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音樂類5


  ◎唱落子

  京師、天津之唱蓮花落者,謂之唱落子,猶之南方之花鼓戲也。其人大率為妙齡女子,登場度曲,于妓女外別樹一幟者也。聚族而居者曰落子班。

  ◎評話

  評話,即說書,又名平詞。明末國初,盛於江南,如柳敬亭、孔雲霄、韓圭湖輩,屢為陳其年、餘澹心、杜茶村、朱竹垞所鑒賞。次之有季子者,亦善之,為李衛所賞。然南宋時杭州瞽女唱古今小說評話,謂之陶真,是宋時已有此風,特當時所謂評話,如今之彈詞,此則敷演故事,漸重說白耳。

  江、浙多有說評話者,以善嘲謔詼諧為工,大率為一朝一事,或一人之始終榮枯,亦謂之大書。其擅場處,不在唱之腔調,詞之工拙,惟能即景生情,滑稽無窮耳。沈建中以此得名,茶寮設座,後至者無地可聽。園亭銷夏,閨閣開尊,間亦召之。日止唱二回,(即二段也。)必白金二兩,他執事者不與,其聲價如此。杭有雞毛陳六者,亦與之埒。又揚州有善說皮五鬎子者,每登場,則滿座傾倒。

  ◎周猴說西遊記

  乾隆末葉,江寧每有無業遊民,略熟《西遊記》,即挾漁鼓,詣諸妓家,探其睡罷浴餘,演說一二回,藉消清倦,所冀者,杖頭微資而已。擅此者推周某,群呼為周猴。自入京,為某巨公所賞,名益著。某敗,猴乃喪氣而歸。

  ◎葉英多說宗留守交印

  乾隆時,揚州有好奇狷潔之士,曰葉允福,字英多,一字霜林。年十六,補江都縣學生,嘗三踏省闈而不售。居常視世事齷齪,每思一發其邁往不羈之氣,而有托以自見。嘗謂:「士生今日,每欲神往古人而遇之。吾嘗讀太史公《史記》,摹寫千古人物,宛然在目。倡優之擅絕技者,登場扮演,其精神態度無不出。吾不能希太史公之萬一,而倡優又不可為,則將安所寄以肆志乎?吾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十人,而近日吾泰州柳敬亭,以之名于勝國之季,遨遊於公卿將帥間,為所戲笑玩弄,其人仍不脫倡優余習,然不可謂非絕代之藝也,世豈無傳之者乎?」

  於是辭家浪遊數年,歸而幡然曰:「得之矣。」

  揚故多說書者,盲婦傖叟,抱五尺檀槽,編輯俚俗僿語,出入富者之家,列兒女嫗媼,歡咍嘲侮,常不下數百人。然甚秘其技,不肯泄,故所常與同硯席通氣誼者,欲強試之,亦時應時不應。其為一時說書之魁者,方百計密伺,偶入聽,則大驚卻走,而名遂籍甚。然人皆知其高簡絕俗,不敢求一奏也。

  其所說以《宗留守交印》為最工,大旨原本史籍,稍加比傅,乃皆國家流離之變,忠孝抑鬱之志,撫膺悲憤,張目嗚咽。一時幕僚將士之聽命者,及諸子之侍疾者,疏乞渡河之口授者,呼吸生死,百端坌集,如風雨之雜遝而不可止也,如繁音急管之慘促而不可名也,如魚龍呼嘯松柏哀吟之震盪淒絕而無以為情也。

  ◎子弟書

  京師有子弟書,為八旗子弟所創,詞雅聲和,且有東城調、西城調之別。西調尤緩而低,一韻縈紆良久。瞽人輒以此為業,如王心遠、趙德壁輩,聲價至高,可與內城士夫之擅場者比肩而並矣。

  ◎浦天玉善評話

  乾隆時,江都有浦天玉名琳者,少不讀書,以掃街為生。一日,過市肆,聞坐客說評話,悅之,曰:「為善為惡,其報彰彰如是。奈何世之人如叩盤捫燭,擿埴而索塗哉?」遂日取小說家因果之書,令人誦而聽之。聽一過,輒不忘,於是潤飾其辭,摹寫其狀,為人覆說。聽者皆感動,有欷歔泣下者。

  琳體肥,右手短而捩,人呼之曰必子。春秋佳日,弦管雜遝中,必招之說書以為豪舉。

  ◎喀爾喀部樂舞

  喀爾喀部樂舞,某年演於內廷。司舞八人,服紅雲緞鑲妝緞花補袍,戴狐皮大帽,在丹陛西邊立,進前,正中三叩頭,退於西邊柱後立。司觱篥、司阮各四人,分兩翼上,向上屈一膝,跪奏喀爾喀部樂曲。司舞以兩為隊,按隊進舞。每隊舞畢,正中三叩頭,次隊複進如儀。

  ◎回部樂舞

  回部樂舞,司達蔔一人,司那噶喇一人,司哈爾劄克一人,司喀爾鼐一人,司塞塔爾一人,司喇巴蔔一人,司巴拉滿一人,司蘇爾鼐一人,皆衣錦面雜色紡絲接袖衣,錦面倭緞緣邊回回帽,青靴緣紬褡膊。司舞二人,舞盤二人,皆衣靠子錦欄紡絲接袖衣。先作樂,司舞二人起舞。年畢,舞盤人上。以次舞畢,退。

  ◎五魁舞

  五魁舞,禮部宴衍聖公及文武會試、鄉試筵宴用之。樂用鼓一,管二,笛二,笙二,雲鑼一,板一。歌童五人,衣五魁衣以進舞。

  ◎蠻人之跳鍋莊

  跳鍋莊為蠻民生而固有之慣技,故人人皆能為之。跳時,以酒一瓶置凳上,跳者互相握手環繞此凳,足跳口歌,章法不亂。跳須臾,即吸酒,故愈跳愈樂。或眾男合跳,或眾女合跳,皆可。然以男女合跳為尤可莧,以女歌一曲,男必和之,女所歌者乃相思之詞,男所和者乃戲謔之詞也。眾女合跳,歌聲尤悠揚可聽。

  ◎鎛鐘

  範銅而中空,撞擊之以發聲曰鐘。鎛鐘,《周禮·春官·鎛師》注:「鎛,如鐘而大。」《樂器圖》鎛鐘十二,各應律呂之音。凡合樂,以某律為宮,則擊本律之鐘以宣之,《孟子》所謂「金聲」是也。乾隆己卯冬,于西江得鎛鐘十一,高宗命遵聖祖所定七寸二分九厘為黃鐘之數,參考本律倍半之法,補鑄其一,足成十二。又另鑄鎛鐘十二,以備特懸,禦制銘詞,鐫識其上。

  ◎編鐘

  編鐘,十六枚為一虡,陰陽各八,以厚薄為次第。薄者聲濁,厚者聲清,故外形皆同一制而中空,容積之多寡,實體之厚薄,依次遞減之。

  ◎犍椎

  佛教之犍椎,本鳴之以召僧眾者,與古之鐘形形似,故翻為鐘,今佛寺所懸者是也。亦上徑小,下徑大,縱徑小,橫徑大。

  ◎舒鐵雲夜坐聞鐘

  舒鐵雲嘗于夜坐聞鐘聲,偶成一詩。詩曰:「秋鐘不在寺,遠近隨風去。微喧谷口泉,斜破煙中樹。默想參寥禪,茆庵在佳處。空關延月鏡。敗衲落雲絮。一聲息萬緣,龕香妙方炷。清省發中宵,不待荒雞曙。」

  ◎方響

  方響,長方片十六枚,質為鋼,共懸一架而斜倚之。亦以厚薄分清濁,應十二正律四倍律,以小鋼錘擊之。

  ◎雲鑼

  雲鑼十面,共一木架。架下有短柄,左手持而右手以搥擊之。鑼之大小皆同,而以厚薄分聲之清濁,凡五正聲、五清聲也。厚薄有損益,與編鐘同,即雲璈也,俗曰九雲鑼。

  ◎鉦

  鉦,形如盆,外有木匡。鉦邊匡周,俱平分三分,各穿二孔,以黃絨縧系之,掛于項。明制有金又有鉦,國朝因之。金即鑼,鉦則如鑼而有邊。

  ◎大銅角

  大銅角,一名大號,上下二截,形如竹筒,本細末大。

  ◎小銅角

  小銅角,一名二號,上截如筒,下截如角,金邊穿二孔,以黃絨縧系於木柄,左手提而右手擊之。

  ◎金口角

  金口角,木管,兩端以銅為口,上弇下哆。管長約一尺,刻如竹節,前開七孔,後一孔,以蘆哨入管端吹之。小者謂之海笛,長六寸有奇,大者謂之聶兜薑,長一尺二寸有奇,形制俱同。

  ◎蒙古角

  蒙古角,亦名蒙古號,木質空心,上下二節,末加鍍金銅口雄雌各一。雄者內徑微大而聲濁,雌者內徑微小而聲清,其長短皆相等。《唐書·禮樂志》:「金吾所賞,有大角為魏之欺邏回。」即此。

  ◎嗩吶

  嗩吶,一作鎖拿,又名鎖㖠。原名蘇爾奈,本回族所用,皆譯音也。木管本小末大,長一尺四寸有奇,上口有銅,管長三寸,銅管上口複安蘆哨。木管正面七孔,後出一孔,左側面一孔。吹之,皆應笛聲。

  ◎銅鼓

  銅鼓,邊有二孔,以黃絨縧懸而擊之。陳暘《樂書》謂昔馬援征交趾,得駱越銅鼓,鑄為馬式,此其跡也。宋范成大《桂海器志》謂如坐墩而空其中,兩人舁行,以手拊之,聲似鞞鼓,則實始於嶺南也。

  舒鐵雲在黔,得見銅鼓,則苗人所制者也,乃作詩以詠之曰:

  「望之鐵色質則銅,被以鼓名聲乃鐘。面如塵鏡冷不鎔,底如覆釜其音跫。中央一束黃腰蜂,土花戰血相淡濃。上有文字如雲龍,手三摩挲不可蹤。我隨車騎來南籠,此鼓獻自畊田傭。問渠鑄鼓何所宗,雲是諸葛征蠻凶。渡瀘五月濟火從,功成畀錫羅甸封。歲時伏臘事吉凶,椎牛釃酒宴萬峰。乃以此鼓代鼖鏞,青山白雨雙杖筇。小叩小鳴初冬冬,大叩大鳴既逢逢。天空谷應聲隆隆,諸苗拜舞衣無縫。罷宴藏鼓無敢縱,千載風俗茲益恭。憶昨巨虛負蛩蛩,鼓鼙將帥思三冬。今者戍鼓罷不樁,催花羯鼓聲玲瓏。請留此鼓鎮邊墉,筍業丹艧懸維樅。雖殊石鼓賦車功,頗仿土鼓追黃農。金人十二銷鏑鋒,並勒我詩當紀庸。而我再衰三則慵,雷門之布綦難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