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工藝類3


  ◎制綠茶

  綠茶之制法,將采下之嫩葉入蒸籠蒸之,或置釜中炒之。至葉帶黏而發香時,即取出平鋪,以扇扇之使冷,複入焙爐,且焙且揉,使漸乾燥,再移於火力稍弱之焙爐,反復揉擦,至十分乾燥而後已。

  祁門、婺源、建平三縣向產綠茶,其制法之順序凡五:一晾青,二搓揉,三發酵,四焙烘,五篩分。

  ◎制烏龍茶

  烏龍茶,閩、粵等處所產之紅茶也。當生葉曬乾變黃後,置槽內揉之,烘之使熱,再移於微火之釜而揉結之,以布掩覆,使醱酵變紅而成。香味濃郁,為茶中上品。

  ◎制麵粉

  上海所用麵粉,自通商以後,固悉購之於海外也。德商某見我國北部農產以小麥為最富,而麥食亦最多,雖麥質不若美產之色白而味厚,然以國人購用國貨,且機粉較磨粉色澤已較舊為佳,無慮其不發達。

  於是購機設廠,命名增裕,而上海始有麵粉廠矣。厥後營業日上,歲有盈餘,華商涎之,而壽州孫氏乃有阜豐廠之出現,後且全埠有十餘廠矣。

  ◎制煙草

  凡種煙草,其地土肥者,可高四尺,直幹無枝,每本可收葉十餘片至二十片不等。及其未萎時,采之曝之,去筋,以清水、菜油拌勻,切為細縷,若其色紅黃者,非佳品。蘇州之杜切者,雜以紅土及煙草根,磨為細粉和之,蓋得清水、菜油之力,色即紅潤。若色黃者,去紅土,則易萎黃耳。大抵真正之閩產,製造亦佳。若衡煙,則縷極粗硬,味亦不美。濟寧煙粗縷黑色,稍可口。

  蘇州杜切色俱紅黑,北方幹絲油絲,皆粗而黑,惟松江有曰淡黃者,縷極細軟,味淡,性平和。康熙時,蘇州亦有香絲一種,殊似淡黃,而香味過之。然煙草實不香,其有香者,雜以蘭花子也。北人或徑取幹葉揉碎,燃以吸之,不經製造,雲如此方得真味也。

  煙葉被風雨所傷及蟲蝕傷者,味皆不佳。若製成而經潮濕或受黴鬱之氣,亦不可吸。故其大致有二,一種非峻火不爇,既爇又易滅者,性潮濕,且油水重也。一種觸火便燃,不俟呼吸,自能不滅者,日久乾燥,又有硝也,久之能令人喉痛。

  ◎制紙

  紙為人工所製造,為用甚廣。相傳為後漢蔡倫所創,以破布魚網等廢物為之,硬黃勻碧,歷代相仍。其後乃用楮、松、杉、桑、梧桐等樹皮及稻槁與竹,制時先煮沸,搗爛和成粘汁,勻置漉於筐中,使結薄膜,俟稍幹用重物壓其上,即成。產地以江西、浙江、福建為最多,湖南亦有之。

  吾國之紙,大抵缺乏堅軔及光澤,製造純用舊法,不求改良。挽近科學昌明,凡植物類纖維質之柔軔者,悉可取為原枓,不僅向時所用之數種植物而已。

  新法制紙,均以機器造之,尤注重於化學藥品。其能使原料速爛者,輕養化鈉之力也。使潔白者,綠化鈣、硫酸之力也。夏日不至腐敗者,硫酸亞鉛之力也。使堅軔有光澤者,靛牛膠松香之力也。上海有仿造者,質頗佳,惜出品未盛耳。

  ◎制炭磚

  四川太平縣有炭磚,蓋貧家冬日取暖,無篾籠,多用鐵盆,其燃料為炭磚。法用煤炭舂碎,如黃泥和水調成,作長方形,有似於磚。每盆以數塊或十餘塊累之而成,上糊以稀炭,用一日,炭可不加。無煙無硫磺氣,價亦廉,每塊長四寸,寬厚約一寸,值製錢一枚。

  ◎制火柴

  火柴,以細木條蘸取磷硫等易燃之物,藉化學作用,摩擦而生火也。十九世紀之初,歐人制此者頗多,其通用之品二。一、奧人潑來歇耳所制。其法,以木條蘸已熔之硫磺,外覆以用磷質、綠酸鉀及膠水、紅料製成之糊,隨處摩擦,即能生火,如市肆所售之紅頭火柴是也。一、瑞典人倫特斯脫路姆所制。其法,以硫化銻易去糊內之磷質,加入重鉻酸鉀、鉛丹,必與匣面所塗之紅磷及硫化銻摩撓,始能發火,謂之安全火柴,如市上所售黑頭火柴是也。日本人稱之曰磷寸,輸入我國者甚多。宣統時,已有人于天津、上海、杭州、長沙設廠自製矣。

  ◎制糠燈

  甯古塔無燭,所燃為糠燈。其制以麻梗為本,蘇子油渣及小米糠拌勻,粘于麻梗,曬乾,長三四尺,構插木架,風吹不息,然此乃就順、康間而言也。

  ◎制料絲燈

  料絲燈者,煉石成絲,織之為燈也。其法,用瑪瑙、紫石英諸石搗為屑,煮腐為粉,以北方天花菜點之使凝,然後繅之為絲,織如絹狀,上繪人物山水,晶瑩可愛,價亦昂。蓋以煮料成絲,故謂之料絲。舊產漠南之金齒衛,其後,丹陽人潘鳳得其法,歸而仿之,於是丹陽有料絲燈。海甯查初白太史填行有《料絲燈》詩。

  ◎制霞棚

  霞棚出蒙古,蓬梗為幹,穀糠和膏傅之,以代燭。燃之,青光熒熒,煙浩如雲。

  ◎京師之搭棚裱褙紮彩

  搭棚匠,裱褙匠,紮彩匠,所在有之,而以京師為精。棚雖縱橫十丈,可以平地立起,絕無只木寸椽,僅見洞然一宇而已。其尤奇者,為大工三腳手架。光緒甲午,重修鼓樓,其架自地至樓脊,高三十丈,闊十餘丈,庋木數十層,層凡百許,自下望之,竟不知其何從結構也。若裱褙之工,尤妙者為屋宇,自承塵至四壁,無不一色瑩潔,謂之四白落地,梁棟凹凸,皆隨形而曲折,紙之花紋,平直如一線,不稍參差。紮彩,則宮室、器物、禽獸。鱗介,無不惟妙惟肖。

  ◎制水泥

  水泥,譯稱塞門德,又稱水門汀。制法,以黏土與苛性石灰相和,水澄洗之,燒為堅塊,複用機器碾之成粉。用時,更於其中和入細砂,加以水,既幹,堅硬如石,經水愈固,土木工程多用之,橋樑道路尤宜。初由歐美各國輸入甚夥,其後則湖北、直隸、廣東等省設廠製造,行銷漸廣矣。光、宣問,啟新洋灰公司以製造精良,得南洋勸業會奏獎者,即水泥也。

  ◎制風箱

  風箱以木為之,中設鞲韝,箱旁附一空櫃,前後各有孔與箱通,孔設活門,僅能向一面開放,使空氣由箱入櫃,不能由櫃入箱。櫃旁有風口、藉以噴出空氣。用時,抽鞲韝之柄使前進,則鞲韝後之空氣稀薄,箱外空氣自箱後之活門入箱。鞲韝前之空氣由箱入櫃,自風口出。再推鞲韝之柄使後退,則空氣自箱後之活門入箱,鞲韝之空氣自風口出。於是箱中空氣噴出不絕,遂能使爐火盛燃。

  ◎制水機

  水機,高岸之田用以取水者也。以一寸五六分厚竹為輪,堅木為軸,再用鐵箍,中抽雙眼,安車心,其輪圈以竹片為之,複以粗竹筒斜置輪外,每距三尺,置一筒,水激輪轉,每筒起水二三斤,自高而下,水即傾入別制之木槽,以轉瀉于田。

  ◎制水磨

  水磨,水勢湍急之處藉水力以轉磨也。其制,建矮屋跨于水上,下鋪木板穴之,中貫鐵柱,柱端施木盤承磨,柱下作鐵輪置水中,磨旁為木櫃,以機器持籮篩,磨行,則籮篩自與櫃相觸,較之用驢者為便。

  ◎以大豆制煙筒

  首先發明大豆之用途者,為高陽李石曾煜瀛,文正公鴻藻之子也。光、宣間,嘗以大豆製成肴饌,並制為煙筒,則以大豆中之一種元素造成,能不著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