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塞拉菲塔 | 上頁 下頁
十五


  「斯威登堡在他的論文《天使般的智慧》中說道:在這種情況下,人可以通過天使般的靈感上升到天國的光明境界,因為,此時一切肉體的感覺已經消失,上天的影響可以毫無阻攔地施之於人的元神。許多人儘管並不懷疑斯威登堡曾經獲得上天的啟示,但是認為他的著作得到啟示的程度並不相同。另外一些人雖然承認斯威登堡的著述有晦澀難懂的地方,可是要求大家絕對相信作者。他們認為,由於人間語言的欠缺,這位先知難以盡情表達他在精神世界所看到的東西。在由於篤信宗教而得道的人看來,並不存在什麼晦澀難懂的問題。他最得意的弟子說得好:肉體不過是個外殼。對詩人和作家來說,斯威登堡的作品妙不可言;先知先覺的人則認為他書中的一切完全都是現實。一些基督徒曾經非難他作品中所描寫的現象,某些批評家把他所說的天上寺院、金碧輝煌的宮闕和天使翱翔的亭臺樓閣視為無稽之談;還有其他一些人也曾經不相信真有什麼神秘的園林,園林裡的花會說話,空氣的顏色是白的,神妙的寶石如瑪瑙、紅寶石、橄欖石、綠玉髓、藍寶石、玉髓、綠玉、明光石、神光石等都能活動,能夠顯示天上的真理,並會用千變萬化的光芒回答人們的詢問①(《正宗宗教》第219頁);許多自命不凡的人不相信他所描繪的世界裡顏色能發出和諧悅耳的音樂,語言會閃閃發光,字體如昆蟲的觸角(《正宗宗教》第278頁)。甚至在北歐,有些作家也嘲笑過他對耶路撒冷的描述。他說這個城市裡的高堂華屋有珍珠鑲嵌的門、寶石鋪成的地,一切家具、用品,無一不是稀世之珍。『但是,』他的門徒們說,『在我們這個世界裡,這些奇珍異寶都零星散處於各地。難道因為這個理由就能斷定這些寶物不能大量地集中存在於另一個世界之中嗎?在人間,這些寶物都是用地球的物質造成,而在天上,它們卻已超凡脫俗,其形狀絕非世間所有。』關於這個問題,斯威登堡不止一次地引用耶穌基督這幾句話: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新約·約翰福音》第3章第12節)

  ①凡此種種,即所謂「感應」(借用董仲舒「天人感應」的術語),或譯「通感」、「交感」、「應和」。十九世紀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受斯威登堡這一學說的啟發,在一首有名的十四行詩中提出象徵主義詩歌原理。

  「先生,我看過斯威登堡的全部作品,」貝克爾先生作了一個手勢,略帶誇張地繼續說,「我這樣說感到很驕傲,因為我並沒有因此喪失理智。而一般人閱讀他的作品,不是喪失理智,便是變成通靈者。我雖然躲過了這兩種命運,但往往感到突然欣喜若狂,突然又激動萬分。這內心的喜悅只有在明白全部真理,看到了天上榮光的時候才能獲得。當你一頁頁地瀏覽這令人不忍釋手的作品時,你只覺得世間一切是那麼渺小。在短短三十年間,這個人在有關精神世界的真理方面,用拉丁文發表了二十五部四開本的著作,最小的一部也有五百頁,而且全部是小字印刷。想到這一點,你不能不感到驚訝。據說,在倫敦,他的侄兒,瑞典國王的前任宮廷牧師,西爾韋傑姆先生那裡還有他另外二十部著作。一個人從二十歲到六十歲,一直孜孜不倦地撰寫百科全書般的著作,到了晚年,心力交瘁,不依靠上天的幫助是寫不出這些輝煌的作品的。這些作品按編號提出了數千項主張,沒有一項是自相矛盾的,都那麼準確,那麼有條不紊、充滿智慧,而且都根據同一個事實,那就是天使的存在。他那本集中他全部信條的著作《正宗宗教》是一部光輝博大的作品,是他在八十三歲時構思和創作的。總之,批評他的人,甚至他的敵人也不能否認他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事實。可是,當我啜飲這充滿天國光華的飛瀑流泉的時候,上帝沒有使我睜開心靈的雙眼,我只能以凡夫俗子未經點化的良知來評價這些著作。因此,我常常認為,這位獲得啟示的斯威登堡對天使意旨大概有時也體會錯了。我嘲笑過他描繪的某些幻象,其實,按照通靈者的看法,我是應該懷著崇敬的心情篤信不移的。我從來沒想像過天使們昆蟲觸角般的字體和他們淡金色的腰帶。如果象那是些保持獨身的天使,這樣的句子一開始使我大為感動的話,後來再一想,我覺得他們既是獨身,天使結婚一說實在費解。我不明白,聖母馬利亞在天上為什麼還穿著白色的綾羅綢緞。我斗膽發問,為什麼巨魔埃那坎和埃菲蘭總到阿爾馬熱東荒涼的田野來攻擊美麗的小天使。我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什麼撒旦們還能與天使爭論不休。男爵塞拉菲蒂斯先生不同意我的看法,說這些細枝末節涉及的天使還生活在地球上,是具有人類形體的天使。這位瑞典的先知在其通靈的幻覺裡,常常看見一些滑稽可笑的人物。他的一篇《難忘的回憶》(這是他描繪通靈幻覺的場面時使用的字眼)就是以下面這樣的句子開始的:我看見一群精靈,他們都戴著帽子。在另一篇《難忘的回憶》裡,他說,他從天上收到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原始人類使用的文字。這種文字由曲線構成,上面還有許多小圓圈。我真希望他把這張字條交給瑞典皇家科學院,這樣便可以證明他有通天的本領了。總之,也許是我錯了,也許是他作品中種種荒謬的俗世描寫有其精神的涵義,否則又怎麼能解釋他所宣揚的宗教影響與日俱增這一現象呢?他的『教派』今天已有七十萬信徒,不僅在美國眾多其他教派爭相皈依,而且在英國,光曼徹斯特一個城市便有七千斯威登堡派教徒。有些學問淵博的世界名人,不管在德國,普魯士,或者北歐,都公開接受了斯威登堡的信仰,認為比其他基督教教派更能給人以安慰。現在,我真想能夠用幾句話簡單扼要地給您解釋一下斯威登堡為其教派創立的教義要點,但是,這樣做只能根據記憶,謬誤在所難免。因此,還是跟您談談有關塞拉菲塔身世的秘密吧。」

  說到這裡,見克爾先生停了一會兒,似乎在集中思想進行考慮。接著便繼續說了下去:

  「斯威登堡從數學的角度得出結論,認為人總生活在一定的境域,而境域有高低之分。他把將來註定要升天成為天使的人稱為有天使素質的人。根據他的說法,上帝並沒有專門創造天使,一切天使原來都是塵世上的人。因此,人間是上天培養天使的地方。天使之所以成為天使並非由於本身的力量(《天使般的智慧》第57頁),而是接近上帝的結果。上帝是永遠不會拒絕凡人接近的。上帝的本質從來不是拒絕而是不斷地接受。有天使素質的人必須經過三種愛的階段,因為人只能逐步獲得重生(《正宗宗教》)。首先是自愛的階段。這種愛的最高表現形式是人類的特性,其所作所為必須為人稱道。其次是愛世界。這種愛產生世界尊之為導師並稱之為天神的預言家和偉大人物。最後是愛上天。由此產生有天使素質的人。這些人可以說是人類之花,代表著整個人類,而人類也極力希望他們能代表自己。他們不是有上天之愛便是有上天的智慧。但在有智慧之前,首先必須有愛。因此,人的第一次變異就是愛。為了達到這第一個階段,他的前世必須通過希望和慈悲這個過程,而希望和慈悲能使他產生信念和祈禱的願望,在恪守這些德行時所獲得的思想,通過肉體的軀殼世世相傳,而元神的變異即在肉體之內進行;因為一切均不可分,彼此缺一不可:希望離不開慈悲,而信念離不開祈禱,四者有如方形的四邊,相輔相成。『四德缺一,有天使素質的人便成了碎珠一顆。』所以,每一世都是一個循環,積聚著前生上天之德。有天使素質的人偉大的自我完善,即通過這神秘的程序進行。一切德行聚而不失,直到最後成其正果,因為每次變異,他們不知不覺地逐漸擺脫肉身,消除錯誤。當人生活在愛之中,便離開了一切不良的欲念:用以賽亞①的話來說,希望、慈悲、信念和祈禱此時已經淨其內心,使之不再受塵世情欲的污染。由此得出了聖路加的至理名言:爾等須積永生之德。耶穌基督也說過這樣的警句:將此世界留給凡人,因它屬￿凡人;爾等須清淨無為,到天父這裡來。第二個變異階段是智慧。智慧就是明白天上之事。有天使素質的人經由愛的階段便可以達到智慧的階段。達到愛的階段的人有力量戰勝塵世的七情六欲。他盲目地愛上帝;但是達到了智慧階段的人具有聰明才智,懂得為什麼愛。前者展開雙翅飛向上帝,後者由於有了知識,知道恐懼,因而收斂雙翼:他理解上帝。前者一直渴望看見上帝而奔向上帝,後者接觸到了上帝,因而戰慄起來。愛與智慧的結合,使人處於超凡的狀態,靈魂是女而肉體是男。這是人的最後表現,精神戰勝了形態,而形態還在掙扎,抗拒已經神化的靈魂,因為形態,也就是肉體,仍然處於無知的狀態。它反抗,想保持粗野的本色。這一極度的考驗產生了極度的痛苦。這種痛苦只有上天知道。基督在橄欖園中倒是領教過了。人死後,第一重天打開,接受淨化後的人的雙重靈魂。因此,人死於失望而靈魂死於快樂。未經點化的人所處的自然狀態、有天使素質的人所處的精神狀態、天使未擺脫其肉體外殼的神的狀態,三者構成人升上天國必經的三個存在階段。斯威登堡有一種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釋自然狀態與精神狀態之間的差別。

  ①以賽亞,傳說為古代希伯來人四大先知之首,著有《以賽亞書》,語言優美,風格遒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