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方外類6


  ◎三喇嘛通俄

  三喇嘛者,在東蒙諸旗極驕貴,東郭羅斯王為其義兄弟,王子為其義子。王之立,不以正,三喇嘛有力焉,遂干預其事。時俄人初營東清鐵路,三喇嘛與周冕通,先以地押與俄人,已而遂為俄人得,故三喇嘛甚富。偶遊俄妓家,輒以人挾俄帖往。時程德全方為黑撫,欲殺之。三喇嘛與京朝貴人多往來,程無如何。後檄令赴質哈爾濱,中俄官會審,三喇嘛雖不通漢文,而漢語甚善,辯論滔滔,問官竟不能屈之。

  ◎海月寬裕願持之漁色

  江蘇通州治之南,有紫琅山焉。山僧世奉泗洲大聖,靈著江淮間,春秋佳日,士女之入山頂禮者,實繁有徒,歲獲香火錢殆逾萬金,為眾頭陀所朋分,其寺之富,遂冠絕一時矣。山僧舊有七房,房各十數人。僧平時既不理經誦佛,惟更番供奉香火,往來近村人家,或構香巢,或設煙窟,村婦以僧富,亦多方媚之。

  僧之豔福最著者,首為海月,又名之為百煉金剛。次為寬裕,近山村婦與之結識者,凡十二人。再次為願持。皆以漁色聞于光緒時。

  願持有山田一方,在舊蒲塘。田為尹某承佃,願持歲往征租。尹有女一,貌頗可人。願持涎之甚,因乘收租之便,而與之暗結不解緣。女亦鍾情人,每於夏日,託名禮佛,必登山問訊一次,亦視以為例。一日,女至山,願持他往。寬裕見之,強曳至佛牀,效海和尚與潘巧雲故事。

  迨願持歸,見女鬢釵亂蓬,心知有異,質之女,女堅不承。願持乃以西瓜進,女食之,腹陡痛,歸未數日,香魂一縷,果作九天仙女去矣。願持悔無以報,乃倩寬裕往蒲料理,允女母以歲免租金,更益以香火錢,以為母贍養費,女母不得已而允之。

  ◎越岸自淨為僧

  蘇州閶門外社壇之東,有寶蓮寺,古剎也。光緒某年,有越岸者,止其地,寺遂大興。越岸,名靜海,浙江太平人,俗姓朱。父子榮,母氏盧,生二子,越岸其次也。少孤,伯父某為闤闠中人,稍有資,無子,欲以越岸為嗣,命理其業。居肆,鬱鬱不樂,一日,讀《三國志演義》忽大感悟,以為人才如諸葛、關、張,可謂第一輩流矣,然皆功未成而身先死。吾輩仰希古人,千萬不及一,而欲于世立功名,不亦難哉。

  一念之頃,悟出世因,遂欲投身浮屠。母不之許,乃私禱於佛曰:「沈淪五濁,非智也;逃母出家,非孝也。以是二難,計將安出?」虔禱累月,夜夢老人手刳外腎,現象相示,頓悟。詰朝欲試之,手戰而止。次夜,複夢如初,意遂決,持纖刀試之,砉然自解,殊無痛楚。逾月,創合,白母。母大駭,曰:「初止汝者,將望汝成人也,今既自淨,安用汝!行矣,勉之!」

  於是越岸往禮天臺濟舟大師,披薙為沙彌,其年十有八也。越三年,受戒于國清寺,遂住禪堂,參究性理。又得蓮舟大師指示,其道益明。年三十三,聞蘇州靈鷲寺講經,杖錫以往。寶蓮寺住持能詮遇之,與語,相洽,欲延入己寺,不允,徑至木瀆鎮,閉關山居,足不入市者三載。無何,能詮西逝,訃書敦促,諸剎尊宿複強之行,乃遂主寶蓮丈席焉。

  初,寺遭兵燹,僅存遺址。能詮興建地藏、觀音二殿,越岸繼其後,勤修佛事,內明理觀,苦行過人,檀那信悅,隨喜佈施。癸巳,入閩采木,徧曆岩穴,得材無算,關梁節節,備受艱阻。乃親叩關督,牒求免稅,挫折萬狀,久請得許,千尋巨木,沿流東下,順行無阻。以至誠得佛力,故佛齋殿舍,次第落成,規制崇閎,巋然巨剎。兩興戒壇,高德來會,禪規戒律,為吳中首。道果成就,竟於壬寅六月之望圓寂。

  越岸嘗於先數月,夢一世界,淨如琉璃,身處其中,光明無量。自知不久人世,嘗舉以語其弟子。示寂之頃,趺坐禪牀,集著四眾,為說涅盤,複與眾訣曰:「一超直入,決定往生,勉旃同學,努力精進!」言訖,誦佛而逝。距生於道光庚子正月十日,世壽六十有三,僧臘四十有五,其戒年,其法紀,則皆未之悉。

  越岸狀貌奇偉,聲出丹田,日誦《法華經》七卷,曆三十年不稍懈,並能研求宋儒語錄。嘗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見之者,蓋見性也;不知者,蓋不知複性也。」又曰:「《中庸》首章言道極深,首言戒慎恐懼,次言喜怒哀樂之未發,竿頭日上,進益加密,惜今世讀者不知體驗耳。」其言粹然,深入至理,蓋以釋而通儒也。

  ◎僧有不壞肉身

  不壞肉身者,凡佛教中菩薩、羅漢、聲聞以及高僧皆有之。乃由禪定之功,或戒行之力,自然不壞,不藉他力而為之。此無價值之可言,乃無上之珍,國家之寶也。

  河南祥符、中牟間,有水月庵高衲淡如者,俗姓平,年八十五而示寂。先一日,囑其徒曰:「吾死,當歸骨於庵,俟三歲後發之,如體已敗,焚之可也,否則必有為吾更衣者至,汝識之。」其徒孫寂鳳,亦浮屠之有行者,奉其遺教,如期發龕,則淡如端坐於內,衣化塵飛,撫其體,堅過鐵石,扣之,鏗鏗有聲。遠近觀者雲集,中牟令韓某亦至,愕然曰:「師昨入吾夢,乞吾銀五兩有奇,為一衲,其將欲飾金以示不壞之身乎?」

  隨召匠來,問其所需,果符夢中所乞之數。後金像即奉於龕,士女焚禮不絕。有一營卒心疑其偽,潛以刃刺其臂,血縷縷湧出。營卒大懼,投地懺服,急以金塗所刺處,刃口終不可合。庵僧因加扃鍵,遇心意虔誠者,始為之啟觀。

  江蘇興化縣南門外圓通庵,有濟生和尚肉身在焉。濟生於明末,出家京都萬壽賢良寺,賜紫沙門弘量廣禪師為之剃度。而天性純厚,露頂赤足,日念阿彌陀佛號十萬聲無間斷。康熙某年,示寂於草屋,三年之久,人無知者。其徒雲峰大師雲遊歸來,始覓得,見其趺坐如生,遂與其地信士集資裝金以供奉之。

  安徽銅陵縣大通和悅洲蓮花寺,有德風和尚肉身。德風為穎州某氏子,以朝禮九華,經和悅洲,為眾士紳留居於洲上之財神廟。德風以其地為朝九華必經之地,因改為蓮花寺,接眾掛單,自此道風遠播。於光緒壬午圓寂。十年,開缸視之,爪長發生,面貌如故,洲人乃為裝金供奉於寺。

  浙江普陀山獅子洞,有仁光上人肉身在焉。仁光為建德李氏子,早喪父母,自幼茹素念佛,舍家作觀音堂。晚年,忽悟人生之若夢,至普陀山獅子洞落髮,虔修梵行,科頭赤腳,發結如角,二十年未出洞門。每仰天禱曰:「願速成菩提,永遠護持觀世音菩薩道場。」

  光緒戊申八月十五日示寂,世壽八十九歲,僧臘二十餘年。死時,諭其徒曰:「吾當禪坐缸中,三年後可開視,無煩汝等募化,吾自裝金。」又言如何創造,如何佈置之法。囑畢,合掌瞑目,念佛而逝。

  他如九華山地藏菩薩肉身,尚在塔內。又九華有百歲宮者,以有百歲老僧肉身坐化,故名。其肉身之一手,高舉齊眉者,則以某年化城寺起火時,此手忽舉起作遙望之狀,而火即旋滅,手則年久如故矣。

  ◎六安曆參知識

  傳臨濟正宗之第四十三世江天堂上者,名密傳,字常浮,號六安,鄂人。生於道光丁未三月八日,英姿奇偉,初懷大志。時值粵寇難作,轉徙邗溝,投臥佛寺薙染。既於海陵光孝受具足戒,遂徧謁名山,曆參知識,叩究向上大事。已悟心空,未踐實地,聞金山觀公鍵椎峻厲,龍象雲從,遂往依焉。

  一日,六安侍立次,忽有僧問:「十方無壁落,四百亦無門時,如何?」觀公即震聲大喝,六安因而契證,群疑盡釋,遂授記為法王子。厥後,大定和尚以疾退居,即推六安主講席。上堂拈香畢,曰:「三藏教典,八千煩惱,諸佛常談,眾生妙用,猶未是楞伽心印在。」

  如何是楞伽心印?良久雲:「妙高臺上月,圓照寺藏山,第一中泠水,源通末後關,臺上月且置。」又如何是中泠水源通末後關?乃以杖畫一圓相曰:「請諸上座隨山僧歸丈室,飲普茶去。」時大徹堂年久朽漏,每風雨,濕侵禪榻,乃矢願募建,六載功成,因勞致疾,遂退養於五峰。

  ◎朗然有焚身救世之念

  朗然,名常慧,霍山人,出家于青陽九華山淨度寺。光緒乙亥冬,在本山甘露寺受戒。辛卯四月初九日,至常州天寧寺,進念佛堂,歸心淨土,刻苦精勤,十五年如一日。後因年高不能隨眾入堂,遷居寺後之普同塔院,仍一意苦行。寺中時有閉關精修之僧,朗然發願為護關僧者,亦多期,日誦《法華經》。知藥王有焚身之事,遂時以焚身救世語人。

  ◎寄禪作偈示僧眾

  寄禪上人,法名敬安,自號八指頭陀,唐貫休之流。鄭蘇堪方伯詩所謂「雄據天童勝」,以詩作佛事者也。宣統己酉結冬日,嘗作偈示僧眾一首雲:「空山寂曆孰相尋,枯木龍吟絕賞音。(自注:枯木裡龍吟,禪語也。)開盡寒花飛盡葉,孤峰迥迥是吾心。」

  ◎白菩薩

  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之女弟子,俗稱為白菩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