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精英的聚會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2)「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區分,以及貨幣價值波動時,這一區分對於信用循環的意義。對此所作的明確說明,我認為最早是在《經濟學原理》(1890年)第六部分,第六章(結尾注釋)中。 (3)現代信用制度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影響價格的因果順序,以及貼現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這方面,人們常常引用以及中學生們可以參考的唯一的詳細論述,是馬歇爾1887年為金銀委員會所作的證詞(尤其是證詞的前半部分),再加上他1899年為印度通貨委員會所作的證詞。這些本來是貨幣理論最基礎的內容,但在大約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學生們只能從呈交給那些對一時的實際問題感興趣的政府委員會的問答式文字中找到,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怪事。 (4)闡明了「購買力平價」是決定不可兌換貨幣在國家間兌換比率的理論。實質上,這一理論應歸功於李嘉圖,卡斯爾教授以適於現代情況的方式對李嘉圖的理論進行了重新表述,但馬歇爾的備忘錄在此之前已經發表了。這份備忘錄附于他為金銀委員會所作的證詞(1888年)之後。這個理論在他於1899年提交給印度通貨委員會的結論中也佔有重要地位。下面是馬歇爾對金銀委員會發表的意見的一段摘錄,它說明了他的理論梗概:「設B國有一種不可兌換的紙幣(如盧布)。在每個國家,貨幣價格都取決於貨幣量與它發揮的功能之間的關係。隨著貿易的進行,黃金對盧布的比價將達到A國的金價與B國的盧布價格之間的比率(考慮運費因素)。」 (5)編制指數的連續法。他在「總體價格水平波動的解決辦法」(1887年)的最後一部分(標題為「如何估計一個單位的購買力」)中的一個腳注中,首次提到了這一方法。 (6)建議在金銀混合本位制的基礎上實現紙幣流通(與李嘉圖的「對建立一種既經濟又安全的通貨的建議」一脈相承)。這一建議最早見於他在1886年對商業蕭條問題政府專員的回答中。他爭辯說,普通的金銀複本位制將會慢慢成為變相的金屬本位制。(他繼續說道)我認為,如果我們將要因為金銀複本位制而大吃苦頭的話,那實在是我們自找的……我的替代方案取自他的(李嘉圖的)簡單方案,就是要把比如說是2000克的銀條與100克的金條結合起來,同時政府隨時準備買入或賣出成對的金條和銀條,從而確保流通中的貨幣總量維持穩定……這一計劃可以在任何一個國家啟動,而不必等待其他國家的協同。」 他並不是在促使馬上採用這種本位制,而是旨在向世人說明它起碼要優於金銀複本位制。這一建議又先後在他1887年的文章「總體價格水平波動的解決辦法」和1888年對金銀委員會的證詞中重現。 (7)建議編制便於長期合同選用的按物價指數計算的官方幣值標準表。這一建議最早見於一篇論文的附錄中,這篇論文探討了解決就業不連續狀況的對策,於1885年馬歇爾在「工業補償會議」上宣讀。1886年,他在對商業蕭條問題政府專員的答辭中重申了這一建議,並增添了一些新的內容。「(他寫道)工業運轉之所以缺乏連續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不知道一個英鎊在一段時間以後還能值多少錢……如果採納了經濟學家們長久以來一直呼籲的一項計劃,由此造成的嚴重影響就會大大減輕。我提出這一對策並不是要求政府自已經營實業,而是希望它能夠為實業提供幫助。它應該公佈幣值表來跟蹤黃金購買力的變動,這將方便合同在簽訂時按照固定的購買力單位確定報酬……因為合同的雙方都是自由地做出選擇,所以無論是對於利息支付的幾乎所有合同,還是對於償還貸款的合同,關於地租的合同以及涉及工資和薪水的合同,這種恒定的一般購買力單位都是適用的……我要強調的是,這一建議與我們的貨幣流通形式無關,並不要求它加以改動。我得承認,對於國際貿易,這一建議很難行得通。但是,作為國內商業的穩定因素,它的作用是極其重大的,而且它實行起來非常簡便,也不會像政府干預企業那樣引發弊端。鑒於此,我冒昧地懇請諸位密切注意這一建議。」 在前面曾提到的「總體價格水平波動的解決辦法」這篇出色的論文中,馬歇爾又深入闡述了這一重要的建議。這篇論文前三部分的標題分別是:(1)「價值標準波動的弊端」;(2)「貴金屬不是一種良好的價值標準」;(3)「價值標準與金或銀無關」。馬歇爾在寫作時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喜歡把那些最新穎、最重要的內容放在腳注裡。下面這段文字就是對這篇論文中一個腳注的摘錄:「我想,每一項旨在控制貨幣供給從而維持幣值穩定的計劃都應當是僅限於國內而非國際性的。我將引證兩個計劃來說明這一點,儘管我不贊同其中的任何一個。第一個計劃中,貨幣是不可兌換的,這時只要一英鎊的價值超出了一個單位,政府部門就會自動地購買公債從而投放貨幣,相反,當一英鎊的價值不足一單位時,就應當售出公債從而回籠貨幣……另一項計劃中,貨幣是可兌換的,這時一英鎊的紙幣將有權要求政府部門按照現時的金價和銀價兌換成半單位的金和半單位的銀。」 《經濟學家》對金銀混合本位制和備用幣值標準表進行了嘲諷,而馬歇爾總是過分擔心被指斥為脫離實際或淩駕于「實業家」(這種傳說中的怪物)之上,因此他就沒有繼續堅持。 五 我在前文中曾經承諾,要挖掘出馬歇爾推遲出版他的圖解方法、對外貿易理論以及貨幣與信用原理等成果的原由。在這些原因中,許多都貫穿他的終生,而就其結果來說,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不利的。讓我們先來探討那些有益的。 正如前面已經指出的,馬歇爾很早的時候就已認識到,純粹的經濟學理論本身並無多大價值,對於做出切實可行的結論也無多大幫助。其全部價值僅在於對當前的經濟生活進行解釋。這就需要對工商業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瞭解。然而這些具體事實以及它們與個人的關係總是處於不間斷的迅速變化之中。馬歇爾在劍橋的就職演說點明了他的立場:「當代經濟學在觀點上的轉變是由於人們發現,在一定程度上,人本身也是環境的產物並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