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人間喜劇 > 附錄:序·跋 | 上頁 下頁
《十九世紀風俗研究》


  導言

  (1835)

  費利克斯·達文

  在《〈哲理研究〉導言》中,我們已經試圖交出以《風俗研究》構成其第一部分的巨著的總設計圖。在那篇文字裡,作者在某種程度上確定了他應在別處求得其解的各項命題。所以,我們這裡的任務,只限於指出這總體如此宏偉、故事情節如此跌宕起伏的第一部分,通過怎樣的聯繫與以其為基礎的另外兩個部分相連接。一切人間作品均按一定順序產生,這個順序可使目光將其細部與整體連接起來,所以這順序也就意味著劃分為幾部分。如果《風俗研究》缺乏這種建築上的和諧,那就不可能發現其思想:肉眼看上去,可能一切都混亂不堪,也就必然使頭腦厭倦。所以,在審視《風俗研究》以前,必須抓住其主線。再說,其六個組成部分的標題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這六個組成部分如下:

  私人生活場景;

  外省生活場景;

  巴黎生活場景;

  政治生活場景;

  軍旅生活場景;

  鄉村生活場景。

  顯然,這裡的每一部分,都表示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提出這些標題就足以表現人類生活的起伏變化。我們在別處已經說過①:「在『私人生活場景』中截取的生命階段,是介於正在結束的青春期的最後成長與已經開始的壯年期的最初盤算之間。所以,這裡主要是不加思索的激情和強烈感受。這裡,犯下的過錯與其說是出於主觀意志,毋寧說是出於對人情世故缺乏經驗以及對世事的無知。在這裡,對於女子來說,不幸來自她們相信情感的真摯,或眷戀著自己的幻夢,生活的教訓將會使這些幻夢破滅。年輕小夥子純潔無瑕,厄運來自社會法則使我們的本能中最自然的欲望與最強烈的希望之間產生了尚未為人認識的對抗。在這裡,憂愁的起因便是我們最初犯下的最可以原諒的過錯。這人類命運的第一景還不可能有什麼邊框。所以作者得意地到處漫遊:這裡,在偏僻的鄉間;那裡,在外省;更遠些,在巴黎。

  ①見《〈哲理研究〉導言》。

  「『外省生活場景』是為了表現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情欲、盤算和觀念取代了強烈的感受、未經思考的行動、當作現實來接受的幻想。在二十歲上,感情還慷慨大方地產生;到了三十歲上,一切都已開始用數字來表示,人變得自私自利。一個二流的頭腦,如果完成了這個任務,他也就會心滿意足了。但是這位作者喜歡克服困難,他希望賦予它一個邊框。於是他選擇了表面上看上去最純樸、直到如今所有的人最忽視而實際上最和諧、中間色調最豐富的背景,這就是外省生活。在這裡,通過一些畫幅,畫框窄小,但畫面表現的主題卻涉及社會普遍意義,作者致力於從各個方面為我們表現這個重要的過渡:人從沒有不可告人的想法的激動過渡到最深思熟慮的打算。生活變得嚴峻。實實在在的利害隨時隨地在與強烈的激情和最天真的希望發生衝突。幻想開始破滅。這裡,社會機制的摩擦暴露出來;那裡,道德或金錢利害帶來的日常衝突,使得表面上看去最平靜的家庭內部也爆發出悲劇,有時甚至是罪行。作者揭開了庸俗卑微的憂煩,其週期性將令人痛心的利害衝突集中在最細小的生活細節上。他向我們揭示了那些小小的勾心鬥角、鄰里間的爭風吃醋、夫妻間紛爭的秘密。這一切問題日益尖銳,很短時間內就使人變得低級庸俗,銷蝕了最堅強的意志。夢幻的甜美煙消雲散。在『私人生活場景』中,人們沉湎于柏拉圖主義之中,每個人都看得很准,將物質生活的幸福當作生活中的捕獲物。女人不再去感覺,而是推理;從前是奉獻自己,現在則要算計自己的墮落有何利弊了。總之,生命成熟了,生活暗淡了。

  「在『巴黎生活場景』中,問題的面擴大了。在這裡,是用粗線條描繪人生。在這裡,生命逐漸達到行將衰敗的年齡。要描繪這一緊關節要的時期,只有一國之都可以作為框架。在這裡,病弱摧殘人的心靈,並不亞於摧殘人的肉體。在這裡,真情實感已屬例外,感情已被物質利害作用摧毀,被這個機械世界車輪的轉動輾得粉碎。美德在這裡受到誹謗,天真無邪在這裡被出賣。激情讓位於叫人傾家蕩產的癖好,讓位於惡習。一切都可以切碎,分析,出售,購買。這是一個雜貨市場,一切都標價出售。在這裡,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盤算,不以為恥。整個人類只有兩種形式:騙人者與受騙者。看誰能叫社會文明服從自己,看誰為了自己一個人能把社會文明榨出油來。期望著長輩死去。正直的人是笨伯。崇高的思想是手段。宗教被視為統治者之必需;剛正不阿成了一種姿態。所有的人都相互利用,相互出賣。可笑成了通知佈告、護照證明。青年人有一百歲那麼老,他們卻侮辱老年人。」

  個人生活畫面在「巴黎生活場景」中結束。在這三處畫廊中,每個人都已經看到了自己的青年、壯年和老年。正如作者所說,「在愛情的陽光下」,生命開過花,靈魂怒放過。然後,算計來到,愛情成了情欲,身強力壯導致縱欲。最後,自私自利的積累,感官的不斷滿足,對靈魂與無情的需求之間進行搏鬥的厭倦,產生了巴黎生活中的極端。人作為人被描寫得淋漓盡致。「政治生活場景」表現的是更廣闊的一些思想。

  出場的人在這裡代表著群體的利益。他們置身於法律之上,前面三個系列中的人物均受到這些法律的制約,三個系列中的人物也對這些法律進行了鬥爭,成功的程度不同。這一次作者為我們描繪的不再是個人利害的作用,而是社會機器可怕的運行以及個人利害與總體利害摻雜在一起所產生的反差。

  到此為止,作者所表現的思想和感情一直是與社會相對立的,而在「政治生活場景」裡,他將要表現思想成為一種組織力量,感情完全被摧毀。所以在這裡,各種情境將提供規模宏偉的笑劇和悲劇。人物的背後是民眾與君主制的對立。這些人物本身便是過去、未來或過渡時期,他們不僅要與個人作鬥爭,而且要與人格化了的愛憎作鬥爭,與人所代表的當時的抵抗進行鬥爭。

  「軍旅生活場景」是「政治生活場景」的後果。各個民族有自己的利益,這些利益通過幾個得天獨厚、註定要領導民眾的人表現出來,這幾個人替民眾表白自己的意圖,並且將他們發動起來。所以,「軍旅生活場景」的使命是描繪前去戰鬥的民眾生活的主要特點。這裡再也不是城市中取的內景,而是對整個國度的描繪。這裡再也不是某一個個人的生活習慣,而是一支軍隊的生活習慣。這裡再不是一套住宅,而是一片戰場。這裡再也不是一個男人與一個男人、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或兩個女人之間的狹隘爭鬥,而是法國與歐洲之間的衝突,或是波旁王朝想在旺代地區扶植起幾個勇猛無畏的男子漢,或是布列塔尼地區逃亡貴族與共和國之間的搏鬥。在兩種信念之下,什麼事都可以幹得出來,正象昔日天主教與基督教徒之間一樣。總而言之,這將是時而戰勝時而戰敗的整個民族。

  繼這個系列中那令人頭暈目眩的畫面之後,便是「鄉村生活場景」那充滿寧靜的畫面。在組成這些畫面的場景中,諸位會與那些被上流社會和革命摧殘了的、被戰爭的艱辛而毀掉一半的、對政治感到厭倦的人再度重逢。所以,在這裡,是動盪之後的休憩,繼室內景之後的自然景物,繼巴黎喧囂之後的田園生活那些甜美而單調的營生,繼傷口之後的疤痕。但也有同樣的利害,同樣的爭鬥,雖說因接觸較少而減弱,正如在獨居中激情也會變得稍稍柔和一般。整個作品的這最後一部分就象忙碌了一天之後的夜晚,炎熱的一天的夜晚,具有莊重的色調、褐色的倒影、豔麗的彩霞、燦爛的閃電、隱隱約約的雷鳴的夜晚。在這裡,宗教思想,真正的慈善,不加吹噓的美德,與世無爭,都極其強烈地伴隨著詩意表現出來,有如全家入寢前的祈禱。這裡,經驗豐富的老年人的白髮與天真爛漫兒童的金色發鬈到處混合在一起。這一部分十分精彩,它與前面各部分之間的強烈對比,在《風俗研究》全部完工之前,是不會被人理解的。

  我們剛才勾畫了每一個系列的主體。如果有誰想對每一個系列主題的全部效果一覽無餘,善於領略其各種變奏,理解其重要性,看到其千百個形象,而竟然沒有注意到使所有這一切集中在一個閃亮的中心點的紐帶,那他難道不是確有理由可以否定這座大廈,並且懷疑建築師麼?所以,絕不會沒有懷疑。我們已經聽到有人預言作者會灰心喪氣,預測他會遭到挫折和失敗了。說這種話的,是嫉妒他的人。如果他們有本領,他們定然會為他準備下上述這一切。無論是對這個人,還是對他的努力,我們每天都會讀到最荒謬的論斷。我們有一位妙筆生花的批評家指責德·巴爾札克做著大本小本系列魔幻的美夢,實際上他永遠也寫不出來;而另一位批評家卻一本正經地問他,如果他將這種出版體系繼續下去,人們可到哪兒去棲身?最後,人們也冷嘲熱諷地責備我們在這麼一位作家身上浪費筆墨,他因為沒有時間,既不能將自己的意圖闡釋清楚,也不能反駁批評界。我們的計劃太宏偉了,絕對不能放棄。如果當代文壇的風氣就是如此,如果人們只有為已經成功的事業辯護的勇氣,因為除了道出事實真相以外,就不用再費什麼力氣,這並不是我們的過錯。人們有權稱之為巨著的這部作品,其第一部分的六個組成部分中,有三個組成部分已經完成。對另外三個組成部分,我們不妨說明一下已經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夜半談話》①已經完成。其中一個片斷已在《褐色故事集》中發表。這是「軍旅生活場景」的開頭。

  ①直譯為《夜十一時至十二時之間的談話》。

  《舒昂黨人》,第二版已幾乎告罄,它與《旺代黨人》一樣,屬￿「軍旅生活場景」。這兩部分的標題足以表明,作者首先在「軍旅生活場景」中從兩個角度描寫了內戰:在《旺代黨人》中是可歌可泣的正規的內戰;在《舒昂黨人》中是並非沒有政治謀殺及搶掠的遊擊戰。然後作者才表現我國軍隊十九世紀在幾乎各個緯度上的戰鬥。

  《戰役》已經登過數次廣告,是充滿謙虛精神的一絲不苟工作態度,推遲了這部書的出版時間。幾位朋友已經讀了這本書,它構成這一系列中最偉大的一幅圖景。在這一系列中,有那麼多英雄形象,那麼多永垂青史的悲壯事件,一位小說家任意杜撰的話,永遠也編造不了事實本身那麼美。

  《鄉村醫生》是「鄉村生活場景」的第一景,不管報紙怎麼說,公眾的好感已還它以公正。

  《幽谷百合》亦屬￿這一系列,即將在我們的一份刊物上發表。《鄉村醫生》的優點在這幅圖畫中均可重見,也許層次更高。

  對作者偉大工程的這一簡單介紹使公眾可以看到,《風俗研究》中既富有畫家畫室中保留的畫幅,也富有展出的畫幅。

  所以,雖說這部巨著規模龐大,作者使用的巨大精力也與自己大業的漫長與艱巨相稱。然而,德·巴爾札克先生對自己的力量並沒有什麼錯覺。他有勇敢的時候,也有懷疑的時刻。

  將任何想寫作的人對自己應該有的信念當作不謙虛和言過其實來對他嚴加責備,只有不瞭解他的人才會這麼做。

  作者將自己在《最後一個舒昂黨人》以前寫的全部作品都判處應予遺忘,對這部作品的缺陷又十分傷心,於是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重新寫過,標題改為《舒昂黨人》。在我們看來,這位作者並不可笑。所以批評家拿作家最初的草稿來責備他,我們覺得未免無聊。如果拿萊奧波爾·羅貝爾①,施奈茲②,居丹③和德拉克洛瓦④求學時在第一張維蘭紙上畫的耳朵和眼睛與他們當今的創作來對比,不是也有些可笑嗎?按照這個體系,一位偉大的作家對於他在中學時做壞的那些翻譯練習都要負責,批評界也要走過來站在他的背後觀看他昔日學習寫字時在第一位老師的目光下畫出的橫杠杠豎杠杠嘍!對於針對他的那些惡毒的含沙射影,惡意的耍笑,貌似甜言蜜語的誹謗,德·巴爾札克先生只用自己的不斷進取來回答,任何人想要出人頭地都會成為這種攻擊的對象。正因如此,批評界的不公正就更使得這些閒言碎語不可或缺。他幾乎連創作的時間都沒有,哪裡還會有時間與人爭論?批評家迫不及待地拿他說的一些大話來責難他,其實任何一個不那麼有偏見的人都會看得出來,這些大話無非是私人生活中關起門來開的玩笑而已。批評家擔心德·巴爾札克先生孜孜不倦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並不會提高作品的價值。對一個人自尊心的責難,與一位那樣追求完美的作家的誠意,怎麼能調和起來呢?

  ①萊奧波爾·羅貝爾(1794—1835),法國畫家。

  ②施奈茲(1787—1870),畫家。

  ③居丹(1802—1880),法國畫家。

  ④德拉克洛瓦(1789—1863),法國名畫家。

  假如沒有將其各部分相互連接起來的想法,假如沒有一部完整作品的三部分所形成的宏偉三部曲,《風俗研究》就成了《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日》、《一千零一刻》之類的作品了,總而言之,是已經存在的並將持續下去的那種故事集,中篇集,短篇集。多虧德·巴爾札克早就對瓦爾特·司各特的全部作品作過一番思考,我們才有了這部作品的整體性。這番思考,就一位作家應該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一個總體意義才能在文學史上永垂不朽而給我們提供一些建議時,他就向我們親自講過。他說:

  「只作一個人是不夠的,必須成為一個體系。伏爾泰代表一種思想,因此他勝利了。馬利烏斯也是如此。這位蘇格蘭抒情詩人①雖然偉大,但是他只不過陳列精心雕鑿的一定數量的石頭,可以看到精彩的形象,每一時代的天才人物得到了重生,幾乎每一塊石頭都美妙至極。但是,高大的建築在哪裡?在他的作品中,雖然可以遇到精彩分析的誘人結果,但是缺少綜合。他的作品與小奧古斯丁街的博物館十分相似,那裡的每一物件本身都非常美妙,但與什麼都不相關聯,與任何建築都不相搭配。只有將創作才能與將其作品調整起來的本領結合起來,一個天才才算全才。光是觀察和描繪還不夠,還必須為某一目的而觀察而描繪。這位北國小說家目光那樣犀利,這個想法不會未曾來到他的頭腦中,顯然只是來得太遲了。如果你希望象一株雪松或一株棕櫚那樣在我們這流沙般的文壇上紮下去,用另一類概念來說,你就必須是瓦爾特·司各特加建築師。但是,請你們一定要明白,如今要在文壇上站住腳,主要還不是才能問題,而是時間問題。在與公眾中那部分能夠對你這勇敢的大業作出評斷的智力健全的人進行交流之前,必須在十年時光裡飽飲苦水,吞下冷嘲熱諷,忍受不公正。因為有識之士進行表態表決;球只能一個一個地收來②。你那為人讚頌的名字必須從這種表決中產生出來。」

  ①指瓦爾特·司各特。

  ②白球表示贊成,黑球表示反對。

  在他的各位朋友面前,德·巴爾札克先生經常反復提到這一見解。從這一見解出發,他緩慢地、一塊一塊地完成了他的《風俗研究》,這部作品不啻是各種社會現象的準確再現。

  其整體性應是世界,人只不過是細部。因為他提出要從人在生活中所處的各種地位來描繪他,從各個角度描寫他,抓住他的各個斷面,前後一致或不一致,不完全好,也不完全壞,為自己的利益與法律鬥爭,為自己的情感與世俗作戰,偶爾講究邏輯或者偉大。他也提出要表現不斷解體、不斷重新組合及因受到威脅而具有威脅性的社會。總之,是通過將社會的各個成分一一重新組合起來而達到他的整體設計。這樣一部靈活、充滿分析、篇幅很長而堅韌不拔的作品,勢必長期處於不完整的狀態。當代的習慣再也不允許一個作者沿著直線逐步前進;不允許他既無獎賞亦無報酬地面壁十年而一直默默無聞;不允許他有一天抵達古羅馬奧林匹克競技場的中心,面對世紀,手中握著他那已完成的詩篇,已結束的歷史;不允許他在一天之內得到未被人承認的二十年勞動的代價,而不是分兩次購得它,同時要象今天一樣忍受伴隨政治生涯或文學生涯的冷嘲熱諷,好象這是犯罪一般。他敘述完了「鄉村生活場景」的故事,突然轉向「巴黎生活場景」時,他必須耐心聽取人們說他不道德的責難,他必須忍受短視的批評界向他提出的各種批評,責怪他沒有邏輯,既沒有固定的計劃,也沒有固定的風格。事實上他不得不四面出擊才能勾畫出初步輪廓,不得不啟用各種風格來描繪細部如此豐富的社會,不得不按照為虛偽所浸透的社會文明的變化無常來靈活處理自己的虛構。人是細部,因為他只是手段。到了十九世紀,已沒有任何東西來區分各人的地位,法蘭西貴族院議員與經紀人,藝術家與資產者,大學生和軍人,表面上看去外貌都一樣;這裡再沒有任何涇渭分明的東西;喜與悲的緣由完全喪失;個性消失;典型模糊,人實際上成了一架機器。其原動力,在青年時期是感情的變化,在成年時期是利害和情欲。

  但是,要到訴訟代理人的事務所中,公證人事務所中,外省的偏僻地方,巴黎小客廳的帷幔下去尋找所有的人都要看的戲,平庸的眼光是不行的。這戲就象冬季來臨時的蛇,即將隱藏在最陰暗的角落裡。正如我們在別處說過的那樣:「這齣戲及其激情和典型,他幾乎全是到家庭中,爐火周圍去尋找的。他在表面上看去那樣千篇一律、那樣平靜的外表下去搜索,突然從中挖掘出具有獨特風味的東西,既那樣複雜又那樣自然的性格,以致所有的人都納悶,一些如此司空見慣、如此真實的事情,怎麼會在這麼長時間內一直無人發現!這是因為,在他之前,從來沒有哪一位小說家象他這樣深入細緻地研究細節和小事。他以高度的洞察力對這些細節和小事加以闡釋和選擇,以老鑲嵌細工的那種藝術才能和令人讚歎的耐心將它們組合起來,構成充滿和諧、獨特和新意的一個整體。」昔日,一切都凸起來;如今,一切都凹進去。藝術變了。在世俗的虛偽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國度裡,瓦爾特·司各特致力於描繪古代的形象,將他們塑造得如此有力時,他肯定已預見到這種社會性的變化。德·巴爾札克先生描繪的是新時代,他覺得任務更艱巨,詩意卻並未減弱。歷史小說家最大的優越條件便是他能找到一些人物、服裝及室內景,往昔時代賦予它們的特色非常誘人。農民、市民、工匠、士兵、法官、教會人士、貴族和王公都過著程式固定而又充滿起伏的生活。如今的歷史家如果想把我們的住宅和室內景那肉眼無法覺察的區別表現出來,以捕捉住這些社會將其投進同一個鑄模的人,表現出他們的面容與行動多少與眾不同究竟體現在哪裡,該有多少困難在等待著他!因為時尚、財產平等和時代的調門都傾向於賦予這些以同一面貌。

  請允許我們再重複這段話:「從當代貴族、資產者和民眾所有蒼白而模糊的面容中,巴爾札克本領高超地選擇了那些轉瞬即逝的表情,微妙的差異,一般人的眼睛察覺不到的細處。他挖掘那些習慣,解剖那些動作,仔細觀察那些目光、聲調和面部表情的變化,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這些都是什麼也不說明或者說明同樣問題的東西。於是,他的肖像畫廊展現在人們面前,豐富,無窮無盡,越來越完整。」無論是在最簡潔的畫面還是在規模最宏大的畫面中,德·巴爾札克先生永遠不會忘記一個人物的外貌、他衣服上的皺褶,也不會忘記他居住的房屋以及特別能表現出他筆下主人公思想的家具。

  當然,人們可以說,他叫拉羅什富科的格言活了起來,他運用了拉瓦特的見解,賦予這些見解以生命。雜亂無章的什物,襤褸的衣衫,挑夫的語言,工匠的動作,一個工業家倚在自己商號門前的姿態,生活中最莊重的時刻,心靈中最不為人覺察的細膩之處,他都善於加以利用。

  人們無法理解,熱奈斯塔少校①步入其中的那個多子女母親貧寒的住所,他是怎樣得以見到的;在鄉村中反抗法律的牧人比蒂菲②以及拿整個文明開心、在巴黎的心臟中踐踏這文明並在監獄深處統治這文明的人伏脫冷,他是在什麼地方遇上的;什麼時候他研究過村莊和古堡,小城市和大城市,民眾,資產者和顯貴,男人和女人。難道他不是必須學會一切,觀察一切而又什麼都不忘記麼?難道他不是必須瞭解做好事的一切困難和做壞事的一切方便麼?在《通史片斷》③中他所描寫的那個故事發生的小城市,他什麼時候在那裡住過呢?他怎麼能同時擔任訴訟代理人的文書,為的是將但維爾④的事務所描繪得那樣精彩,又擔任公證人,好把他搬上舞臺的所有公證人都畫得各有特色呢?他怎麼能既是《家族復仇》中那個傾聽自己說話的人,又是《上帝的旨意》中那個以為人家會聽他的話而破壞了一對情人幸福的人呢?他怎麼能既是斯特恩筆下小公證人的表兄弟、《大望樓》中的那個勒尼奧先生,又是《絕對之探求》中杜埃的主人皮耶坎呢?他怎麼能又當《哲理研究》中那個花粉商賽查·皮羅托,又當《風俗研究》中那個脫魯倍的美妙犧牲品、圖爾的聖加蒂安神甫皮羅托呢?他怎麼能又是索漠、杜埃的居民,又是富熱爾的舒昂黨,又是伊蘇屯的老姑娘呢?確實,沒有哪一個作者比他更善於和資產者在一起時自己也變成資產者,和工人在一起時又叫自己變成工人。沒有哪個人比他更能看透一文不名的青年拉斯蒂涅的內心想法,沒有哪個人比他更善於揣摩象《切莫觸摸刀斧》中那個多情而又高傲的公爵夫人的內心以及《行會頭子費拉居斯》中的女主人公于勒夫人這位在婚姻中找到了幸福的市民女子的內心。他不僅參透了外省那簡樸而平和的生活的秘密,而且在這單調的畫面中加進相當多的趣味,使人接受他在那裡安放的人物形象。

  ①熱奈斯塔少校是《鄉村醫生》中的人物。

  ②比蒂菲為《鄉村醫生》中的偷獵者。

  ③此作品僅僅有十頁手稿,後來沒有繼續寫下去。

  ④但維爾,律師,在《夏倍上校》、《高布賽克》等作品中出現。

  最後,他掌握了各行各業的訣竅,與學者在一起,他就是科學家;與葛朗台在一起,他就是吝嗇鬼;與高布賽克在一起,他就是貼現人。他似乎與回國的逃亡老貴族、沒有養老金的軍人、聖德尼街的經紀人一起生活過。可是,相信一個還如此年輕的小夥子就有這麼多經驗,這難道不是錯誤的概念嗎?他哪裡會有那麼多時間呢?即使他能夠在帝國時代的軍人德·蒙特裡沃先生①身旁遇到復辟時期的時髦軍官摩蘭庫②,那麼又是誰向他揭示了夏倍、于洛、龔德蘭,以及沙爾萊的兩名士兵開心鑰匙和飛毛腿,麥爾勒,熱奈斯塔,德·韋爾登先生,德·哀格勒蒙先生,迪阿爾,蒙特菲奧爾以及敘述拿破崙生平的高格拉,《改邪歸正的梅莫特》中的卡斯塔涅和《永別》中的菲利浦·德·絮西這些各具特點的軍人形象——在軍旅生活的畫幅中,這些形象是那樣的正確無誤——的呢?不,德·巴爾札克先生大概是根據直覺來進行創作,這是人類頭腦最罕見的特質。然而,不是也必須自己受過苦才能將痛苦描繪得如此精彩麼!不是也必須長期估量過社會的力量和個人思想的力量才能將二者之間的鬥爭描繪得如此出神入化麼!

  ①德·蒙特裡沃為《十三人故事》第二部分《朗熱公爵夫人》中的男主人公。

  ②摩蘭庫為《十三人故事》第一部分《費拉居斯》中的人物。

  我們尤其應該感謝他的,是他使美德光芒四射,使惡行黯然失色,使自己既被智力平庸的人所理解,也能為政治家和哲學家所理解,既忠實於真實又使每個人感到饒有興味。可是,寫福瑟絲要真實,寫德·朗熱夫人也要真實;寫伏蓋公寓要真實,寫莎菲·迦瑪也要真實;寫圖爾尼蓋街可憐的花邊女工要真實,寫泰布街的德·貝勒弗依小姐也要真實;寫聖德尼街的貓打球商店要真實,寫德·卡裡利阿諾公爵夫人也要真實;寫夏倍伯爵的訴訟代理人但維爾要真實,寫奶牛飼養人也要真實;描繪一個娼妓的家庭要真實,描繪巴爾貝特,加洛珀-肖皮訥的妻子,這位轉瞬間形象變得很高大的高尚的布列塔尼女人所住的那間茅草屋也要真實;描寫競技廣場上皇帝的最後一次閱兵要真實;描寫克拉埃一家和寡婦格呂熱要真實;最後,描寫鮑賽昂公館和被遺棄的女人在其中哭泣的小樓也要真實,這是多麼艱巨的任務!不僅如此,寫室內要真實,寫外表也要真實,寫談話要真實,寫服裝也要真實。最挑剔的小情婦,最會冷嘲熱諷的公爵夫人,最細心的布爾喬亞女子,私娼,外省女子,從對她們服飾的描寫上,挑不出一絲一毫毛病來。德·朗熱夫人那後來被她投入火中的迷人的圍巾,是她特有的;布朗東夫人那灰色的腰帶及其裝束所表達的全部哀愁,是她特有的;紀堯姆太太的衣袖以及女帽周圍垂下的飾帶,是她特有的;伊達·格呂熱只繞在手腕上的泰爾諾披肩,是她特有的;而那個那麼可笑的萬寶囊口袋,是她母親特有的;伏蓋太太那長出裙子一大截的毛線織的襯裙,是她特有的;米旭諾小姐的燈罩以及她那火絨披肩,是她特有的;莎菲·迦瑪那虔婆顏色的長裙,是她特有的;《約會》中嫵媚的女主人公德·哀格勒蒙太太那漂亮的晨裝,是她特有的。請諸位重讀一遍這部萬花筒一般的作品,你絕對找不到兩條相同的長裙,也找不到兩張相似的面孔。

  要進行怎樣的潛心研究,才能寥寥數語在《絕對之探求》中闡明當代化學中一個最大的難題,在《高老頭》中闡明垂死的高裡奧老爹的疾病分類問題,在《一婦二夫》①中闡明夏倍打官司的重重困難和在《鄉村醫生》中闡明一個村莊逐步的演化?總而言之,難道不需要對世界,對藝術,對科學無所不知,才能著手用社會的有機成分與分解成分,其強大力量與弱點,其各種道德觀念及惡行來使社會成形嗎?無所不知還遠遠不夠,必須動手幹;思考還遠遠不夠,必須不斷創作;創作還遠遠不夠,必須一直叫人喜愛。要讓我們所處的時代接受映在一面大鏡子中的自己的面容,必須給它以希望。所以,世界殘酷無情時,作家應該表現得善於撫慰人心,而不應該將可恥與我們的嘲笑混在一起;激出我們的眼淚之後,再在我們的心上塗上一些止痛膏。總而言之,永遠不應該叫觀眾心裡沒有一點高興勁而離開劇場,應該給我們描繪了人的惡之後,叫人相信人是善良的,描繪了人的渺小之後,叫人相信人是偉大的;要把珠安娜·德·芒西尼放在迪阿爾身旁;要在《舒昂黨人》中勾畫出德·韋納伊小組的面龐,也要在《高老頭》中勾勒出米旭諾的面孔。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人物,一個完全是詩意,另一個完全是現實;一個美好而可能存在,另一個真實但是可怕。必須將於洛與科朗坦擺在面對面的位置上,然後將夏倍上校擺在他妻子面前,瑪格麗特·克拉埃與她的父親相對,拿儂在葛朗台身旁;在《幽谷百合》中,將住在小巧玲瓏的葫蘆鐘小古堡裡的天仙般的亨利埃特·德·勒農庫放在德·莫爾索先生身旁;在《豌豆花》中,描繪科爾蒙小姐與斯蓬德先生作鬥爭;描繪出歐也妮是夏爾·葛朗台的犧牲品以及在自己村莊中的貝納西。

  ①即《夏倍上校》。

  最後還必須從美德的統一性中發現某些文學材料,與高明的人相比,從情感賦予他的不知不覺的變化中去找到文學材料。這並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長處。確實,雖然德·朗熱公爵夫人,德·鮑賽昂夫人,德·斯蓬德夫人,歐也妮·葛朗台,德·莫爾索夫人,福瑟絲,菲爾米亞尼夫人,拿儂,貝納西,夏倍,龔德蘭,賽查和弗朗索瓦·皮羅托兄弟,克拉埃夫人,珠安娜·德·芒西尼與各不相同的創作一樣各不相似,但是他們都被打上了同一烙印,那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感情使美德迷失了方向。所以,必須既清清楚楚地瞭解女人,也清清楚楚地瞭解男人,叫人看到女人從來只是由於激情而犯下過失,而男人總是出於盤算而犯下罪過,他們只有效法女人才會高大起來。但是,也必須瞭解德·巴爾札克先生是多麼會揣摩女人的心!他探測了這些常常不為人理解的心靈中所有貞潔而神聖的秘密。從這些孤獨而又被人蔑視的生命中,他挖掘出了怎樣的愛情、忠貞和憂鬱的寶藏啊!「私人生活場景」出版時,當人們看到最早的幾篇研究如此深刻、如此細膩、如此精彩,以致與其真正面目那樣相象時,極為驚異,似乎有了一個新發現,作者也就開始有了名氣。其實在這之前他早已發表了《舒昂黨人》,該書中的一個人物,瑪麗·德·韋納伊,已經證明作者懂得從怎樣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女性。不過那時他得到公正評價的時刻尚未到來。成功雖然姍姍來遲,但這種理所當然的成功是不可避免的。

  為了使他對女性的揭示更加完整,德·巴爾札克那時需要進行一項平行的、專門的、同樣透徹的研究,那就是愛情研究。基礎找到了,結果也自然而然產生。作者無孔不入地深入到愛情的神秘之中,深入到這些秘密所具有的全部精心選擇的肉欲和唯靈論的微妙之中。他在這裡又開闢了一個新天地。他將這些寶貴的成分都放在作品中,又不叫這精彩的女性愛情心理學在其敘述中延緩情節發展的速度。這幅最細緻地描繪最微不足道的細節、最枯燥無味的科學發展的圖畫,他找到了使它饒有趣味的技藝,也找到了通過文字將神秘主義那看不見摸不著的幻覺表達出來的好辦法。在他的筆下,戲劇性統治一切,如同太陽那燦爛的光輝,照亮了、溫暖了人、物、每一個角落,並賦予它們以虎虎生氣,熾熱的陽光穿透最濃密的枝葉,使得一切都在那裡開花,抖動,閃閃發光。

  這些畫面的背景又是多麼和諧得迷人!其色調與室內的半明半暗,與肌膚的顏色,與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的面龐的特點,又搭配得多麼好!甚至他筆下最強烈的對比也沒有任何刺眼的地方,因為這一切都根據光線的必然效果與整體緊密相連。在自然景物中,由於光的作用,藍天與綠葉,與褐色的田野,與灰濛濛或白茫茫的地平線那樣柔和地搭配起來。

  所以,各種文學體裁和各種文學形式在他的筆下都簇擁而來,其豐富情形令人驚訝,因為它既不排除準確性,也不排除觀察,也不排除充滿拉辛式優美風格的徹夜勞作。一般人對這許多長處集於一身都驚異不止,因為德·巴爾札克先生樣樣都技藝高超。既然他想描繪房屋及內景,肖像及服飾,內心的秘密和精神上的迷惘,科學和神秘主義,人與事物及自然的關係,他也應該樣樣都技藝高超。所以他是偉大的風景畫家。《鄉村醫生》中多菲內的山谷,裝點《舒昂黨人》的美麗的布列塔尼風景,都蘭地區的自然景色,特別是《同一個故事》中伏弗賴的景色,《塞拉菲塔》中挪威的偉大素描,《切莫觸摸刀斧》中對地中海一小島的描寫,《兩次相遇》①中那美麗的海景,《驢皮記》中奧弗涅的一隅以及《上帝的旨意》中巴黎的景色,都是我國近代文學中優秀的片斷。

  ①《兩次相遇》後來成為《三十歲的女人》第五部分。

  作者亦掌握了最高水平的書信體藝術。《路易·朗貝爾》、《被遺棄的女人》中的書信,于勒夫人的書信,《高老頭》中德·拉斯蒂涅太太給她兒子的信以及菲爾米亞尼夫人的信,諸位在哪一位作者的筆下能遇到可與之相媲美的文字呢?人們將他為數眾多的著作混在一起,統統貶之為長篇小說或中篇小說,所以,沒有哪一個詞比這兩個詞得到的引申意義更廣泛。但是,請諸位不要上當。透過此處彼處相互交叉、表面上看上去十分零亂的所有這些地基,睿智的目光會象我們一樣能夠辨認出巴爾札克先生正在為我們準備的人與社會的龐大歷史。最近,他又邁出了一大步。公眾看到數個從前創造出來的人物在《高老頭》中重新出現時,便明白作者有一個最大膽的意圖,那就是將生命與活動賦予整整一個虛構的世界,待到其絕大多數模特兒已經死去而且被人遺忘時,這個虛構世界中的人物說不定仍然活著。

  在現版本的三個組成系列中,作者難道不是已經為我們剛才加以闡釋的龐大計劃奠定了條件麼?讓我們研究一下這個大廈已經矗立起來的幾個部分,讓我們深入到這些已開始顯露的長廊和已經有了半個頂蓋的拱頂下去看看。以後,這些拱頂會發出低沉的回聲。讓我們仔細觀看這些雕刻品,耐心的刻刀使它們充滿了青春的活力;讓我們仔細觀看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我們可以猜測到在這些看上去似乎瘦削的面龐之下,該有多少思想!

  在《蘇鎮舞會》中,我們看到繼少年之後的年齡段中,初次失算,初次過錯,初次默默的憂傷已經露頭。巴黎、宮廷和全家的討好寵壞了德·封丹納小姐。這個少女開始考慮生活。當她認為在自己所愛的男子身上再也找不到她夢寐以求的貴族婚姻的優越性時,便將心臟本能的跳動壓抑下去。這種情感與傲慢的鬥爭,在我們這個時代發生得如此頻繁,為德·巴爾札克先生提供了素材,讓他畫一幅最真實的圖畫。這一場景使我們看到勾勒得十分清晰、突出的一幅面孔,表現了這個時代最有特徵的一個個性。德·封丹納先生,這個嚴肅而忠心耿耿的旺代党人,路易十八以引誘他尋樂。他很精彩地代表著保王黨中的那一部分人:他們節衣縮食,勉強成為那個時代的一員。這一場景概括了整個復辟時代,作者給這個時代作的素描,既充滿善意,也充滿內涵與靈氣。

  繼上述以虛榮為主因的不幸之後,現在,在《光榮與不幸》①中說的則是一個任性的藝術家與一位心地單純的少女結成不般配的婚姻。在這兩個場景中,教育意義都同樣是道德而嚴肅的。愛米莉·德·封丹納小姐和紀堯姆小姐兩人的不幸都是因為不接受父輩的經驗教訓,一個是逃避貴族式的下嫁,一個是無視精神上的契合。所以,傲慢有其犧牲品,詩意也有其犧牲品。那位畫家從羅馬歸來,滿腦子是拉斐爾那天使般的創作,在聖德尼街一家商店的深處,他以為看到了一位聖母在微笑。那個謙遜、天真的少女,渾身顫抖,喜出望外,屈服在詩意之下。這種詩意她可以出於本能有所理解,但很快就使她頭暈目眩並將她摧殘了。這樣兩個差異如此之大的天性之間的愛,難道不是既動人又叫人歎息的事情麼?詩人心靈一步步變涼,他的驚異,發現自己看錯了人時的那份氣惱,對於和自己命運拴在一起的那個單純而缺乏頭腦的人兒的那種忘恩負義但卻可以原諒的蔑視,這個人確實使他的生活無比沉重;當那個天真的少婦置身于丈夫雄渾有力的創作面前,對他滿懷豪情的詢問,只能找到「這真美!」這幾個市民階級的詞兒時,他那種狂怒,性格溫和的受害者那深藏而又無言的痛苦,這一切都激動人心而又真實。我們這個社會組織得這樣愚蠢,婦女所受的教育那樣幼稚,藝術感成了一件完全異乎尋常的事。在這個社會裡,這樣的悲劇每日可見。

  ①《光榮與不幸》系《貓打球商店》的原標題。

  在《家族復仇》中,作者繼續展開「私人生活場景」那美麗的壁畫,也繼續提出他那重要的教誨。對賽爾萬先生畫室的描繪,沒有比這更優美的了;但吉訥弗拉與其父親的衝突,也沒有比那更可怕的了。這是最精彩也最令人心碎的一篇研究。兩個人的意志同樣堅強,頑強地要使他們的不幸完全徹底,這種對照多麼豐富多彩!在上帝面前,父親對這場不幸負有責任。難道這不是他對女兒教育無方引起的嗎?那種教育過分發展了女兒的個性。女兒的過錯是不聽話,雖然在法律上她站得住腳。在這裡,作者表明,子女遵循拿破崙法典中規定的尊重人的條文去結婚是錯誤的。他站在風俗習慣一邊,反對極少實行的一款法律條文。

  說實在的,當人們將德·巴爾札克先生這幾篇最初的作品瀏覽一遍之後,對於別人指責他不道德,一定會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的畫筆下,可以遇到邪惡的面孔,這是真的。但是,人們不是說十九世紀邪惡已不再存在了嗎?批評界除非很愚蠢,難道可以忘記文學的第一個法則,難道可以無視對比的必要性嗎?如果作者有責任描繪邪惡,而且描繪得富有詩意叫人可以接受,如果他將邪惡放在其畫面的整個色調之中,人們難道應該從中得出如今某些報紙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的那種不公正的結論嗎?將某幾個部分與整體割裂開來,然後將永遠欺騙不了善良人的那些貌似有理的斷語強加在作者頭上,這難道能算行為高尚嗎?自然,當一個作家想體現整整一個時代,自稱是十九世紀風俗史家,公眾也對他自封的頭銜加以肯定時,不論那些假正經的人說什麼,他反正不能在美與醜之間只擇其一,無法在道德與邪惡之間只擇其一。他不能將良莠分開,他不能將鍾情、溫柔的女子與講婦德而刻板的女子分開。他應該有什麼就說什麼,看見什麼就指出什麼,否則就是不準確,說謊話。請諸位等待作品全部完成再來稱量吧!到那時,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求你們將最大或最小的榮譽都只歸於作者的模特兒就行了,除非他的肖像一點不象。我想,直到如今還沒有一個人這樣認為。如果一切都很真實,那麼不道德的便不可能是作品本身了。

  至於作者授予自己的權利:鞭撻他所處的時代,控訴這個時代的邪惡,探測這個時代的內心世界,這在講道者登上的任何講壇上都是明文規定了的。作者應該繼續發表《豌豆花》①,這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歐也妮·葛朗台》的姊妹篇。在這裡,背景是外省。科爾蒙小姐,這位四十歲上嫁給了一個妄自尊大的傢伙的老姑娘,她的不幸,將來是否會有子女,無論是作者已經道出的事情還是作者閉口不談的事情,都構成一出可怕的悲劇。這是以《歐也妮·葛朗台》開始的一首長詩的第二支歌,作者一定會將這首長詩完成的。但是我們應該將令人陶醉的清新和柔美留給這朵芳香而秀麗的花朵。《夫唱婦隨》是一幅小巧玲瓏的素描,帝政時代的一景,給女性的一個建議,希望她們對丈夫的過錯要寬容。這是所有場景中最單薄的一個場景,仍然使人感到最初採用的畫框過於狹小。作者之所以將它保留下來,可能是因為他認為有必要討各種口味的人歡心,既討喜歡小幅畫的人歡心,也討熱衷於大幅油畫的人歡心。

  ①此處指現在的《老姑娘》。

  德·巴爾札克先生最深刻的研究作品之一,與《路易·朗貝爾》、《鄉村醫生》和《塞拉菲塔》一樣,除了小說家的一般工夫以外,還需要他進行大量研究工作的,是《巴爾塔紮爾·克拉埃或絕對之探求》。讀者對於許多在某些方面比它遜色的作品都表示熱烈歡迎,對這部作品則並非如此。這種暫時的輕慢,其原因可能來自作品的高超本身和某些批評家的惡毒攻擊。有人認為,有人不厭其煩地說,巴爾塔紮爾·克拉埃的研究以尋找點金石為終結。而且到處都這麼說,只是詞句不同而已。這本書值得仔細閱讀。如果批評家們稍微留心閱讀這部書,他們就會看到,這位高尚的弗朗德勒人比一切新老煉金術士都高明,正象當代的生物學家比中世紀的生物學家高明一樣。一位小說家,一位詩人(詩人要成為完美的詩人,必須成為萬物的智慧中心,必須囊括全部人類知識的光輝綜合),一個富有想像力的人,在他接觸一個涉及最高深的物理學題目時,如果人們對他說:「當心!如果你沒有掌握物理和化學的最核心奧秘,你幻想的詩肯定不完全!」你們是否認為他會有勇氣用科學的艱難計算和無窮無盡的術語來代替他那蒙矓的創作,直到使物理和化學的神只脫去面紗,赤裸裸、光燦燦地出現在他面前呢?如果他這樣做了,他無疑是一個特殊的人,一個真正的詩人。這艱難的征服,德·巴爾札克先生進行了嘗試,而且得到了成功。因為他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這是成功的首要條件。他向化學請教,它都幹了什麼,它走到了什麼地步。他學會了化學的語言。然後,他那詩人的翅膀振翅高飛,使人依稀望見實驗科學正艱難攀登的巨峰,他以一個叫人頭暈目眩的假設武裝起自己,說不定將來有一天這些假設會變成已被證實的真理。如果說分析能力屬￿學者,直覺則屬￿詩人。人們有時責備德·巴爾札克先生誇大其辭。有人說,雖然他從一個真實的原則出發,但有時用詞誇張。可是,人們莫非忘記了藝術的特質便是選擇自然中零散的各個部分,真實的細節,以便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完全的整體麼?批評家認為這部小說的四個個性人物有些過於理想化:天才的優秀品質在巴爾塔紮爾身上太多,其長女的獻身精神太精彩,太持久。其次,與瑪格麗特的情人心靈一樣忠誠、一樣天真的心靈是否存在?象克拉埃夫人那樣有誘惑力、有支配力的駝背女人是否存在?只有與世俗的真相相比較而言,這種過分的完美才是一個缺點。藝術家的使命也是創造偉大的典型,將美提高到理想的程度。面對有關作者不道德的責難,《絕對之探求》作為雄辯的回擊,不亞於我們上面談到的各個《研究》。我們反復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批評家們沆瀣一氣不斷重複著這種陳詞濫調,已經頗有些時候了。

  對於最近以《同一個故事》這個總題目出版的各個場景,有人遺憾地認為,它們之間除了有一個共同的哲理性思想以外,沒有其他聯繫。雖然作者在序言中對自己的意圖已經作了足夠的闡釋,我們在某些方面對這種遺憾亦抱有同感。確實,一部虛構的作品,不論多麼高尚,關係到的不止是思想,僅僅從中找到相當合乎邏輯的一系列思想、感受明確的一系列原則是不夠的。內心和想像也要求佔有自己的地位。讀者很難放棄一個人物使之產生的依戀。當人們看到換了一章也換了人物時,情緒就會冷下來。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讀完整本書,才能認出在每一章中均為同一個女主人公。這種形式雖然有些詩意,但是也有其危險性,那就是別人可能不理解作者的意圖。但是,在他作品的任何一部分中,德·巴爾札克先生都沒有比在這部分中表現得更大膽,更完整。《約會》

  的主題,屬￿無法處理之列,只有他一個人能夠承擔。在這篇作品中,他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詩人。如果說思想與感情對人的影響表現出來了,這難道不是通過描繪朱麗·德·哀格勒蒙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下對都蘭迷人風光之所見表現的嗎?這位本來無憂無慮的少婦在婚姻中只發現了痛苦,在都蘭,她沒有看到任何美麗的景色。後來,她在曇花一現的愛情狂喜中重見都蘭時,卻從中呼吸到幸福的氣息。這幅圖景,是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啊!《埋藏心底的痛苦》①是一部令人讀後感到沮喪的作品。從來尚未有哪一位作者膽敢將解剖刀探進母愛情感之中。作品的這一片斷好比是一個深淵,一個女人最後大喊一聲終於跌了進去。渴望幸福,自私自利和對人世的莫名其妙判決在聖朗日將母親殺死。到了《三十歲的女人》中,那個三十歲的女人與這個母親已毫無共同之處。

  這裡是作品的亮點。用加蒂內自然景色那深色和黃色的線條環繞著這絕望之情,是多麼巧妙!這一過渡是充滿可怕憂鬱的一首詩。結論在《贖罪》②之中,對於希望在德·巴朗夫人身上認出德·哀格勒蒙夫人的讀者來說,這一部分是整部作品中最偉大的一幅畫。德·巴朗夫人通過自己的過錯看到了她家庭中的亂倫,看到對她的懲罰從她最心愛的孩子心中冒出來。向作者要求道德的人可以重讀一遍「私人生活場景」新版第四卷,然後他們就會啞口無言了。

  位於「外省生活場景」之首的,是《歐也妮·葛朗台》。一位頗有創見但有時會嚴厲到不公正的批評家曾說過③,「這則迷人的故事差一點點就成了一部傑作。是的,一部可以在一卷本小說中與最優秀最高雅之作並列的傑作。為此,只要在適當的地方去掉一些,幾處描寫再輕鬆一些,接近結尾時,減少一點葛朗台老爺的金子和在清算其兄弟的財產時拿去購買公債和做生意的幾百萬就行了:這樁家庭之災如果使他變得窮一點,總的逼真程度只會更加強。」對於這樣一些細節上的不完美——稍為仁慈一些的目光也許根本就發現不了——,我們情願認錯。特別是這位作家,他的筆對於有益的修改絕不怠惰。我們更喜歡證實廣大讀者已經承認的一個事實,一般來說讀者既沒有充滿敵意的成見,也沒有天生的好感,對於自己喜愛什麼,他們總是知道得清清楚楚。德·巴爾札克先生在小說領域進行的革命,《歐也妮·葛朗台》是一個重要標誌。這部作品實現了藝術中對絕對真理的追求。這裡是把戲劇應用在私人生活中最簡單的事情上。這裡一系列細小的原因引起重大的後果,這是將卑微與崇高、哀婉動人與滑稽可笑了不起地熔於一爐。總而言之,這是生活的原樣,也是正應該如此的小說。

  ①後成為《三十歲的女人》第二部分。

  ②後成為《三十歲的女人》中《一個有罪的母親的晚年》。

  ③指聖勃夫。下文引自聖勃夫對《絕對之探求》的評論文章。

  《獨身者故事》①,我們已經說過,是作者最有特點的一部作品。對一般小說家來說必不可少的那些成分,這裡一點也遇不到,既沒有愛情,也沒有婚姻,很少或根本沒有什麼重大事件。然而,這裡的戲仍然很有生氣,富有變化,情節緊張。兩個神甫之間為小小利害而暗鬥,與激情或帝國最動人的衝突一樣令人感興趣。這正是德·巴爾札克先生的偉大訣竅:在他的筆下,沒有任何事物可稱為微不足道,他能把一個題材最平庸的細節加以提煉,並且戲劇化。我們剛才談到的那位批評家還說過:「德·巴爾札克先生對於私人生活感受極深,他甚至常常能達到細微末節。他善於一上來就叫你激動,叫你的心臟劇烈跳動,而只要給你描寫一條小徑,一間餐廳,一套陳設。他對老姑娘,老太婆,倍受冷落和畸形的少女,未老先衰和疾病纏身的少女,當了犧牲品而又忠貞不貳的情婦,單身漢,吝嗇鬼,有許多神來之筆。人們真的感到納悶,以他活躍的想像力,他從哪裡得以分辨和采拾來這一切。」批評家說這段話時,指的肯定就是德·巴爾札克先生才能的這一方面。

  ①包括《比哀蘭特》、《圖爾的本堂神甫》和《攪水女人》。

  我們自己也一樣,曾經長期設法要在這方面為他說句公道話。我們是這樣表達的:「德·巴爾札克先生常常剛剛描寫了一間廚房、一個鋪子後間、一間臥室的內部情形,天知道是怎麼回事,興味就來了,戲就有血有肉了,情節就展開了:從家具的安排、室內器物的佈置及對此的細緻描寫中,迸發出啟示性的光輝,照亮了居住在這裡的人的性格、激情、壓倒一切的利害,一言以蔽之,他們整個的生活。德國人和英國人對這一技法已經很擅長,但是德·巴爾札克先生遠遠超過了他們。在法國,他既無先師,亦無同輩。」《信使》、《被遺棄的女人》和《石榴園》是上層婦女痛苦的神聖三部曲,足以保證一位作家名聲大震。在這首優美詩篇的三首姊妹歌中,女性被提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上,可與理查遜和盧梭筆下的女主人公相媲美,其主要特點均取自每個人均可感受得到的天性。這三個個體構成獨一無二的典型,卻並非實現美德的理想。德·巴爾札克先生首先希望他創造的人物置身于現實之中,而且體現優雅、高貴、儀態萬方、思想最敏銳、感受最透徹的理想。《大名鼎鼎的戈迪薩爾》中推銷員的肖像有些過於濃重,是我們時代那種本質性的面容。正如作者所說,他時時刻刻將外省與巴黎連接起來。這些次要形象,接近於漫畫,證明德·巴爾札克先生怎樣嘔心瀝血極力使他的作品趨於完整。他不是應該既給我們漫畫,又給我們典型,既給我們個性,又給我們理想嗎?《大望樓》是外省生活最細膩的一幅素描。德·梅雷夫人與為我們造就了德·鮑賽昂夫人、德·朗熱夫人的體系同屬。這是作者所構思的所有戲劇當中最可怕的一齣戲。它大概會叫某些女人睡不安穩。

  「外省生活場景」以《古物陳列室·通史片斷》和《幻滅》結束。這批文稿尚未出版,我們尊重書商的利益,留給讀者去判斷德·巴爾札克先生怎樣將他的畫面充實完整吧!

  如今,還不能使最嚴肅認真的文學大工程擺脫金錢羈絆,對藝術來說這是很不幸的事。這金錢問題正在扼殺圖書業並妨礙它與新生文學的關係。資本要求現成的作品,就象那位英國大使想買得愛情一樣。

  「巴黎生活場景」以《貞潔的女人》①開始。對這部研究作品,我們要責備其題目不當。在作者的作品中,有大量美麗而虔誠的婦女,因而這個題目就是更為不公平的嘲諷。他這位所謂「貞潔的女人」,只不過是個脾氣很壞、毫不寬容而又冷冰冰的假正經罷了。改一下題目,這部研究就完美無缺了。無論是不合法妻子的肖像,還是那個狂熱地正統配偶的肖像,都具有同樣的真實性。克羅夏爾寡婦,即卡羅琳娜·德·貝勒弗依的母親,是作者塑造得最不同尋常的一個形象。這個在歌劇院扮過啞角的老太婆,讓她的女兒住到泰布街去,自己心甘情願離她遠遠地留在沼澤區。為了無損于女兒,不說自己是她的母親。這是很巧妙的構思。可惜,這種構思只是在巴黎才能為人所欣賞。這個老太婆與高老頭是親兄妹。克羅夏爾太太幾乎是賣掉了自己的女兒,而高老頭只是為自己女兒的幸福而興高采烈而已。那麼為什麼人們容得了克羅夏爾寡婦而譴責高老頭呢?這一場景巴黎味十足,人物及內景豐富,有回旋欄街房屋內景,法官沼澤區住宅的內景,巴耶染房街的內景等。作品多麼生動!洋溢著怎樣青春的才氣!克羅夏爾寡婦之死是用六頁篇幅畫成的一幅完整圖畫。

  ①後成為《雙重家庭》。

  《錢袋》是德·巴爾札克先生擅長的那種令人感動而純潔的作品,完全德國風味的一頁,通過對一位家道衰落的老婦人所居住的一套住宅的描寫,與巴黎聯繫在一起。這是德·巴爾札克先生筆下最美的一幅小畫。年老的逃亡貴族和他的影子,阿黛拉伊德和她的母親,都是德·巴爾札克的才能運用靈活自如,盡情潑灑的人物形象。這幅畫與《貞潔的女人》和《高布賽克》形成驚人的對比。閱讀《高布賽克》時,人們對德·巴爾札克先生觀察的深刻驚異不止,正是這種深刻使他悟出了高布賽克與葛朗台之間的不同。高布賽克是夏洛克的表兄弟,是機靈、有力、惡毒的貪婪,而葛朗台老爹是本能的貪婪,純粹的貪婪。在這裡,德·特拉伊先生,雷斯托先生及其妻子,那個在《高老頭》中給人印象極深的阿娜斯塔齊·高裡奧,這三個人物第一次出現。夏倍伯爵的訴訟代理人但維爾這個人物也從這裡開始。在每一部作品中,都通過一句話,一個詞,一個細節將其與各部作品聯繫起來,並且一步步為這個虛構社會的歷史作了準備。這個虛構的社會將是一個完整的世界。《瑪拉娜母女》推出三個人物:迪阿爾,珠安娜·德·芒西尼和瑪拉娜。這些人物的出場,對於奠定作者出類拔萃的地位作了最大的貢獻。《迪阿爾夫人的故事》屬￿那種不僅會使男人而且也會使女人想入非非的片斷。即使沒有《路易·朗貝爾》,這部以書中展現的分析才能而令人驚歎的作品也會證明德·巴爾札克先生既擅長對感情進行抽象的(或純粹精神的)描繪,也擅長表現情感的戲劇性衝突。

  《瑪拉娜母女》的第二部分《迪阿爾夫人的故事》從思想上來說要比第一部分高明得多,第一部分則以情節和形象取勝。似乎德·巴爾札克先生喜歡讓這兩種文學體系對比出現。經過精心準備的結局,是作者寫得最美的一個結局,達到了那樣的盡善盡美,他完全贏得了自己喜歡以莫裡哀方式為其戲劇收尾的權利。

  德·巴爾札克先生的一切長處,在《十三人故事》中均得到豐富的再現。這部書本身就是一整部現代史詩,又一個所多瑪①以其多變、喬裝、庸俗而又可怕的面目出現,帶著其淩駕一切的力量,其不幸,其惡習及其令人欣喜若狂的罕見情景。十三人的神秘結合以及這個秘密團體在這個互不聯繫、沒有原則、沒有整體性的社會中賦予他們的巨大權勢,使我們這個時代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一切怪誕事物得以出現。于勒先生及其夫人那貞潔的愛與費拉居斯那陰森可怕的外貌形成強烈的對比,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動人心弦。在以《切莫觸摸刀斧》為題的第二部分中,恐怖成分扮演的不是最微不足道的角色。諸位在這裡特別可以發現一個《無情的女人》的同胞姊妹的完整肖像,這是賣弄風情的女人典型,或者,諸位更喜歡的話,是巴黎生活的典型。但是,作者在把這個女人還給愛情或宗教時,也把女子的一切神聖性還給了她。德·朗熱夫人以修道院作為她那失落的愛情唯一可能的結局,使人再次憶起德·蒙龐西埃小姐、德·拉瓦利埃公爵夫人和昔日一些女性的高大形象。《朗熱公爵夫人》是一部完全貴族式的作品,只有在聖日耳曼區才能為人理解。德·巴爾札克先生曾經在這裡出入,他也將是唯一描繪這個區的畫家。在《十三人故事》的第三部分《金眼女郎》和《薩拉金》中,德·巴爾札克先生竟敢觸及兩種莫名其妙的怪癖。沒有這個,他那巴黎全景就不完整。在這裡,作者與困難進行了肉搏戰,而且戰勝了困難。在《金眼女郎》中有一間真正仙境一般的閨房,描寫得那樣準確,恐怕非作者親眼見過才能描繪得如此這般。亨利·德·瑪賽的性格,雖然從根本上說來是真實的,但誇大到了超過現實的程度。這一見解也適用于費拉居斯和蒙特裡沃將軍。但這絕不是一種批評。在這三個人物出現的三出戲裡,這三個人物大概達到了觀念的高度。讓我們再重複一次:在這裡,我們再度接觸到了理想。

  ①所多瑪,《聖經·舊約》中一個罪惡的城市。

  對於說德·巴爾札克先生不道德的斷言,《菲爾米亞尼夫人》也是一個答覆。最近,這種假惺惺的抗議激起作者頗為出言不遜的反擊,這就給我們送來了那篇風趣的《高老頭》序言。不過我們不能保證,那些刻板的嚴厲的批評家會完全按字面來理解他的意思,而將這篇冷嘲熱諷的聲明加以備案,以確認他們對他發出的攻擊。在《幽谷百合》中,德·巴爾札克先生那樣迅速而天才地實踐了他在序言中作出的嘲諷性的諾言,通過德·莫爾索先生的妻子、亨利埃特·德·勒農庫的形象描繪了理想的美德。這部著作在我們看來是雙倍成功的回答。《一婦二夫》曾在一份報紙上以《交易》為題發表。

  現在,作者剛剛對《一婦二夫》作了改動,改得很成功,於是這部研究成了無可指責的故事。人們在這裡會發現一個訴訟代理人的典型。我們如今如果有高級喜劇的話,這個典型一定會被高級喜劇採納。這齣戲進展的方式證明,如果德·巴爾札克先生不是全力以赴幹其他事的話,他的作品搬上舞臺會怎樣大放異彩!當然,在戲劇上,他也一定會開闢出一條新路。

  不過,他已經給自己制訂了艱巨的任務,而且希望幹到底。他那過人的精力,使他成為我國文壇上最勇猛的幹將,同時也是最無害的作家。他那過剩的精力,某一天他只會把它帶到舞臺上去。確實,他對任何人都不評頭論足,他既不攻擊同輩人,也不攻擊他們的著作。正如一位對他的性格說公道話的批評家最近所說,他向前走去,獨自一人,靠著邊,向前走,就象一個賤民,他難以抵擋的天才使別人想要將他逐出文壇。他本人所贏得的是藝術中的真實。這一步,一向很難。在文學與風俗中個性正在消失的今日,就更為困難。要達到這一步,必須新穎。德·巴爾札克先生在這個文學講理論多、講作品少的時刻撿拾起一切文學所蔑視的東西,得以成功地做到新穎。他從來沒有宣稱過自己是個改革者。他不是站在屋頂上高喊:「讓我們使藝術回歸自然吧!」而是辛勤地在孤獨中完成他那一份文學革命,大部分作家卻將精力浪費在毫無結果、前後不連貫亦沒有意義的努力上。確實,在很多人身上,因襲的天性代替了古典作家那虛假的內容。他們雖然仇恨古典派的模式,仇恨一般化和冷冰冰的千篇一律,卻只迷戀於某些個性化的細節,某些特殊的形式,某些表面的新穎獨特。一言以蔽之,這是用一個極端代替另一個極端,而且總是屬￿某一體系。或者,為了達到新奇,讓別人為他們找些激情的材料,然後按照他們自己的詩興把這些材料加以安排和發揮。他們要避免人所共知的東西,卻撞到了不可能這堵牆上。這些人從一個真實的原則出發,然後想像將他們載上自己的翅膀,將他們交給錯覺、放大鏡、棱鏡放射。他們把本來很純淨的線條塗得又濃又厚,消滅了中間色調,將生硬的色彩,繼之力量、激情、詩意,大把大把地向此處彼處撒去,產生出富有戲劇性的宏偉漫畫。這些人拋棄了個性,混淆了象徵,抹掉了輪廓,迷失在無法捕捉的朦朧煙雲之中或點畫法那幼稚的奇景之中。

  德·巴爾札克與一切屬￿山頭、慣例、體系的東西完全格格不入,他將最樸素、最絕對的真實引入藝術之中。他是敏銳而深刻的觀察家,他不斷窺視著自然。然後,待他出其不意將自然捕捉住,則懷著無比的小心謹慎研究它,觀察它怎樣生活,怎樣運動。他密切注視流體與思想的作用;將自然一個纖維、一個纖維地加以分解,只有當他參透了其有機生命及精神生活最不為人覺察的秘密之後,才開始將其重新組合起來。他借助於能使軀體充滿生命活力的火熱的直流電作用和神奇的噴射重新組成自然,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自然充滿新的生機,使我們驚異,也使我們著迷。這門學問並不排除想像。所以,不但細緻的揣摩不可缺少,而且想像要發揮最大的力量:它能夠控制自己的偏差,乖乖地只給作品的各個器官以必不可少的生命力:一點不少,一點不多。這項工作可能是所有各項工作中難度最高的,因為一般情況下,在當代文學雛型群中,這種生命要素配置得非常糟糕,有人一切都在頭腦中,有人一切都在腿部,而有一顆心者實為罕見。

  而在德·巴爾札克先生的作品中,生命力主要來自心靈。在別人覆滅的地方,他取得勝利。所以,在我們剛才分析過的他的作品中,沒有任何心血來潮,沒有任何誇張,沒有任何謊言。他的肖像惟妙惟肖。即使你還不曾見到其原型,你也一定會遇到這樣的人物。

  願他前進,願他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不要因為聽到批評界那嫉妬的喊聲而回過頭來。這批評界的尺子太小,根本衡量不了整體的美,卻只專注於某些細部的不完美!願他前進,他很清楚自己應該向何處走去。他的初步成功已向我們保證了未來的成功。無論是對他的作品還是對他本人,這個未來不是已經即將來到了嗎?讀者已經理解了《風俗研究》和《哲理研究》的重要性。待這部巨著的第三部分《分析研究》出來時,面對一個單槍匹馬的人膽敢建造的最大膽的一幢大廈,批評界將會啞口無言。細心的人將很容易看出《風俗研究》與《哲理研究》之間的聯繫。但是,對於淺薄的人,如果必須用一句話來概括從這一切社會現象中——這一切都表現得那樣完整,且形成作者研究其根源的堅實基礎——歸納出來的意義的話,那我們就要說,描繪情感、激情、利害、盤算,時時刻刻與制度、法律和風俗作戰,這就是表現人與其思想鬥爭,並且為《哲理研究》體系做了精彩的準備。德·巴爾札克先生在《哲理研究》中要表現智慧造成的災難,並且要叫人看到對社會中的人最具腐蝕性的因素就在智慧之中:這是多麼美妙的主題。我們已經說明了其詩意,《分析研究》將包含其結論。

  一八三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