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能改齋漫錄 | 上頁 下頁 |
五世九世同居 |
|
王彥輔《麈史》載:「張翁朝議為予言:『潞州有一農夫,五世同居。太宗討並州,過其舍,召其長訊之曰:「若何道而至此邪?」其長對曰:「臣無他,惟能忍耳。」』」[7]此與唐張公藝事同。按《唐書》:「張公藝九世同居。高宗有事太山,臨幸其居。問其本末,書『忍』字百餘以對。天子為流涕。」[8] 【7.「張翁朝議」至「惟能忍耳」云云:《麈史·治家》:「《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予謂『身之本在言行』。《易·家人》之卦,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恒,原本作「常」,鈔本同,從殘鈔本改。案周易作「恒」〉。』是也。張全翁〈原本誤作『昌』,從兩鈔本改。案:張璹,字全翁,安陸人。〉朝議為予言,曰:『潞州有一農夫,五世同居。太宗討並門,過其舍,召其長訊之曰:「若何道而至此?」其長對曰:「臣無他,惟忍耳。」太宗以為然。』予昔官洛陽,有外醫媼張氏,公卿士人家無不到。說富鄭公治家嚴整,有二子舍。凡使女僕輩,戒不得互相往來。閨門肅如也。」】 【8.「張公藝」至「天子為流涕」云云:《新唐書·孝友列傳·序》:「張公藝九世同居,北齊東安王永樂、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撫,表其門。高宗有事太山,臨幸其居,問本末,書『忍』字以對,天子為流涕,賜縑帛而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