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廣東新語 | 上頁 下頁
天語(6)


  霧

  嶺南之地。火氣多而常鬱積。火極則水生。生之時未成水而先成霧。霧者瘴之本。以霧始必以瘴終。每當日出。山野間有白氣縷縷自下而上。須臾淼彌四布。蒙如輕塵。咫尺不辨人物。此乃濁陰乘太陽而升。為瘴之所從出。而與風相因者。蓋瘴者風之屬。氣通則為風。塞則為瘴。易曰。山下有風。蠱。風止于山故成蠱。瘴者。蠱之所蘊釀者也。故凡濁陰勝。則為冷風冷瘴。濁陽勝。則為熱風熱瘴。其源因於霧。亦因於風。蓋霧之為瘴十而七。風之為瘴十而三。嶺南多霧瘴。滇、黔多風瘴。是皆氣候之最惡者也。嶺南之霧。近山州郡為多。自仲春至於秋季。無時無之。暖極而霧。是謂南霧。言南風之霧也。寒極而霧。是謂北霧。言北風之霧也。南霧三日。必有大雨或大風。北霧必晴。晴而自旦至午。霧猶不分。暑雨衝激。其氣毒淫。瘴之所結。蓊勃如雲。而香花瘴尤甚。當木樨開時。山嵐氣隨之而發。行者聞有異香出林。味如桂菊。氤氳不散。則香花瘴之所為也。瘴以香誘人。愛其香而以鼻呼吸。則其毒灌入心脾。不可藥矣。近海州郡。地氣稍舒。風潮之所蕩滌。清淑之所扶輿。雖一日之間。晝多燠而夜多寒。晴甚燠而陰甚寒。寒或多積霧。燠或多淫霖。而偏沴之氣。方生即散。故為諸瘴絕少。天以陽施。地以濕感。寒暑相摶。但為瘧疾而已。無甚疫癘之害也。故凡瘴之中人也。疾多黃羸。足重而偏枯。癬疥不一。霧之中人也。體倦而腳酸。上嘔下瀉。療治之法。有宜散其寒邪。有宜下其熱毒。必診視所中何如。然後針藥從之。

  凡十月朔有霧。則明歲正月雨。初二有霧。則明歲二月雨。一日應一月。是日無霧。則明歲是月無雨。霧者雨之征也。十月為水生之始。水將生。先之以霧。霧為雨始。雨為霧終。

  瘴

  嶺南之地。愆陽所積。暑濕所居。蟲蟲之氣。每苦蘊隆而不行。其近山者多燥。近海者多濕。海氣升而為陽。山氣降而為陰。陰嘗溢而陽嘗宣。以故一歲之中。風雨燠寒。罕應其候。其蒸變而為瘴也。非煙非霧。蓬蓬勃勃。又多起于水間。與山嵐相合。草萊沴氣所鬱結。恒如宿火不散。溽熏中人。其候多與暑症類而絕貌傷寒。所謂陽淫熱疾也。故入粵者。飲食起居之際。不可以不慎。當唐、宋時。以新、春、儋、崖諸州為瘴鄉。謫居者往往至死。仁人君子。至不欲開此道路。在今日嶺南大為仕國。險隘盡平。山川疏豁。中州清淑之氣。數道相通。夫惟相通。故風暢而蟲少。蟲少。故煙瘴稀微。而陰陽之升降漸不亂。蓋風主蟲。蟲為瘴之本。風不阻隔于山林。雷不屈抑於川澤。則百蟲無所孳其族。而蠱毒日以消矣。在易之蠱。剛上而柔下。則不交。故巽而止。止而蠱。父之蠱。父之氣止也。母之蠱。母之脈止也。天氣止。則為父之蠱。地脈止。則為母之蠱。幹之者。靜則為陰。以通水之脈。動則為陽。以通火之氣。吾之中和致。則天地之中和亦至。故曰幹。今之嶺南。地之瘴亦已微薄矣。獨人心之蠱未除耳。犀、象、珠璣、金玉。心之蠱也。沉、速、多羅絨、雨緞。心之蠱也。客游於斯者。其亦以清廉之藥治之。毋徒自蠱以蠱其子孫可乎。

  瘴之名不一。當八九月時。黃茅際天。暑氣鬱勃。有若釜鬵。人行其間。苦為炎毒所焮。昏眩煩渴。輕則寒熱往來。是謂冷瘴。重則蘊火沉沉。晝夜若在爐炭。是謂熱瘴。稍遲一二日。則血凝而不可救矣。最重者。一病失音。莫知所以。是謂啞瘴。冷瘴者。與痎瘧相似。秋來多患之。天涼及嚴寒少有。若回頭瘴。則因不能其水土。冷熱相忤。陰陽相摶。遂成是疾。攝養者知此。亟宜自慎。毋多早行。毋多露宿。毋多日中而馳。蓋日中酷暑。驟雨初消。陰陽之氣交剝。草木蒸變。行人最忌。宜少駐駕以避之。而又毋輕解衣。衣解即服。涼勿踰時。斯為勿藥之喜。又嘗有溫中固下升降陰陽之法以相濟。使其天和不傷。真氣不耗。則亦何瘴之足雲。嗟夫。天地一氣之始甚微。麤而為風。濁而為煙霧為瘴。而天地之真氣隱矣。惟人亦然。神明蕩則其真氣亦隱。於是而陰陽俱濁。為煙為霧為瘴。以自昏蒙。有不能保其天年者矣。故惟心存而後氣存。氣存於一念之中。而心周於天地之外。斯能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而無瘴癘之患。

  瘴之起。皆因草木之氣。青草、黃梅。為瘴于春夏。新禾、黃茅。為瘴於秋冬。是名四瘴。而青草、黃茅尤毒。青則為草。黃則為茅。一盛一衰。而瘴氣因之。蓋青草時。惡蛇因久蟄土中。乘春而出。其毒與陽氣俱吐。吐時有氣一道上沖。少焉散漫而下如黃霧。或初在空中如彈丸。漸大則如車輪四擲。中之者或為痞悶。為瘋瘂。為汗死。若伏地從其自擲。閉塞口鼻。不使吹噓。俟其氣過方起。則無恙。蓋炎方土脈疏。地氣易泄。百蟲之氣易舒。而人膚理亦疏。二疏相感。汗液相誘。而草木之冷氣通焉。其名中草子。吐與下之皆不可。宜於中脘、氣海、三裡灸之。或於大指、五指灸之。或以針刺額及上唇。以楮葉擦舌出血。徐以藥解之。內熱除則愈。此鄺露【鄺露字湛若。初名瑞露。字湛斯。後改今名。號海雪。南海人。永歷時官中書舍人。有赤雅、嶠雅。】之言也。

  半虹

  雷之州。每見天邊有暈若半虹。長數十丈。初圜而黑。漸乃廣闊如破帆。其名風篷。亦曰颶母。又曰瘴母。瘴母起則颶風隨之。颶生於瘴。瘴為氣。颶為風。氣者風之母。故曰颶母。颶母先成形而為半虹。胎風其中。經四五日而後颶發。積之久者發之暴。其候不爽。故蘇過【蘇過字叔党。宋眉山人。】雲。斷霓飲海而北指。斷霓一作斷虹。即半虹也。廣州四時虹見。半虹則以將颶而後見。半虹飲水。水氣腥。又吐為犁頭雲。是曰颶雲。先為虹而後為雲。虹斷而雲作犁頭狀。夾日以翔于南。其色純赤。此火之氣也。火以生風。故為颶之母。又颶將作。先期一二日。有雲片漫空疾飛。海人稱為揚潮。風本雲也。而以為風。見雲而知其為風也。雲得氣之先者也。此陰雲也。陽之雲為雷之始。陰之雲為風之始也。

  河漢

  宓山【方以智別號宓山氏。見第七頁注。】謂。河漢以十月隱。二月見。天下皆然。而嶺南臘月晴暖之夜。河漢仍見不隱。予謂河漢亦海之散氣也。南海水大而氣溫。水暖則天亦暖。故河漢至冬不隱。凡水之精華。以春而上浮於天。則河漢見。以冬而下沉於地。則河漢隱。南海之水。其精英常浮。以陽氣太盛。其地又疏理。閉藏不堅。故冬有雷。有河漢。予詩。炎天河漢異。南海大星多。

  雹

  吾粵無雹。蓋雹者冰之所為。冰以盛陰而堅。盛陰脅乎盛陽。則雨冰而為雹。吾粵盛陽之地。陰氣不凝。當寒時不結而為冰。則當暑時不散而為雹。左氏雲。雹者。冬之愆陽、夏之伏陰所致。吾粵冬而愆陽多有之。夏而伏陰則少。白首老人。不識冰之為冰與雹之為雹也。故或見霰而以為雪。見霜而以為冰。見白雨而以為雹。以為珍珠雹也。不知其為白雨也。粵在天南多白雨。白雨在北則為雹。雹在南則為白雨。白雨者雹之所散。雹者白雨之所凝也。白雨盛夏益多。諺曰。六月六。白雨足。

  變風

  風之始發。恒以月七八之日。及早暮二時。過此即甚暴烈。多不終朝。諺曰。七風八到。九日無來風過造。又曰。朝三晚七。半夜下風無過日。然近海多風。亦不盡如所雲。三伏時有颶母起。數日間即有巨風起東北。必回南轉西而後解。或未轉西而解。則數日必複暴發。凡先西北而後東南曰左颶。輒起輒止曰石尤。石尤多以夏秋間潮上時發。發必三日連發。望西北雲起如蠄蟧腳。瞬息即至。船行宜早避之。

  瓊州有知風草。每能變化。乃蟲所變。葉面背歲或一拆。或二三拆。或無之。每歲葉葉相同。無間彼此。土人以候歲之颶風有無多少。王佐詩。颶母崩騰山嶽移。方當海未練風時。瓊南瓊北無消息。獨有知風小草知。瓊州最多颶風。颶風有祠。歲五月五日。郡守而下視祭。他郡則否。

  風火

  火生於雷。亦生於風。丁巳八月二十夜。順德縣有大風起。暴雨隨之。拔木髮屋。破壞民居無數。凡三日夜乃止。風觸物輒有火光。木摧朽處皆焦爛。此乃天之陰火也。陰火生於風。陽火生於雷。陰火多生於海。陽火多生於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