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呻吟語 | 上頁 下頁 |
六十七 |
|
天道漸則生,躐則殺。陰陽之氣皆以漸,故萬物長養而百化昌遂。冬燠則生氣散,夏寒則生氣收,皆躐也。故聖人舉事,不駭人聽聞。 只一條線,把緊要機括提掇得醒,滿眼景物都生色,到處鬼神都回應。 一法立而一弊生,誠是,然因弊生而不立法,未見其為是也。夫立法以禁弊,猶為防以止水也,堤薄土疏而乘隙決潰誠有之矣,未有因決而廢防者。無弊之法,雖堯、舜不能。生弊之法亦立法者之拙也。故聖人不苟立法,不立一事之法,不為一切之法,不懲小弊而廢良法,不為一對之弊而廢可久之法。 廟堂之上最要蕩蕩平平,寧留有餘不盡之意,無為一著快心之事。或者不然予言,予曰:「君見懸墜乎?懸墜者,以一線系重物下垂,往來不定者也。當兩壁之間,人以一手撼之,撞於東壁重則反於西壁亦重,無撞而不反之理,無撞重而反輕之理,待其定也,中懸而止。君快於東壁之一撞,而不慮西壁之一反乎?國家以無事無福,無心處事,當可而止,則無事矣。 地以一氣噓萬物,而使之生,而物之受其氣者,早暮不同,則物之性殊也,氣無早暮,夭喬不同,物之體殊也,氣無天喬,甘苦不同,物之味殊也,氣無甘苦,紅白不同,物之色殊也,氣無紅白,榮悴不同,物之稟遇殊也,氣無榮悴。盡吾發育之力,滿物各足之分量;順吾生植之道,聽其取足之多寡,如此而已。聖人之治天下也亦然。 口塞而鼻氣盛,鼻塞而口氣盛,鼻口俱塞,脹悶而死。治河者不可不知也。故欲其力大而勢急,則塞其旁流,欲其力微而勢殺也,則多其支派,欲其蓄積而有用也,則節其急流。治天下之於民情也亦然。 木鐘撞之也有木聲,土鼓擊之也有土響,未有感而不應者也,如何只是怨尤?或曰:「亦有感而不應者。」曰:「以發擊鼓,以羽撞鐘,何應之有?『 四時之氣,先感萬物,而萬物應。所以應者何也?天地萬物一氣也。故春感而糞壤氣升,雨感而礎石先潤,磁石動而針轉,陽燧映而火生,況有知乎?格天動物,只是這個道理。 積衰之難振也,如痿人之不能起。然若久痿,須補養之,使之漸起,若新痿,須針砭之,使之驟起。 器械與其備二之不精,不如精其一之為約。二而精之,萬全之慮也。 我之子我憐之,鄰人之子鄰人憐之,非我非鄰人之子,而轉相鬻育,則不死為恩矣。是故公衙不如私。舍之堅,驛馬不如家騎之肥,不以我有視之也。苟擴其無我之心,則垂永逸者不憚。今日之一勞,惟民財與力之可惜耳,奚必我居也?懷一體者,當使芻牧之常足,惟造物生命之可憫耳,奚必我乘也?嗚呼!天下之有我久矣,不獨此一二事也。學者須要打破這藩籬,才成大世界。 膾炙之處,蠅飛滿幾,而太羹玄酒不至。膾炙日增,而欲蠅之集太羹玄酒,雖驅之不至也。膾炙徹而蠅不得不趨於太羹玄酒矣。是故返樸還淳,莫如崇儉而禁其可欲。 駝負百鈞,蟻負一粒,各盡其力也,象飲數石,鼷飲一勺,各充其量也。君子之用人,不必其效之同,各盡所長而已。 古人雲:「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這個末,好容易底。近世聲色不行,動大聲色,大聲色不行,動大刑罰,大刑罰才濟得一半事,化不化全不暇理會。常言三代之民與禮教習,若有奸宄然後麗刑,如腹與菽粟,偶一失調,始用藥餌。後世之民與刑罰習,若德化不由,日積月累,如孔子之三年,王者之必世,驟使欣然向道,萬萬不能。譬之剛腸硬腹之人,服大承氣湯三五劑始覺,而卻以四物,君子補之,非不養人,殊與疾悖,而反生他症矣。卻要在刑政中兼德禮,則德禮可行,所謂兼攻兼補,以攻為補,先攻後補,有宜攻有宜補,惟在劑量。民情不拂不縱始得,噫!可與良醫道。 得良醫而撓之,與委庸醫而聽之,其失均。 以莫耶授嬰兒而使之禦虜,以繁弱授蒙瞍而使之中的,其不勝任,授者之罪也。 道途不治,不責婦人,中饋不治,不責僕夫。各有所官也。 齊有南北官道洿下者裡餘,雨多行潦,行者不便則傍西踏人田行,行數日而成路。田家苦之,斷以橫牆,十步一堵,堵數十焉,行者避牆,更西踏田愈廣,數日又成路。田家無計,乃蹲田邊且罵且泣,欲止欲訟,而無如多人何也。或告之曰:「牆之所斷,已成棄地矣。胡不僕牆而使之通,猶得省於牆之更西者乎?」予笑日:「更有奇法,以築牆之土墊道,則道平矣。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於道之西者乎?安用牆為?」越數日道成,而道傍無一人跡矣。 瓦礫在道,過者皆弗見也,裹之以紙,人必拾之矣,十襲而櫝之,人必盜之矣。故藏之,人思亡之,掩之,人思檢之;圍之,人思窺之;障之,人思望之,惟光明者不令人疑。故君子置其身於光天化日之下,醜好在我,我無飾也,愛憎在人,我無與也。 穩卓腳者于平處著力,益甚其不平。不平有二:有兩聥不平,有一隅不平。於不少處著力,必致其欹斜。 極必反,自然之勢也。故繩過絞則反轉,擲過急則反射。 無知之物尚爾,勢使然也。 是把鑰匙都開底鎖,只看投簧不投簧。 蜀道不難,有難於蜀道者,只要在人得步。得步則蜀道若周行,失步則家庭皆蜀道矣。 未有冥行疾走於斷崖絕壁之道而不傾跌者。 張敬伯常經山險,謂餘曰,「天下事常震於始,而安于習。 某數過棧道,初不敢移足,今如履平地矣。「餘曰:」君始以為險,是不險;近以為不險,卻是險。「 君子之教人也,能妙夫因材之術,不能變其各具之質。譬之地然,發育萬物者,其性也,草得之而為柔,木得之而為剛,不能使草之為木,而木之為草也。是故君子以人治人,不以我治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