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履園叢話 | 上頁 下頁
協濟


  東南水利為國家至切至急至重之務,工繁費巨,而必資帑藏以行之,非下民之所能辦。然為民者,亦當思所以協濟國家之要務,而後可以告厥成功。如帑藏之外,或動支衙門之閑欵,或量罰有罪之豪右,或激勸仗義之巨室,或舉賢才,或起廢員,或收投效,計工籌費,相為表裡。蓋費足則工舉,工舉而水利興焉。

  小民難於慮始,可與樂成。如官帑先行,則協濟自至。若徒以空文催督,彼亦以空文謾應,雖有興修之虛名,終鮮興修之實效。故設處錢糧為第一著。

  庫無盈餘,似以浚築為緩事。然水利為民生之本,鄉閭之休戚賴焉,國賦之盈縮系焉,協濟之功,尤不容已。

  大凡運河官瀆、通江大湖,以及閘壩陂堰、蓄泄利民者,其施工自在有司。凡府州縣城內外濠河浜港可通舟楫者,其施工則在本城富家鋪戶。凡府州縣地方與官河稍遠處,有通河支港及蓄水圍圩可資農田者,其施工則在近處居民。凡江南、江北有通海道藉以運鹽者,其施工又在鹽商矣。此協濟之一法也。

  國家承平將二百年,生齒日繁,太倉無三年之蓄,所藉七省漕運。是以設官分職,從事淮、黃。惟河身日高,河岸日加,設有沖決,運船阻塞,此最危之事。往者封疆大吏,嘗議及海運一事,卒不果行,何也?朝廷不忍使民以蹈海,有司不敢保漕以無事。即運官、運丁、水手人等,生平未嘗出海,亦何能挺而走險以濟事耶?此斷斷不能行也。今查上海、乍浦各口,有善走關東、山東海船五千餘隻,每船可載二三千石不等。其船戶俱土著之人,身家殷實,有數十萬之富者。每年載豆往來,若履平地。常時放空北去,而必以泥土磚石以壓之,及裝豆回南,亦無貨不帶。一年之中,有往回四五次者。是海船去空而回重,較運船去重而回空,正相反也。盍請有司上奏,先以減一存造之糧,乘其放空北去之時,試行有效,遞年增加,送往天津交卸。以江浙、江西、湖廣全漕受載牽算,每船運以千石,處之豫如也。其法只求地方官先選殷實船戶,花名註冊,取其連鐶保結,方許出運。如果踴躍從事,運載功多,則賞之以幣帛,加之以銜名,船戶無不樂從者。況近年海道清平,百無一失,因風乘便,不勞人力,而所費無多。既省朝廷治河治漕之帑,又省州縣陋規幫費之煩。自此太倉日積,國課日盈,亦協濟之一法也。

  水陸官兵,原所以衛民者也。每年坐食銀糧以億萬計,可派在城在鄉以佐開浚之用。古人有寓兵於農者,今則寓兵于治水,亦協濟之一法也。

  相傳宋時修治東南水利,輒下空名度牒二千道,給與承德郎、將仕郎等官告身。或仿其法而行之,亦協濟之一法也。

  謹查康熙十七年戊午,有旨令該各直省童生每名捐銀一百兩,准予入泮,一科一歲,後不為例。其歲科兩試之原額,仍照舊辦理,其法良善。蓋秀才無額,不礙仕途,一也。隨處捐納,國帑豐盈,二也。所取甚廉,不傷百姓,三也。不開幸進,多造人才,四也。亦協濟之一法也。

  水利之興,莫急於財力。而財力亦出於民間,非照田科派之謂也。蓋高田無變更,而湖田有坍漲,亦有挑土塞河以寬廣其田者。今三吳之間,不下數十萬頃,其利倍于常田。大約仕宦富豪所得者十之七八,平民所得者十之二三。雖有升科,不及其半。以姑息之小恩,忘浩博之大利。苟能排定字圩,挨邱編號,通行量丈,照數徵收,其賦必倍,亦協濟之一法也。

  積荒田土,在在有之。江南四郡一州,惟常、鎮兩府為尤甚。或以官逋為累,或以水道不通,或以古墓相連,或以瓦礫難種。茲欲區處農民,必其開墾,而成熟之事亦難矣。然亦有說焉,一以賦負民逃而不墾,一以糧重租多而不墾,一以其地窵遠,難於照應而不墾,一以小民窮困,捨本逐末而不墾。是以荒瘠之地日多,而懶惰之民日積,使膏腴成棄地,糧稅為積逋,所以府庫日虧,而農民日困也。惟有專官而治,時時省察,就近招徠,輕其租賦,勸其開墾,勉其勤惰,使民無棄地,家有餘糧,而庫無積欠矣。亦協濟之一法也。

  三吳圩田,亦在在皆有。農民習懶性成,惟知種苗禾,種豆麥蔬菜而已,其有水者則棄之,何也?餘以為水深三四尺者,種菱芡,一二尺者種芰荷,水不成尺者則種茭白、茨菇、荸齊、芹菜之屬,人能加之以勤儉,雖陂湖亦田也。試看杭、嘉、湖三府,桑麻遍野,菱芡縱橫,有棄地如蘇、松、常、鎮四府者乎?如此則民不偷惰而賦常足,民不告勞而食不匱也。亦協濟之一法也。

  俗語雲:「百年田地轉三家。」言百年之內,興廢無常,必有轉售其田至於三家也。今則不然,農民日惰,而田地日荒,十年之間,已易數主。蓋賦有舊額,田無一定,或築墳墓,或造房屋,或此開彼塞,或東漲西坍。至於田疇交錯,鱗冊無征,有有田無糧者,有有糧無田者,不知凡幾。故小民交怨,訟獄頻仍,富者益富,貧者益貧。必得官為量丈,重畫圖冊,田段一準而田自多,田既多而賦自盈,然後除其坍角荒瘠之地,抵其不足而均其有餘,計畝均收,似與小民有益而無損。即以治田之利為治水之利,不必一一仰資乎公帑,而亦無待加派於窮民。孔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乎!」倘能職之以專官,輔之以協濟,因天之時,設地之利,皇皇曉諭,奮激必多,奮激多而水利興,水利興而田自治,則豈特活東南數百萬生靈之命,抑亦培朝廷億萬年富庶之基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