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爵秩類5


  ◎翰林掌院

  翰林掌院,舊皆以學士兼禮部侍郎,滿、漢皆然。自昆山徐立齋相國元文以文華殿大學士兼掌,桐城張文和公廷玉以禮部尚書兼掌,與往例不同,凡啟奏講書等事,滿前漢後,不論所居之本官也。長洲韓文懿公菼以禮部尚書兼掌院時亦然。

  ◎翰林院辦事

  翰林院例于編、檢中奏派四人辦理院事,(修撰亦與其選。)謂之辦事翰林,遇京察,皆保列一等,此簡放道府之基礎也。每議派既定,掌院使人以名柬延請,使者曰:「請赴清秘堂。」不以公牘,尊而重之也。清秘堂辦事處,有高尚其志不屑外任者,則先事辭之。

  道、咸以前,翰林傳補禦史,亦薄為小就。其志趣高邁者,雖掌院保送,往往考試屆期,謁假弗與。

  ◎庶常支廩餼

  各省儒學廩膳生員,歲支廩餼,翰林院庶常館月之所支,亦曰廩餼。雍正壬子,張文和公議奏庶起士廩餼銀每人每月四兩五錢。蓋庶常未經散館,官未真除,其隸翰林院,亦猶夫肄業生也。

  ◎翰林須留心詔敕

  乾隆初,高宗諭:「古來制誥多出詞臣之手,必學問淹雅,識見明通,始稱華國之選,有裨於政事。今翰、詹官員甚多,於詩賦外,當留心詔敕。掌院學士以下,編檢以上,可各以己意擬寫上諭一道,陸續封呈朕覽。儻有切于吏治民生者,朕亦即頒發,見諸施行,則詞曹非徒章句之虛文,而國家亦收文章之實用矣。庶起士散館後,即照此例行。」

  ◎洗馬得與講讀一體較俸

  坊局官僚升轉,定例,洗馬之名次講讀後。長沙劉文恪公權之官洗馬,十六年而後遷,時稱老馬。嘉慶初,戴尚書聯奎擢此官,召對,垂問資俸,戴以實告,始奉與講讀諸臣一體較俸之諭。由是洗馬無久淹者。

  ◎姜西溟得編修之遲

  慈溪薑西溟,名宸英,年七十,以康熙丁醜一甲第三授編修。詞臣珥筆,殆無遲於此者。

  ◎翰林部曹之出入

  庶常改部曹,滿員或有重入翰林者,漢員則回首玉堂,居然天上矣。雍正朝,新淦王太守泰甡捷甲辰會試,讀書中秘,用才能轉戶曹。既躋正郎,複歸庶常,散館列一等,授職編修。其由庶常改戶部詩雲:「豈解度支籌國賦,但能清儉懍官常。」授編修詩雲:「三載戶曹居下考,一時翰苑忝頭班。」

  ◎聖祖休致乞假詞臣

  康熙癸巳,凡詞臣乞假者,部匯疏上,特旨概予休致。時聖祖聞翰林不共官次干謁滋擾者甚多,故有此嚴譴也。比世宗嗣位,始悉予起用。

  ◎吳自高以布衣授翰林院待詔

  桐城吳自高若山少嬰足疾,鍵戶博通。其鄉袞張文和公在官,以章奏繁劇,不能手自繕寫,延若山入都,悉以任之。世宗嘗垂問姓名。高宗在青宮時,因亦諗悉其才品,洎登大寶,遂蒙溫旨,謂:「吳自高為人慎密,可授翰林院待詔。」異數也。若山益感激自奮,仍為文和效筆墨之役,稍暇,即丹黃點竄,手不停批,《善卷堂四六注》,其一也。

  ◎王白田以教授入上書房

  寶應王白田年五十始通籍,上書乞教職。雍正癸卯,由安慶教授薦入京師,特旨直上書房,改編修,同直者大學士福敏,尚書徐元夢、朱軾,侍郎蔡世遠,皆公卿大臣也。

  ◎科道行走上書房

  上書房、南書房無以科道行走者,雍正朝,鄞縣邵學址中丞嘗以給事中直上書房。

  ◎程氏父子入上書房

  程春海侍郎為蘭翹學士昌期晚年愛子。乾隆朝,學士嘗值上書房,比道光辛巳,侍郎亦以編修奉命在南書房行走。召見,諭之曰:「汝父蘭翹先生品學,朕昔年最敬,汝之聲名,朕亦皆知。宜更守素行。」侍郎後於壬辰十二月,複被命入上書房,課惠親王學,蓋父子相繼入上齋也。

  ◎周系英直上書房之特簡

  嘉慶戊辰,湘潭周侍郎系英以侍讀學士奉命直南書房,保薦,仁宗諭掌院曰:「朕意中止一周系英,可將其名列入薦牘。」未幾,上書房出缺,例由掌院擬正陪,而入侍南齋者不列,侍郎複膺特簡,且命之曰:「不但授讀作詩文,須教阿哥為人居心以忠厚為要。」因奏:「書房例課八韻詩,臣愚以為宜令阿哥加讀《資治通鑒》,以知今古治亂興衰之故,悉民間之疾苦。」上是之。

  ◎南書房供奉

  聖祖舊禦讀書處曰南書房,在乾清宮南廊下之西,最為清要之地。凡供奉諸員之飲食,皆給於大官,而紙筆之屬出自禦府,珍果之屬撤自禦饌者,亦日數至焉。既禦乾清門聽政,即召諸翰林至懋勤殿,辰巳前講經書,午後講史,或代擬諭旨,或諮詢庶政,或訪問民隱,或講求學業,或賞花釣魚,剖析經義,雖為君臣,無異師友,如張文和、蔣文肅、厲廷儀、魏廷珍等,皆出其間。此南書房供奉之始也。

  南書房之始設也,實在康熙丁巳。供奉諸人,不論官職崇卑,皆稱南書房翰林,內廷供奉,惟南書房翰林稱之,上書房行走者不得有此稱也。

  供奉諸員,亦非專以翰林充之、查初白、李複堂則以舉人入,梅文穆、高江村、何&~URU;瞻則以諸生入,方苞以白衣入。其優禮亦非他臣所敢望,賜賚與王公軍機大臣同。若上書房,雖亦在內廷,而禮不逮矣。

  ◎方望溪以白衣入南書房

  桐城方望溪侍郎苞以《南山集》事系獄。在獄日,著《禮記析疑》及《喪禮或問》,金壇王編修澍間入獄視之,至則解衣□礴,諮經諏史,旁若無人。同系者或諷曰:「君縱忘此地為園土,身負死刑,奈旁觀姍笑何?」爰書上,同系者皆恟懼,方閱《禮經》自若。或厭之,投其於地,曰:「命在須臾矣!」方曰:「朝聞道,夕死可也。」獄詞五上,李文貞公光地力救,聖祖遂宥之。

  康熙癸巳,方出獄,隸漢軍。聖祖朱諭武英殿總管曰:「戴名世案內,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可召入南書房。」遂命撰湖南峒苗歸化碑文。越日,命作《黃鐘為萬事根本論》及賦一,每奏禦,輒嘉賞曰:「此即翰林中老輩兼旬就之,不能過也。」命以白衣入直南書房,尋移蒙養齋,編校樂律曆算書,乃與徐文定西元夢承修樂律。上命與諸皇子游,自誠親王以下,皆呼之曰先生。時誠親王為監修官,性嚴,承事者多被譙呵。方遇事持正,王敬之,延為王子師,則南面坐,移王子坐東向,始就講。

  ◎南書房翰林編書

  乾清宮之東郎為端凝殿,西廊為懋勤殿,天府圖書皆庋於此。乾、嘉兩代,命翰林編錄為《石渠寶笈》、《天祿琳琅》、《閟殿珠林》、《西清古鑒》等書,入值者,皆南書房翰林也。

  ◎編修供奉內廷

  康熙癸醜春,聖祖禦講筵,從容謂學士曰:「朕欲得文學之臣,朝夕置左右,惟職經史講誦,給內廬以居之,不令與外事,其慎擇醇謹通達者以聞。」時舉編修桐城張英,召入對,上心識之。自是再四諮詢,對者無異辭,遂有內廷供奉之命。賜邸舍於瀛台之西,及辰而入,終戌而退。

  ◎上諭館職掌

  列聖家法相承,諭旨頒自樞府,或每諭萬言,或日頒數旨。積累繁富,恐有遺漏,乃特立上諭館,設主事二人,筆帖式若干人,專司恭祿滿、漢諭旨。每數月後匯奏一次,交起居注收藏,特簡閣臣二人,綜理其事。

  ◎批本處

  國初,鑒明季秉筆太監之弊,特簡滿翰林官一員,滿內閣侍讀一員,滿書六員在內廷行走,專司批發。凡本章,大學士票擬以上,經御覽畢,即交該處,用滿宗批示,然後交付內閣學士,恭錄聖旨發鈔。故機宜慎密,無敢遲滯,俗謂之「紅本」。其行走人員,皆許掛珠用紅雨襜帽,每遇歲時,內廷賞賜,鹹預其列,以示榮寵。

  ◎奏事人員

  自明太祖立通政司,凡內外章奏,皆于司掛號始入。故權相多以私人主之,上言者,非壅則泄。雍正朝,世宗命諸臣有緊密事,改用折奏,專設奏事人員,以通喉舌,自是,無不立達御前,通政司惟掌文書而已。

  ◎奏蒙古事侍衛

  舊制,選六班蒙古侍衛中之熟諳蒙古語者,與奏事官同事。凡外藩王公呈奏事件到京,為之呈遞,滿語謂之卓親轄。以其語言氣習與之相近,易通曉其意指也。

  ◎國史館職掌

  國初沿明制,惟修列聖實錄附載諸臣勳績、屐曆、官階。康熙朝,聖祖欽定功臣傳一百六十餘人,名曰《三朝功臣傳》,藏於內府。雍正朝,修《八旗通志》,諸王公大臣傳始備。然惟載豐沛世家,其它中州士族勳業懋著者,仍缺如也。所取皆本家乘,秉筆詞臣,又複視其好惡,任意褒貶。如開國名臣何溫順公和理、費直義公英東等諸傳,寥寥數則,而蔡綏遠毓榮、蘇侍郎拜幾至萬言,皆剽竊碑版中語。

  高宗知其弊,乾隆庚辰,特命開國史館于東華門內,簡儒臣之通掌故者司之。將舊傳悉行刪薙,惟遵實錄、檔冊所載,詳錄其生平功罪,案而不斷,以待千古公論。後又重修《王公功績表傳》、《恩封王公表傳》、《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等書,一如其例。嘉慶庚申,仁宗覆命補修列聖本紀及天文、地理諸志乘,儒林、烈女等傳附之。其續錄者,以十年為則,陸續修之。

  ◎提學道改用翰林

  國初提學道多以郎中任之。康熙朝,江浙兩省始改用翰林官,以吉水李振裕視學江南,太倉王掞視學浙江。王時為贊善,取士公明,浙人有「窮通翁」之謠,謂所獎拔,皆寒士之宿學而能文者也。

  ◎國初學政不差翰林

  康熙庚辰七月,內閣奉上諭:「各省學道,原不差遣翰林官員。嗣後各省學道,宜將翰林官員一併差遣,爾等與翰林院會議具奏。」時長洲韓文懿公菼方掌院事,議上,略雲:「翰林官朝夕講習文章,樹立品誼,猶不足以補報萬一。今奉學道一併差遣之旨,此固不次之鴻恩。然諸臣中有志有守者,固不乏人,儻有一之未稱,不特一己之面目所關,深恐負我皇上格外擢用之意,臣愚,不敢輕議差遣。」

  ◎陸清獻歿後放江南學政

  陸清獻公以康熙壬申十月歸道山。癸酉冬,會推直隸江南學使,廷臣咸擬翰詹大僚,聖祖皆不允,特旨:「直隸著李光地去,江南著陸隴其去。」相國王文靖公熙奏稱陸某已身故,上曰:「何不啟奏?」對曰;「七品官在籍身故,無啟奏例。」上嗟歎久之,曰:「本朝如此人者,不可多得矣!」

  ◎部曹視學

  同、光兩朝,部曹無得學政者。乾、嘉以前之以部郎視學者,不可指數,風氣變遷,未解何繇。

  ◎學政不得監臨鄉試

  嘉慶戊辰恩科,浙江學政劉鳳誥代辦鄉試監臨,闈後,人言藉藉,有「監臨打監軍,小題大作;文宗代文字,矮屋長鎗」之對語。密旨查詢,經巡撫阮文達西元以對語達天聽,仁宗複遣侍郎托津等三人赴浙按問。劉獲重譴,阮亦以徇庇奪官。諭旨中有雲:「鄉試士子,系由學政錄送入闈,劉鳳誥本當避嫌,何以輒將監臨之事,交伊代辦?」然以學政代監臨,必在巡撫適有要公之時,終科舉時代,末嘗改其例也。

  ◎考官不皆甲科出身

  國初掌文衡者,間用舉人出身人員,不必皆甲科也。康熙癸卯,兵部主事蔡騶充雲南鄉試正主考,丙午,戶部主事曹首望充廣西鄉試正主考,皆以拔貢典試。首望之兄鼎望,是科以刑部員外郎典試湖廣。

  ◎廷推考官

  查查浦翰林嗣瑮奉命典試粵東,有《午門宣旨恭紀》詩,詩雲:「敢謂九重親試用,尚煩諸老更廷推。」蓋是日命下,複令九卿公核賢否,此康熙朝之故制也。

  ◎前科狀元充順天鄉試正考官

  國朝承明例,順天鄉試正考官多以前一科一甲一名充之,康熙初年,幾若定制,如壬子則以庚戌狀元蔡啟僔主考,乙卯則以癸醜狀元韓菼主考,丁巳則以丙辰狀元彭定求主考,辛酉則以己未狀元歸允肅主考。一時奔走聲氣者,遂先期輻輳於其門,場屋中多幸進者。

  及歸入闈,關節不通,且撰文以自誓,榜發,下第者譁然,冀興大獄。時魏敏果公象樞為大司寇,以朝端碩望,步行隨一僕,攜紅褐墊,至歸所居宅門外,行四拜禮,曰:「我為國家慶得人也。」複賦詩紀事,徧示朝列,外議始息。(朱竹垞檢討典江南試回,敏果亦朝服造門再拜,謂檢討曰:「非拜君也,慶朝使之得人也。」)然此後北闈試事,遂不復令新殿撰持衡矣。

  ◎詞臣不願作考官

  康熙乙酉五月,聖祖駕幸西苑時,開列試差各員,適赴行在候禦試,直廬請詞臣同奏:「臣等蒙恩點派扈從,不願作主考官,求免試。」得旨:「汝等所見極是。向來主考難得好聲名,汝等既不願出差,今年各省鄉試,俱不必開列,傳與掌院知道。」

  ◎直隸人不充順天鄉試考官

  順天鄉試考官,凡籍隸畿輔者,例不開列。乾隆癸卯,翁覃溪閣學方綱以洗馬奉命充副考官,尤為異數。(洗馬亦例不充順天主考。)嗣後紀文達公昀亦曾主京兆闈。

  ◎屢主文衡

  鄉試主考,會試總裁,皆朱筆親除。(朱簽款式,如請簡江南主考,閣臣票擬雲;「江南正考官著某去,副考官著某去。」兩「去」字上各留空白三字許,備朱筆填寫。)乾隆末,有滿洲京卿名八十者,每科必膺簡命,時高宗耄期倦勤,取其名僅四畫,便於宸翰也。

  ◎五典禮部試

  五典禮部試者,孝感熊文端公賜履,長白德文莊公保,韓城王文端公傑,歙縣曹文正公振鏞,此外又有穆章阿。

  ◎進士舉人充鄉試同考

  雍正丁未,世宗諭將本省知縣入簾之例,概行停止。議將鄰省在籍候選之進士、舉人,確訪文行素優者,縣府保送督撫,親加驗看,俟鄰省調用,仍每人給路費銀三十兩。己酉、壬子兩科皆然。

  ◎鄉會同考無定額

  國初,鄉會試房考無定額。順治己亥會試,庶起士為同考者九人,皆戊戌進士也。辛醜會試,庶起士為同考者十六人,內丙戌進士五人,己亥進士十一人。雍正癸卯順天鄉試,庶起士為同考者八人。

  乾隆甲子順天鄉試,庶起士為同考者十人,皆後所無也。其同考人數最多者,則康熙乙未會試至三十二人,內翰林二十一人,部曹十一人。戊戌、辛醜二科亦三十二人。丁酉鄉試,同考至三十六人,內翰林三十一人,給事中二人,部曹三人。而最所鮮遇者,惟乾隆甲午順天鄉試十八房中,彼此官階,迥相懸絕。

  如宗丞竇光鼐,太常吳玉綸,光祿吳綬詔,理少周於理,僕少曹學閔,通參趙佑,皆九列也。中允童鳳三,編修管幹禎,則翰詹也。司業朱棻元,則國子監也。禦史戈源,則都察院也。戶部許寶善、善聰,禮部施學濂、鄭源燾,則部屬也。而此外又有助教吳省蘭,學正徐立綱、汪如藻,皆舉人,大理丞朱衣點,貢生。此四人皆例所不預開列者,是蓋采選清望,不限階資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