適從耶?

  傳記載,冬至日當南極,晷景極長,故有履長之賀,非也。夫晷景極長,則晝漏極短。聖人惜寸陰,惟日不足,至短之日,何以賀為?蓋冬至一陽初生,日由此漸長,有剝而就複,亂而複治之機。不賀其盛,而賀其發端者,古人「月恒」、「日升」之義也。其曰履長即履端之意,非謂晷景之長也。晉、魏宮中女工,至後日長一線,故婦于舅姑,以是日獻履、襪,表女工之始也。魏崔浩女獻襪,謂「陽升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於億年」,可謂得之矣。

  今代長至之節,惟朝廷重之,萬國百官,奉表稱賀,而民間殊不爾也。

  漢時宮中女工,每冬至後一日,多一線,計至夏至,當多一百八十線。以此推之,合一晝夜,當繡九百線,亦可謂神速矣。不知每線尺寸若何?又不知繡工繁簡若何?律之於今,恐無複此針絕也。

  至後雪花五出,此相沿之言。然餘每冬春之交,取雪花視之,皆六出;其五出者,十不能一二也,乃知古語亦不儘然。

  臘之名,三代已有之。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總謂之臘。宮之奇曰:「虞不臘」,是也。《史記》秦惠文王十二年初臘,蓋西戎之俗,不知置臘,至是始效中國為之耳。今人亦不知有臘,但以十二月為臘月,初八日為臘八日而已,不知冬至後三戌為臘也。又雲:「魏以辰日為臘,晉以醜日為臘。」

  伏獵侍郎,古今傳為話柄。餘按《風俗通》雲:「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則謂臘為獵,亦無不可耳。

  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為天臘,五月五日為地臘,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十月一日為民歲臘,十二月臘日為王侯臘。

  臘之次日為小歲,今俗以冬至夜為小歲。然盧照鄰《元日詩》雲:「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則元日亦可謂之小歲矣。亦猶冬至亦可謂之除夜也。(《太平廣記·盧頊傳》雲:「是日冬至,除夜。」)

  儺以驅疫,古人最重之。沿漢至唐,宮禁中皆行之,護童亻辰子至千餘人。王建詩:「金吾除夜進儺名,畫朱衣四隊行。」是也。今即民間亦無此戲,但畫鍾馗與燃爆竹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