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教育類1


  ◎列聖重學

  順治間,定國子監彝倫堂為視學禦講之所,本監堂上官,不得中堂而坐及中門出入,王以下文武各官,亦不得由中門出入。甲申,定八旗官學。康熙甲子,定琉球官學。癸巳,設算學於暢春園之崇養齋。雍正戊申,定入監讀書俄羅斯學。(即會同館設學教之。)辛亥,奏準將毗連國子監街南官房一所賞給本監,是為南學。

  乾隆戊午,於欽天監附近設算學,唐古忒學亦歸國子監。諭:「武英殿錄書需人,著國子監於肄業正途貢生內,擇其年力少壯,字畫端楷,情願效力者,選十人送殿,以備謄錄。其在監每月膏火之費,照舊給與。」

  癸巳,諭:「《永樂大典》,其中每多世不經見之本,而外省奏進書目,亦頗裒括無遺,合之大內所儲,朝紳所獻,不下萬餘種,特詔詞臣詳為考核,厘其應刊、應鈔、應存者,系以提要,輯成總目,依經、史、子、集部分類聚,命為《四庫全書》。摛藻堂向為宮中陳設書籍之所,朕每憩此觀書,取攜最便,著於《全書》中,擷其菁華,繕為《薈要》,其篇式一如《全書》之例。」

  甲午,諭:「現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多至萬餘種,卷帙甚繁,自應於《提要》之外,另刊《簡明書目》一編,祇載某書若干卷,注某朝某人撰,則篇目不煩,檢書較易。」乾隆庚戌,禦制集石鼓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鼓凡十,在戟門外左右分列。辛亥,諭:「我朝文治光昌,崇儒重道,朕臨禦五十餘年,稽古表章,孜孜不倦,前曾命所司創建辟雍,以光文教,並重排石鼓文,壽諸貞瑉。而《十三經》雖有武英殿刊本,未經勒石,因思從前蔣衡所進手書《十三經》,曾命內廷翰林詳核舛譌,藏弆懋勤殿有年,允宜刊之石板,列於太學,用垂永久。」

  ◎世宗設宗學

  雍正中,特設宗學左、右翼各學于京師,簡派王公專管,歲時,欽派大臣考其殿最,以為王公獎罰。左翼在金魚胡衕,右翼在簾子胡衕,皆設宗室總管、副管各一人,以司月餉、公費等事。三歲考績,授七品筆帖式。覺羅、八旗各設學一,其總管、副管,如宗學之制。滿教習用候補筆帖式,漢教習用舉人考取,皆月有帑糈,四時特賜衣縑。

  ◎世宗設八旗官學

  雍正中,設八旗官學三于京師。咸安宮官學在京師西華門內,擇八旗子弟聰慧者充弟子,月有帑糈,不計歲月,入仕後始除其籍,特派大臣綜其事,教習用進士、舉人。景山官學在景山內,皆內務府子弟充補,其制與咸安宮同,為內務府總管所轄。八旗官學,每旗各設學一,擇本旗滿洲、蒙古、漢軍子弟充補,十年為期,已滿期未中式者,除名另補,為國子監祭酒所司,亦附於太學之意。

  ◎國子監立經義治事齋

  孫文定公嘉淦管理國子監時,條奏大學事宜,令諸生於時藝外,各明一經,治一事,仿宋胡瑗立經義治事齋例,俾為有用之學。部議從之。

  ◎琉球遣子弟來學

  乾隆中,琉球遣其子弟來肄業於國子監,凡四人,四年一更,隨貢使返。

  ◎汪文端訓士

  汪文端公廷珍仕仁宗朝,在內則長成均,直上齋,洊充總師傅,在外則安徽、江西、浙江,連任學政,始終委寄,皆為文學侍從之任。嘗選刊《成均課士錄》,教學者以義法。三省試牘,皆曰「立誠編」,猶前志也。

  又嘗撰《學約五則》以訓士。一曰辨塗,謂喻義、喻利,人心之分盡於此,為己、為人,學術之分盡於此,有志者當立辨乎毫釐千里之差。一曰端本,謂士者四民之首,天下事皆吾分內事也,自公卿至一命之吏,皆讀書人為之,故貴通古今,達事變,相期為有體有用之學。一曰敬業,時文者古文之一體,猶之碑、志、傳、記、表、疏、論、序雲耳,以摹擬剽竊者之不足言文,乃並時文而小之,過矣。一曰裁偽,謂昌黎論文,惟其是,吾論文,惟其真,蓋必能真而後是非可得而論也;申、韓、莊、列,異乎吾道者也,而朱子以為先有實而後托之文,非以其真耶。一曰自立,文之不能不變者,時也,挽其變而歸之正,或因其變而愈益神明于正學者,事也;苟非克自樹立,隨風氣為轉移,取已陳之芻狗,沾沾然仿效之,庸有冀乎哉。

  其因文見道,大恉不出乎此。宣宗在青宮,文端盡忱啟迪,非法不道。登極後,獻納尤勤。道光癸未,宣宗降手敕,稱汪廷珍于師道、臣道之義二者兼備。

  ◎山西大學堂

  英人以我國應出某教案賠欵,建山西大學堂,規模巨集壯,為西北教育界之巨觀,分中、西二齋,即由教士李提摩太董其事。中齋重國學。西齋重科學,儀器、書籍庋藏至富。山西青年多棄而就中齋。外省亦有附學者。計宣統辛亥以前,留日本學生三百人,大都為先肄業大學之西齋者。

  ◎水師學堂

  江甯水師學堂有駕駛教習,初開堂時,即延英人彭乃爾,月薪銀四百八十兩;管輪教習為英人何利得,月薪銀三百六十兩。光緒庚子,為第三期學生卒業期,已能製造陸地之機,海中之機,並魚雷、水雷等件。學生初不慣力作,錘煉終日,夜即大困,掌皮為裂,十日即如不覺矣。先是,預估須三月畢工,後僅二月,西教習鹹大嘉獎。請駐甯各國領事觀之,至拍掌稱善,而華官反視如無事也。

  ◎蒙古教育

  蒙人不重教育,男婦老幼皆委身於遊牧,雖各旗王公府中設有學校,然肄業者為王公、官吏之子弟,亦惟求識字能書,為將來服官之地而已。王公、官吏子弟而外,僧徒間有就讀者,平民子弟不與也。其有志求學者,須就讀富家,或由其父兄、戚友傳授。學師輾轉相聘,一學師可教數十人。初學,讀《察漢脫魯格》,漢名「十五頭」,拚音法也。(字母類頭僅十五,變化無窮,拼音與滿文略同。蒙字多鋸齒,滿字多點圈。)繼習蒙文《三字經》、《名賢集》、《四書》等,程度至高,讀至《安土林格》(《聖諭廣訓》。)而止,蓋皆奉《安土林格》為圭臬也。所讀書籍,或自歸化城土默特文廟中購之,或由戚友處借鈔。

  ◎纏生以入學堂為當差

  新疆各縣,凡有回纏之處,必有回教阿渾教授回經。至回纏之讀儒書者,則以為與宗教相反,輒相引為戒。光、宣之交,開辦學堂,因學生難於挑選,遂向教授回經之學堂挑取學生。於是回纏不第不入漢學堂,並不敢入回纏教經之學堂,甚或向鄉約納賄,或投入外籍,以求免充官立學堂之學生。蓋以纏民誦習回經,貿易登記賑項,田宅典賣,書寫字據,興訟告狀,投遞稟詞,均用纏文,通纏文者無往不利,易謀衣食。

  至通漢文之回纏,則直同廢人,竭十數年之力以為學,反不如通纏文者之有用。當新疆設省之初,開辦纏民義學,纏民入塾者,謂之當差,其中亦有曾讀《四書》、《五經》者,往往不通文義,不適於用。即間有文理明通者,又囿於風氣,限於資格,毫無出身,不足以資鼓勵。開省數十年,新疆漢人之服官外省者無一人,何論回纏。提學司杜彤乃將畢業之纏師範生,作為各縣鄉約,曾經奏諮有案。

  ◎川邊關外學務

  川邊關外學務分五區:爐城、河口、裡塘為東區;江卡、乍丫、昌都、鹽井為西區;鄉城、稻壩為南區;甘孜、道隖、德格、三岩為北區;巴塘為中區,學務局即設於此。至學堂辦法,凡地方官所在,多系初等學堂,而地方官即為總理。鄉間概系官話學堂,蠻頭人充任校長。此外巴塘則有陶器、農業、員警、喇嘛等學堂,裡塘亦有農業及喇嘛學堂,其餘未有也。初等學堂之教授與內地同。

  官話喇嘛學堂則專授漢語,學生概系通學,所需紙墨、筆硯、教科書悉由公家供給。如當道或地方官所在之學堂,無論男女學生,均給操衣,遇有官員經過,則整隊迎送,以壯觀瞻而博賞犒。

  ◎雲南土司轄境之教育

  沿邊土司,除臨安府屬外,普洱鎮邊順寧、永昌、騰沖各屬,當宣統己酉,設立沿邊學務局,已開辦土民簡易識字學塾百二十八所,卒無成效。其故一因學塾甫立,學務局即撤銷;一因原定經費,年由邊防要需項下籌撥二萬金,為數有限也。

  ◎瑜妃論女學堂

  穆宗之瑜妃,聰慧能詩,解音樂,知歐美事,所居之屋甚隘,陳設簡陋,僅宮女太監數人事之,藏書極富。詩多感傷之作。光緒間,嘗語宮眷德菱女士,謂甚望開設女校,使國中女子讀書,惟不願以教會中人為教習。意謂教會設學,非徒無益,轉使人有反對學校之心也。

  ◎臺灣社師

  雍正甲寅,臺灣南、北諸社熟番始立社師,擇漢人之通文者,給館穀,使教番童。巡道按年巡曆南、北路,宣召社師及各童至,背誦經書。其後,有歲科與童子試,背誦《詩》、《易經》無訛者,作字亦有楷法,且皆薙發冠履,衣布帛,如漢人,惟有番姓而無漢姓。

  ◎南洋公學

  何梅生,毘陵名士也,為諸當道所倚重,最後于光緒丁酉、戊戌間,就武進盛宣懷之聘,籌建南洋公學於上海。草創經營,規模宏遠,實開江南教育界之先聲。辛醜春間,為某大吏代擬折稿,以耗腦力過多,患腦充血而逝,年僅五十有九也。

  ◎葉成忠興學

  慈溪葉成忠既以居積致富,自恨早歲失學,慨然有啟迪童蒙之志。爰于上海張家灣捐地一區,都二十九畝三分八厘,值銀十萬兩,並出現銀十萬兩,謀建校舍,俾寒畯子弟鹹來就學。方庀材,忽逝世,資用不給,長子貽鑒複出金十萬續之。校舍始構,貽鑒弟六人,複出金十萬,佽常年經費。即以成忠之字,名曰「澄衷學堂」。經始於光緒庚子九月,落成于辛醜二月。

  當是時,學部未立,風未開,人人以學校為詬病。有志之士,建學舍以獎勵後進者,雖踵相接,以貲不繼而卒垂成垂敗者,又複前後相望。成忠獨毅然決然,出鉅款以導風氣之先焉。

  澄衷學堂創始之初,僅辦蒙學,繼增商學,又增師範生。繼乃增中學,輟蒙學,又輟師範生並商學。其間又輟中學,專設小學。宣統辛亥,複置中學並置初、高等小學校,學生常數百人,歷屆畢業,為世效用者踵相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