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廣東新語 | 上頁 下頁
宮語(1)


  楚庭

  越宮室始于楚庭。初。周惠王賜楚子熊惲胙。命之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於是南海臣服于楚。作楚庭焉。越本揚越。至是又為荊越。本蠻揚。至是又為蠻荊矣。地為楚有。故築庭以朝楚。尉佗仿之。亦為台以朝漢。而城則以南武為始雲。初赧王時。越人公師隅為越相。度南海。時越王無疆為楚所敗。其子孫遯處江南海上。相爭為王。隅以無疆初避楚居東武。有怪石浮來鎮壓其地。名東武山。因于南海依山築南武城以擬之。而越王不果遷。其時三晉。魏最強。越王與魏通好。使隅複往南海。求犀象珠璣以修獻。隅久在嶠外。得諸琛異。並吳江樓船、會稽竹箭獻之。魏乃起師送越王至荊。棲之沅湘。於是南武疆上為越貢奉邑。或曰。吳地志稱。吳中有南武城在海渚。闔閭所築。以禦見伐之師。或曰。初吳王子孫。避越嶺外。亦築南武城。及越滅吳。遂有南海。其後為楚所滅。越王子孫自皋鄉入始興。有鼻天子城。令公師隅修吳故南武城。既不果往。而趙佗遂都之。故佗自稱南武王。而宮亦號南武宮。或曰。闔閭所築南武城。在丹陽皋鄉。吳既滅。其子孫南徙。遂移南武之名於嶺外。亦猶越徙琅琊。初築東武。既歸會稽。亦名其地曰東武也。吳王子孫不能有其南武。而越王子孫有之。越王子孫複不能有之。而佗實有之。遂以南武名其國。與漢爭大。此勁越之所由稱也。嗟乎。佗本邯鄲冑族。以自王之故。裂冠毀冕。甘自委于諸蠻。與西甌半蠃之王為伍。其心豈誠欲自絕於中國耶。誠自知非漢之敵。故詭示鄙陋以相紿。而息高帝兼 並之心耳。其後自言老臣妄竊帝號。聊以自娛。豈敢以聞于天王。其詞遜而屈。可謂滑稽之雄。蓋猶是偽為魋結之意也。考楚之先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三子皆為王。論者謂其王三子也。姑順蠻夷之俗。不自為王。猶存寅畏之心。其後十世熊通。求周室加位。不得。始自尊為武王。武者生諡也。佗都南武。亦自稱之曰武。蓋師此意。佗宮故在粵秀山下。即楚庭舊址。粵秀一名王山。以佗也。其曰玉山者誤也。宮之東為偽漢劉龑南宮。

  四台

  趙佗有四台。其在廣州粵秀山上者。曰越王台。今名歌舞岡。其在廣州北門外固岡上者。曰朝漢台。岡形方正峻立。削土所成。其勢孤。旁無丘阜。蓋莖台也。與越王台相去咫尺。其在長樂縣五華山下者。曰長樂台。佗受漢封時所築。長樂本龍川地。佗之舊治。故築台。又新興縣南十五裡有白鹿台。佗獵得白鹿。因築台以志其瑞。是為四台。自古諸侯王築台以朝天子。始自佗。戰國之築帝宮。奉冠帶以事強秦者。無斯恭順。佗亦賢也哉。

  三閭大夫祠

  予之鄉名曰沙亭。有煙管岡焉。其高大甲于茭塘諸峰。勢與華山獅嶺東趨海門。蓋番禺之一鎮也。岡之麓。予欲建三閭大夫祠。以宋玉、景差二大夫為配。而題饗堂曰忠過。儀門曰日月爭光。寢室曰詞賦之祖。又刻司馬遷所作列傳以為廟碑。歲時禴祀。率子姓灌獻椒漿。弦歌離騷二十五篇。以樂神聽。斯亦吾宗之盛事也。吾宗本荊楚人。文雅之士。固宜以離騷為家學。學其忠複學其文。以無愧大夫之宗族。無負離騷之一書。吾嘗謂詩亡而後離騷作。學離騷所以學三百篇。善學三百篇者。當自離騷始。祠既成。將使吾宗操觚之士。皆以祠為歸。凡有所作。合之為三閭家言。附于楚辭之後。豈非大夫之所樂得于其苗裔者哉。嗟乎。吾宗自喪亂以來。二三士大夫。亦頗能蟬蛻垢氛。含忠履正。三閭之遺風。其猶未泯也。聞江南雷(氵卷)有忠潔王祠。相傳宋太宗平江南時。以此號封三閭大夫。則予之鄉今亦名之為忠潔。使人因名求實。以為繼述之美。又大夫故居。在歸州屈沱之上。楚人謂江之別流為沱。屈姓之所居。故曰屈沱。而大夫所耕之田。淚滴而生玉米。名曰屈田。吾之鄉其前有潮溪數曲。今亦命曰屈沱。有田數百畝。高者兩三熟。低者一收。以供粢盛。今亦命曰屈田。蓋追慕大夫之忠。一一襲其故跡。使吾宗有所觀感。亦誠無所不可也。祠之後複祀女嬃。則名其堂曰嬋媛。女嬃者。大夫之姊也。楚人謂姝為嬃。故曰女嬃。自昔屈氏女子。能辭令者自女嬃始。其申申以詈。欲大夫之愚如甯武。不欲其伉直如史魚以速死也。大夫之忠。忠而過。大夫之過。過於忠。世儒能言之。不知大夫之姊早已言之矣。噫。嬃誠賢女。大夫傳其名於離騷。有以也哉。

  大忠祠

  廣州城南有三大忠祠。祀宋丞相文公天祥、陸公秀夫、太傅張公世傑。祠本南園舊址。洪武初。有五先生者。結社其中。開有明嶺南風雅之先。其後當事者即其地建祠。以祀三大忠。以與 厓門大忠祠並峙。其左有堂曰臣範。右有軒曰抗風。抗風者。典籍孫先生之所命也。典籍詩。昔在越江曲。南園抗風軒。今以俎豆五先生。是為南園五先生祠。予嘗謁祠。有詩雲。詞客舊多亡國恨。騷人今有禮魂篇。其在崖門大忠祠。白沙先生嘗作哀歌亭其側。時釃酒以吊三公。有辭雲。儼其堂堂。沛其洋洋。是謂正氣。至大至剛。上有青天。下有黃壤。不亡者存。熏蒿悽愴。

  祖祠

  嶺南之著姓右族。于廣州為盛。廣之世。于鄉為盛。其土沃而人繁。或一鄉一姓。或一鄉二三姓。自唐宋以來。蟬連而居。安其土。樂其謠俗。鮮有遷徙他邦者。其大小宗祖禰皆有祠。代為堂構。以壯麗相高。每千人之族。祠數十所。小姓單家。族人不滿百者。亦有祠數所。其曰大宗祠者。始祖之廟也。庶人而有始祖之廟。追遠也。收族也。追遠。孝也。收族。仁也。匪譖也。匪諂也。歲冬至。舉宗行禮。主鬯者必推宗子。或支子祭告。則其祝文必雲。裔孫某。謹因宗子某。敢昭告于某祖某考。不敢專也。其族長以朔望讀祖訓於祠。養老尊賢。賞善罰惡之典。一出於祠。祭田之入有羨。則以均分。其子姓貴富。則又為祖禰增置祭田。名曰蒸嘗。世世相守。惟士無田不祭。未盡然也。今天下宗子之制不可複。大率有族而無宗。宗廢故宜重族。族亂故宜重祠。有祠而子姓以為歸。一家以為根本。仁孝之道。由之而生。吾粵其庶幾近古者也。

  龐弼唐嘗有小宗祠之制。旁為夾室二。以藏祧主。正堂為龕三。每龕又分為三。上重為始祖。次重為繼始之宗有功德而不遷者。又次重為宗子之祭者同祀。其四代之主。親盡則祧。左一龕為崇德。凡支子隱而有德。能周給族人。表正鄉里。解訟息爭者。秀才學行醇正。出而仕。有德澤於民者。得入祀不祧。右一龕為報功。凡支子能大修祠堂。振興廢墜。或廣祭田義田者。得入祀不祧。不在此者。設主于長子之室。歲時輪祭。歲正旦。各迎已祧、未祧之主。序設於祠。隨舉所有時羞。合而祭之。祭畢。少拜尊者及同列。然後以朘餘而會食。此誠簡而易。淡而可久者也。吾族將舉行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