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豆棚閒話 | 上頁 下頁 |
第五則 小乞兒真心孝義(3) |
|
從此定兒的名頭,遠近也就尊重許多。又一日,聞得北山之下一個僧人募造白衣觀音寶閣,塑了金相,將要開光,無數善男信女拜經禮懺。一則隨喜,再則趕鬧佛會,也得幾日素飽。行到中途,望著茂林之間,聊且歇腳。只聞得竹筱叢裡忽有呻吟之聲,上前一看,卻見一個年紀幼小婦人,瘦骨如柴,形容枯槁,瞬息垂斃。定兒見了,唬了一驚,想道:「無人去處,何有此一物?莫非山魈木客,假扮前來,哄我入頭,打算我的性命?」又道:「既要哄我,如何作此羸之狀?也還是人,斷不是鬼,其中必有緣故。」複轉身上前細看,那婦人口裡也還說得話出。定兒問道:「你是何人,須要直言細說,我方救你。」 那婦人徐徐道:「我是黃州麻城人家一個女子,自愧不端,乃被負心薄幸誘我潛逃。不料所帶衣資盤纏殆盡,中途染了一病,旅店中住了幾時,欠下房錢,沒可布擺。那負心人昨夜把我背負至此拋棄荒林,不知去向。倘得恩人救援,死不忘恩!」 定兒聽了這些說話,信是真的,也就扶掖起來,將他馱在背上,走到近處一座古廟之中,輕輕放下。一面尋些軟草攤放地上,教他睡得穩了。一面尋個半破砂鍋,拾些柴枝竹梗,煎些湯水小食,早晚接濟。送畢飲食,那定兒即便住在門外,另自宿歇,宛如賓客相似。不半月間,那婦人肌肉漸生,略堪步履,願以身嫁。定兒道:「娘子差矣!汝雖是不端之婦,我自具救人之心。若乘人之危而利之,非義也!責人之報而私之,非仁也!這段念頭與我然不合,你自早晚調護身體,你的父母家鄉離此不遠,何不同你漸漸訪問,回家便了。」 不數日間,就到了麻城。查問住居明白,那父母只得密密收下,感服異常,贈他盤費二兩。定兒固辭,勉強再三,只得收了藏之懷中,依舊乞食而去。偶然行到黃梅市上,看見一老者愁眉蹙額,攜著一子,約有十一二歲,頭上插一草標,口稱負了富室宿逋五金,願賣此子以償前債。走來走去,卻也不見有人喚動。定兒凝睛看了半晌,歎口氣道:「富室豪門,那裡在此些須五兩之負?畢竟鬻子以償,何忍心也!」因出懷中之金,謂其人道:「吾將為子往請。」 因同見富翁。閽者入報,富翁道:「喚經手問其取足本利,還其原券是矣。見我何為?」閽者道:「又有一乞兒在外候見。」富者道:「是必拉取乞兒,將欲向我作無賴事也。」閽者道:「聞得乞兒持銀在外,代其償還。」富者疑心,因出廳前。 那負債者同著定兒立在階下。負債者道:「員外恩債,子母應償。但老病家貧,實無所抵,還求員外開恩寬限幾時。」 富者道:「此話說已久矣!前許鬻兒償我,今見我何得又是前說?」定兒上前道:「員外家如猗頓,富比陶朱,五兩之負直太倉一粟耳,何必要人賣子以償?吾不忍見,我雖行乞道上,懷中積有四金,代彼償之,尚欠一兩,須望寬恩。若必不肯蠲除,我情願在貴地行乞,漸漸填補。」 富者聽了大怒道:「分明此人將這四兩銀子挽他出來將我奚落,情實可恨!你是乞兒,安得懷中積貯四兩?我前日聞得莊子夜間被盜,失去糧銀四兩,此必無疑!速寫一呈送去黃梅縣裡,並那欠債老兒指作窩家,追贓正法,刺配他鄉,方平吾氣!」那些左右家人聽家主指揮,即刻寫成狀紙,將那二個人一條繩子縛雞相似,火速送到縣裡。彼時縣主乃是新選甲科,姓包名達,聰察異常,不肯徇情枉法,聞名的賽閻羅。將狀收進,即刻升堂,把那前情一問。一邊卻是一人欠債賣子,一人仗義代償;一邊道是賊情原贓,執獲到官。正在踟躕,只見門外許多良耆裡老魚貫相似,一班約有三四十人跪向門外。縣主早已看見,俱喚進來。不待縣主開口,那些跪下之人口裡喊道:「一個義士,一個義士!眾百姓們俱目擊的,不可被那為富不仁的陷害了。」 包大尹道:「我也不憑你們人多說的就信了,快退下去,待我一一問來。」 先叫那欠債老子,將負債賣子原由說了一遍;又叫定兒將仗義代償,說話觸犯了員外情由說了一遍。包大尹詳情,道:「乞兒抄化之銀不過糠粃碎米,零星不多,如何有這四兩大塊銀子?」正欲動刑,那眾人上前把定兒抱住,將當初還金、還婦兩段情節說得真真實實。大尹道:「也難憑信。若說還金、 還婦得來之銀,此地相去不甚相遠。」兩處行文,不幾日都拘到案前。 那失金之人與那失婦之人,說得鑿鑿有據。大尹先暗取四兩銀子,問那二人,那二人看看不認;複取那四兩銀子驗看,那兩人上前連聲道:「是!是!」將一包零碎之銀信手撮開兩處,上等子一稱,剛剛卻是二兩之數,一毫不差。大尹即將富者取出頭號大板,打了四十,發在監中,要問反誣之罪。富者再三求憐叩免,大尹姑息,于富者名下罰銀三百兩,旌賞定兒;那婦尚未嫁人,即斷為夫婦。後來生有三子,仍習書香一脈,至今稱為巨族。列位尊兄可信幽冥之事原不爽的?前邊說那判官簿上,注著吳賢名下出身雖屬卑微,品地還他高潔,今看得來一字不差。 皆因吳賢無心說這兩句放肆之語,那知就落了這個輪回,可見說話要謹慎的。我們今日在此說些果報之語,都是有益於身心學問的。若群居在豆棚之下,不知豆棚之上就有天帝玉皇過的,萬一說些淫邪之話,冥冥之中,我輩也就折罰不盡也。眾人合掌道:「真是佛菩薩之言,不錯不錯!」 俱躬身唯唯作禮而退。 總評: 儒者立說不同,要歸於全良心、敦本行而已。是篇天人感應在其中,親仁及物在其中,義利貞淫在其中。雖起先哲先儒,擁皋比,眾學徒,娓娓談道叩玄,亦不出良心大孝,辨明人禽之關而已。 然則何以舉乞人也?蓋為上等人指示,則曰舜、曰文、曰曾、曰閔,及與下等人言,則舉一卑賤如乞人者,且行孝仗義如此,凡乞人以上俱可行孝仗義矣!人而不行孝仗義,是乞人不如雲耳!冷水澆背,熱火燒心,煞令人唏噓感慨,寤寐永言,孝義之思油然生、勃然興矣。 予尤喜定兒對顯者十數行,宛轉激切,見得仕宦人棄家而錦歸,雖道是顯親揚名,何如膝下依依,觴酒豆肉,為手舞足蹈之樂也!況普天下人子抱終天之恨者不少。覽此一則,能不拊膺浩歎也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