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困學紀聞 | 上頁 下頁 |
卷十五 考史(4) |
|
嘉定癸未,禮闈策士雲:「發德音,下明制,寧皇遺詔。」下謂之遺誥,蓋避時宰家諱也。蔣良貴簽判安吉州,時水災後修城,郡守趙希觀屬良貴作《記》。用浩浩字,希觀欲改,良貴不可曰:「以宗室而避宰相父名,此非藝祖皇帝所望于金枝玉葉也。」聞者壯之。 胡文定父子奏疏,以《春秋》之義,扶世道,正人心,可以立懦夫之志。此義不明,人欲橫流,始也不知邪正,終也不知逆順。 唐內殿《無逸圖》代以山水,開元、天寶治亂所以分也。仁宗寶元初,圖農家耕織於延春閣,哲宗元符間,亦更以山水,勤怠判焉。徽宗宣取秘書省圖畫進覽,陳師錫奏曰:「《六經》載道,諸子談理,歷代史籍、祖宗圖書,天人之蘊,性命之妙,治亂安危之機,善惡邪正之跡在焉。以此為圖,天地在心,流出萬物;以此為畫,日月在目,光宅四海。觀心於此,則天地沖氣生焉;注目於此,則日月祥光麗焉。心以道觀則正,目以德視則明。」噫,使徽宗能置其言於坐右,則必能鑒成敗、別淑慝矣。以規為瑱,聽之藐藐而畫學設焉。「黍離麥秀」之風景,其可畫乎? 紹興間,李誼言:《漢·循吏傳》六人而五人出於宣帝,《酷吏傳》十二人而八人出於武帝。《唐·循吏傳》十五人而出於武德、貞觀之時者半,《酷吏傳》十二人而出於武后之時者亦半。吏治視上之趨向。 富文忠公使虜還,遷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皆力辭,願思夷狄輕侮之恥,坐薪嘗膽,不忘修政。嘉定初,講解使還,中書議表賀,又有以和戎為二府功,欲差次遷秩。倪文節公思曰:「澶淵之役,捷而班師,天子下詔罪己,中書樞密待罪。今屈己盟戎,奈何君相反以為慶?」乃止。 延平先生論治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節義、厲廉恥為先。 王時雍、徐秉哲等為賣國牙郎,而不忍以宋宗族交與虜人者,開封捉事使臣竇鑒也。李鄴以越守降虜,而袖石擊虜偽守者,親事官唐琦也。 朱文公謂蔡季通曰:「身勞而心安者為之,利少而義多者為之。」出《荀子·修身篇》。李誠之嘗語真希元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此吾輩八字箴。」 元祐中,李常寧《對策》曰:「天下至大,宗室至重,百年成之不足,一日壞之有餘。」擢為第一。景定中,有擢倫魁者,其破題雲:「連一心之乾,開三才之泰,可以觀世道之消長矣。」 先儒論本朝治體雲:「文治可觀而武績未振;名勝相望而幹略未優。」然考之史策,宋與契丹八十一戰,其一勝者,張齊賢太原之役也。非儒乎?一韓一範使西賊骨寒膽破者,儒也。宗汝霖、李伯紀不見沮于耿、汪、黃三奸,則中原可複,讎恥可雪。採石卻敵,乃眇然幅巾緩帶一參贊之功。儒豈無益于國哉?搢紳不知兵,介胄不知義,而天下之禍變極矣。 元祐諸賢不和,是以為紹聖小人所乘。元符、建中韓、曾不和,是以為崇寧小人所陷。紹興趙、張不和,是以為秦氏所擠。古之建官曰三公,公則無私矣。曰三孤,孤則無朋矣。無私無朋,所以和也。 蔡京之惡極矣,曾布、張商英是以竊君子之名。 止齋曰:「國初以科舉誘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由是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貫。」 夬揚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孚號有厲,以危小人之複。元諸賢,似未知其危乃光之義。 胡文定公曰:「宰相時來則為,不可擅為己有。」餘謂:宰相非久居之地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元祐司馬公是也。誇者死權,紹興之秦、紹定之史是也。 陳恕定茶法,以中等為可行。張方平論鹽法,以再榷為不可。 王仲山以撫州降,仲薿以袁州降,禹玉之子也。綦叔厚行責詞雲:「昔唐天寶之亂,河北列郡並陷,獨常山、平原能為國守者,蓋杲卿、真卿二顏在焉。爾等頃以家聲,屢塵仕版,未聞虧失,浸預使令,為郡江西,惟兄及弟,力誠不支,死猶有說。臨川先降,宜春繼屈,魯、衛之政,若循一途,雖爾無恥,不愧當時之公議。顧亦何施面目,見爾先人於地下哉?」秦檜,仲山之婿。 虞公以玉失國,楚子常以佩喪邦。近歲襄陽之事,亦起於榷場之玉帶。 淳祐甲辰,宰相起複。太學諸生黃愷伯等上書曰:「彌遠奔喪而後起複,嵩之起複而後奔喪。」徐仁伯元傑。兼說書,對經幄,其言當帝心。台諫劉晉之、王瓚、胡清獻、龔基先聯章論仁伯,上震怒,夜出御筆,逐四人。遂寢起複之命,而相范、杜。明年,仁伯卒,人以為毒也。然其事竟不明白。庸齋趙茂實志之,徐景說銘之。 自荊舒之學行,為之徒者,請禁讀史書。其後經筵不讀《國風》,而《湯誓》、《泰誓》亦不進講。人君不知危亡之事,其效可睹矣。 小人之毀君子,亦多術矣。唐左拾遺侯昌業上疏,極言時病,而田令孜之黨,偽作諫疏,有明祈五道,暗祝冥官,於殿內立揭諦道場。本朝鄒浩諫立劉後,而章厚之黨,偽作諫疏,有取他人之子之語。其誣善醜正,不謀而同。然不可泯者,千萬世之清議也。 鄧志宏肅謂:崇甯以來,蔡京群天下學者,納之黌舍,校其文藝,等為三品。飲食之給,因而有差。旌別人才,止付於魚肉銖兩間。學者不以為羞,且逐逐然貪之。部使者以學宮成壞為州縣殿最。學校之興,雖自崇寧,而學校之廢,政由崇寧。蓋設教之意,專以祿養為輕重,則率教之士,豈複顧義哉?崇寧學校之事,概見於此。昔之所謂率教者猶若此,今之所謂率教者又可見矣。 大觀八行,因《周禮》之六行,附以六德之忠、和。奸臣不學如此。 真文忠公《自箴》曰:「學未若臨邛之邃,量未若南海之寬,制行劣於莆田之懿,居貧愧于義烏之安。」臨邛,魏鶴山了翁。南海,崔菊坡與之。莆田,陳宓。義烏,徐僑。 上蔡先生初造程子,程子以客肅之,辭曰:「為求師而來,願執弟子禮。」程子受之,館於門側。上漏旁穿,天大風雪,宵無燭,晝無炭,市飯不得溫。程子弗問,謝處安焉。如是逾月,豁然有省,然後程子與之語。 呂子約曰:「讀《明道行狀》,可以觀聖賢氣象。」 譙天授定之學,得於蜀曩氏夷族;袁道潔溉之學,得于富順監賣香薛翁,故曰:「學無常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