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地理類8


  ◎西康

  西康,古康、藏、衛三區之一也,東起打箭爐,西至丹達山,凡三千餘裡;南與雲南之維西、中甸二廳接壤,北踰俄洛已達野番與甘肅交界,亦四千餘裡。其西南隅,過雜瑜外經野番境數日程即為英屬。(宣統辛亥春,英人踰野番境在壓壁曲隴樹旗;是年夏,英國遊擊貝爾立由雜瑜取道野番境回國,均經邊務大臣趙爾豐電政府與英交涉在案。)西北隅毗連西寧,東南隅抵四川寧遠所屬各州縣之境,東北隅為四川、甘肅之交。幅員遼闊,倍於川,等於藏,為西藏廓爾喀朝貢之大道,駐藏大臣出入之通衢。

  歷代不知經營,以地界于酋長,官為土司而自治者十之五,畀于呼圖克圖者十之一,流為野番者十之三,賞給西藏者十之一。光緒丙午秋,詔設邊務大臣,漸將土司、呼圖克圖之地改土歸流;野番之地征討投誠;賞給西藏之地,如江卡、貢覺、桑昂、雜瑜、瞻對次第收回,均奏明設官,類伍齊、碩搬多、洛隆宗、邊壩四部落亦以兵力收回之。此實宜由康設官,仍以丹達山巔為康、藏分界,則西康之疆域全矣。

  ◎西康之山

  康境之山甚多,年終積雪,人跡不能到者,山雖高而無名,統而名之曰雪山,無地無之。其人力所通之處,山高有道路者番人名之曰拉,無道路者名之曰熱,猶內地之山有穴者曰岫,出脊者曰岡,大而高凸曰嵩,小而高曰岑,銳而高曰嶠,卑而大曰扈之類也。

  康為川、藏通衢,沿途大山與川交界者曰折山,自此前進則有高日山、博浪工山、三壩山、大朔山、寧靜山、昂地山、王卡山、恩達山、瓦合山,與西藏交界者曰丹達山。此數山者,盛夏之時,天陰則雪;秋冬及春,有時大雪封山,不能行路,驛站亦有阻雪之日,此指大道而言也。小路之山如甘孜赴德格之濯拉,德格赴昌都之熱埡,巴塘赴鹽井之覺隴,白玉赴德格之恩作拉,登科赴召渠之恩科,亦皆高而積雪。此外尚多,不能歷數,惟登高一覽,則眾山俱小矣。

  ◎騰吉裡湖

  騰吉裡湖為西藏第一大湖,在拉薩西北,高於海面四千六百四十米突,東西長而南北狹,四周約七十七裡。湖水極淨,與雪峰相映,最為奇觀,水含多量鹽分,帶苦味。以氣候寒冷,湖水易冰,際嚴冬則湖面如鏡,土人常往來于冰上。每年五月始裂,聲聞於四遠。

  ◎嶺左地勢

  梅江,韓江為廣東通渠,江岸名城有潮州、嘉應州。梅江下流會韓江以入海,而鎖鑰于汕頭,連山由南條分支,蜿蜒北走,瀕海揭陽,潮陽諸山尾閭於是,如神龍舒爪,左右拱繞,兩端兀峙,成馬嶼口,口外則雲飛波走,莽無涯涘矣。口內水深且無沙線,故為南方之良港。口內有崎碌炮臺,形勢頗利,近則漸廢,炮亦寙陋,石磴苔荒,大旗風冷,寺台老兵種菜煨芋而外,無所事也。

  ◎榆林港

  廣東崖州有榆林港,最深,可泊大兵艦,為我國第三船澳。某督在粵時,擬於瓊州府城外設守,經營榆林港,籌有定款,購有極巨之炮數十尊。及李瀚章繼任,則以台炮無用,盡舉以贈直督。

  ◎粵西異境天開

  粵西山水奇特,往往異境天開。相傳某邑鄉人樵采,至一峭壁,無可攀躋,其下忽露洞口,蛇行而入,屈曲十餘丈始見天日,高山平原,清流嘉蔭,靡所不有。出以語眾,且擷幽花異果,以證其實。好事者入而跡之,則有宮室廢址,及漢篆碑版,不知避秦世外者,何以入而複出也。厥後,邑人往遊者繁,宰官迷信最深,以為必系鬼神之域,懼幹幽譴,固以泥丸,日久遂失所在矣。

  ◎廣西省城形勝

  廣西省城居全省之北,與湖南接境二百餘裡,形勢雄勁。將至城垣,群峰攢簇,僅一線通路,南則面對府江,對岸亦環以諸山。其陸程,至邊關二千餘裡,極崎嶇,間無宿店。水程則由府河下梧州,繞上左右江過潯州、南寧,亦在三千裡外。灘石阻梗,水淺時,月余始達,一遇江漲,則立須停舟,更多危險。光緒壬午,法越事起,轉運維艱,即文報急遞,動須半月,當路頗以為憂。

  以全境四至論之,改省南寧,則要害適中,於邊防大計,呼吸可通。且市廛繁盛,舟楫四達,實為水陸沖途,滇、廣、越南百貨出入,與梧州相等。邊地戍兵,轉餉輪班,皆必由之路,開府於此,真足控制中外也。其後省垣僅通湖南一路,荒陋之狀,不可名言,世號為第一瘠省,信然。

  ◎雲貴山水

  雲南山多平坦,多高厚,水多清冷,土多黃。貴州山多槎枒,多深阻,水多湍悍,土多沮洳。

  ◎滇省水道

  滇省水道甚稀,每有一溪一川,皆以江或海名之,大理之洱海,漾濞之漾濞江與瀾滄江,不過大山間一百餘尺闊之巨流耳,以視江浙之太湖,不知當以何物名之。顧江浙人之視丘為山,要亦與滇人之以川名海,同一淺見也。

  ◎壩子

  滇人稱平原為壩子,壩子有數方裡者,有十余方裡者,有數十方裡者,大小不等。至其所謂壩子,非從前之府治,即州縣治,或大村落。蓋雲南全省,本屬嶺地,山嶺居十之七,一遇平原,即相其地勢,以為府治,以為州縣治,或人民集居,因成村落。

  至若居民數戶,依稍平之坡築室而居,以種玉蜀為生者,則名之為鋪,而不名之為壩子。且壩子多在兩山之間,往往將至一縣或一大村,當下坡時,即先見萬山圍繞中平地一片,惟其形幾如釜底,推以理想,千百年前或本一大河也。

  ◎大理下關

  大理下關,為雲南迤西門戶,蒼山繞其左,洱海臨其右,誠天然之形勝也。蒼山高度約距地平線七千余英尺,終年積雪,風景絕佳。至下關西一裡許,石城巍峨,古壘高矗,關前有石碑一,書「漢丞相諸葛武侯擒孟獲處」十一字。關以外水聲淙淙,如飛馬賓士,白浪四濺,誠洱海西流之大觀也。

  ◎雲南土司轄地

  臨安府屬土司,惟納樓、長舍二舍情形略近內地,江外猛丁一帶,間有平原,其餘多屬磽瘠。普洱府屬,平原頗多。鎮邊廳屬,惟孟連、猛濱平原較大,餘則山多原少。順甯府屬,平原廣漠。永昌府屬,如保山所轄四土司,特苦磽瘠。騰沖府屬,平疇萬頃。蓋沿邊各地,山多者恒瘠,原多者恒肥也。

  ◎倮塞山

  河口為滇邊要塞,顧瘴氣甚重,附近有倮塞山,山地高,氣候甚寒,鐵道盤旋其上,守路防塞,兩可兼顧。

  ◎臘耳山

  臘耳山介楚、黔之間,其山自貴州正大營起,北界老鳳、芭茅、猴子諸山,東接栗林、天星、鴨保、岑頭諸坡,故苗之介居三廳及松桃、銅仁間者,舊史統謂之臘耳山苗。

  ◎月崖

  貴州思南沿河司東岸有月崖,苗人以漆畫一月於上,夜有光,而日間黯然,週三丈餘,拜之為神。漢人既有是地,相聚而謀曰:「是苗人之以術制我也。」遂圬之。今惟白色一團而已。

  ◎蒙古道路

  由張家口至庫倫都凡三千六百里,出張家口,一望皆沙漠,淡水殊少,每二三十裡始有一井,非土人之拙于墾浚也,其土深厚不易掘耳,往往有掘數百丈尚不得涓滴者。人馬經此,逢井必憩,有時人尚可支援,馬則已渴甚,輾轉必需飲矣。故蒙古交通,除台站外,其所有道路,惟遊牧之徑途耳。無水可飲,無柴可取,又無村落可寄宿,一片荒涼,極目不見一人。

  ◎多倫

  多倫居內蒙中樞,夙為重鎮,猶外蒙之庫倫也。自張家口至此,凡四百八十裡,實則口外裡數,每裡足抵內地二裡焉。昔為蒙人遊牧之場,康、幹以來,均由漢人陸續開墾,時移業進,漸成巨鎮矣。

  ◎庫倫

  庫倫為外蒙總匯,位置在西經九度、北緯四十八度,居喀爾喀土謝圖汗東北部,遊牧地最廣。庫倫者,蒙語城柵之意,以四圍皆木柵,故名。城南十餘裡有汗山,綿延高聳,茂林蒼翠,蒙人尊之為神山,四時致祭,禁止樵采。自京師正北偏西行,過居庸關,出張家口,西北行三十站,轉北行十四站,至庫倫,距京師四千餘裡。更由庫倫北行十一站,至恰克圖,即買賣城是也,再北行,即為西伯利亞。

  由恰克圖北行五百餘裡,即為上烏丁次克,沿鐵路至貝加爾湖,北即伊爾庫次克,與恰克圖相對,一為西伯利亞之大商場,一則蒙古之大商場也。故由上烏丁次克至庫倫,實不過平常十八站地,而至京師,則須四十四站。以軍郵計,八日始達庫倫,即草青馬肥之時,亦須六日。

  國朝設庫倫辦事大臣,轄土謝圖汗、車臣汗兩部,車臣汗部西界黑龍江,南界內蒙東盟,以烏珠穆沁旗為界。庫倫辦事,並兼轄恰克圖貿易事宜,凡四十七卡倫,恰克圖東卡倫二十八,屬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恰克圖西卡倫十九,屬三音諾顏、劄薩克圖二部,此四十七卡倫,皆歸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至三音諾顏、劄薩克圖二部事,則歸烏裡雅蘇台管轄。

  土謝圖汗部地勢平坦,水草廣茂,北部多山,南部多沙漠,庫倫即在土謝圖汗部北偏東,察烏罕蓋山亙其南,色楞格河繞其東,自左翼右末旗分之,北則高山細流,縱橫蜿蜒,南則平沙廣漠,草木不生,外蒙中部最險之域也。每卡倫,駐庫什固爾兵二百人。庫什固爾者,保安之意,猶漢語保安軍也。然此種兵皆非能戰者,且訓練無方,器械窳舊,亦徒有其名而已。

  ◎庫倫佛山

  庫倫多山,有名佛山者,禁地也,徧山皆綠葉松。

  ◎哈薩克

  哈薩克地居新疆,其種族為蒙古,元之後裔也。當元之盛時,分封於哈薩克,故以哈薩克人呼之。其後子孫蕃衍,有徙居東土耳其斯坦者,有徙居伊犁、科布多、塔爾巴哈台者。其在外蒙哈薩克之哈民,以雍正丁未恰克圖界約及咸豐庚申中俄續約,劃歸俄羅斯,乃不屬於我國。哈人善騎,故俄之哈薩克馬隊頗著名。然因地近寒帶,冬日嚴寒,以南方較為溫暖,頗思內向,往往潛行越界,借地遊牧,名曰潛哈,曾經奏明有案。

  然不敢以原屬我國之蒙、哈、令其為我國之國民者,恐俄人以哈薩克既歸俄國,即指哈人所借之地為俄國之領土也。光緒壬寅、癸卯間,科布多參贊瑞洵及志銳等先後奏請收回借地,迭經諭令潘效蘇會同瑞洵妥籌辦理,並有不得以借地為已成之案憚於更正之諭。然邊疆大吏,皆以為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原奏者非欲認真辦事,不過藉此以邀功,查複者則更畏難苟安,不惜飾詞以罔上,故迄未查明借地實行收回。

  ◎京師城門

  京城週四十裡,高三丈五尺五寸,門九,南曰正陽,南之左曰崇文,右曰宣武,北之東曰安定,西曰德勝,東之北曰東直,南曰朝陽,西之北曰西直,北曰阜成,明永樂己醜所建,順、康以來,修整宏壯,其名則仍舊貫。

  阜成門又名平賊門,平闖賊也。當明末時,闖賊從此門遁出,其南壁上尚有手印之蓮花跡。城內有一胡同,曰追賊胡同,亂定後,居民惡其名,改追賊為錐子,而書平賊為平則。

  ◎正陽門門禁

  京都城禁綦嚴,向夕即閉,正陽門外城有門三,中央者正對天橋,為馳道所經,故終年不啟,車馬往來咸取道於左右兩門。舊例,京朝官吏除宗室親貴旗人外,皆居外城,每日哺則兩門皆閉,至三鼓時,左右兩門啟一次,以備各官入朝。內城居人之偶留於外城者,即乘此時隨入,故俗有倒趕城之說,又謂之趕夜城,然祇許入不許出,防宵遁也。

  自光緒庚子拳匪肇禍後,外人以此門密邇使館,時閉時啟,出入不便,要求弛禁,許之。顧初猶左右虛掩,繼乃虛掩一門,至光、宣間,則上半夜啟左門,下半夜啟右門,於是車馬雜遝,終夜有聲,而交通大便矣。

  左門中有觀音殿,殿址始於明,松山之役,思宗聞洪承疇殉國,既賜祭十六壇,複建祠以表其忠。祠成而聞其生降,遂罷,後乃塑大士像以奉之。右門中有關帝廟,廟貌如生而甚短小。

  相傳像初塑于明宮中,尚有一巨者,同時以塑成之年月日時召術者推算,術者素以神術聞,謂:「大者身且不保,小者則香火可數百年。」語聞于思宗,特留其大者而舁小者于正陽門側。崇禎甲申難作,大內灰飛,像亦同燼,而在門側者,果無恙,至國朝而奉祀如故。

  ◎京師五鎮

  永定門外煙墩為南方之鎮,大鐘寺為西鎮,雞獅潭為北鎮,黃木廠為東鎮,煤山為中鎮。

  ◎帶衛歸海

  天津之建治營城,昉自明末,國初時,邑人周姓又曾以私財修之者也。城周九裡,辟四門,北帶河,西衛安,南歸極,東鎮海,命名之始,審勢象形,具有深意。光緒庚子,聯軍破天津,八國分兵據其地。和約既定,外兵遵約撤退,而郡城與大沽炮臺同在毀棄之列,爰就圜城舊址築馬路,而所有碑石,則全為英人移往威海,為建造港塢之需。故津人迷信者,群謂四門之名適有「帶衛歸海」等四字,物之成敗有定數也。

  ◎古長城

  自木蘭北數百里,有土堆巍然,東至俄羅斯,西抵準噶爾,蜿蜒數千里。道光以前,屯戍墩堠猶有存者,土人雲古長城也。

  ◎萬里長城

  長城東起臨榆之山海關,跨直隸、山西、陝西、甘肅四省,蜿蜒屈曲,約長五千餘裡。東半內外均砌巨磚,黃河之西則築以泥土。

  ◎蔡元請修築邊牆

  康熙辛未,總兵官蔡元疏請修築邊牆,上初命閣臣集九卿于闕門外,面詢可否以聞。群臣未及對,上複召大學士諭曰:「朕思眾志成城,豈在邊牆。」諸臣叩首曰:「大哉王言,臣等見不及此也。」所請遂不准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