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音樂類6


  ◎年鼓

  年鼓者,鐵為圈,木為柄,柄系鐵環,圈冒以皮,擊之冬冬然,名太平鼓。京師臘月有之,兒童之所樂也。

  ◎軍號

  軍號,戰爭及操演時所用之號筒也。器為銅鑄之管,下為鐘形。

  ◎銅點

  銅點,制如銅鼓而小,後世用以為點,故以為名。今之節奏,先擊點,乃擊鼓,鼓再擊,乃擊銅鼓。則是點與銅鼓為應和,亦猶將擊鼓先擊朄也。官署傳事則擊之,以告眾,曰傳點。寺觀亦有之。

  ◎鈸

  鈸,中有孔,以黃絨縧貫之,兩面相擊以和樂。始于隋九部樂,唐乃用之燕樂。唐末,樂器散亡,遼得之,具于大樂,皇上行幸則用此,而優伶于劇場、僧道於佛事亦有之。

  鈸,本名銅鈸,又曰鐃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扶南、高昌、疏勃等國,圓數尺,隱起如浮漚。

  ◎鐵制之口琴

  口琴,以鐵為之,一柄兩股,中設一簧,長與股等。簧端點以蠟珠,銜股鼓簧以成音。亦有以之為兒童玩具者,特較小耳。

  蒙古亦有口琴,制如鐵鉗,貫銅絲其中,銜齒牙,以指撥絲成聲,宛轉頓挫,有箏琶之韻。

  臺灣番人亦有口琴,削竹為片,如紙薄,長四五寸,以鐵環系其端,銜於口,吹之。又有類琴者,大如拇指,長可四寸,窪其中二寸許,釘以銅片,別系一柄,以手按循唇探動之,銅片間有聲,娓娓相應。男子輒於朗月清夜,吹行社中。番女悅,則和而應之,潛通情款。

  ◎風琴

  風琴,外為長方形木櫃,內列多數管簧,以音之清濁高下為序。上有鍵盤,下連鞲韝,牽引踏板,使鞲韝鼓氣,以振動鼓簧,手按其鍵則發聲。創自希臘人,吾國能仿製之。

  ◎汪習之聞風琴

  咸豐時,有美國女子擅風琴者至滬,大興汪習之太守灝嘗聞之,有《聽花旗國海芽犀女子彈風琴歌》歌雲:

  「風琴夷樂聲泠泠,是誰作意矜娉婷?芽犀女子剛髫齡,長風萬里來滄溟。高樓深鏁初開扃,樓窗面面琉璃屏。猊爐獸炭霏煙馨,紅塵掃盡風穿欞。珊珊而來誰使令,草冠覆首攢珠丁。藕絲中單織翠翎,冰鮹急束寬下形。長眉睞波流螢,言兜離兮狀窈停。一奩樂器呈中庭,似瑟非瑟箏非箏。

  上排象版下結繩,手按足踏音分明。十指遞跪節奏精,雙鳧互蹴輪牙靈。初如仙馭乘雲軿,鯨魚鼓浪奔雷霆。忽然廉折亮以清,孤鶴遠唳來遙汀。細如珠露花間零,急如驟雨瀉高瓴。我來海上揚吳舲,偶然相值兩浮萍。繁華過眼如醉醒,鶯花虎阜空冥冥。大廈忽折西沉星,遂使流賊飛蝗螟。瘡痍滿路嗟伶仃,鴟鳴鬼哭難為聽。更聞塞上歌聞鈴,北望淚濕青衫青。安得天上掃欃槍,我曹睹酒遊旗亭。四海一家無競爭,鸞歌鳳舞俱來廷。」

  ◎披亞諾

  披亞諾,俗稱洋琴,似風琴而大,篋中張鋼弦數十,弦一小錘,與琴面鍵盤相連,以指按鍵,小錘即擊鋼弦發聲,其聲清越,吾國能自製之。

  ◎洋琴

  康熙時,有自海外輸入之樂器,曰洋琴,半於琴而略闊,銳其上而寬其下,兩端有銅釘,以銅絲為弦,張於上,用錘擊之,錘形如箸。其音似箏、築,其形似扇,我國亦能自造之矣。

  ◎金赤泉聽洋琴

  乾隆時,錢塘有金赤泉典簿焜有,好音樂,嘗聽洋琴而作歌以紀之,歌曰:

  「雲和之琴空桑瑟,至人攄思中音律。庖犧不作古樂亡,雜遝箏琶始競出。此琴來自大海洋,制度一變殊凡常。取材詎用斲桐梓,發聲亦自循宮商。圖形宛然如便面,中絙鐵弦經百煉。鈿釘櫛比排兩頭,二十六條相貫穿。攜來可擊不可彈,雙椎巧刻青琅玕。琴師舉手指未落,滿座肅聽生心歡。

  初持孤椎祇輕打,秋樹寒蟬飲霜啞。旋舒雙腕著意敲,淅瀝雨飄青竹瓦。左擊右擊無雷同,疏槌密槌相間工。五音和會含眾妙,節奏宛轉包纖鴻。琮琮琤琤盈耳注,碎佩叢鈴滿煙雨。簷前玉砌墮冰簪,洞裡春泉滴山乳。忽然止椎弦不鳴,反舌入夏愁無聲。中心一擊複成響,地底陰雷破蟄轟。

  有聲無聲相雜揉,變化在心兼在手。以心運手手運心,小技入神希匹偶。座中聽者皆忘疲,共道此琴鐵勝絲。柳公雙鎖未為巧,李氏百張胡足奇。我聞古人作樂各有取,舊典至今存冊府。閑邪納正是為琴,如此曼淫同鄭嫵。請君舉手絕其弦,靡靡自古不在懸。錦囊出我龍湫瀑,追取希聲太始前。」

  (自注:余在家藏古琴,背有文曰龍湫瀑。)

  ◎銅人捶琴

  乾隆時,平湖沈文恪公初在閩,見一銅人,高數尺,如十三四丫頭,麵粉,衣繒,前置琴。啟銅人之鑰,則兩手起,執棰擊琴,左右高下,其聲抑揚頓挫,悉合節奏。頭容目光,皆能運轉,助其姿致。鼓畢,則置棰於琴,兩手下垂矣。又置飛雀,呼噪逼真,蓋自西洋輸入者也。

  ◎八音琴

  八音琴,由西洋傳入,道、鹹間已有之。制為方匣,內裝發條,機轉輪動,輪上之刺,與櫛齒狀之鋼鐵相觸成音。

  ◎哈爾劄克

  哈爾劄克,回樂也。狀類胡琴,以椰為槽。其末圓,頂以馬尾二縷為弦,馬尾弦下有鋼絲弦,另以圓木杆為弓,以馬尾為弦,以弓弦軋馬尾,弦應鋼絲以取聲。

  ◎喀爾鼐

  喀爾鼐,回樂也。狀類洋琴,木胎中空,左端直,右端曲。左端上面施木梁,以系鋼,弦之末施木軸,入於右端立面孔內,轉其軸以定弦之緩急,以手冒撥指,彈之取聲。

  ◎朱亦林吹鐵簫

  舒鐵雲嘗作《鐵簫歌》贈朱亦林,亦林固善吹鐵簫者也。歌曰:

  「鐵厚一寸射而洞,驚起秦台紅尾鳳。乘風飛度廣寒橋,《霓裳》法曲傳靈簫。生不逢東坡居士游赤壁,清風明月無聲色。更不見淮南書記吟青山,二十四橋春夢殘。爐火溫暾唾壺缺,不鑄黃金鑄白雪。深山大澤無人蹤,一斛珍珠六州鐵。不知誰冶南陵梅,秋色寸寸繞指來。

  蒼龍紫蚓繡昔苔,錦縧穿月紛葳蕤。四壁成都小垂手,玉律春寒消九九。吹參差兮續《離騷》,爛嚼紅霞口戕口。節之以岑牟金石漁陽撾,和之以大江東去銅琵琶。銀河吹笙小兒女,矧乃人世雙紅牙。蕤賓一方何處得,胡牀三弄無人識。不如舞作王鐵槍,省倚市門饞乞食。」

  ◎特磬

  特磬,《周禮》注:「特磬十二,依辰次陳之,以應其方之律。」器大而聲宏,故於起調、畢曲之時擊之,以為作止之節。乾隆庚辰,西域底定,和闐貢玉,可葉鳴球,高宗因命依律琢為特磬,禦制銘詞,鐫識其上,凡十二,以儷鎛鐘。

  ◎編磬

  編磬十六枚,同在一虡,長闊皆同一制,其厚薄則有損益,應律與鐘同。明代,圜丘磬用玉,國朝則祈穀壇亦用玉,餘俱以靈璧石為之。《周禮》:「簨飾以鱗。」今則鐘簨以龍而磬簨以鳳,業亦如之,其數必十六枚,與編鐘之陰陽各八同。

  ◎琴

  琴,前廣後狹,上圓下方,通長三尺一寸五分九厘,為黃鐘四倍又三分之一,弦長二尺九寸一分六厘,為四倍黃鐘之度,凡七弦。面用桐木,底用梓木,黑漆虛中,岳山、焦尾用紫檀徽,用螺蚌為飾,以漆金幾承之。

  ◎提琴

  提琴,圓木為槽,上冒蟒皮而空其下,竹柄貫槽中,柄端刻木為龍首。柄有小環,貫四弦於其中。槽面正平,設柱以承弦。竹片為弓,馬尾雙弦,間而軋之。

  ◎月琴

  月琴,八角木槽而微凹,其面柄貫槽中,四弦覆手,曲首似琵琶。通體用紫檀,槽面用桐木。本名阮咸,亦呼曰阮。

  ◎有弦之口琴

  崖州人能以細竹裝弦其上,手拉之上下,如彈胡琴狀,其聲幽咽,亦曰口琴。

  ◎喇巴蔔

  喇巴卜,回樂也。狀類胡撥,木槽通柄,絲弦五,鋼弦二。上端曲向後,以施弦,軸柄槽形,似半瓶。曲柄兩旁施五軸,通五絲弦,而系於軸。以手冒撥指彈之,應鋼弦以取聲。

  ◎奚琴

  奚琴,刳木為體,二弦,以木杆系馬尾軋之。

  ◎胡琴

  胡琴,似琵琶,而下銳。龍首,皮腹,背有脊梭,二弦,以木杆系馬尾軋之。《元史》:「胡琴如和必斯,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則胡琴亦奚琴類是也。但槽端彼方此尖,槽面彼覆以木而此冒以皮,微不同耳。

  ◎番胡琴

  番胡琴,椰槽竹柄,二弦,以竹弓系馬尾,施弦間軋之,較奚琴制微短。彼槽以木,此以椰,彼柄以木,此以竹,彼軋以木杆,此亦竹弓。

  ◎謝時禋彈琴伐鼓

  謝泰臻,字時禋。明亡後,入先師廟,伐鼓慟哭,解巾服,焚於庭。沈舟之痛,時切於懷。援壁上琴彈之,格格不能成聲,推之而起,曰:「人琴俱亡矣。」一日,不知所往。

  ◎喬山人善琴

  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於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楚間,一再鼓之,淒禽寒鶻,相和悲鳴。後游郢楚,於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聞之,諮嗟惋歎。既闋,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

  ◎陳喬生善琴

  陳子升,字喬生。善鼓琴,能吳歈,九宮十三調,曲盡其妙。

  ◎劉公甬使姬墓下操琴

  劉公甬吏部之友某,素嗜琴。歿後,公甬攜諸姬過其墓,停車酹酒,使諸姬各操一曲而去。

  ◎徐映玉既嫁不操琴

  徐映玉,字若冰,昆山人,嬪于孔,因居木瀆。幼警慧,柔嫕靜莊,喜讀書吟詩,善針黹,佩服櫛珥必修潔。初生時,母夢梅花一枝墮於庭,及長而愛梅,花開,輒行吟其下,每風雨至,顧而泣,若甚有傷於心者,家人竊怪之。父善弈,女士旁觀,覆不失一。學琴,得虞山指法。既嫁,曰:「此非婦人事也。」遂輟不為。

  ◎唐青照為塞曉亭鼓琴

  唐青照,名唐明,長白人。食貧而不累其天,天乎琴。妻關氏,國色也,操縵以和之,亦造微,家人化焉。客嘗問之曰:「子何得於琴?」青照曰:「我何得乎?舉凡天地間虛牝玄竅於喁吸嚊及乎芒芒瞢瞢,行諸太空,若無所聞,而懸寓乎其中者,悉協之以吾琴而中其微。當是時也,晏晏然,閈閈然,返我心之危,冰釋猋滅,如其初而已矣。我何得乎?」

  塞曉亭侍郎嘗物色之,踵門,鏗然作,止不進。久之而後通,則鼓琴者其豎徐海也,曉亭驚。比入,所居屋裁二楹,青照篤愛妻,界其半使居之,半給炊,且坐客。曉亭至,方淅米,地壚火鬱攸,而鑊中浡浡湯適沸,凝塵滿席,膝屈而複安。坐良久,青照撫琴曰:「客欲有聞乎?」曰:「欲之。」

  於是正襟坐鼓之,一再行,風琅琅走,泠然而秋生,曉亭悚氣息如遊絲。少選,又再迭之,則群陰辟,真靈昌,一物一塵,窅然而亡。曉亭蹶然起曰:「止。子天遊,琴,寄焉耳。」

  ◎章某焚琴

  焚琴子者,姓章氏,閩之諸生也。嘗學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節之妙,遂歸。變姓名,挾琴,還入閩,達官貴人爭廷致之,聽其琴,有願從而學者,雖善,然終莫能及也。久之,有將軍自塞上來,駐防福州,嗜琴,厚禮廷之,使鼓琴於幕下。將軍據上坐,而置一座於旁,命之坐。怒視將軍曰:「吾博通萬卷書,而明公惟知馬上用劍槊,吾豈為若門下士耶?奈何不以賓禮見,而屈我於旁,我不能鼓琴矣。」奮衣徑出,不顧。

  將軍慙,下與抗禮,謝罪,強留之,乃踞上坐,為一鼓琴。將軍稱善,左右無不悚聽。然其聲悽愴肅殺,有秦音焉。乃曰:「琴者,天下之至和也。吾琴雝雝如鸞鳳鳴,今枝上無螳螂捕蟬,而弦中忽有西北肅殺聲,何也?豈軍中將有警耶?」

  撫琴畢,三軍之士皆嗟歎,有流涕者,章盡醉痛哭,上馬而去,將軍贈之金,不受。後此軍淪於海澄矣。久之,閩人目章為琴師,雖江、浙,頗多聞其名者,然當道不以禮遇之,招之亦不往,往亦不久留。嘗於酒後耳熱,摔琴於地,引滿大嘯,放言高論,驚其座賓,談古今得失,雖老師宿儒,深通經濟者,不能難之也。

  其最愛之童子曰金蘭,亦善琴,獨得其傳,常負奚囊,從遊數十裡外。章詩成,金蘭輒以為善,錄之盈帙。客訪章,不遇,金蘭代款之,以章詩示人。由是人頗異之,以為抱負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隱於琴。然當事卒莫有薦之者,竟佯狂以卒。

  章篤于伉儷,婦陳氏,齒少於章者十年,亦頗知書嗜音。章嘗為之鼓琴,茶香入牖,鬢影蕭疏,顧而樂之,以為閨房清課,亦人生韻事也。一日,忽謂其婦曰:「吾夙聞紅顏薄命,卿才如此,而推命者多言歲行在卯當死,豈汝亦天上人,不久當去耶?」

  因感慨悲傷,為彈《別鵠離鸞》之曲。既而曰:「琴音和,吾與汝尚無恙。然第七弦無故忽絕,少而慧者當之。」居數日,金蘭死。章撫屍一哭,不勝其悲,吐血數鬥,曰:「吾死後,《廣陵散》絕矣。」遂焚其琴,不復鼓也,因自號焚琴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