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五雜俎 | 上頁 下頁
一〇


  田家忌迎梅雨。諺雲:「迎梅一寸,送梅一尺。」然南方驗,而北方不爾也。

  夏至後九九氣候,諺雲:「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難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階前鳴促織。」冬至後諺雲:「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栗。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七九六十三,布衲擔頭擔。八九七十二,貓犬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今京師諺又雲:「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圍壚飲酒。五九、六九,訪親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按此諺起于近代,宋以前未之聞也。其以九數,不知何故,今吳興人言道裡遠近,必以九對,而不言十,亦可笑也。

  暑宜幹也,而值六月,則土反潤溽。寒宜凍也,而值臘月,則水泉反動。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也。

  伏者何也?凡四時之相禪皆相生者也,而獨夏禪於秋,以火克金,金所畏也,故謂之伏。然歲時伏臘,亦人強為之名耳,豈金氣至是而真伏耶?《史記》,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則是西戎之俗所名,三代無之也,乃相承至今用之,何耶?然漢制至伏閉盡日,故東方朔謂伏日當蚤歸,是猶避蠱之意。今不復然,但曆家尚存其名耳。至於人家造作飲食、藥餌之類,動稱三伏,亦不知其解也。

  凡物遇秋始熟,而獨麥以四月登,故稱「麥秋」。然吾閩中早稻皆以六月初熟,至嶺南則五月獲矣。南人不信北方有八月之雪,北方亦不信南方有五月之稻也。

  暑視寒為不可耐,人言南中炎暑,然暑非有甚也,但多時耳。余在京師數年,每至五六月,其暑甚于南中,然一交秋,即有涼色。閩、廣從五月至八月,凡百餘日,皆暑,而秋初尤烈。但至日昃,必有涼風,非如燕京六月,徹夜煩熱也。

  京師住宅既逼窄無餘地,市上又多糞穢,五方之人,繁囂雜處,又多蠅蚋,每至炎暑,幾不聊生,稍霖雨,即有浸灌之患,故瘧痢瘟疫,相仍不絕。攝生者,惟靜坐簡出,足以當之。

  《月令》:「七月天地始肅,禾乃登。」若以閩、廣言之,肅則太早,而登已太晚也,故吾謂聖人約其中而言之也。

  立秋有禮,名曰貙劉。《漢書注》謂之<豸婁>婁。楊子曰:「不媵,臘也與哉?」今人尚知有臘,而媵則不知久矣。

  牛女之事,始于齊諧成武丁之妄言,成於《博物志》乘槎之浪說,千載之下,婦人女子。傳為口實可也;文人墨士,乃習為常語,使上天列宿,橫被污蔑,豈不可怪之甚耶。

  《長恨歌》載玄宗避暑驪山,以七月七日與貴妃憑肩誓心,願世為夫婦。《天寶遺事》又言,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游宴,宮女皆陳瓜果乞巧。皆誤也。考之史,玄宗幸華清皆以十月,其返皆以二月或四月,未有過夏者。野史之不足信,往往如此。

  《歲時記事》雲:「七夕,俗以蠟作嬰兒,浮水中,以為婦人宜子之祥,謂之『化生』。」王建詩,「水拍銀盤弄化生」是也。今人以泥塑嬰兒,或銀範者,知為化生,而不知七夕之戲。

  閩人最重中元節,家家設楮陌冥衣,具列先人號位,祭而燎之。女家則具父母冠服袍笏之類,皆紙為者,籠之以紗,謂之「紗箱」,送父母家;女死。婿亦代送。至莆中,則又清晨陳設甚嚴,子孫具冠服,出門望空揖讓,罄折導神以入,祭畢,複送之出。雖雲孝思之誠,然亦近於戲矣。是月之夜,家傢俱齋,餛飩、楮錢,延巫於市上,祝而散之,以施無祀鬼神,謂之「施食」。貧家不能辦,有延至八九月者。此近於淫,然亦古人仁鬼神之意,且其費亦不多也。

  七月中元日,謂之「盂蘭會」。目連因母陷餓鬼獄中,故設此功德,令諸餓鬼一切得食也。人之祖考,不望其登天堂,生極樂世界,而以餓鬼期之乎?弗思甚矣!

  唐喬琳以七月七日生,亦以七月七日被刑。

  海潮八月獨大,何也?潮應月者也。故月望則潮盛。而八月之望,則尤盛也。然獨錢塘然耳。閩、廣、膠萊諸海,皆與常時無別也。枚乘《七發》以八月之望,觀濤乎廣陵之曲江。夫廣陵之濤,亦豈以八月獨盛哉?乘之所指,亦謂吳、越耳。其曰廣陵者,當時吳、越皆屬揚州也。

  人言八月望有月華,或言夜半;或言微雨後;或言不必八月,凡秋夜之望俱月之;或言其五采鮮明,旁照數十丈,如金線者百餘道;或言但紅雲圍繞之而已。餘自少至壯,徹夜伺之者十數,竟不得一見也。臨川吳比部謙為余言少時曾一見之,其景象鮮妍,千態萬媚,真人間所未見之奇,惜未能操筆賦之耳。人又言二月朔日正午有日華,而人愈不得見。余考李程日《五色賦》雲:「德動天鑒,祥開日華。」殆謂是耶?

  《月令》:「八月鴻雁來矣。」至九月,又言「鴻雁來賓」,何也?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也。

  雀入大水為蛤,北方人常習見之,每至季秋,千百為群,飛噪至水濱,簸蕩旋舞,數四而後入。其為蛤與否,不可得而知也。然冬月何嘗無雀?或所變者。又是一種耶?或亦有不盡變者,如鷹化鳩,雉化蜃之類耶?

  九日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相傳以為費長房教桓景避災之術。余按戚夫人侍兒賈佩蘭言:「在宮中,九月九日食蓬餌,飲菊花酒。」則漢初已有之矣,不始于桓景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