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廣東新語 | 上頁 下頁
學語(1)


  白沙之學

  吾鄉理學。自唐趙德先生始。昌黎稱其能知先王之道。論說亟排異端而宗孔氏者也。宋則梁先生觀國。有歸正一書。謂蘇氏父子所為文。出入禪諦。飾以縱橫。非有道者之言。胡待制寅亟稱之。明興。白沙氏起。以濂、雒之學為宗。於是東粵理學大昌。說者謂孔門以孟氏為見知。周先生則聞而知之者。程伯子周之見知。白沙則周之聞而知之者。孔孟之學在濂溪。而濂溪之學在白沙。非僅一邦之幸。其言是也。

  白沙先生初學于康齋。而未有得。歸坐春陽之台。潛心數年。乃恍然有得于孔、顏之所以為樂。其學蓋本諸心。其功則得於靜。故每以靜中養出端倪教人。其言去耳目支離之用。非去耳目也。去其支離之用也。其不事著述。而欲歸於無言。蓋以道之顯晦。在人不在言。伏羲著述止數畫。而畫前又有易。六經而外散之諸子百家。皆剩言而已矣。又謂此理之妙不可言。吾或有得焉。心得而存之。口不可得而言之。比試言之。則已非吾所存矣。故凡有得而可言。皆不足以得言。

  甘泉之學

  甘泉初游江門。夢一老人曰。爾在山中坐百日。即有意思。以問白沙。白沙不以為然。是則白沙亦未嘗欲人靜坐也。然明道見人靜坐。輒歎為善學。紫陽亦曰。半日讀書。半日靜坐。甘泉則謂古之論學。未有以靜坐為言者。程氏言之非定論。蓋孔門之教。皆欲從事上求仁。動時著力。何者。靜不可以致力。纔致力。即已非靜矣。故論語曰。執事敬。易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中庸戒慎恐懼慎獨。皆動以致其力之方也。故善學者必令動靜一於敬。又雲。涵養在敬。進學在致知。如車兩輪。又如人行路。足目一時俱到。明道雲。學在知所有。養所有。明道得孔孟之傳者也。其語學也。上下體用。一貫中正而無弊。朱、陸各得其一體故也。朱語下而陸語上。宗旨各有所重。

  白沙本於濂溪。陽明本於明道。其學未始不同。而當時二家弟子。各執師說不相下。有建甯太守者。為甘泉、陽明創大同書院于武夷。以見二家大同之意。甘泉聞之甚喜。謂己與陽明。戮力振興絕學。一以濂、雒為宗。致良知以體道。猶磨鏡以照物。不是一空知便已。故曰格物。物即為物不二之物。至善是也。知止、定、靜、安、慮、能得。則格之矣。吾之言格物。與陽明之言致知。無二旨也。顧端文【顧憲成字叔時。無錫人。萬歷時官吏部郎中。于東林書院講學。諡端文。有涇皋藏稿。】雲。陽明之知。即甘泉之物。甘泉之格物。即陽明之致知。大均謂知在於物。物外無知。物在於知。知外無物。知不可致。必格吾物以致之。物不可格。必致吾知以格之。格致一也。湛、王之說。善會之無有不同。格知中之物。致物中之知。而大學之道盡之矣。

  甘泉先生嘗開禮舍僧寺。來學者。令習禮三日而後聽講。講必端坐觀心。不遽與言。使深思以求自得。陽明雲。甘泉之學。務求自得者也。世未之能知。其知者。且疑其為禪。甘泉者。殆聖人之徒也。青蘿雲。陽明之學過於高。惟甘泉所論。純粹平正。上下皆可企及。至於宋儒之中。專信明道。尤為獨得之見。先是甘泉在京師。與陽明講求正學。天下靡然從之。號陽明之派曰浙宗。甘泉之派曰廣宗。而陽明早世。甘泉獨以高夀作人。學者慕風而至。得以及門為慶倖。噫嘻。可謂盛矣。

  甘泉翁年七十有五。始得致仕。作歌雲。歸來乎而。嗟餘其歸矣。東西南北之人兮。安所不之矣。水宿山棲兮。忍其饑矣。因取道江浙。泛錢唐。游憩于武夷久之。常為九曲棹歌。令諸生歌以相樂。有一篙一篙至無終。篙篙相接終有通之句。歸至羅浮。日夕端坐石上。未嘗至家。年八十複遊南嶽。築室紫雲峰麓。集衡陽人士而誨之。數月乃返。年九十二時。又遊南嶽。道過古州。鄒文莊【鄒守益字謙之。安福人。正德狀元。官祭酒。諡文莊。】率同志數百人趨迎。戒曰。先生高年。猶殷殷訪友。此可征其學矣。古雲。憲老不乞言。吾儕無多問以煩長者也。時文莊年亦六十。臨別淚落沾襟。翁顧慰之曰。謙之何悲也。豈以予年老不復再會耶。後十年當再過子。其後四年。翁九十有六。又欲往游武夷。未行而病。臨終。為門人諄諄說易。昔人雲。人不學便老而衰。若翁者。其真自強不息之力也哉。

  弼唐之學

  明興。白沙氏起。其學以自然為宗。無欲為至。蓋天之學也。天無欲而四時行。日月無欲而萬物以之變化。聖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以其無欲焉耳。白沙得其微。當時來學者至傾天下。甘泉擴其緒而大之。及門四千餘人。然以為求友于南。得龐弼唐一人而已。初。弼唐講學羅浮。官南都時。又講學於新泉書院。年五十有三致政。乃請為甘泉弟子。甘泉命主天關講席。都授廣州。嘗言呂涇野【呂柟字仲木。高陵人。正德狀元。官南京禮部侍郎。諡文簡。有涇野集。】在北。龐弼唐在南。二子者。中分吾道而治。可謂不孤。自甘泉沒。弼唐與陳唐山【陳其具字才甫。號唐山。番禺人。官武寧教諭。有思誠日錄。】、林艾陵、劉素予【劉模字叔憲。號素予。南海人。官蘭溪教諭。】、黃萊軒、岑蒲穀【岑萬字體一。順德人。初名藪。嘉靖時官河南布政使致仕。有蒲穀集。】、鄺五嶺、何古林、霍勉衷為天山講易之會。四仲月。則大集天關。弼唐謂陽明之所謂知。即朱子之所謂物。朱子之所以格物。即陽明之所以致知。與甘泉體認天理之說不相悖。良知莫非天理。天理莫非良知。原無二旨。當是時。甘泉、陽明二家弟子。各執其師之說。互有異同。自弼唐為之會通。而浙、廣二宗。皆于弼唐悅而誠服。于時鄉士大夫翕然和之。若何古林則學訶林。薛中離【薛侃字尚謙。揭陽人。師事王守仁。結齋中離山。與士子講學。嘉靖時官行人。以直諫貶為民。】則於金山。黃泰泉于白雲。鐘叔輝于寶潭。楊肖齋、葉允中【葉時字允中。歸善人。著陽教書、陰禮書。】於歸善。葉絅齋于羅浮。王青蘿於 粵秀。而其在廣州者。遇朔望必偕至天關。就正于弼唐。絅齋雲。先生聖儒。不言而躬行。其質行。諸儒不能逮也。而教人則尤精微純粹。要而不煩。可謂篤論者也。弼唐名嵩。字振卿。南海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