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愛玲文集·附錄 > 愛恨傾城小團圓 | 上頁 下頁
三一


  【12、熱戀恰似飛蛾撲火】

  說到這個人——胡蘭成(1906-1981),我想到的只能是「魏晉人物」。這是亂世裡才有的極聰明的人。

  有才氣,有性格,在亂世裡,想到即便是循規蹈矩地活,怕也是活不多久,於是就恣情放任地活。果然,也就活出了個模樣。

  這樣的人物,隋唐以來就不多了。

  民國是亂世,於是民國就多有這樣的人。

  從陳獨秀起,到聞一多止,成為一個譜系。他們的為人、品質,其實很不一樣,有的如阮籍,有的如王戎,有的極剛烈,有的善阿附,惟有才氣飽滿這一點相似。

  但是那些人們,如陳獨秀等,是可以歸類的,而胡蘭成則不能。

  一個知識分子,卻不是思想的人、不是學術的人,亦不是文學的人——來無源流,去無歸屬,是亂世裡的一粒灰塵在飄蕩。

  民國的人物恒河沙數,偏偏就是他,撞上了張愛玲。

  胡蘭成,原名蕊生,生於1906年,是浙江嵊縣人,家在距縣城幾十裡的下北鄉胡村。他是個農村苦孩子,家境貧寒,隨母長大,自幼喜讀書。論起他的學歷,其實只有中學二年級。

  如果在盛世裡,這樣的根苗是基本長不起來的,無論哪個科層系統,都不可能接納他。然而在亂世裡,他就有了縫隙,鑽了出來。

  他有著作留下來,洋洋灑灑幾大本,其中最著名的是《今生今世》。有了這一本,其他的人就再無須再做《胡蘭成傳》了,他把一切都已寫盡,沒人可以比他自己寫得更好。

  無數的張迷,無數的張學研究者,面對他,只有尷尬。

  在《小團圓》問世之前,如果沒有《今生今世》,那麼他與張愛玲的一段婚戀,具體是如何,就再也無人可證了。

  正如止庵先生所說:胡蘭成有負于張愛玲,張迷們恨他。可畢竟是他,給我們描述了這段姻緣,因此張迷們又私心有所感激,否則,張愛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在資料上將付闕如。

  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的描繪,時有至情至性處,不由得人們不信。可是,那能是真的麼?假如不真的話,又何以為真呢?

  張愛玲傳記的編寫者們,也是痛苦。有的只好聲明:本節「胡張戀」之情節,系胡蘭成一面之辭,真假難判。

  其他所有的親朋,都沒有提供細節,炎櫻沒有,姑姑沒有,蘇青也沒有。她們三人沒說話,真相就永遠也無法得知了。

  而當事人之一的張愛玲,在1966年看了《今生今世》之後,給好友夏志清寫信,說:「胡蘭成書中講我的部分,纏夾得奇怪,他也不至於老到這樣。」

  「纏夾」,是方言,意謂頭腦不清,舉措多有誤。

  這裡面傳達出的意思明白無誤:胡蘭成是在胡說八道。

  直到2009年初《小團圓》橫空出世,世人才得知——《今生今世》裡並沒有撒謊。

  「胡張戀」的真相,不僅基本如胡蘭成所述,而且《小團圓》還爆出了許多令人瞠目的細節。

  我們還是從胡蘭成的身世講起。

  他的祖父胡載元,是茶棧老闆,為當地一大富戶。父親胡秀銘繼承家業後不知怎麼搞的,破了產,淪為普通農民,但卻喜愛擺弄樂器,樂於幫閒,絕非閏土式的愚蠻人物。

  胡蘭成的求學之路頗不平坦,高小畢業後先上了紹興第五中學,只讀了一個學期,就因學生鬧學潮而輟學,後又考入教會學校杭州惠蘭中學。

  在惠蘭讀了四年後,又因編輯校刊與教務主任起了衝突,被開除,後來考取了杭州郵務局的郵務生,從此就沒再接受過常規教育。

  郵政人員在「舊社會」是個鐵飯碗,地位是令人欣羡的,可惜只幹了一個月,他又因指斥局長「崇洋媚外」而被開除。

  這年他21歲,為謀出路,毅然去了北平,在燕京大學校長室做抄寫文書,同時旁聽學校的課程。

  這一步,是他蛹化為蝶的關鍵一步。在燕京的時間雖不長,卻大大開了眼界。北伐軍興起後,他回到了浙江,先後在杭州、蕭山兩所專科學校任教,成了知識分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