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鑒賞類四10


  ◎金螺青幼而愛玉

  金螺青太守吳瀾幼而愛玉,一日,讀《魯論》朱子注雲:「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及自塾歸,即從其母乞玉以為佩。其母檢一二事以授之,曰:「守身如玉,勿傾跌焉。」

  其後讀戴《禮》,至「君子比德于玉」句而憬然有悟,益好之,自是而搜羅之舊玉充斥於篋笥矣。

  ◎杜小舫藏古玉釧

  杜小舫富收藏,多舊玉,嘗出古玉釧以示金螺青曰:「此真脫胎舊玉,淨如水晶,明若瑪瑙,每風雨將至,先現白霧如絮,歷歷不爽也。」

  ◎端忠湣藏漢玉圈

  端忠湣嘗以千金獲一漢玉圈,羊脂底,面有朱砂斑。圈初藏某氏,某歿,其子素遊蕩,以二百金質於人。其人設計吞之,訟諸官,得直。後窮乏,乃使販古者持詣端,端予以千金。

  ◎金明齋藏漢玉扇墜

  金明齋藏漢玉扇墜,鐫鴛鴦,紋甚精細,聞為唐武則天殉葬物。

  ◎朱劍芝藏漢玉螭

  朱劍芝有玉螭一,甚珍之,斯須不去身,蓋漢玉所制者也。

  ◎太和殿有白玉缸

  太和殿前有白玉缸二,中植菡萏,翡翠為葉,披霞為花,金屑為泥,明禁中故物也。光緒庚子以前尚存。

  ◎圓明園藏水晶

  圓明園天地一家春陳設水晶一方,中有物若珊瑚,旁一蟻甚大,朔至望則由末至顛,望至晦則由顛至末,每月之大盡、小盡無不皆然。

  ◎何潤生藏碧玉水注

  何潤生觀察恩煌曾藏軟玉水注,色明透,若碧玉沈香玉,產于大麗江之摸梭山。初出穴時,柔如石膏,見風始堅。

  ◎宗嘯吾所見晶墜石子

  同治庚午,宗嘯吾司馬在都時,曾于某邸見有所藏水晶扇墜一枚,狀如雞卵,中有若蜜蜂者,蠕蠕欲動。又於一親串處見有石子一,青赤色,入水則現一天然秘戲圖。謂天地生物,真有不可以理解者,二物皆目睹,否亦未敢遽信也。

  ◎孫景高藏虹橋板

  福建大藏峰山有洞,其凹處有板大小千百餘條,橫斜架立,千萬年不朽不落,色如陳楠。相傳宋朱文公雲是堯時居民所棲,避洪水處,後水退而木存。然觀其木,不類曾受斧斤者。

  洞中羅列群木,山下灘水湍急,舟不能泊,袁子才實親見之。後至杭州,又見孫景高家藏虹橋板一片,木微香,肌紋細潤,上鐫梁山舟侍講詩。

  ◎吳尺鳧藏妝域

  吳尺鳧藏妝域,曾與杭堇浦、沈欒城、厲樊榭、趙功千、趙意林聯句以詠之。妝域者,形圓圜如璧,徑四寸,以象牙為之。面平,上鏤樹石人物,丹碧燦然,背微隆起,作坐龍蟠屈狀,旁刻「妝域」二小字,楷法精謹。

  當背中央凸處,置鐵針,僅及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針卓立,輪轉如飛,複以袖拂,則久久不能停,踰局者有罰。相傳為明時宮人角勝之戲所用也。

  ◎黃小松藏妝域

  黃小松司馬易曾藏妝域一具,琢象齒為之,其體圓徑二寸五分,面平,底稍隆起,正中有臍,六棱突起,臍中桌一錐,長三分寸之一,如鐙心而不銳,可使幾上旋轉者,即此錐也。六棱之四周,鐫有小楷字,自右而左,順讀曰「甲寅年七月二十四日造,李得仁」。

  蓋萬曆二十四年也。六棱之外,雲氣繚繞於仙山、樓閣、琪花、瑤草之間。下有二鹿,牝牡相倚,文顯而不深。其正面則樓館、山樹、人物,皆鏤空飛動。窪處大小二艇,酒罇、舟子相待,老羽衣翩然攜琴,童子繼至。

  ◎攝影木屏

  光緒時,某官藏古器甚多,有插屏一架,以木為之。屏上現一農夫扶犁叱犢狀,鬚眉畢現,栩栩如生,耕牛亦活潑可愛。諦視之,非繪非刻,蓋木中自然之影也。質之主人,則曰:「此為臺灣所產之奇木,其皮質與常木無異,惟解剖而中分之,則紋理顯然,宛如大理石,山水人物之狀,無一不具。」

  人初莫明其故,按之物理學,蓋此樹有攝力,能攝前後左右之景物,而留其影於樹中,如西法攝影術然,遂名為攝影樹。土人甚珍視之,一片值數百金。

  ◎黃椒升藏周公瑕紫檀椅

  周公瑕布紫檀椅,其椅背之板有四句雲:「無事此靜坐,一日如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戊辰冬日周天球書。」天球,公瑕名也。公瑕生明正德甲戌,卒于萬曆乙未,年八十有二。此戊辰為隆慶三年,時年五十布五。

  嘉慶戊辰閏五月,張叔未詠此器雲:「止園當日此靜坐,屈指於今五戊辰。剩有句題坡老好,恰宜案共墨林珍。香爐茗椀長吟䣛,清簟疏簾自在身。一活未徒百四十,大椿還有八千春。」蓋椅為海鹽黃椒升都事錫蕃所藏,因乞叔未書之,複刻於上,並鈐古鑒齋印。

  ◎張叔未項藏墨林棐幾

  去秀水之新篁裡,可五六裡,為羅漢塘,蕭氏世居之,頗富藏書,並蓄項墨林棐幾。幾高禾中之衣工尺二尺二寸三分,縱一尺九寸,橫二尺八寸六分,文木為心,梨木為邊,右二印,曰項,曰墨林山人,左一印,曰項元汴,字子京,蓋天籟閣嚴匠望雲手制物也。張叔未以葛見岩之介紹,購得之,因作銘,索其兄文魚書之,銘曰:

  「棐幾精良,墨林家藏。兩緣遺印,為圜為方。何年流轉,蕭氏邏塘。火烙扶寸,牙缺右旁。斷虀切蔥,瘢痕數行。乾隆乙卯,載來新篁。葛澄作緣,歸餘書堂。拂之拭之,作作生芒。屑丹和桼,補治中央。如珊網鐵,異采成章。回思天籟,刼灰浩茫。何木之壽,巋然靈光。定有神物,呵禁不祥。宜據斯案,克綽永康。爰銘其足,廷濟氏張。書以付栔,其兄燕昌。」

  ◎劉蔥石藏大小忽雷

  大忽雷、小忽雷,本馬上樂,又名二弦琵琶。忽雷,即鱷魚,其齒骨可作樂器,有異響。經曰,河有怪魚,厥名曰鱷,其身已朽,其齒三作。忽雷之名,實本此。而其作也,蓋唐韓晉公奉使入蜀,至駱穀山椒,巨樹聳茂可愛,烏鳥之聲皆異,下馬,以探弓射其顛,枝柯墜於下,響震山谷,有金石之韻。

  使還,戒縣令,募樵夫伐之,取其幹,載以歸,召良匠斲之,亦不知其名,堅致如紫石,複有金石線交其間,遂制二樂器,名大者曰大忽雷,長今營造尺二尺八寸五分,似琵琶,止二弦,鑿龍其首,螳螂其腹,牙柱齮齕,左右相向,背施朱漆,上加采繪,有金縷紅紋,蹙成雙鳳;小者曰小忽雷,長營造尺一尺四寸七分,准漢建初尺一尺九寸四分,面廣七分,亦二弦,龍首鳳臆,蒙腹以皮柱,雙弦吞入龍口,一珠中分,頷下有篆書,嵌銀「小忽雷」三字,牙軫二面,廣四寸,背正書「臣滉手制恭獻,建中辛酉春正書」等字。

  大小二忽雷先後入禁中。文宗朝,有內人鄭中丞(中丞為宮中女官。)善彈之。太和乙卯,李訓、鄭注謀誅宦官,宮掖騷亂,始落民間。康熙辛未,曲阜孔東塘農部得小忽雷于燕市,賦詩紀之,即鐫之於兩牙軸下,首詠雲:「古塞春風遠,空營夜月高。將軍多少恨,須是問檀槽。」次詠雲:「中丞唐女部,手底舊雙弦。內府歌筵罷,淒涼九百年。」

  東塘歿,為王鬥南觀察所得,以轉贈孔泗源太守,而又曾為成哲親王所藏,後歸漢軍繼蓮龕方伯昌。嘉慶庚辰夏,蓮龕自桂林寄贈劉燕庭方伯。未幾,而燕庭嫁女于卓氏,遂為卓所有。海颿相國築小忽雷齋以藏之。久之,亦不能守。光緒丁酉,李文石觀察葆恂曾見之於都門廠肆,索值千金。尋為貴池劉蔥石參議世珩所得,時蔥石方官京師也。

  蔥石既得小忽雷,以為迭經劫火而未遺失,則大忽雷或亦尚在人間,乃百計物色之。宣統庚戌十一月,蔥石訪大興張瑞山琴師,與之縱談古樂。瑞山言三十年前,得一古樂器於市,曰大忽雷。蔥石索觀,瑞山為取而彈之,其聲清越而哀。

  越翌日,蔥石攜小忽雷訪瑞山,以二器並陳,見其斷紋隱隱,諦審之,覺與舊藏唐雷威、雷霄制琴,斷紋髹漆絕似,益信其為唐物。瑞山知蔥石之喜而欲之也,割愛歸之,於是大小忽雷皆為蔥石所有。蔥石大喜,遂倩閩縣林琴南孝廉紓為作《枕雷圖》,而名其閣曰雙忽雷閣。

  蔥石更屬況夔笙題《鳳凰臺上憶吹簫詞》以張之,詞雲:

  「別殿春雷,長門夜雨,玉蔥銀甲當年。悵劫塵甘露,舊譜荒煙。豔說延津一劍,新樂府唱徹瓊筵。(孔東塘得小忽雷,曾作院本以張之。)誰得似,紫雲雙貯,中壘清緣。吟邊,摩挲倦枕,對如此江山,淺醉閑眠。漫霓裳法曲,回首開天。貽我故山詩事,叢桂影曾拂麼弦。(小忽雷曾在伊小尹處,後歸繼蓮龕,自桂林寄貽劉燕庭。)知音少,珍琴更攜,(蔥石又藏唐雷威、雷霄制琴,斷紋髹漆,竝與兩忽雷同。)何處成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