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人間喜劇 > 附錄:序·跋 | 上頁 下頁
《哲理研究》


  導言

  (1834)

  費利克斯·達文①

  ①費利克斯·達文(1807—1836),法國作家,英年早逝。他為巴爾札克的作品共寫過兩篇重要的導言:《十九世紀風俗研究》導言和《哲理研究》導言。《十九世紀風俗研究》導言寫作在《哲學研究》導言之前;出版在《哲理研究》導言之後。因此,達文在本文中數次提到《風俗研究》導言,是符合邏輯的。在這兩篇文章中,達文成為巴爾札克的代言人,對巴爾札克作品中的思想進行闡釋。達文的《風俗研究》導言原稿保存在洛旺儒資料館,與下面這篇文字相比,原稿要短很多,且在許多地方完全不同。很可能巴爾札克與達文談過幾次,向他闡述了自己作品的意義。達文起草了一個提綱,送到印廠。巴爾札克照他自己的習慣仔細研究校樣,改寫了其撰稿人的文章,用極具個性的口吻插入了許多新的發揮之處。我們沒有達文為《哲理研究》所寫文章的原稿,不過,成文過程肯定與上面所述極為相似。——原編者注。

  我們在《風俗研究》導言中,表述了促使作者寫出那部書的思想,使人預感到那部作品不過是個基礎,作者打算在那個基礎上再寫另外兩部作品,繼續發揮一些逐步昇華的思想,富有詩意地展開關係於社會前途的新模式。《哲理研究》

  就是這兩部作品中的第一部。

  在我們這個改革維艱的時代,政局動盪似乎已成為國家的常態。公眾與報紙都被政局動盪弄得憂心忡忡,只把藝術問題放在次要地位。對於這座進展緩慢但從未停頓的大廈的奧秘,他們一無所知。當今的作家使用文學批評主要不是為了開導群眾,指引文學,而更主要的是為了中傷詩人,否定科學。他們只叫人在這兩個書名(《十九世紀風俗研究》和《哲理研究》)之間看到一種呼應,對出版商賺錢有利,可能又使這部長篇著作帶上了模糊不清的色彩。而在我們看來,這兩個書名恰恰很好地表達了兩個偉大的概念。作者考慮把自己作品的總體意義深深地鑲嵌在一個使讀者為之一震的書名裡,這個時刻已經來臨,因為如今我們已經習慣於從字眼上去判斷人,相信他們自封的身價。對這部作品的新穎和深刻,我們自然持完全公允的態度。據德·巴爾札克本人說,他按照一位書商的願望,最初給自己的作品貼上這樣謙虛的標簽。

  在評價作品上走在我們前面的精明的批評家,也輕而易舉地相信了這些話,並且只限於研究他寫故事的才能,當然也從各個方面提到了他的各種長處,但是必然將他的才能縮小到了最狹窄的範圍內。恐怕也只能如此。就說作者本人吧,他那每天不斷擴大的寫作計劃,難道從前一眼就囊括了如今這個規模麼?恐怕並非如此。昔日的藝術家們花上整整一生的時間去構思那些完美的整體,而我們這個時代,匆忙吞噬了人的生命,幾乎再也不允許人們去完成那樣的大業。如果他的計劃當初從頭腦中迸發出來時就這樣完整,說不定他早已甩掉手中的筆不幹了!是的,肯定,他會在如此宏偉的工程面前望而卻步。要完成這宏偉的工程,且不說才能是否能達到,恐怕首先是沒有那樣堅韌不拔的毅力。

  所以,德·巴爾札克先生諸多作品的產生和使這些作品更加豐富的出人意料的擴展,以及這些作品不斷增長的大規模重疊,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觀察研究的奇異現象。一種想法如此逐步形成,開始時看上去並不明確,只體現在幾則簡單故事中;忽然間,這種想法大大擴展,最後終於使它置身於最高深的哲理中心。這樣的先例,肯定在文學史上是不多見的。

  既然幾個重要部分已經矗立起來,使我們可以窺見這座大廈的面貌,既然作者從自己龐大的人類概論中演繹出來的總模式,其基本意義已經初露端倪,難道我們不能自然而然地假設,有一天,對於貫穿自己宏偉工程中的各種思想進行一番比較以後,他會象織工那樣,偶爾離開掛毯的反面,再去瞧瞧整體設計圖嗎?因為高度綜合的胚芽早已在他心中形成,從那時起,他便開始幻想整體效果如何了。在頭腦中,他給那掛滿了壁畫的大廈填補空白,設想這裡放上一組人物,那裡放上一個主要角色,再遠一些,設置一個中近景或加強色調。突然,他愛上了這些畫面,重又懷著「法蘭西式的瘋狂」大幹起來,因為他尚處於對任何事情都毫不懷疑的年齡。

  然後,一旦投入工作,他便勇往直前。到了第二天,對前一天吃的苦,受的累,都忘得一乾二淨。凡是認識他的人,對他的堅強意志,沒有不讚揚備至的。將來有一天,人們必定會象佩服他的才能那樣,佩服他的堅強意志。

  自然,這工程也要隨著一些想法的改變而改變,隨著施工時產生的某些靈機一動、心血來潮的念頭而改變。除非有坍塌的危險,否則作者絕對無法象工匠鑿大塊花崗岩那樣照著劃出的墨線走。規規矩矩地幹,這可能會扼殺他的靈感,抑制他的創作激情。那些主題易位便由此而產生。某些人為此對他大加責備,實際上這無非是情勢使然而已。書商總是趕時髦,時髦要求書籍來勁兒。至於出版的作品意義如何,他們是不在乎的。於是,便出現了這樣的情形:某一篇《哲理研究》毫無哲理意味,放在「私人生活場景」中倒很合適;而另一篇《哲理研究》,卻將它放到別的場景中去了。是商業上的必要考慮和眼前的需要把它們移植成這個樣子。《哲理研究》的第一批書稿便可說明這種情形。《永別》列在「私人生活場景」第三卷中發表,沒有一個人明白這一篇在整個作品中的用途。顯然,它是《驢皮記》既定主題最準確又最嚴格的演繹。一位建築師對於他要用來建造高樓大廈的石塊在工地上放在什麼地方,是不大過問的。對這一類錯位,作者也不會比建築師更心神不安。再說,也許在向公眾揭示他的全部計劃之前,他還想試試自己的力氣。說不定他要等待數件雕塑完成,主要線條勾畫出來,至少門楣寬寬而乾乾淨淨地樹立起來之後,才會去掉腳手架和木板圍柵,使建築物顯露出來呢!

  某些批評家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從生平角度對德·巴爾札克先生進行攻擊,他們對他的描繪很不準確。我們比這些人更瞭解情況,獲得了他生平中最勤勞和最不為人知的那一部分及其最富有詩意的時刻的材料。那時父親反對他要當詩人的志向,使他陷入貧困之中。正是這段貧困生活,使我們得到了《驢皮記》中拉法埃爾那段美妙的敘述。德·巴爾札克先生躲在軍械庫圖書館附近的閣樓裡,對古代、中世紀以及前二百年的哲學家、醫生遺留下來的關於人腦的著作,不倦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那是一八一八、一八一九和一八二〇年的事。這種精神傾向無疑是一種愛好。雖然路易·朗貝爾已經去世,旺多姆學校還剩下另一位夥伴,那就是巴爾蘇·德·邦荷恩先生。我們已經讀到他關於費希特①和巴朗什先生的精彩論著,必要時,他可以證明在德·巴爾札克先生的頭腦中,生理學體系萌發得多麼早,直到如今他的思想仍圍繞著這個體系打轉,看上去似乎相互獨立的一些概念成群結隊地來到,與之聯繫在一起。從這些最初的研究中,產生了一部科學著作。我們很希望發揮一下這部著作的中心思想,但作者的知心好友勸我們在他自己經過充分思考,可以毫無危險地將作品按照其整體規模撰寫出來之前,不要提及。

  ①費希特(1762—181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這門科學費時太多,可能花錢也太多,所以沒有成為必然毫無經驗或經濟拮据的青年人的專門職業。此外,過了不久,我們上面已經提過的完全與文學創作規律背道而馳的重要利害考慮迫使德·巴爾札克先生進行寫作。至今尚未出現一個批評家能夠就作品的整體進行評論。他早期的研究以及形而上學精神的傾向,雖然還神秘地隱藏著,在這些德·巴爾札克先生出於經濟考慮而寫出的作品中,卻己制約著全域。他的知識淵博,那樣有力地浸透了並且點染了他初期的散文,以致某些不認識《婚姻生理學》作者的人,以為這本書定然出自一位老邁年高的醫生或某個老鰥夫之手筆!正如我們所說,藝術家離開壁毯的反面去看他織的圖案以及他的色彩所產生的效果那一天,他發現,也許並非有意所為,他已經發揮了原來存在於頭腦中的思想,從他尚未公開的科學著作中,演繹出了證明,把原來頭腦中的綜合作品寫成了一部分析作品,在他尚未將自己那個系統的生理公式公之於眾之前,已經將那個世界的戲劇性與詩意表達出來了。

  為了使人全面瞭解《風俗研究》與《哲理研究》這兩部作品的體系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上面的這段題外話實為必要。

  我們已經明確指出,《風俗研究》是各種社會現象的準確再現,是一個畫廊,各幅繪畫作品恰如其分地分為幾間大廳,每個廳都有自己的用場。這樣,待本書完整成套時,「私人生活場景」中那些充滿新意、色彩鮮明、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篇章,其使命就是要表現處於晨醒之中、正在生長、準備開花的人生。首先將是童年,雖然只是一窺之見,但是捕捉得生動,描繪出智力的最初辨析。在《夏娃的女兒》中,將表現少女情竇初開的強烈感受;然後是二十歲的大孩子那種妙不可言的靦腆;最後將是已經暴露出個性的進入最初惡念的生活。所以,這裡主要是不加思索的激情和強烈感受。這裡,犯下的過錯與其說是出於主觀意志,毋寧說是出於對於人情世故缺乏經驗以及對世事的無知。在這裡,對於女子來說,不幸來自她們相信情感的真摯;年輕小夥子純潔無瑕,厄運來自社會法則使我們的本能中最自然的欲望與最強烈的希望之間產生了尚未為人認識的對抗。在這裡,憂愁的起因便是我們最初犯下的最可以原諒的過錯。這部書中截取的生命階段,是介於正在結束的青春期的最後成長與已經開始的壯年期的最初盤算之間。這人類命運的第一景還不可能有什麼邊框。所以作者得意地到處漫遊:這裡,在偏僻的鄉間;那裡,在外省;更遠些,在巴黎。

  反過來,「外省生活場景」則是為了表現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情欲,盤算和觀念取代了強烈的感受、未經思考的行動、當作現實來接受的幻想。在二十歲上,感情還慷慨大方地產生;到了三十歲上,一切都已開始用數字來表示,人變得自私自利。一個二流的頭腦,如果完成了這個任務,也就會心滿意足了。但是,德·巴爾札克先生喜歡克服困難,他希望賦予它一個邊框。於是他選擇了表面上看去最純樸、直到如今所有的人最忽視而實際上最和諧、中間色調最豐富的背景,這就是外省生活。在這裡,通過一些畫幅,畫框窄小,但畫面表現的主題卻涉及社會普遍意義,作者致力於從各個方面為我們表現這個重要的過渡:人從沒有不可告人的想法的激動過渡到最深思熟慮的打算。生活變得嚴峻。

  實實在在的利害隨時隨地在與強烈的激情和最天真的希望發生衝突。幻想開始破滅。這裡,社會機制的摩擦暴露出來;那裡,道德或金錢利害帶來的日常衝突,使表面上看去最平靜的家庭內部也爆發出悲劇,有時甚至是罪行。作者揭開了庸俗卑微的憂煩,其週期性將令人痛心的利害衝突集中在最細小的生活細節上。他向我們揭示了那些小小的勾心鬥角、鄰里間的爭風吃醋、夫妻間紛爭的秘密。這一切問題日趨尖銳,很短時間內就使人變得低級庸俗,銷蝕了最堅強的意志。夢幻的甜美煙消雲散。在「私人生活場景」中,人們沉湎于柏拉圖主義之中,每個人都看得很准,將物質生活的幸福當作生活中的捕獲物。女人不再去感覺,而是推理;從前是奉獻自己,現在則要算計自己的墮落有何利弊了。總之,生命成熟了,生活暗淡了。

  在「巴黎生活場景」中,問題的面擴大了。在這裡,是用粗線條描繪人生。在這裡,生命逐漸達到行將衰敗的年齡。

  要描繪這一緊關節要的時期,只有一國之都可以作為框架。在這裡,病弱摧殘人的心靈,並不亞於摧殘人的肉體。在這裡,真情實感已屬例外,感情已被物質利害作用摧毀,被這個機械世界車輪的轉動輾得粉碎。美德在這裡受到誹謗,天真無邪在這裡被出賣。激情讓位於叫人傾家蕩產的癖好,讓位於惡習。一切都可以切碎,分析,出售,購買。這是一個雜貨市場,一切都標價出售。在這裡,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盤算,不以為恥。整個人類只有兩種形式:騙人者與受騙者。看誰能叫社會文明服從自己,看誰為了自己一個人能把社會文明榨出油來。期望著長輩死去。正直的人是笨伯。崇高的思想是手段。宗教被視為統治者之必需;剛正不阿成了一種姿態。所有的人都相互利用,相互出賣。可笑成了通知佈告、護照證明。青年人有一百歲那麼老,他們卻侮辱老年人。這個社會因其高度文明化而腐朽。在這個社會中,貧窮與奢華一直並存,就象馬戲場上的兩個大力士,最後二人都要同歸於盡。在這個社會中,生命燃燒得很快。

  如果作者有足夠的創作毅力和時間,晚些時候,他還要把這個社會帶進自己畫廊的另外兩間大廳中去。在那裡,將要展示社會集團之間進行爭鬥那殘忍而又精彩的景象。作者將要描繪這個社會的生活和在幾個人身上體現出來的利害關係。這幾個人的使命是預見到爭鬥的必要性,並挑起個人之間的相互撕打。這就是未來的「政治生活場景」和「軍旅生活場景」,題目已將其宗旨闡述得清清楚楚,在此用不著多作解釋了。最後,作者將把生活再次安排在生活靜止的地方,在鄉村,為政治、戰爭和生活的暴風雨所毀棄的殘渣餘孽將在那裡聚首。這就是我們試圖在前一篇導言中加以表述、有必要在這裡加以概括的計劃概要。這就是《風俗研究》最簡單的圖紙。

  我們懷著無比熱愛密切注視著作者才能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有幾位批評家沒有比例尺,或者可能沒有象我們那樣仔細地研究作者的每一部作品,他們對其主題面不夠廣闊提出了批評,有時將其作品稱為「故事」,有時又稱為「中篇」,幾乎到處都縮小了作品的意義。方石塊,散置四處的柱頭,半覆以花朵和龍形的陶立克柱式簷壁的排檔間飾,在工地上見於幹粗活的工人手下的鋸子或剪刀之間,似乎無足輕重,又很細小。但是在建築師的大教堂、城堡、小教堂、鄉間住宅的圖紙上,難道不正是要用這一類的所謂小玩意兒來裝飾某一個富麗的柱頂盤,建造拱頂,拉開一溜尖形大窗口的麼?當然,作者本可以賦予每個細節以普通小說的比例,而且諸位知道得很清楚,在這種體裁上,他也不是處於初試身手的階段。但是,五個本篤會修士的生活,頭搭頭地接在一起,難道就足夠寫成《風俗研究》這六個部分了嗎?此外,在這條豐富的畫廊裡,各個大廳都無邊無際地伸展開去,難道人們就沒有注意到規模相當可觀的幾幅畫,如《歐也妮·葛朗台》、《鄉村醫生》和顯然屬￿「軍旅生活場景」的《舒昂黨人》麼?最後,如果諸位願意想一想,在已經為人所知的題材那數不清的系列中,人們會遇到各不相象的六十個女性面孔,同樣數量的男子肖像,成群的次要人物還不計算在內。次要人物群,其外表雖不太清晰,但個個亦很獨特,因為每個人的面孔都確實具有某種特殊的詩意。這常叫作者為沒有將這詩意充分表現出來而感到遺憾。如果諸位願意想一想這些,難道不會從這些零散的草圖中,已經開工的地基上,地皮上到處皆是的石堆中,發現某種宏偉的氣勢?其次,作者不得不在這裡只畫上一筆,那裡只勾一個側影,再遠些,只能把這個人物擺得稍帶側面,那個人物放在亮處,另一個人物放在暗處,有幾個是全身,另外幾個是半身。要把他的設計縮小在為了整體的和諧而給這些人物指定的範圍內,他肯定遇到了重重困難。如果諸位偶爾會明白這些,對於他未能做到的事情也會懷著一種感激心情,而且肯定不會亞於對他已經做到的事情所懷有的感激心情。我們在這裡還不談這些畫幅的物質部分,那麼多說明問題的細部、內景、門面以及景物等等,這些也都各有特色,不比每個男子的性格,每個女性的形象遜色。

  此外,這裡難道不該指出以下的事實嗎?德·巴爾札克先生的一個特點,便是他首先使近代小說返回到真實上去,返回到描繪真正的不幸上去,而在其他各處,人們只開掘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和例外情形。這些東西可能會象局部藥物那樣動人心弦,但不會觸及內心,在心靈中留下的回憶很少。總而言之,別人只管圖像,他卻顧及思想。小說要在文學中佔有體面的位置,就應該確實成為風俗史。那些身穿長袍的歷史學家,將史實記錄下來就自以為了不起,對於風俗史是不大在意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德·巴爾札克先生是一位必將傳於後世的歷史學家。如果著作整體能夠作為一座宏偉的大廈,與許多當代書籍的虛張聲勢比起來,他開掘的真實乍看上去似乎很渺小,又有什麼關係!不過,關於細節的這一批評,在我們看來似乎也是不公平的。

  「德·巴爾札克先生明白了(在我們極力對他作出公正評價的一篇文章裡,我們這樣寫道),除了從各個角度加以變換更新的偉大典型和重大激情之外,還有次要的典型和不大不小的激情,戲劇性並不弱,且更為新鮮。這些激情和典型,巴爾札克先生幾乎全是到家庭中、爐火周圍去尋找的。他在表面看上去那樣千篇一律、那樣平淡的外表下去搜索,突然從中挖掘出既那樣複雜又那樣自然的性格,以致所有的人都納悶,一些如此司空見慣、如此真實的事情,怎麼會這麼長時間一直無人發現!這是因為,在他之前,從來沒有哪一位小說家象他這樣深入細緻地研究細節和小事。他以高度的洞察力對這些細節和小事加以闡釋和選擇,以老鑲嵌細工那種藝術才能和令人讚歎的耐心將它們組合起來,構成充滿和諧、獨特和新意的一個整體。瓦爾特·司各特為中世紀所完成的大業,這位小說家正在為現今的社會進行著。前者將英國和蘇格蘭各個重大歷史時期所提供的普遍性格都概括在廣泛而突出的典型裡:男人和女人,行會與門閥,黨派,山頭,朝臣,資產者,王子,農民,他讓一切都在自己面前亮相,他將一切都加以分類,將一切都加以突出顯現。德·巴爾札克先生的作品與他相比,安排得更有邏輯,規模並不小,難度並不小,精彩程度並不遜色。他從當代貴族、資產者和民眾所有蒼白而模糊的面容中,選擇那些轉瞬即逝的表情,微妙的差異,一般人的眼睛察覺不到的細處。他挖掘那些習慣,解剖那些動作,仔細觀察那些目光、聲調和面部表情的變化,對所有的人來說,這些都是什麼也不說明或者只說明一點點問題的東西。於是他的肖像畫廊展現在人們面前,豐富,無窮無盡,越來越完整。占主導地位的常常是他筆下的女性那富有表情的面龐。如果沒有勞倫斯①賦予其靈魂、其本身就構成面相學著作的那些了不起的肖像畫,對德·巴爾札克先生這些精美的作品,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我們一個概念了。」

  ①勞倫斯(1769—1830),英國肖像畫家。

  如果諸位在這裡那裡發現了某些毛病,某一處描寫冗長啊,某一處分析過細啊,哪一個感想令人掃興啊,哪一處著色過紅啊,某些草圖過於花哨啊,有幾處用詞重複啊,有幾個長句冗長累贅,脫出了作者聲情並茂的特點啊,諸如此類,是否應該把這看成是作者很大的罪過呢?難道不應該等待大廈竣工才會看到這些毛病消失麼?到那時,場地自然會打掃乾淨。哪一位建築師沒有牆身上的腳手洞要填平,不要最後刮一刮、抹一抹呢?正如我們說過的那樣,到那時,通過所有這些活生生的畫面,一幅人類的全景圖將要誕生。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階段、本能、情感與激情的歷史,對過錯與利害的分析,對惡習的描繪,一言以蔽之,是人類命運的普通生理學。因此,在《風俗研究》中,有小說的豐富,描寫的華麗,有稀奇古怪的剪影,有完全傾心的激情,有大把大把的花朵,有社會的各個階段,有我國每一座城市的房屋,有各種風格和體裁,一言以蔽之,是我們已經指出過的各種特性。大廈的這一部分,最寬敞,最熱情奔放,組合複雜,大概基本上占去了作者的青年時代。難道不是必須也具備某些超人的能力,豐富的思想,火熱的心靈,才能著手描繪如此各不相同的畫面麼?將這些事情完成之後,作者不就是以極其宏偉的規模造了一面類似Speculummundi①的東西了嗎?據說,昔日莎士比亞曾經打算通過他的戲劇作品實現與此相同的目標。但是,在他那個時代,社會情況難道不是更鮮明,因而也就不那麼錯綜複雜麼?其次,戲劇這種形式排除了起承轉合所提出的巨大困難和幾乎無法逾越的障礙。布瓦洛對這個問題是那樣重視,以致拉布呂耶爾那部美妙的作品②,就是因為缺少這項功夫,布瓦洛便降低了對它的評價。

  ①拉丁文:世界的鏡子。

  ②拉布呂耶爾(1645—1696),法國著名散文作家。此處「美妙的作品」可能是指拉布呂耶爾的《品性論》。

  所以,只要比較一下待加工原材料的共同抗力,當今的作者首先就覺得問題更加棘手。其次,越是看到自己的周圍高大而一本正經的先驅為數眾多,就越覺得問題很大,難以著手解決了。

  就是在這一寬闊的地基上,《哲理研究》即將聳立起來。

  在《十九世紀風俗研究》中,作者譴責了所有的社會弊病,描繪了各行各業,走遍了各種場所,研究了各個年齡階段,表現了處於各種人事的或自然的、肉體的或精神的變化之中的男男女女,總而言之,為我們描繪了各種社會現象。現在,在《哲理研究》中,他將致力於追溯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這一建築物的下面幾層,簇擁著一群一群的典型化了的個性;在上面一層聳立著一些個性化的典型。這短短的幾句話揭示出文學的法則,德·巴爾札克先生借助于這一法則,已經成功地將情感與生命注入這個他描繪的世界之中。因此,在《風俗研究》中,通過葛朗台老頭,他描繪出一個似乎是整個吝嗇的化身的吝嗇鬼;而在《哲理研究》中,他的筆又通過柯內留斯老闆這個人物寫出了吝嗇本身的矛盾鬥爭。柯內留斯老闆是個寓意性的人物,具有高超技藝繪出的吝嗇鬼全身像的全部韻味。由於因沒有果數量那麼大,所以《哲理研究》的規模似乎應該比《風俗研究》小一些。事實也是如此。不過,作品看上去篇幅越來越小,強度卻更大。一言以蔽之,作品更緊湊。

  要通過分析抽出這部巨著第二部分的精髓,現在就應當指出賦予它生命的那顆心靈,指出那門不為人知的科學投射在這顆心靈上的燦爛光輝,是這門科學的思想引導著作者不由自主地跟隨它前進。我們必須承認,要發現這一點,就要求批評家有閱讀意識,而我們近代的批評家正缺少這種意識。

  對於這些作品的美,如果我們不能比對其缺陷有更強烈的感受,那麼很可能就體會不到作品蘊含的意義。但是,只要將某幾個片斷相互加以對照,對幾篇題辭仔細進行研究,就能把我們引上正路。

  在我們看來,德·巴爾札克先生顯然將思想看成是人類解體、其結果也是社會解體的最重要原因,他認為一切思想、其結果也是一切情感,均為強度不同的溶解劑。在他看來,社會思想造成人為的組合,這種組合強烈刺激本能,本能可以在人身上產生五雷轟頂般的效果,或使人墮入持續的、類似死亡的病弱狀態。他認為,思想加上激情賦予思想的那般持續不久的力量對人來說,必然變成一劑毒藥,一把匕首,社會創造思想也正是如此情形。換句話說,根據冉-雅克的名言,「思考的人是墮落的動物」。菲拉萊特·夏斯勒先生說①:「確實,沒有比這更慘的事情了。隨著人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也日益走向自我毀滅。作為個體和社會存在的人,他們的智慧帶來什麼樣的混亂不堪和災難,這正是德·巴爾札克在其著作中要表現的思想。拉伯雷在另一個時代中看到了宗教思想的奇異效果。宗教思想不斷深入社會,終於使社會解體。人的靈魂被基督教神化了,侵入了一切領域。唯靈論抹殺了物質。象徵,理想化完全占了統治地位。為了一個象徵,西方已經向東方猛撲過去。象徵制約著詩歌,使詩歌淪為幽靈狀態,富有寓意的擬人化大大增加,而將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逐出其領地。拉伯雷以一個象徵武裝自己向整個象徵開戰。喂,胃老爺,這裡是你的天下!滿桶滿桶的肉桂滋補酒,香料很重的美味臘腸,大規模的盛宴,神壺崇拜,美妙的德廉美修道院,其禮拜儀式便是『什麼事都不做』。來吧!在這部宏偉史詩中,你給我們的,是對肉體的神化,而如今人們在任意踐踏肉體。拉伯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他宣告的時代跑完了自己的一圈,正在結束那個週期。哲理小說家如今能夠描繪的,已不再是唯心思想的禍患,而是縱欲主義的禍患了。」

  ①達文引用了《哲理小說及故事集》的導言,但不是逐字逐句。

  當然,冉-雅克那句話已被葛德文加以評論,已被拜倫爵士加以詩化,這證明德·巴爾札克所珍愛的思想並不怎麼新奇。然而,他作品的偉大正從這裡始見端倪。數學或物理學上最偉大的發現從來不過是對尋找、發現或猜測到了的一個已知的事實加以證明而已。整整一代又一代的人早已看到了大地與天空的運行。牛頓、開普勒、拉格朗熱、拉普拉斯、阿拉戈①已經說明過並且仍在說明著這運行的原因,一言以蔽之,他們在證明。推動社會世界的精神肉體現象,各民族的智慧早已表述出來,比盧梭本人表述得更好。老百姓說,「劍磨鞘破」。德·巴爾札克先生呢,他寫《路易·朗貝爾》!他以學者的方式來求證。我們已經特意引證過《路易·朗貝爾》的故事。達篇故事裡,那門尚保密的科學就以尚未成形的萌芽狀態出現。據說,這門科學非常非常實用,可能結束不少哲學上的爭論。在這部小說中,德·巴爾札克先生說,對路易·朗貝爾說來,「意志,思想,是活生生的力量。」

  ①阿拉戈(1786—1853),法國物理學家。

  假設這一命題已得到證明,請諸位看看它會導向何方。早在發表《路易·朗貝爾》之前,作者在《驢皮記》中就已說過:

  「當她(馥多拉)聽說人的意志就象蒸汽那樣是一種物質力量時,顯得很高興。」請諸位研究一下《永別》的卷首題辭吧!

  在《永別》中,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女子,她在恢復理智時突然開始了生命。就其懦弱而言,她是孩童,為了感受完滿的幸福,她是否會變成女人呢?生命與愛情如霹靂一般從天而降,她經受不了這種衝擊,死了!該作品了不起的題辭這樣寫道:「最大膽的生理學家對這種精神現象的肉體效應感到驚異,其實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觸電,不過和電流的變化一樣,出現的方式總是稀奇古怪,難以捉摸。」請諸位看看《鄉村醫生》中關於自殺的討論。貝納西①說:「所以,殺人的不是手槍,而是思想。」最後,在書商交給我們的已經收入這部《哲理研究》正在印刷的新版《路易·朗貝爾》的校樣中,有這樣幾句話:「我們的大腦是蒸餾器,我們將自己各部分機體所能吸收的『以太』物質導入,『以太』是好幾種不甚準確地被稱為電、熱、光、直流電流體、磁性流體……等實體的共同基礎,這種物質自大腦傳出時則化為思想。」②「請你們將作品中這些零散的片斷與巴爾塔紮爾·克拉埃的美妙篇章對照一下吧!克拉埃在那些美妙篇章裡解釋什麼是化學絕對,並對妻子說:「我們的情感是瓦斯③放出來產生的效果。」難道你們沒有從這裡發現一部科學著作的材料麼?這部著作已迸發出閃電般的光芒,雖然這並非作者的本意。在這裡,我們已經與「思考的人是墮落的動物」距離很遠了。這問題提得不準確!既然一個沒有任何欲求,以一株花草的方式生活的人,可以活上一百年,而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家可能會年輕輕地死去,那麼,到底什麼是人的結局呢?《路易·朗貝爾》中談到,「哪兒陽光充足,人們思想也活躍;哪兒氣候寒冷,人們則呆滯遲鈍然而長壽,這事實就構成一整套科學。」這些話以及其他很多發揮或肯定這些話的語言,散見在德·巴爾札克先生的一百頁書中,闡明了他的《哲理研究》。

  在寫到由人組成的社會之前,作者不得不致力於分解人,可以說,人是社會的細胞。但是,批評家們沒有看到,《驢皮記》是現代科學對人類生活所作的最後生理判決,拋開社會個性不談,這部作品是人類生活富有詩意的表現。欲望,激情對人力的本金所產生的效果,在這本書中難道不是表現得很精彩嗎?特利姆下士④用他的木棍在空中畫出一個小磨坊一樣的東西,這小磨坊那麼有力地表現出的寓意便由此而來。

  ①貝納西為《鄉村醫生》中的主人公。

  ②達文所引這段話是根據《路易·朗貝爾》當時的版本,後來收入菲訥版《人間喜劇》時文字上有改動。

  ③在現在的版本中,不是「瓦斯」,而是「以太」。

  ④特利姆下士,斯特恩的小說《項狄傳》中的人物。

  德·巴爾札克以此作為一個題辭,大部分讀者對其含義都不理解。很少有人看出來,在對我們的機體下了這樣的一個判決之後,就大多數人而言,除了任憑自己蛇一般蜿蜒前行,聽憑命運任意顛簸以外,還有什麼別的辦法?於是,在《驢皮記》中,作者對被視為機體的人的生理系統作了富有詩意的概括,並從中提煉出「欲望愈強烈,觀念愈氾濫,壽命就愈縮短」這句格言之後,他擎起這句格言,就象一位嚮導舉著火把將你帶進羅馬的地下宮殿一樣,對你說:「請跟我來!」

  在《風俗研究》中,諸位已經看到了結果,現在,讓我們研究一下產生這些結果的機械作用吧!於是,他把表現力最強的那些人類情感一一展示在我們的眼前,寄希望于你的智慧以便逐步追憶起個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賴以組成的並不十分嚴重的個個危機。他直趨向前,指出觀念如何誇大了本能,使之達到激情的高度。而觀念由於不斷置於社會影響的衝擊之下,變成了瓦解機體的力量。這樣,在《永別》中,幸福的觀念被提升到社會的最高境界,使配偶暴卒。而「配偶」一詞,作者必定理解為妻子與情人。在《新兵》中,強烈的母愛奪去了一位母親的生命。作者從作為情人、配偶和母親這三個社會角度觀察女子,在這三個方面,女子都成為觀念的犧牲品。在《劊子手》中,是王朝的觀念將斧子交到兒子手中,叫他通過一次犯罪犯下了所有的罪行。菲拉萊特·夏斯特也說過:「在這裡,弑親罪行是家庭成員以社會空想的名義發出的命令,是為了拯救貴族頭銜而進行的!」請諸位看看,在《長壽藥水》中,遺產的觀念怎樣變成了殺機,它交在子女們手中的匕首是多麼鋒利!諸位,如果有勇氣,請跟我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海濱發生的可怕慘劇①。那個坐在山岩高處木然不動的陰森可怕的懺悔者,你們看見了嗎?好,這一次仍是觀念帶來的慘禍!這一次,是父愛成了殺人犯。這個懺悔者是一位父親,他將自己的兒子推入水中淹死,因為他懷疑兒子身上有社會所不容的本能。他當了殺人犯,為的是使自己兒子不要變成不能見容於社會之人。多麼高尚的觀念!

  ①見本《全集》第二十一卷中《海濱慘劇》。

  現在再請你們仔細觀看另一個研究,其別出心裁的標題就足以成為整整一本傳記:《巴黎第二區副區長,榮譽勳位獲得者,花粉商賽查·皮羅托盛衰記》。《驢皮記》提出的那句令人沮喪的格言有了發展,走遍全世界,闡釋了這裡的一切災難。賽查·皮羅托,正直商人的典型,對他來說,受人尊敬是另一種不可缺少的氣氛。他驟然被「正直」這個觀念殺死,正象槍聲一響將人打死一樣。苦難他一點一點頂過來了,但是他支持不住象龍捲風一樣落到他頭上的歡樂和生活,這歡樂和生活壓垮了他。這一研究是德·巴爾札克先生的畫筆往他所酷愛的家族史上增添的又一章。那個可憐的聖加蒂安神甫,在《風俗研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①,在這裡是以他的哥哥的身分出現的。但是,弗朗索瓦·皮羅托是一個個人,而賽查·皮羅托將被視為一個人數眾多的階級的典型。分佈在作者作品中的好幾個人物都屬￿這個階級,他們是卑微的小人物,其偉大則源於他們在人類苦難的背景上十分突出,似乎他們以自己的痛苦喚醒了所有的痛苦。《鄉村醫生》中的福瑟絲和龔德蘭;《歐也妮·葛朗台》中的長腳拿儂,葛朗台太太和她的女兒;被詛咒的孩子,珠安娜·德·芒西尼,夏倍伯爵,高裡奧老爹,波利娜·德·維爾諾阿,路易·朗貝爾以及若干其他人物都是如此。確實,他把自己的精力分給每一個社會階層各一份,沒有哪一個作者能勝過他。如果說他把百萬富翁的世界寫得醜態百出,看上去他喜歡這樣做,他撫慰受苦受難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被剝奪的人到處都在巧取豪奪的人身邊出現。在這個問題上,將來定有一天,人們要對他說句公道話。如果說瓦爾特·司各特是為穿繡金禮服的人辯護的話,德·巴爾札克先生則喚醒我們去同情心靈高尚而遭不幸的人,同情家庭中的種種憂愁。只有對富人,他的文筆才變得鋒利,他的嘲笑才變得辛辣。對於貧窮和受苦的人,他的調色板上只有柔和的色彩。

  ①指賽查·皮羅托的哥哥,他在《圖爾的本堂神甫》中出現。

  下面一部作品是《柯內留斯老闆》,這是一篇遒勁的歷史研究,人們再次可以看到路易十一這個高大形象最令人驚異的特點被描繪得那樣清晰,而在歷來小說家或劇作家的畫幅上,這個形象一直沒有被完整地再現出來。這裡,請諸位看看不可避免的邏輯是什麼!老銀匠這個人物表明,吝嗇這個觀念殺死吝嗇鬼。《玄妙的傑作》向我們顯示的,是藝術扼殺作品,這是對《路易·朗貝爾》悲劇的第一次啟蒙。《紅房子旅館》講述一個暴發戶血淋淋的故事,可能是德·巴爾札克先生想像出來的最可怕的故事,這裡精彩地描繪出犯罪的觀念與罪行本身之間的相似。在我們看來,除了作品的細節以外,這裡還可看到對總的主題最嚴肅的演繹。篇名為《被詛咒的孩子》的那篇故事的結局,是恐懼將一個低能兒殺死。這個精彩的故事今後還會以新的一卷來加以補充,每個人都已預料到這一點。《逐客還鄉》這一色調熱烈而又知識淵博的研究包含數個類似的命題:要升入天國的雄心使一個孩子厭惡人生,以致自殺;對一個偉大的詩人,天才成了致人於死命的東西;這位詩人剛剛描寫完給殺人犯準備的地獄酷刑時,「祖國」這個觀念又叫他發出「處死教皇派!」的呼喊。《耶穌降臨弗朗德勒》表現了信仰的巨大力量,信仰也被作者視為觀念。在這裡,德·巴爾札克先生慣用的結論本來可以輕而易舉地用上,因為信仰這個觀念不是使多少人都成了殉道者嗎?但是,他更願意離開他那令人傷心的體系休息一會兒,讓天國的光芒透過大團的黑暗發出光輝。他指出,我們都被這黑暗包圍著。在這個故事裡,按照我們已經引用過其話語的那位批評家的說法,「社會的賤民,社會從自己的大學與中學裡驅逐出去的人,始終忠於他們的信仰,並且與他們純潔的精神一起保持著這種信仰的強大力量。正是這種信仰拯救了他們。而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為自己高超的本領而感到驕傲,卻眼看自己的痛苦與傲氣一起增長,苦惱與學識一起增長。」篇名為《教堂》①的那個怪夢,是動人心弦的對各種宗教觀念的透視,這些宗教觀念相互吞噬,一個接一個地相繼垮臺,被懷疑論打倒。這懷疑論、不信神、不信教本身也是一種觀念。《路易·朗貝爾》是《哲理研究》根本格言最透徹、最精彩的體現。難道這不正是「思想害死了思想家」嗎?這個殘酷而又確確切切的事實,德·巴爾札克先生在人的頭腦中一步一步地展現出來,《曼弗雷德》是這個事實的詩歌形式,《浮士德》則是這個事實的戲劇形式。

  ①在後來的《人間喜劇》各版本中,《教堂》已併入《耶穌降臨弗朗德勒》。

  出版商為連續出版《哲理研究》排下了順序,這就使我們對《EcceHomo》①這部可稱《路易·朗貝爾》可怕對立面的作品不得不保持沉默。對於篇名已經預示會是美妙作品、肯定會成為《路易·朗貝爾》姊妹篇的下列作品:《修女瑪麗-德-昂日》②、《痛苦之書》③、《改邪歸正的梅莫特》、《一個好主意的奇遇》④,我們也必須閉緊嘴巴。甚至對《塞拉菲塔》也是如此,雖然《巴黎雜誌》已經發表了這部作品的開頭部分。對《預言家》,《弗裡托院長》和《慈善家與基督徒》,⑤也是如此。但是,我們可以預見的,是作者不會將任何人類情感、任何觀念遺漏,人類的全部靈魂都要經過他那可怕的坩堝去焙煉,正象整個社會都已從他的筆下列隊走過一樣。《魔鬼的喜劇》,表面看上去是那樣滑稽可笑,但在這一版中,它已成為對政府辛辣的批判,一種政策混亂,嘲諷性質的過渡,為的是達到整部作品的結論,過渡到《卡拉巴侯爵繼承史》上去。這部作品是各個國家集體生活的寓意形式,正象《驢皮記》是生活的寓意形式一般。

  ①拉丁文:《人就是這樣》。這是巴爾札克的一部未竟之作《不為人知的殉道者》的片斷,曾發表於一八三六年六月的《巴黎紀事》。

  ②計劃中的一部作品,後來其主題已融入《兩個新嫁娘》。

  ③《痛苦之書》包括四部作品:《岡巴拉》、《逐客還鄉》、《瑪西米拉·多尼》和《塞拉菲塔》,於一八四〇年作為「哲理研究」出版。

  ④巴爾札克的未竟之作。

  ⑤根據一八四五年作者的計劃,《預言家》屬「軍旅生活場景」,《弗裡托院長》和《慈善家與基督徒》屬「哲理研究」部分,但後來都沒有完成。

  關於《哲理研究》,我們也向菲拉萊特·夏斯勒先生透露了某些內情,這裡我們也要借用他對這部作品的最後概括。他說:「利己主義是分析和不斷使我們回到我們個人身上的日益加深的理性的產物,它致命打擊的不僅僅是社會的整體,也是社會的局部因素,還有政府和政治。作者步步進逼,一直達到最犀利、最高級也是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最相稱的諷刺。最後一部作品《卡拉巴侯爵繼承史》,使德·巴爾札克的偉大哲學觀得到了完整的體現,我們將從中看到飽受無能與虛無折磨的政治社會。在《驢皮記》中,正是這種虛無吞噬了拉法埃爾。同樣強烈的欲望,同樣光輝耀人的外表,同樣真正的不幸,同樣無法避免的、永恆的公式。民族在這個公式中感到窒息,正象個人主義在自己的公式中感到壓抑一般。」

  另外幾項《研究》在作者思想中已處於萌芽狀態,這些研究將把上述那些高明的哲理進一步充實起來。我們在這些枯燥無味的篇章裡艱難地剖析著我們當代最熱情、最活躍、最多產的天才,也許這些篇章尚未寫完,他那無窮無盡的活力就已經叫這些《研究》鮮花怒放了。

  《哲理研究》這部作品意義驚人,對它的思想常常把握不住,就象一個遊人來到一座尚不存在的城市,在拱廊的迷宮裡迷失了方向一樣(比喻為一座剛剛開始興建尚不存在的城市是正確的,與廢墟中建起新建築物則有所不同)。我們懷著瞭解這部作品的願望,從作者今日向我們展示的這部書的面貌中,依稀望見了一線希望的跡象。這一線希望使那些令人失望的沒有皮肉的人體模型有了生氣。如果我們可以大膽使用下面這個比喻,我們似乎覺得,在這些放縱無度、如《唐璜》終曲那樣聲嘶力竭呼喊的激情中,有一個充滿柔情、神秘而又安慰人心的宗教聲音,將那可怕的吼叫壓了下去,並向天國升去。我們在思想中將《被詛咒的孩子》,《逐客還鄉》,《路易·朗貝爾》,《耶穌降臨弗朗德勒》和《塞拉菲塔》這五部偉大的詩篇集合起來,設想它們之間有某些內在聯繫,某些中介。我們希望,作者讓光芒四射的信仰光輝,讓優美動聽的基督教靈魂轉生論穿過我們遭到分析沉重打擊的感情。靈魂轉生從塵世痛苦開始,以到達天堂告終。我們不無激動地就此詢問過作者,他用一句發自內心、揭示一顆美好心靈的話向我們肯定了這一信仰。所以,待這位建築師不再揮動他的魔棒時,神聖的光芒必然照亮他那個大教堂。這教堂有雙重的用途,正象中世紀那些美妙的宏偉建築一樣:外面簇擁著人或獸在魔幻面貌下表現出的各種人類激情,而在內部,祭壇純潔之美放射著光芒。

  讓我們衷心希望批評界對這位勤奮的工匠仁慈寬厚,祝願無論是灰心喪氣,還是貧困、疾病都不會從他手中奪下那創造性的工具。因為我們早已第一個指出,而且以指出這一點為榮,那就是:這是單槍匹馬一個人敢於設想的一項最宏偉的大業;這是一位天才的詩人在我們面前稱之為《西方的天方夜譚》的著作。而這位詩人還不知道,這些分開來看如此多種多樣,如此富有詩意,如此真實的篇章是環環相扣、緊密相聯的,而且應該產生我們在前面已經談過的Speculummundi!這部巨著的第三部分,作者的幾位朋友已經知道標題了,叫作《分析研究》,顯然《婚姻生理學》與《外表生活論》①屬￿這一部分,其中某些片斷已經發表。待日後第三部分龐大思路的最後成果以其豐富的柱頂來最後完成這一文學宮殿時,那將是怎樣的情景呢?撒拉遜人用金字在大理石上刻上了《古蘭經》,這座文學宮殿可與他們寫在大理石上的詩篇媲美。對社會「原理」的諷刺性研究集中在這最後的勞作中。還有一部書亦屬￿這一部分。這部書的標題《美德專論》②已經不止一次地激起一些人的好奇心。這些人從他們偏居的一隅為作者的努力叫好,他們驕傲地記錄下作者才能各階段的發展,並且通過祝願初步領略他的辛勞和不眠之夜。

  ①《外表生活論》當時主要指《風雅生活論》和《步態論》,到一八三九年增加了《論現代興奮劑》,總標題改為《社會生活病理學》。

  ②此標題見於一八四五年的寫作規劃,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巴爾札克曾著手創作這部作品。

  這樣,待《風俗研究》將社會的各種現象描繪出來之時,《哲理研究》也將闡明其原因,《分析研究》則挖掘出其原理。這三句話便是這部以其深刻令人頭暈目眩,以其細節令人驚奇的巨著的關鍵。在本文中我們試圖使人們理解這部巨著的全部意義。

  一八三四年十二月六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