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履園叢話 | 上頁 下頁
家刻


  餘生平無所嗜好,最喜閱古法帖,而又喜看古人墨蹟,見有佳劄,輒為雙鉤入石,以存古人面目,亦如戴安道總角刻碑,似有來因也。乾隆五十三四年間,始出門負米,初為畢秋帆尚書刻經訓堂帖十二卷,又自臨漢碑數種,刻攀雲閣帖二冊,便為海內風行。嘉慶四年己未,游京師,鉤刻成親王法書為詒晉齋帖四卷;十年乙丑,複至京師,又增益二集、三集、四集,共十六卷,又得成王書一鱗片爪,集成小冊,為詒晉齋巾箱帖四卷。

  是年七月,仁宗皇帝有旨命吏部右侍郎劉鐶之刻其叔父文清公墉平生所為書,余時在京師,為之鉤勒,名曰清愛堂石刻四卷,十一年夏五月刻成進上。十三年戊辰,為長白鐵冶亭宮保刻惟清齋帖四卷。是年,餘始命兩兒曰奇、曰祥將余歷年所臨漢碑五十餘種模刻,名曰攀雲閣帖。十四年己巳秋七月,為相國英煦齋先生鉤刻松雪齋帖六卷,十五年庚午五月成。十六年辛未,自取唐、宋、元三代墨蹟或舊拓本,擇其尤者,輒為模刻,命曰小清秘閣帖十二卷,十七年壬申七月成。

  十八年癸酉,為雲間沈綺雲司馬刻小楷集珍帖八卷。十九年甲戌冬,山居多暇,偶取蔡君謨諸書帖刻為四卷,曰福州帖,以寄汪稼門制府及王南陔中丞,時二公俱鎮閩中為督、撫也。二十年乙亥,自刻寫經堂帖,起于鐘、王,終於松雪,凡八卷。是年秋八月,為韓城師禹門太守刻秦郵帖四卷,皆取蘇東坡、黃山谷、米元章、秦少游諸公書,而殿以松雪、華亭二家。時太守正攝篆秦郵。是年,蕭山施秋水少府曾以餘所臨漢、魏隸書大小數十種刻成四卷,曰問經堂帖。二十一年丙子,南城黃兩峰嵋為昭文令,介餘選集山谷大小行書六冊,曰黃文節公帖,蓋蔡、蘇、米三家各有專刻,而文節無之耳。二十二年丁醜,婺源齊梅麓太守彥槐令吾邑,偶見前英相國所刻松雪齋帖而愛之,視相國所未備者,又續刻松雪齋帖六卷。

  是年冬,鐘祥彭毓圃志傑為烏程令,余為刻吳興帖六卷贈之。二十三年戊寅,又自刻述德堂帖,自唐人臨本黃庭、顏魯公竹山連句,及宋四家、趙榮祿、俞紫芝、張伯雨、吳仲圭、郭天錫、倪雲林等書,合而為一,計八卷,以續寫經堂帖之後。是年九月,攀雲閣帖刻成,計十六卷。

  二十四年己卯孟冬,為長白斌笠耕觀察取趙、董兩文敏墨蹟,刻為抱沖齋帖十二卷,其明年三月告成。道光元年辛巳、二年壬午兩年之內,為歙縣鮑讓齋觀察刻余向所縮臨唐代諸碑三十二冊,至四年而始成。是時儀征巴樸園宿厓昆仲索視余所刻諸帖,餘因檢得六十四石贈之,藏之樸園壁間,命曰朴園藏帖八卷。次兒曰祥所刻枕中帖四卷亦以是時成焉。七年丁亥,為嘉善周又山觀察刻其尊甫山茨先生遺墨大小楷行草書六冊,為仁本堂墨刻。

  八年戊子,為膚施張河帥芥航先生刻文與可、蘇東坡畫竹題跋,計兩大冊,分裝四卷,曰澄鑒堂石刻。是年,又自刻學古有獲之齋帖四卷,自鐘鼎欵識並周、秦、兩漢、魏、晉、六朝以及有唐一代諸書,各摹數位,略備體格,本為課孫而刻,亦以便初學觀覽,為書法之源流也。

  其餘所模刻者尚多,有古碣,有今碑,有墓誌傳誄,有詩刻題名,如秦會稽刻石與碣石門刻石、泰山、琅邪、之罘、東觀諸刻石,漢熹平石經殘字,郭有道、陳仲弓、楊伯起、曹娥諸碑,及縮本漢碑、定武蘭亭、褚模蘭亭舊本、樂毅論、九成宮、醴泉銘、磚塔銘、孫過庭書譜之類,不可枚舉,俱別載寫經樓金石刻目錄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