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精英的聚會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四 傑文斯對於建立在簡化的、抽象的假設之上的演繹經濟學的貢獻同樣是富於創造性的。他的思想可以回溯到1858-1859年,他22或23歲,在澳大利亞獨自思考的那段時期。到1860年,當他已在倫敦大學學院工作時,一個成熟的理論在他頭腦中業已成形。1860年6月1日,他寫信給兄弟赫伯特:「前一時期,我在政治經濟學上花了很大精力。短短幾個月,我就幸運地得出了『真正的經濟理論』,對此我確信無疑。它是如此透徹、如此連貫,以致於我在閱讀其他這方面的著作時簡直是滿腔憤慨。這一理論在原理上全部是數學問題,我同時表明了數據計算如此複雜,目前是沒有希望完成的。但是,對政治經濟學從前得出的那些主要原理,我已經用數學方法全部做了證明。 只需處理一系列定義、公理和定理就可以得出結論,它們非常嚴格而且相互聯繫,就像是許多幾何問題一樣。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公理是,以人們必須消費的簡單食物為例,隨著商品消費量的增加,從最後一部分商品中得到的效用和好處依某種程度遞減。人們吃飯時從開始到最後所得到的享受是遞減的,這可以作為例證之一。我作出假設,即平均說來,效用比率是商品數量的某一連續的數學函數。效用原理實際上總是被政治經濟學家們以複雜得多的形式表達出來,並冠以供給與需求原理的名稱,而一旦以簡潔適當的方式加以表述,整個政治經濟學就會豁然開朗。當然,多數結論還是原先已有的,並用與從前一致的方法表述出來,但就我所知,我對資本的定義以及我所提出的資本利息的原則是頗具新意的。我並不想把這些東西束之高閣而讓別人搶佔先機,所以我想明年春天將它們公之於眾。」 然而,直到兩年多之後,他的理論的梗概才得以公開發表。傑文斯寄了一篇題為《對政治經濟學一般數學理論的介紹》的短小論文給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下部,在他缺席的情況下,1862年在劍橋舉行的會議上宣讀了這篇論文,當時馬歇爾正是劍橋一年級的本科生。傑文斯對這篇論文的價值和水平是有信心的,雖然不免心存疑慮,但還是盼望它產生某種效應。1862年9月,他寫信給他的兄弟:「雖然我很清楚我的這篇論文的價值可能抵得上其他所有宣讀的論文的總和,但我不能斷言它一定會被接受——它是不是被宣讀,或者它會不會被看作是胡言亂語……實際上,我十分好奇地想知道我的理論對我的朋友們乃至全世界會造成什麼樣的反響。我會像一個炮手注視著炮彈或彈丸的飛行軌跡那樣關注著它,看它是否會產生預期的效果。」 這篇論文未能引起任何注意並且未能發表,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的秘書寫信給他說,「對以上提到的理論進行深入解釋以及發表它的工作將被推遲,直到出現合適的時機把如此困難的問題確立為研究目標之後才能予以考慮。」四年之後它才被發表在《統計學雜誌》(1866年6月)上,佔用了五頁的篇幅。儘管對現在的讀者來說,傑文斯的27個段落都很流暢,但作為一個完整理論的摘要和提綱,它還是顯得複雜了一點。但他後來所有思想的實質都已經在這裡了。一個享樂主義者的計算使我們在消費帶來的效用與勞動帶來的負效用之間謀求平衡。商品價格不是決定於商品的總效用,而是決定於消費的邊際效用和生產的邊際負效用之間的均衡。 或者像他在這裡表述的那樣,「效用係數是物品供應最後那個無限小的增加量與它帶來的快樂增加量之間的比率。」「在一定強度和持續時間下,勞動將被持續使用,直到再增加使用勞動所帶來的痛苦大於因此帶來的產出增加所代表的快樂。資本量則是由資本用於投資所造成的享受推遲所代表的效用來估量的……因為勞動必須要有一定量的資本相協助,而利息率總是由新的產出增量與用於生產的資本增量的比率所決定的。」在一個結論句中表明瞭他與古典學派的分野:「資本的利率與對勞動的全部回報無關,而只與最後的資本增量所增加的回報相關。」 這一摘要並未比第一次宣讀它時得到更多的重視,但在五年以後,它被完整地表述出來,《政治經濟學原理》於1871年10月出版。H.S.傑文斯教授記載說,「根據我父親手稿上的一條筆記,如果不是由於1868年和1870年弗萊明·詹金教授的兩篇文章出現,這本書的出版可能要大大推遲到1871年之後」。這本書無論在順序上還是在實質內容上都緊扣約十年前的那一個摘要。但它卻完成了後者當時做出的承諾,「減少以數學形式表達這一科學時會碰到的主要難題」,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引入了圖示,並以數學形式表達論點,為此而頻繁使用了微積分符號。 傑文斯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以及它在這一學科歷史上的地位都是人們所熟知的,對它的內容我就不再贅述。1871年的時候它已經不再像1862年時那樣具有獨特的開創性。因為,即使撇開古諾、戈森、杜普特、馮·屠能及其他先驅者不談,還另有幾位經濟學家,尤其是瓦爾拉斯和馬歇爾,1871年的時候,他們正在忙於塗寫各種方程,「X」和「Y」,「△」和「&」。然而,傑文斯的《原理》是第一本以完整形式提出價值的主觀評價、邊際原理以及這一學科中現在常見的代數和圖示技術的論著。這是經濟學的第一本現代著作,對那些被新近吸引到這一學科上的智慧的頭腦們來說,這本書已經顯示出獨有的吸引力——簡潔、流暢而不閃爍其辭,在馬歇爾精雕細刻的地方它卻大刀闊斧。為了讓你回想起它的這些特質,讓我隨便翻開一頁,找一個段落讀下去:「事實上,勞動一經付出,對物品的未來價值就毫無影響了:它已被永遠失去了。一旦失去便永不再回。在每一個起點我們都頭腦清楚,通過事物的未來效用來判斷它的價值。實質上,工業是前瞻性的,而不是回顧性的。很少有一項事業的結果與對它的初衷能完全一致。 「雖然勞動不是決定價值的原因,但在很多情況下,它卻是決定性條件,因為價值只決定于最後的效用程度。而我們怎樣改變這一效用程度呢?——增加或減少用於消費的商品。而我們又怎樣增減它呢?——為獲得供給而增加或減少勞動。根據這一觀點,勞動與價值之間存在兩個步驟。勞動影響供給,供給影響效用程度,而效用程度決定價值或交換比率。為了使這一系列重要關係準確無誤,下面我用行列形式重新表述: 生產成本決定供給; 供給決定最後效用程度; 最後效用程度決定價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