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廣東新語 | 上頁 下頁 |
石語(2) |
|
五羊石 周夷王時。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騎羊亦各一色。來集楚庭。各以穀穗一莖六出。留與州人。且祝曰。願此闤闠永無荒饑。言畢騰空而去。羊化為石。今坡山有五仙觀。祀五仙人。少者居中持粳稻。老者居左右持黍稷。皆古衣冠。像下有石羊五。有蹲者、立者。有角形微彎勢若抵觸者。大小相交。毛質斑駁。觀者一一摩挲。手跡瑩然。諸番往往膜拜之。熏以沉水。有煙氣自竅穴中出。若石津潤而生雲也。予詩雲。神靈所窟宅。厥惟祝融鄉。浮丘與安期。來往亦不常。何者五仙人。各騎一色羊。手持五穀穗。芃芃三尺強。黍稷居兩旁。粳稻居中央。羊亦銜果蓏。以種遺炎方。豐年再三祝。倏滅余景光。越人念粒我。春秋修蒸嘗。報賽若先農。水旱仍遑遑。作觀楚庭西。五仙列成行。少者反當中。老者左右方。膝前各一石。或蹲或翱翔。或立或僵臥。大小相低昂。抵觸勢有餘。角形彎以長。言是羊所變。毛質皆青蒼。一卷自周時。摩挲曆帝王。斑駁見手澤。表裡含光芒。番夷多膜拜。熏用蘇合香。餘竅出煙氣。一縷何飛揚。恍若白雲核。氤氳所含藏。尺寸天所留。所關乃雨暘。 相石 文信國嘗于潮陽與元將李恒戰。兵敗。馬蹶不能起。忽有巨石轟然。墜於道旁。追兵驚僕。公得脫。居人異之。因名其石曰相石。今有相石亭焉。嗟夫。天能脫公于潮陽之一日。而不能脫公于燕市之三年。天之所以死公者。蓋將以為元也。葛氏雲。公在小樓三年。其意在趙氏之孤。蓋宋絕于柴市之殺文山。非絕於蹈海之溺秀夫。 望夫石 清遠縣有貞女峽。西岸一石狀女子。是曰貞女。相傳秦世有女數人。采螺於此。風雨晝昏。一女化為此石。即今望夫石也。羚羊峽南亦有望夫石。陽江西一百六十裡。有望夫山。旁有丫髻石。四會西百里。有新婦石。皆與廣西之留人石相反者也。留人石在南寧江之北岸。狀如女子。諺曰。廣西有一留人石。廣東有一望夫山。謂此。蓋廣東之賈。多贅於廣西而不返。其怨婦皆以此石留人。西望而詛祝之。予嘗代為之辭。其詛雲。留人石。莫留人。風吹石。化為塵。其祝雲。留人石。既為塵。望夫石。複為人。 南台石 南台石。在平遠城西南八十裡。高至四百八十丈。週四裡餘。四面壁立。中一徑蛇盤而上。巔甚平。可居萬家。此天下之奇石也。以其奇。故不以山為名而掩其石。以其平。故名曰台。名為台。而石之為用大矣。 九曜石 九曜石。在藥洲旁。南漢主劉龑使罪人移自太湖、靈壁浮海而至者。石凡九。高八九尺或丈餘。嵌嵒硉兀。翠潤玲瓏。望之若崩雲。既墮複屹。上多宋人銘刻。一石上有掌跡。長尺二寸。旁有米元章詩。一石白色中空。一圓石為頂。若牛頭大。可五尺。身中直通至頂。四旁有十余竇相穿。有刻雲。花藥氤氳海上洲。水中雲影帶沙流。直應路與銀潢接。槎客時來犯鬥牛。一石通身有小孔如水泡沫。一石獨大。合三石為之。下有數萌。長三尺許。瑳如雪。父老雲。向未經見。此客石也。久而生筍。豈地之靈使然耶。然今亦摧折矣。 羅經石 羅旁水口有平石。約二畝許。在大江中。上多紋。縱橫若羅經。名羅經石。一名錦被石。西水漲時。望之隨波下上。與三水之龜紋石。香山之浮虛山。歸善之浮碧山。皆南海浮石之一也。石名錦被。故其江名錦江。錦被石乍浮乍沉。常如浣濯之狀。又名濯錦石。 雨之石 雨之石有二。其一在封川西南錦錢山。石上有巨人跡。歲旱以水濯之則雨。名聖石。蓋五行金生水。金為氣母。金在天為星。在地為石。星動搖為風雨之候。石津濕為雨水之符。石者氣之形。星者氣之精。以水灌沐。使之精形相合。而水生致雨。理亦固然。以為神人跡之所為。妄也。蓋石上雲而星降雨。勞其形以出其精。凡石皆可為之。其一在揭陽黃岐山。山有一窪池。容水數鬥。旁有峙石。方厚二丈許。歲旱積水池中。以戛灑峙石。石滋潤即雲蒸而雨。有銘者雲。元氣之核。風雨之胎。我疑爾腹。定有潛雷。邑人因名其石曰潛雷。豈亦以巨人足跡耶。又高要西南五十裡。有白豬石。旱以白泥塗之輒雨。澄邁縣西有奇石如龜。名石龜侖。石潤則晴。幹則雨。是皆雨之石也。 犀象二石 有犀、象二石。在始興玲瓏岩。其色獅青而象白。土人取二石各一片。磨薄置盤中。以醋沃之。二石相去咫尺。輒能相就。離之複合。蓋獅之青。陽也。象之白。陰也。磨薄者。以火之力使之陰陽相合。而醋又炎上之苦所作也。有雞啼石。在從化縣東二十裡。高丈許。方廣稱之。相傳自他所飛來。以雞啼而止。有二魚王石。其一在陽春城北。屹立江潭。古木蒼藤羃其上。歲旱禱之。投藤藥以毒潭水。有巨魚紛紛浮出即雨。其一在陽江東南沸村。歲有雞尾魚來朝之。有鴛鴦石在肇慶七星岩口。石凡二。各長丈許。大四五尺。一俯一仰。號曰鴛鴦石。乙卯歲。岩上一巨石墜。擊傷俯者。明年春兵亂。婦女多被擄掠。人以為此石破碎之兆。又有鴛鴦石。在德慶雲蔃山上。石亦二。一大一小。崇禎間。大石先墜。去平田數裡而止。後一日小石複墜。與大石同止一處。又號公婆石。是皆石之為怪者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