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呻吟語 | 上頁 下頁 |
十六 |
|
修身 六合是我底六合,那個是人?我是六合底我,那個是我? 世上沒個分外好底,便到天地位,萬物育底功用,也是性分中應盡底事業。今人才有一善,便向人有矜色,便見得世上人都有不是,餘甚恥之。若說分外好,這又是賢智之過,便不是好。 率真者無心過,殊多躁言輕舉之失;慎密者無口過,不免厚貌深情之累。心事如青天白,言動如履薄臨深,其惟君子乎? 沉靜最是美質,蓋心存而不放者。令人獨居無事,已自岑寂難堪,才應事接人,便任口恣情,即是清狂,亦非蓄德之器。 攻己惡者,顧不得攻人之惡。若嘵嘵爾雌黃人,定是自治疏底。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身是心當,家是主人翁當,郡邑是守令當,九邊是將帥當,千官是塚宰當,天下是天子當,道是聖人當。故宇宙內幾樁大事,學者要挺身獨任,讓不得人,亦與人計行止不得。 作人怕似渴睡漢,才喚醒時睜眼若有知,旋複沉困,竟是寐中人。須如朝興櫛盥之後,神爽氣清,冷冷勁勁,方是真醒。 人生得有餘氣,便有受用處。言盡口說,事盡意做,此是薄命子。 清人不借外景為襟懷,高士不以塵識染情性。 官吏不要錢,男兒不做賊,女於不失身,才有了一分人。 連這個也犯了,再休說別個。 才有一段公直之氣,而出言做事便露圭角,是大病痛。 講學論道于師友之時,知其心術之所藏何如也;飭躬勵行於見聞之地,知其暗室之所為何知也。然則盜蹠非元憝也,彼盜利而不盜名也。世之大盜,名利兩得者居其最。 圓融者,無詭隨之態,精細者,無苛察之心;方正者,無乖之拂失;沉默者,無陰險之術;誠篤者,無椎魯之累;光明者,無淺露之病;勁直者,無徑情之偏;執持者,無拘泥之跡;敏練者,無輕浮之狀。此是全才。有所長而矯其長之失,此是善學。 不足與有為者,自附於行所無事之名;和光同塵者,自附於無可無不可之名。聖人惡莠也以此。 古之士民,各安其業,策勵精神,點檢心事,晝之所為,夜而思之,又思明日之所為。君子汲汲其德,小人汲汲其業,日累月進,旦興晏息,不敢有一息惰慢之氣。夫是以士無惂德,民無怠行;夫是以家給人足,道明德積,身用康強,不即於禍。 不然,百畝之家不親力作,一命之士不治常業,浪談邪議,聚笑覓歡,耽心耳目之玩,騁情遊戲之樂;身衣紋縠,口厭芻豢,志溺驕佚,懵然不知日用之所為,而其室家土田百物往來之費,又足以荒志而養其淫,消耗年華,妄費日用。噫!是亦名為人也,無惑乎後艱之踵至也。 世之人,形容人過只象個盜蹠,回護自家只象個堯、舜。 不知這卻是以堯、舜望人,而以盜蹠躍自待也。 孟子看鄉黨自好,看得甚卑。近年看鄉黨人自好底不多。 愛名惜節,自好之謂也。 少年之情,欲收斂不欲豪暢,可以謹德;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鬱閼,可以養生。 廣所依木如擇所依,擇所依不如無所依。無所依者,依天也。依天者,有獨知之契,雖獨立宇宙之內而不謂孤;眾傾之、眾毀之而不為動,此之謂男子。 坐間皆談笑而我色莊,坐間皆悲感而我色怡,此之謂乖戾,處己處人兩失之。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今將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倍惑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也。 分明認得自家是,只管擔當直前做去。卻因毀言輒便消沮;這是極無定力底,不可以任天下之重。 小屈以求大伸,聖賢不為。吾道必大行之自然後見,便是抱關擊柝,自有不可枉之道。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 若曰在卞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後直躬行道,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後,又為兩截人矣。又安知大任到手不放過耶? 才能技藝讓他占個高名,莫與角勝,至於綱常大節,則定要自家努力,不可退居人後。 處眾人中孤另另的別作一色人,亦吾道之所不取也。子曰:「群而不黨」群占了八九分,不黨,只到那不可處方用。其用之也,不害其群,才見把持,才見涵養。 今之人只是將好名二字坐君子罪,不知名是自好不將去。 分人以財者,實費財;教人以善者,實勞心;臣死忠,子死孝,婦死節者,實殺身;一介不取者,實無所得。試著渠將這好名兒好一好肯不肯?即使真正好名,所為卻是道理。彼不好名者,舜乎?蹠乎?果舜耶,真加於好名一等矣;果蹠耶,是不好美名而好惡名也。愚悲世之人以好名沮君子,而君子亦畏好名之譏而自沮,吾道之大害也,故不得不辨。凡我君子,其尚獨複自持,毋為嘵嘵者所撼哉。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古之居民,上者治一邑則任一邑之重,治一郡則任一郡之全,治天卞則任天下之重。朝夕思慮其事,日夜經紀其務,一物失所不遑安席,-事失理不遑安食。限於才者求盡吾心,限於勢者求滿吾分。不愧於君之付託、民之仰望,然後食君之祿,享民之奉,泰然無所歉,反焉無所傀,否則是食浮於功也,君子恥之。 盜嫂之誣雋不疑,撾婦翁之誣第五倫,皆二子之幸也。何者?誣其所無,無近似之跡也,雖不辨而久則自明矣。或曰:「使二于有嫂有婦翁,辦當辨否?」曰:「嫌疑之跡,君子安得不辨?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若付之無言,是與馬償金之類也,君子之所惡也。故君子不潔已以病人,亦不自汙以徇世。」 聽言不爽,非聖人不能。根以有成之心,蜚以近似之語,加之以不避嫌之事,當倉卒無及之際,懷隔閡難辨之恨,父子可以相賊,死亡可以不顧,怒室鬩牆,稽唇反目,何足道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