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清稗類鈔 | 上頁 下頁
地理類9


  ◎上海縣城沿革

  光緒中葉以前,上海縣城僅七門,曰大東,曰小東,曰大南,曰小南,曰西門,曰老北,曰新北,戊申、己酉間,南市漸興,邑紳有以城垣之阻為不便交通者,乃倡拆城築路之說。事為固執者所聞,大倡非議,遣人持籍四出,迫令居民簽名以為抵制,於是遂有拆城保城二黨,私哄不已。

  稟之有司,有司莫能袒,則請議于文廟之明倫堂。衝突久之,卒不解決,於是模棱者謂不如不拆城而別辟高大之城門三五以利交通,二党莫能難也,議遂定。於是復辟新東、小北、小西三門,又別拆小東、新北二門而高大之。

  ◎廣州城

  廣州有舊城、新城、外城之分舊城,昔為尚可喜駐鎮;新城,則其子侄及漢軍藩屬官僚大小衙署在焉;外城,乃咸豐中粵寇蕭朝貴增築,以資防海,今僅存土基。粵寇既平,官署盡在舊城,漢人居東,旗人居西,中以旗望街分之,撫署為可喜第,最宏敞;將軍署為之孝第,尤壯麗,堂前拜台石,闊六十方尺,深半之,門前獅子二,耿精忠自肇慶取石鐫成,高大無匹。出西門三裡,曰寶珠炮臺,曰白鵝潭,曰沙基,曰十三行,曰濠畔街,曰一約,曰二約以至七約,皆各國通商立埠之所也。

  ◎臺灣不建城

  臺灣平後,雍正年間有請建城垣者,世宗諭雲:「臺灣非內地比,此次之易於收復,亦因賊無險可據。設有城垣,賊必負隅抗拒,更費兵力矣。」故臺灣郡縣不建城,而用刺竹。

  ◎洛陽之寨

  距洛陽城五裡有墩,十裡有鋪,十裡以外,每五裡設墩台。鄉村之煙戶稠密者公同築圍,形式若城,亦有門有樓,特較城稍小,其名曰寨。

  ◎湖南苗寨

  鎮筸五寨而外,苗寨以土為之,統分十裡,上六裡即永綏廳,下四裡即幹州廳,外更有筸子長官司所轄之苗寨數十處,鎮溪所千戶東南附近之苗寨數十處。苗寨在上六裡下四裡,初為所官管轄,後隸保靖宣慰司,其性獷悍,土官亦羈縻之而已。千戶長官司所轄,邊牆內者居多數,土官尚能彈壓之,頗知畏法敬官,邊徼有事,撻伐甫及,輒爭先投誠,其風較十裡為馴。

  ◎達圍寨

  四川邊外番人居達圍寨,寨凡三層。其制,下以棲人;中之右,土司居之,左為喇嘛誦經所,中供佛,其上則土司婦女所憩。

  ◎安娘壩番寨

  安娘壩番寨,迭石三層,入門拾級而上,四周約數十間,中一樓最高,有金頂,為供佛之堂。廊下環小牛皮筩十數,中貫以柱,男婦拽而轉之,筩內皆皮紙所寫各部佛經。番人聰俊者,誦經於佛堂,不能,則日夕轉此經筩,以當課誦。

  ◎京師道路

  京師街市穢惡,初因官款艱窘,且時為董其事者所幹沒,繼因民居與店戶欲醵資自修街道,而所司吏役輒謂妨損官街,百般訛索,故亦任其蕪穢。又京城例于四月間於各處開溝,蓋溝渠不通,非此不能宣洩地氣也。是時穢臭熏人,易致疫癘,人馬誤陷其中,往往不得活。開溝之處,鬧市獨多,差役因從而漁利。又開溝者,每故意擇大店門口居中開挖,店主以貿易不便,必重賂之,乃稍移偏。

  光緒中,潘文勤公在工部時,有司員某銳于任事,以開通溝渠平易道路為己任,鋪戶聞之大喜,亦願醵資助費,而文勤執不可。某叩其故,文勤曰:「汝以通溝平道為美,然一時之利也。汝之後,安得複有汝!將至路仍不修,而年年勒令店戶出資,是貽無窮之害矣,不如其已。」遂止。

  ◎胡同本為火弄

  京師稱巷曰胡同,其義無所出。蓋閩中方言,家中小巷謂之弄。《南史》東昏侯遇弒於西弄,即巷也。元《經世大典》謂之火弄,後因訛為胡同。

  ◎京師八大胡同

  京師八大胡同,名稱最久,皆在正陽門外,即石頭胡同、臙脂胡同、大李紗帽胡同、小李紗帽胡同、百順胡同、皮條營、陝西巷、韓家潭是也。韓家潭初為伶人專有,其家宅俗呼下處,豪客輒於此取樂。光緒庚子亂後,南妓麕集,伶人失業,始有妓女蹤跡,而入八大胡同之列。或謂有十條胡同,則益以王廣福斜街、櫻桃竹斜街也。

  ◎京師王廣福斜街

  京師有王廣福斜街,始人競稱為王寡婦斜街,後則易為王廣福三字,地名稍雅,而失其真矣。此與麻狀元胡同可以作對。

  ◎上海租界之路

  上海公共租界馬路之建築,除南京路、四川路用鐵梨木火磚鋪設外,其餘普通為兩式,一以沙與石子拌和平鋪者,普通名之曰馬路。一以碎石大小迭砌者,普通名之曰石路。

  ◎鐵路橋

  津浦鐵路之橋,河身偪仄,且河底少沙,故其橋亦普通製造。京漢鐵路之橋,河水漫溢八九裡,底多沙土松蘇,不易建置,腳用螺旋深入數十丈,誠為世界所未有。正太鐵路越固關井陘之險,汽車行飛崖間,易致顛隕,其軌兩端不等,一端寬四尺八寸半,一端寬三尺三寸,車至寬處,其輪軸自由伸展,至狹處,其輪軸自由收縮,此系我國某工程師之所新發明也。

  ◎蘆溝橋

  蘆溝橋,在京師廣安門外。溝本桑乾河故道,因其水濁而黑,故曰蘆溝,又曰渾河,國朝改名曰永定河。橋始建于金大定己酉,長約二百余步,石欄雙鎖,上鐫獅像百餘,姿勢各異,亦前代美術之一種也。在昔為南北往來衝要,騷人墨客過此,必流連題詠,故燕京八景中有「蘆溝曉月」,與「長亭灞橋」同為勝跡。

  明顧元起詩雲:「西山籠霧晚蒼蒼,一線桑幹萬里長。最是征夫望鄉處,蘆溝橋上月如霜。」

  自京漢鐵路開車,此橋遂寂寞矣。

  ◎船橋

  蘭州北門外橋名鎮遠,以船為之,橫排二十四艘,自南岸達北岸,每船相離尋丈,船填土石,頭尾用大鐵索囊磚石沈河底,複用大鐵練連貫之,練環大如盤,兩岸均有鐵柱,插沙土中,大合抱,出地約丈余,相傳為明初所鑄。船面鋪大木板數層,以草土填平,沿河聯以紅欄。

  凡往來甘涼口外者,悉由此橋,車馬日以千計,諺所謂「天下黃河一道橋」是也。冬河冰合,甘督率僚屬祭河神,始拆船橋,車馬皆行冰上,正二月間冰泮,仍駕以橋。

  ◎臺灣藤橋

  臺灣諸羅有遊八社,其第五社曰藤橋。高山對峙,中夾大溪,深數千仞,番人剖大藤為經,系於兩麓大木上,以小藤為緯,橫織如梁,翼以扶闌。

  行則搖曳如欲墜,過者股栗目眩,不敢俯睇,而番人以頭頂物,往來如飛。

  ◎成都長春橋

  四川成都東門外之長春橋,俗呼東門大橋,一名濯錦橋。光緒癸未間修築時,發現宋碑一方,則此橋猶為宋代所建者也。

  ◎溜渡

  溜渡者,居瀾滄江上岸,至峭削,江寬二三十丈,無可施鐵索,土人細竹為巨纜,兩端綴以石碣,更取藤作三圈,貫纜上,名曰溜筩。渡者自縛筩內,岸人舉纜力送,須臾達中途,纜受重下垂,曲如弓背,渡者以兩手攀纜遞進,始達彼岸。

  纜有二,以通往來,其運物亦如渡人之法,別以細索系圈上,中路停滯,則振其索,圈動纜升,久之亦抵岸矣。以用溜渡,故稱此江為溜筩江。

  ◎雲南鐵索橋

  雲南鐵索橋,在響水關側,兩岸壁立,下臨深溪,亂石壅流,飛濤百丈,以不能累石為柱,則以鐵索大如臂者,貫於兩岸之崖石,或十餘條或二十條,用木絞使直,鋪板作地平,翼以欄杆。橋長者或數十丈,望之,如飛樓虛閣,往來者不知行於空中也。

  滇中以瀾滄江為最。明李定國燒斷以拒大兵,吳三桂用竹筏過兵至永昌,既逐定國,始動帑三千金修之。

  ◎貴州盤江之橋

  黔中盤江一橋,視雲南瀾滄江更勝。鄂爾泰節制三省時,改驛路於此,今為通大理之沿邊要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