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愛玲 > 紅樓夢魘 | 上頁 下頁
六六


  除了第二十四回,二十六回,二十七回,還有第三十七回也有賈芸,送了寶玉幾盆秋海棠,附了一封俚俗可笑的信,表示他這人幹練而沒有才學,免得他那遺帕拾帕的一段情太才佳人公式化。這一段近回去首,一回本上最便改寫的地方首葉或末葉該也是一七〇本添寫的。

  醉金剛倪二借錢給賈芸一段,庚本有畸笏眉批:「余卅年來得遇金剛之樣人不少,不及金剛者亦不少,惜書上不便歷歷注上芳諱,是餘不是心事也。壬午孟夏。」這條批畸笏照例改寫移作總批:「醉金剛一回文字,伏芸哥仗義探庵。余卅年來得遇金剛之樣人不少,不及金剛者亦複不少,惜不便一一注明耳。壬午孟夏。」(靖本回前總批)「仗義探庵」一節可能是另一條批,合併了起來。到了壬年,一七六二年,顯然「榮府事敗」後賈芸的「一番作為」已經寫了出來,就是會同倪二「仗義探庵」賈芸初見紅玉,也是紅玉初次出場,是他在儀門外書房等寶玉。焙茗鋤藥兩個小廝在書房裡下棋,還有四個五個在屋簷上掏小雀兒頑,賈芸罵他們淘氣,都散了。焙茗去替他打聽寶玉的消息。賈芸獨自久候。

  正在煩悶,只聽門前嬌聲嫩語的叫了一聲「哥哥」。賈芸往外瞧時,卻是一個十六七歲的丫頭,生得倒也細巧乾淨。那丫頭見了賈芸,便抽身躲了出去。恰巧焙茗走來,見那丫頭在前,便說道:「好,好!正抓不著個信兒。」賈芸見了焙茗,也就趕了出來問怎麼樣。焙茗道:「等了這一日,也沒個人兒過來。這就是寶二爺房裡的。好姑娘,你進去帶個信兒,就說廊上二爺來了。」

  紅玉在門前叫了聲「哥哥」,讀者大概總以為她是找焙茗煙改名焙茗因為他是寶玉主要的小廝,剛才又在書房這裡。她叫他「哥哥」,而他稱她為「姑娘」?除非是因為當著外人。這樣看來,無私有弊。書中從來沒有丫頭與小廝這樣親熱的。茗煙又是有前科的,寶玉在寧府小書房裡曾經撞見他與丫頭兒偷情。固然那是東府亂七八糟,在榮府也許不可能。賈芸也完全不疑心。脂硯在一七五九年冬批過此回,也並沒罵「奸邪婢」。那麼紅玉是叫誰哥哥?

  全抄本此回回末缺一大段,正敘述紅玉的來歷,「他父親現在收管各處房田事務。且聽下回分解。」末句是此本例有的,後人代加。原文戛然而止,不像是一回本末頁殘,而是從此處起抽換改稿,而稿缺。

  他本下文接寫紅玉的年齡,分配到怡紅院的經過,以及今天剛有機會接近寶玉又使她恢心,聽見有人提起賈芸,就夢見他。

  脂硯對紅玉的態度唯一不可解的一點,是起先否認紅玉愛上了賈芸。如果回末的夢是後回首,紅玉去借噴壺,遇見賈芸監工種樹,想走過去又不敢此書的慣用的改寫辦法,便於撕去一回本的首頁或末頁,加釘一葉脂硯一七五九年批書的時候還沒有這兩段,那就難怪他不知道了,不然脂硯何至於這樣武斷。

  紅玉是「家生了兒」,不一定是獨生子。原文此回回末寫到她的父母的職務就斬斷了,下句應當是她哥哥在儀門外書房當差,她昨天去找她,想不到遇見賈芸。但是作者隔了一兩年改寫加夢的時候,忘了這是補敘她在書房門前叫「哥哥」的原因,所以刪了這一段,免得重複。

  下一回開始,翌晨她在掃院子,寶玉正在出神,想把昨天那紅玉調到跟前伺候,又在顧忌,在幾個掃院子的丫頭裡看不見昨天那個,終於發現隔著棵海棠花的倚欄人就是她。此處各本批註:「餘所謂此書之妙皆從詩詞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筆墨也。試問觀者,此非『隔花人遠天涯近』乎?可知上幾回非餘妄擬也。」

  寶玉被碧痕催他進去洗臉,「只得進去了,不在話下。卻說紅玉正自出神,」被襲人招手喚去,叫她到瀟湘館借噴壺。「隔花人遠天涯近」,但是鏡頭突然移到遠在天邊的隔花人身上,忽遠忽近,使人有點頭暈目眩,或多或少的破壞了那種咫尺天涯無可奈何的感覺。這是因為借噴壺一節是添寫的,原文從寶玉的觀點一路到底,進去洗臉,當天到王子騰家拜夀,晚上回來被賈環燙傷了臉,養傷期間又中邪病倒,叫紅玉上來伺候的事當然擱下了。改寫插入了借噴壺一段,紅玉回來就躺下了。

  眾人只說他一時身上不快,都不理論。原來次是就是王子騰夫人和壽誕,那裡原打發人來請賈母王夫人的,王夫人見賈母不去,自已便不去了。倒是薛姨媽同鳳姐兒,並賈家三姊妹,寶釵寶玉,一齊都去了,至晚方回。

  「原來」二字是舊小說通用的過度詞之一,類似「不在話下。卻說……」「……不表。且說……」。書中改寫往往有這情形,如第三十二回、三十三回之間添寫了一段王夫人給金釧兒首飾裝殮,做佛事超度:

  他母親磕頭謝了出去。原來寶玉會雨村回來聽見了,便知金釧兒含羞賭撖自盡,心中早又五中摧傷,進來被王夫人數落教訓,也無可回說,見寶釵進來,方得便出來,……

  原文自寶釵聽見金釧兒死訊,去安慰王夫人寫起,第二次再去送裝殮的衣服,王夫人正在責備寶玉,於是從寶釵的觀點過渡到寶玉身上,就一氣呵成,鏡頭跟著寶玉來到大廳上撞見賈政。(全抄本)添寫的一節使王夫人更周到些,也提醒讀者寶玉是出去撞見了賈雨村回來的,不然是要忘了。但是與第二十五回回首一樣,插入加睛的一段,就不得不借助于傳統的過渡詞:「原來」,「不在話下。卻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